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821/web/
.聯合報社論/這麼多不堪一擊的決策是怎麼來的?
.聯合報黑白集/當部長不能光靠嘴皮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過招 一堂韜光養晦的謙卑課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過招 一堂韜光養晦的謙卑課
2018-08-03 02: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這兩天,美中貿易戰傳來了最新發展,包括正面和負面的資訊。正面發展是,雙方正在安排新回合談判來避免戰況惡化;負面的是,美方準備將下波中國進口2,000億產品的關稅,從原先規劃的10%升高為25%,以抵銷北京近來讓人民幣貶值帶來的貿易優勢。美中貿易戰進入新回合,引發各界關注與憂慮。
無論戰況如何發展,中國經濟會受到顯著傷害,是無庸置疑的。目前北京只有兩個選擇,一是接受川普的要求,大量增加美國進口或減少中國出口,額度至少要縮減兩國貿易逆差2,000億美元;二是讓貿易戰惡化,打一場「大國崛起」、兩強相爭的持久戰,直到美國俯首稱臣為止。無論是哪一種選擇,都會讓中國大陸的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衝擊。它可能讓經濟成長的影響達到1個百分點以上,或惡化到2.5個百分點(美中貿易平衡)、甚至7個百分點(美中貿易停止)的嚴重狀況,而這些還沒有包含中國未來將難以從美國獲得最新關鍵技術的影響。
我們要探討的,不是中國經濟發展將受到何種影響,而是為何會有這種發展,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其根本原因可能是難以避免的,包括美國無法忍受百年來全球首強的地位受到挑戰,以及中國政經體制和西方不符,卻搭上了世界貿易組織(WTO)便車、利用不正當手段(支持壟斷性國有企業,隱形貿易障礙、強迫技術轉移、技術盜取和仿冒等),蹂躪西方國家市場來獲取巨大利益。然而還是有本來是可以避免,卻成為壓垮駱駝的稻草,就是中國從鄧小平的遺訓「韜光養晦」改採積極參與、敲鑼打鼓地推動「中國製造2025」、「一帶一路」、「亞投行」等形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同時以「厲害了,我的國」、「戰狼」等頌揚中國偉大形象影片的高調宣傳,意圖激發中國人自尊心與光榮感,進而引發了美國側目與擔憂,也讓原已因中國崛起搶奪國際市場而出口減少、失業大增的西方諸國憤恨不平。可以說是北京低估了國際社會的隱形反應,才招致目前的窘境。
事實上,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所做、以購買力(PPP)調整的人均國內生產(GDP)排列,星國都高居全球第三(約9萬美元,台灣約5萬),但新加坡官員對外回答是屬於「已開發」或「開發中」國家時,得到的答案大概都是「開發中國家」;這是他們在國際平台上的一貫說法。其實,新加坡政府對全球任何最新趨勢發展,都會以最快速度研究並提出對策,因為它以全球最高薪僱用了素質最好的公務員,可以有最高的要求;但新加坡政府絕不到處宣揚他們有什麼偉大方案來應對何種狀況。
反觀國內,過去的不談,最新的可比較發展,是內政部對於「青年住房」擬提出補貼、讓購屋族只負擔一成自備款的方案。方案仍在構想階段就敲鑼打鼓,似乎要當成政績宣揚;但在外界質疑聲中立馬叫停。這種做法其實和對岸雷同,只是更為浮誇,且三不五時就會重複發生。對照新加坡的態度,台灣企業界的台積電相當類似,即使三星高調打宣傳戰想爭取更多訂單,但默默積極研發、謹守買家祕密的台積電,仍長期受全球大客戶肯定,迄今仍領先三星和其他歐美頂尖對手,這是新加坡和台積電應受到推崇的原因。
美中貿易戰,再度凸顯「韜光養晦」的重要性,國人應切記:謙卑、謙卑、再謙卑。
聯合報黑白集/當部長不能光靠嘴皮
2018-08-03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內政部長徐國勇抛出提高青年購屋貸款成數,被年輕人罵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徐國勇當發言人,其實也只是低空掠過,僥倖安全下莊。「姑婆勇」的稱號不脛而走,非因網民霸凌,而是他常常幹話連篇。譬如,賴清德說深澳電廠用的是「乾淨的煤」,他馬上附和說真有乾淨煤,建議大家孤狗一下。六月間接連發生三起分屍案,他老兄竟說這只是「零星個案」。
發言人畢竟是政府化妝師,講了些幹話,人民也只能徒呼負負。奇的是,賴清德卻欣賞他這種「口才」,把他送上第一大部。但是,當內政部長可是要擋真槍實彈,徐國勇的「口才」就露餡了。拿見警率來說,連基層員警都在網上罵,徐部長一發言就變草包;還有人損說,不如降低政府的「見鬼率」,意思是官員別鬼話連篇。
提高青年房貸成數的點子,與提高見警率完全是同一個邏輯:KTV打架就叫員警去KTV站崗;年輕人賺錢不易,就乾脆讓他多貸一點。問題是,房價一點沒降,薪水半毛不漲,以後不是得繳更多、還更久。誰笑了?當然是銀行跟建商。
徐國勇出身以邏輯縝密著稱的律師行業,卻老推出直腸直腦的政策,外行當有趣,責任該算誰的?這個任命的任性程度,直逼讓吳音寧去北農,禍害恐不淺!
聯合報社論/這麼多不堪一擊的決策是怎麼來的?
2018-08-03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托育補助新制八月上路,部分縣市原有補助優於中央新制,引發不少家長擔心額度縮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公共托育新制八月一日上路,由於決策過程粗糙,民眾、保母和托育機構對於新制咸感無所適從,地方政府更怨聲連連。新制實施首日,六都中僅台南市有廿名保母、五家托嬰中心簽約,算是給了老市長賴清德一個面子,但其餘五都業績均掛零,完全不捧場。賴內閣推出托育新制,原希望透過擴大補助爭取民心,為民進黨選情加分;不料卻製造了更多紛亂,也暴露決策思慮欠周又溝通不良。
除了托育新制亂象,同一天,賴內閣中有些部會也因決策唐突,遭到民眾嚴厲批評,旋即喊停或改變方向。其中一例,是法務部為懲處欺童檢察官林俊佑,原想將他調往澎湖;旋即遭澎湖民眾反彈,認為中央把澎湖當成「垃圾回收場」,藐視外島民眾。尤其,林俊佑平調澎湖還可以領取外島加給,薪水還多兩萬。由於民眾對此罵聲不絕,法務部最後改變決定祭出重懲,將林俊佑停職,並移送監察院調查。停職後,林俊佑將僅能領取半數本俸,一萬六千多元。
另一個例子,是新任內政部長徐國勇提出解決「青年購屋」問題的新構想,希望比照危老住宅重建模式,由信保基金提供九成貸款,青年只要準備一成自備款即可購屋。未料,網民痛批這根本是「龐氏騙局」,目的在幫建商降低囤屋壓力,把青年當成「下線的老鼠」。也有人砲轟,這種政策只管誘騙青年上車,卻不管他們要怎麼下車,難道九成貸款都不必還?連時代力量參選人都說,青年購屋壓力從來不在貸款成數,而在房價太高。由於批評聲量太大,內政部當日由次長花敬群出面「喊卡」,宣布暫停規劃。
一天之中,政府在衛福、法務、內政等不同領域的決策激起這麼多反對聲浪,有些沸揚的民怨甚至迫使政府政策轉彎,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台灣民眾越來越刁,越來越不知滿足與服從了嗎?還是政府決策越來越粗疏草率,越來越與民意脫節,從而越來越失去重量和說服力?前者指的是「民刁」,後者指的是「官僚」,台灣的民主政治近年有失控的現象,這兩者因素或許兼而有之;但純就八月一日發生的這幾項決策失誤看,更主要的因素在後者:官員的專業及決策素質太差。
所謂決策,不應該只是官員坐在冷氣房裡的想像,必須觀照社會現實,並據此投射一定的未來願景。所謂改革,也絕不是如武夫殺敵般拿起大刀用力砍殺下去,而必須像醫師望聞問切一樣深入了解病情,才知道如何切中要害根治,讓「藥到病除」而不是「藥到命除」。以軍公教年金改革為例,蔡政府就是缺乏慈悲,所以把「大開殺戒」美化為改革,卻未思及這對經濟、消費和社會向心力的削弱作用。
至於公共托育新制,則是賴揆企圖把政府補貼的「恩典」集中抓在中央手上,使自己扮演「觀世音」澤被萬民的角色。表面上看,這是惠及幼兒和家長的「德政」,又兼具鼓勵生育的著眼,理當獲得掌聲。實質上,行政院在決策中卻未思考各縣市客觀條件的歧異,也未做好溝通,因而造成了不少縣市補貼條件下降或行政腳步配合不上的困擾。更嚴重的是,這項政策牽涉到許多不同托育形態和家長保母的權益,行政院卻以為可以用一套簡單的公式來涵蓋全部人員,甚至不預留任何時間給人民和地方政府做準備,因此鬧到民怨四起,這是自食其果。
內政部計畫提高青年購屋貸款成數,也是出於一片好意;問題在,決策光靠好意並不足以成事,甚至可能害人。進一步說,以目前的時代氣氛,鼓勵剛就業的青年購屋是不是正確的方向,恐怕都大有疑問。試想,大權在握的政府官員做出來的決策,卻是如此不堪一擊,甚至抵擋不了網民的酸言辣語,怎不讓人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