2019年3月10日 星期日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  盛治仁/目標與關鍵結果
◆  薛承泰/「千里江陵一日還」序曲
◆  方祖涵/過街老鼠的第二人生
◆  黃介正/強軍維和 不戰為勝
◆  劉維公/文化4.0政策時代
◆  李清志/看不見的魅力

◆  范疇/「四個算總帳」的日子何時到來?
◆  葉銀華/該如何治理泛公股企業?
◆  陳亮恭/扶老比與經濟動能的連結






王健壯/蘇貞昌不要像鼓氣的青蛙


2019-03-10 00:59 聯合報  王健壯(作者為世新大學客座教授)
高雄市長韓國瑜月底將出訪中國大陸,行政院長蘇貞昌(左)表示樂見平等互惠交流,但也強調台灣不畏戰、不挑戰,隨時應戰,「只有做戰爭的準備,才能得到和平。」右為陸委會主委陳明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戰爭是政治的決策,反戰是道德的抉擇一個追求進步價值的人或政黨,在面對戰爭與和平這個議題時,絕不會讓自己陷入「和乎?戰乎?」的道德兩難,和平一定是唯一選項但就像艾蓮娜羅斯福所說談論和平是不夠的,必須信仰和平,信仰和平也是不夠的,必須爭取和平」。
爭取和平當然是反戰,但反戰是爭取和平的被動作為,非戰,不要戰爭,消弭可能發生的戰爭,才是爭取和平的主動作為。一個自稱反戰的人,如果未曾竭盡一切可能去爭取和平,或者創造爭取和平的條件,卻又同時夸夸其談不畏戰的決心,這樣的人即使不是偽反戰,也是不徹底、不完整的反戰論者。
中國對台灣至今未放棄戰爭威脅,這是事實中國已加速統一進程,也是事實台灣絕大多數人不接受一國兩制,更是事實。但這三個事實相加,卻並不必然會讓台灣陷入「戰乎?降乎?」的困境,台灣任何人或政黨執政,應為當為的最優先事項,就是避免讓國家一步步走向二選一的困局,而和平,或者說竭盡可能創造和平的條件,當然是第三種也是唯一的選擇。
但在蘇貞昌的邏輯裡,談論和平就是失敗主義、投降主義,主張簽署和平協議的人更等同於張伯倫、汪精衛者流;他的榜樣是「戰海灘、戰山上」的邱吉爾,連蔣介石的「一寸山河一寸血」,也被他拿來佐證他的「掃帚抗敵論」,呼應他不惜與敵人戰鬥到底的決心。
蘇貞昌的大無畏勇氣,即使不必懷疑,但邱吉爾的「戰海灘」呼籲,發表於民國29年(一九四○年),蔣介石的「十萬青年十萬軍」號召,發表於民國33年(一九四四年),時間都是「在戰爭中」,當時中國與英國都不得不戰,不戰即敗即降即亡,國家領導人在危急存亡時刻,當然必須展現衹剩一根掃帚也要奮戰到底的決心,這是「戰時領袖」應為當為之事。
但台灣現在並未處於「戰爭中」,兩岸仍有可以不戰的可能,蘇貞昌也非「戰時領袖」,何必動輒以邱吉爾自況,又何必讓人感覺,戰爭未起,「他的言論卻像一場戰鬥」?難道台灣的主權與民主,可以靠精神勝利法去捍衛去守護難道台灣未來衹有不戰則降的唯一出路
更何況,即使是蘇貞昌榜樣的邱吉爾,在二戰結束後的非戰時期,也曾多次呼籲「我不支持我們重整軍備投入戰爭,我們應該重整旗鼓開始談判」,因為「喋喋不休總勝過連續戰爭」,蘇貞昌顯然衹看到邱吉爾「不得不戰」的一面,卻未看到他「寧可不戰」的一面。
民進黨一向自稱是個追求進步價值的政黨,反戰是進步價值,非戰當然更是;民進黨在內政上念玆在玆追求性別平權等進步價值,在兩岸關係上,當然也應不可或忘要追求非戰的進步價值,民進黨如果衹談手段性的反戰,而不主張目的性的非戰,不把非戰內化成政策思維,不把非戰落實為具體的政策言行,民進黨追求的進步價值,衹不過是半調子的進步價值。
中南海那批人也許時刻不忘戰爭,但台灣領導人卻必須要有「阻止戰爭的方式是傾盡全力抑制戰爭」的認知民進黨政府因此應該自問的是:對創造兩岸和平條件是否已傾盡全力、竭盡所能?而非像鼓氣的青蛙一樣夸言勇氣與決心;「如果國家渴望和平,那就應當避免引發大炮齊鳴的那些摩擦」,拿破崙這句話也許可作為兩岸領導人思考非戰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