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一個巴掌、一條馬腿與無盡的報復輪迴
◆ 聯合報黑白集╱陳吉仲別學詹順貴
◆ 經濟日報社論/兩招強化金融業大股東管理
經濟日報社論/兩招強化金融業大股東管理
2019-02-28 23: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今年1月底,金管會裁罰新光金控旗下的新光人壽,因為其在民國105、106年(2016、2017年)初,以盤後定價將持有的新光紡織股票,賣給新光醫院和另外二家公司(為新光金控大股東的實質利害關係人),疑似藉此介入新光紡織的董監事改選;等到改選結束後,又陸續採盤後定價,將股票再賣回給新光人壽。為何要進行上述安排?保險法規定,壽險公司財務投資的持股,不具有被投資公司董監事選舉的投票權,因此改由旗下其他帳戶持有,等改選完再轉回給保險公司。
然而上述安排的其中一家公司,從表面根本看不出是利害關係人,因而讓金管會體認到法律形式的利害關係人監理必須改變,亦即過去之同一人、同一關係人,以金融機構負責人本人、配偶、二親等以內的血親,以及本人與配偶為負責人的企業等,極容易被業者規避。另外,金管會也指出,依現行規定,有可能出現某帳戶(公司型式)原董事長符合關係人定義,但換一個董事長就不是,但該公司的股權結構卻沒有任何變化,可見在大股東的股權管理出現大漏洞。
由於金融機構吸收大眾的資金,主要是存款與保費,進行放款與投資,不僅設立需要主管機關的允許、財務業務須受主管機關的監督,而且要成為金融機構的大股東需要主管機關核准。以目前的金融控股公司法來說,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單獨、共同或合計持有金控公司股權比率超過10%、25%或50%,均應分別事先向主管機關申請核准。為了避免利用他人帳戶持有,金控法亦規定第三人為同一人或同一關係人以信託、委任或其他契約、協議、授權等方式持有股份者,應併入同一關係人範圍一起計算。更進一步,金融機構與利害關係人的交易,必須舉證交易條件未優於第三人,且放款還必須十足擔保,並經董事會重度決議。
因此,為了保護存款戶、保戶的權益與健全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機構大股東管理是金融監理最重要的工作。但是想要透徹瞭解、掌握金融機構大股東的控股結構並不容易。國內金融機構大股東的控股結構相當複雜,一開始的設計是為了規避遺產稅與相關稅負,當然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規避主管機關的監管。以金控為例,各家金控大股東的股權安排多元化,包括:以公益信託、基金會、財團法人,以及層層設計的眾多投資公司來控股;更令主管機關摸不著頭緒的是海外銀行信託帳戶,以及隱藏在私募基金與相關帳戶中的股權。
目前金管會的做法是先與民營金控逐家座談,先就教大股東,再精進設計能充分揭露的表格;待控制家族填表後,再擴及非金控旗下的銀行與保險公司。之後思考修正金控法、銀行法及保險法,落實最終受益人的監理。
為了強化監理效能,我們建議,過去金融檢查對於金控的控股結構與相關持股帳戶應有一定掌握,因此金管會應以此與其大股東座談,並希望大股東清楚表達所有控制的相關持股帳戶。基本上,金管會本著接受現況、但如果後來發現有未揭露的實質利害關係人,則須有處罰機制,並限期要求處分股權。當實質利害關係人與持股發生變動,也要依規定向金管會申報。
其次,在清楚掌握大股東控股結構之後,接著應落實大股東與金融機構的交易、授信管理,避免異常關係人交易。同時,金管會要同步思考修改「證券交易法」,就實質利害關係人的範圍,將大股東股權交易納入管理。
聯合報黑白集╱陳吉仲別學詹順貴
2019-02-28 23: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被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圖)唱衰,高雄市長韓國瑜動怒嗆:「沒水準到了極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社運人士入朝為官,常會出現角色不協調症。例如,有人為了感謝提拔者的知遇之恩,往往會加倍逢迎,超乎官場倫理;有些人遇到爭議則會屈服於現實,拋棄社運專業之初衷。環保鬥士詹順貴變成燃煤推手,把一生清譽賣給了深澳電廠;現在,農運健將陳吉仲似正步其後塵。
韓國瑜到星馬推銷農產品,為什麼農委會主委要出來潑冷水、講酸話,讓人百思不解。韓國瑜在幫農民開路,農委會若不想叫好,至少可以靜默樂觀其成吧?但陳吉仲非要出來踹一腳,說韓國瑜的簽約對象是「既有通路」;言下之意,農委會也是很厲害的。
農委會主管全國農業,主委卻跑出來跟地方政府比腕力、搶鏡頭,這暴露蔡政府的胸襟太狹小?還是陳吉仲奉承的心思太細緻?陳吉仲不僅撈過界打下駟,還不分青紅皂白打錯事,唯一可表的只是他對民進黨的忠誠。試想,如果韓國瑜是貪玩出國放著高雄農產滯銷不管,那便值得陳吉仲一陣棒打;但人家辛辛苦苦在那裡幫農民找活路,高官卻在家中扯他後腿,這樣能贏得民心嗎?
事實上,要修理韓國瑜,有蔡英文、陳其邁這些高層動手也就夠了,陳吉仲算什咖?但這就是他的角色不協調症,有吳音寧的前車之鑑,仍沒學到教訓。
陳吉仲該管的,是號稱國家隊的「台農發」,一直在虧損。他卻說,「還好沒賺錢,否則會被說跟農民搶錢」。舌頭這麼滑的主委,會記得農民嗎?
聯合報社論╱一個巴掌、一條馬腿與無盡的報復輪迴
2019-02-28 23: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政大後山蔣中正銅像被近十名大學生鋸斷左馬腳,並在右馬腳潑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文化部長鄭麗君(左)出席108年關懷演藝人員春節餐會,卻遭不滿去蔣化的資深藝人鄭惠中呼巴掌。記者杜建重/攝影
政大後山的蔣中正騎馬銅像日前遭鋸斷座騎馬腿,台灣挺蔣/反蔣的對立意識型態又掀波。鋸斷馬腿的他校學生宣稱「這次行動只是開始」,果然第二天就有挺蔣人士向台獨運動領袖黃昭堂銅像潑漆,聲稱只是「禮尚往來、剛好而已」。以牙還牙的無盡報復輪迴,又被開啟。
當鋸馬腿的學生揚言「行動開始」,指的是自認正氣凜然的「轉型正義」行動;卻未想到,他們挑動的其實是社會怨憎之弦。以台灣的社會結構,這類自以為是的「正義」,張揚的往往不是大家共同認知的正義,而是更多的碰撞衝突。台灣在一次次衝突下內耗元氣,無意陷在挺蔣/反蔣對立中的民眾也難以倖免。
這些衝突的核心,主要在蔣中正的歷史定位。在挺蔣人士眼中,蔣中正是率領國民政府來台、抵擋中共入侵,並建設現代化台灣的功臣。在反蔣人士看來,借鋸斷馬腿學生的用詞,蔣是從二二八事件到白色恐怖期間「恣意踐踏台灣人民與土地」的獨裁者。迥異的看法,來自雙方不同的生命歷程與其因此形塑的史觀;在政治人物不斷地挑撥下,雙方始終沒有對話及和解的機會。這些挺蔣/反蔣的情緒,除了暴烈投射在蔣中正銅像上,更凝聚在中正紀念堂的存廢議題上。
民進黨首次執政時,中正紀念堂廣場的「大中至正」匾額被換成「自由廣場」;民進黨二次執政時,又以「轉型正義」為由要將紀念堂徹底轉型。被賦予這項轉型任務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在撤掉蔣中正Q版商品引起爭議後,又找來學者專家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復因被批「同溫層」太厚後,再加入不同領域成員。其後,她也啟動號稱「審議式民主」的願景工作坊,想藉公民討論達成社會共識。
鄭麗君建構討論平台的行動,表面上具有開放討論的空間,並非獨斷獨行;實質上仍難掩運作痕跡,斧鑿斑斑。據了解,即使是領域擴大的諮詢小組,政治立場同質性仍極高,不少成員均主張拆除中正紀念堂。至於願景工作坊成員,一度僅能採網路報名,被質疑限制來源;工作坊中的激辯對立,也往往在文化部新聞稿中被淡化「和諧」。
行政院成立「促轉會」後,中正紀念堂轉型方向的實權,由文化部落到掌管「不義遺址」的促轉會手上,轉型推動諮詢小組也形同遭到架空。儘管文化部聲稱,已收攏願景工作坊的意見,做出兩大方案建議送行政院;但內容是否如實反映工作坊「共識」,乃至能否代表全民意見,均落入「官方說了算」的窠臼。先前大費周章的「公民作業」,是否只是一場大戲,令人質疑。
一月底,某資深藝人突襲鄭麗君的一巴掌,正反映了挺蔣民眾長久以來在資訊與權力不對等下的焦慮。如果中正紀念堂轉型的討論一直攤在陽光下,以大型公聽會、公開實體論壇的形式來聽取全民意見,甚至舉行公投來決議中正紀念堂銅像是否拆除等問題,因壓抑而來的暴力或許可以減少許多,也避免激烈人士以個別行動宣示立場。
南非前總統曼德拉曾因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遭囚近卅年,他執政後為彌合民心,利用南非主辦世界盃橄欖球賽的時機,成功凝聚不同膚色的國民共同為白人為主的國家代表隊加油,不僅贏得好成績,也團結了民心。民進黨政府若能在中正紀念堂轉型案展現大氣度、高格局,平等包容挺蔣/反蔣人士迥異生命歷程形塑的不同史觀,並陳蔣中正的功過,也許有機會拉近各方距離,為下一代鋪就一條可以共榮並行的路。
不論是一個巴掌,或一條馬腿,執政者都該正視其背後代表的憤怒,思考如何因應化解,導向和平共存。唯有大氣度能包容異議,台灣才能擺脫統獨、藍綠歧見的仇恨輪迴,共同向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