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日 星期五

酷經濟/前景不樂觀,產創轉型基金點火

.全民福祉優先…以核養綠 交給人民選擇
.找歐陸綠電專家背書 就不會缺電?
.酷經濟/前景不樂觀,產創轉型基金點火
.準公托 偏鄉生育率將更低
.混齡班放寬師生比 偏鄉幼兒受教更不平等
.才喊加薪 物價先漲
.高教改革 請堅守大學自治
.公車溫柔革命/當人老路老橋也老…政府有解方?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前景不樂觀,產創轉型基金點火


2018-08-03 00:35 聯合報  林建甫
國發基金「產業創新轉型基金」諮詢輔導服務啟動,主委陳美伶(右五)說,希望今年內花完這千億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第二季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達四點一%,是二○一四年第三季以來最好的表現,美國財政部長米努勤更樂觀表示,未來四至五年的經濟成長率至少有三%
但外界並沒有這麼樂觀,彭博經濟學家從經濟預測模型預估,美國會在兩年內結束擴張《華爾街日報》針對經濟學家的調查也顯示,有五十九%的經濟學家認為美國經濟將在二○二○年前衰退,背後原因包括聯準會升息、美中貿易戰及油價高漲
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地區經濟的成長並未像美國如此強勁,歐洲第二季GDP成長率二點一%,遠低於上季的二點五%及去年底的二點七%。日本央行日前更是意外維持超寬鬆的貨幣政策,總裁黑田東彥也強調若有必要不排除進一步實施寬鬆,顯示情況不佳。中國大陸及新興市場情況也不樂觀,受到美元升息及升值的衝擊,資金外流加劇,資產泡沫破滅的風險持續升溫。當前國際經濟情勢只剩美國支撐,下半年經濟動能並不樂觀。
回過頭來看台灣經濟的情況,在出口及外銷訂單上半年意外強勁的推動之下,主計總處七月底公布台灣今年第二季GDP成長率概估值為三點二九%,較五月預測數增加,呈連續第四個季度穩在三%之上。上半年GDP成長率為三點一六%。但內需方面,投資很不理想。國內半導體主要廠商資本支出季節性減緩,第二季新台幣計價資本設備進口減少一點六一%,包含政府、公營與民間固定投資,以及存貨變動的概估資本形成為實質負成長二點三五%,對經濟成長負貢獻○點四九個百分點。
為點火國內的投資,日前國發基金匡列一千億元的產業創新轉型基金,委託台經院成立專案推動辦公室、籌組諮詢輔導團,引導民間資金以共同投資方式,協助國內企業進行合併、收購、分割,或是其他有助於企業創新轉型的投資計畫,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這筆基金,應該是政府廿年來幫助企業最重要、最好的方式,對單一企業可投資到資本額的二成、對單一集團可投資高達一百億,而且不干預營運,預計五到七年才退場,讓企業真正能找到新的夥伴、新技術、新市場、進而成長茁壯,帶動台灣整體經濟發展。






高教改革 請堅守大學自治


2018-08-03 00:35 聯合報  金傳春/台大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漫畫/季青
台大遴委會昨天重申,遴選過程皆依相關法令進行,籲請教育部盡速依法聘任管中閔為台大新校長,守住大學自主的最後一道防線。教育部長葉俊榮隨後回應,未來會從制度面去處理。 記者蘇健忠/攝影



在廣設大學、少子化與年改教師出走下,台灣的高等教育必須徹底檢討,惜教育部卡管、拔管後,至今尚嗅不出體制改革的新作為。新教長葉俊榮上任後,最大期盼是他如何規畫攸關國家競爭力的高教整體藍圖?
高教的國際趨勢,自薰陶領導人的菁英教育,已轉向提高公民素質的大眾教育近年全球化與人才移動,更重視如何善盡地球村公民責任與全球視野。然因學生的性向、稟賦與志趣差異,高教改革必須先反省大學在新時代的角色,才能創造新價值,引領群倫,發揮大學為社會良心的理想性格、自主性與批判力。
當大學全然展現多元功能與針砭時局,更重要的是大學必須保有獨立自主性大學自治的理念源於西方中世紀,重視大學組織、財政、人事及學術的自主,期能發揮更多大學功能
台灣為華人文化的燈塔,然捫心自問:我們有多少學/碩/博士對《史記》、《左傳》、《春秋》等國學有基本認識與欣賞?哪些領域已是世界研究重鎮?
另大學的共同必修課、教研的自主性, 於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通過新《大學法》初期,雖稍改善,但近年教育當局對大學的管制(如課程、薪資制度、教師升等與設新學程),經計畫補助卻劇增,而大學校長的聘任、經費、學費等諸多決策大權仍在教育部,致台灣僅有一所「教育部大學」
誠摯建議葉部長更睿智推動台灣高教體制改革,與協助台大脫困台大遴委會昨日的「善意」聲明,望葉部長珍惜。您是否要做捍衛大學自治的教育部長?必有歷史評價。









全民福祉優先…以核養綠 交給人民選擇


2018-08-03 00:35 聯合報  劉容生/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北市)
前總統馬英九(右)與行政院前院長江宜樺(左)連署「以核養綠」公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與前閣揆江宜樺連署公投「以核養綠」,支持啟封核四商轉發電,並要求蔡政府廢除最近通過的電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項條文規定民國一一四年全國要「完全非核化」。
回溯四年前,民國一○三年七月卅日經濟部前部長張家祝結束最後一次的「核四安檢專家監督小組」安檢總結會議,他指出歷經十六個月,經過龐大專業和工程人員不分晝夜努力,完成核四一號機一二六個系統安檢,雖然已完全符合安全設計規範要求;但他宣布,在行政院政策指令下,將歷經卅六年興建、耗資近三千億元的台電核四廠,封存三年,每年封存費約十二億元。
當時我以安檢小組委員身分參加會議,目睹當場全體台電工作同仁及主管流露的失望眼神和悲痛面孔,至今歷歷在目,深深體會「將帥無能、累死三軍」的感覺
回想當時,民進黨卯盡全力,阻擋核四案交付公投,更利用群眾示威、抗議,加上林義雄的絕食種種手段,逼馬就範。果然馬政府在民粹壓力下,做出封存核四的決定,期望「為未來的能源,保留選擇機會」。
現在行政院針對馬英九、江宜樺提出的公投挑戰,僅答覆:「以核養綠」不是人民想要的、不是現在政府的選擇,台灣沒有現在就缺電問題。
但事實上,行政院所述種種與人民的期望和感受正相反。根據台電資料,一○六年度台灣限電次數為一,打破了自民國九十二年來,台灣零限電的優良紀錄;備轉容量率下降到九點八%,首度低於自民國八十八年來一直維持在高於十%的紀錄。
時過境遷、政權轉移,「騎馬找馬」,還是「殺馬找馬」這個歷史性的「以核養綠」公投選擇,現在落到蔡英文政府手上,民進黨常以能做到國民黨做不到的自豪,請蔡英文政府以全國人民福祉為先,讓全國人民用最民主的公投方式,來決定這一項將嚴重影響到我們世世代代健康、生活環境、社會福祉和國家安全的公共議題。






找歐陸綠電專家背書 就不會缺電?


2018-08-03 00:35 聯合報  卓亞雄/資深媒體人(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表示,非核家園是漸進的社會共識,現在仍有一些核電的擁護者,質疑綠色能源不夠穩定,主張以核養綠,這是一種似是而非,落後於世界潮流的說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政府邀來一批歐陸綠電界人士在台北舉行「新能源國際論壇」,蔡總統致詞時重砲抨擊前總統馬英九「以核養綠」主張,認為是「似是而非,落後於世界潮流的主張」。這番言詞顯然是基於政治鬥爭重砲,無助於連日高溫的供電窘狀舒緩。
不禁讓人質疑,「以核養綠」主張真是看衰綠電嗎?或者應解為以核電為階段性工具,讓綠電能正常、健康成長?馬英九之前說詞是「漸進減核,大力發展再生能源」,並未質疑綠色能源。
這場新能源論壇請來主要是德國的歐陸綠電界人士,不過,這樣場面至多是「抱檯腳」撐場面而已。不客氣的說,民進黨若要重啟核四,也可以請來各國擁核人士來開場能源論壇;為了重啟深澳燃煤電廠,日本、歐陸都有一大批可以鼓吹「乾淨的煤」的所謂專家應邀來台,遵照邀訪者的意思發言
民眾、產業界核心的關切,當然是缺電危機到底有多窘迫?蔡英文說,這麼熱的天也沒缺電,「備轉容量率都維持在六趴以上」…。認為台灣不缺電,竟然只是幕僚給的一個數字,舉不出更強有力的證據來支持;如果幕僚說備轉容量高達百分之十,難道民眾就會認為台灣電力充裕?恐怕太低估民眾。
簡單說,備轉容量率的六趴,是電力調度工程師可放心、隨時替補上陣的能源?或者太多該打折、扣除的機組容量仍計入?一些早該除役的老舊機組老驥重出,哪天突然馬革裹屍陣亡呢?複循環機組的氣渦輪機有準時定期檢修嗎?這樣的六趴備轉容量率萬一真要發生差錯,重演去年八一五大停電,豈不重擊台灣民生、產業?
蔡總統佩服德國發展綠能,也期待民國114年(二○二五)台灣再生能源占比百分之廿目標達陣,這當然也是國人的期待;但蔡政府上任兩年衝刺再生能源的成績,禁得起檢視嗎?風電方面兩年只增加約零點幾個萬千瓦的裝置容量,幾乎是停滯狀態蔡總統寄望的風機關聯產業,包括水下基礎製造、大型工作駁船建造都才剛招標,距離離岸風機裝上扇葉開始發電太遠了,真的只能禱告。
太陽光電雖然帳面有些數字還能交代,但這是「陽光屋頂百萬座」、「養水種電」政策強推的結果,付出的環境、景觀破壞高得完全不成比例,尤其農地種電是對土地的一次性消費,台灣有多大面積可以揮霍台灣濱海鹽分侵蝕怎麼克服澎湖已把裝上去的光電板全數拆除,鏽蝕難以克服
民進黨衝綠色能源當然是好事,但問題是綠電至今的儲能技術難以突破德國的綠能政策很前瞻,但在儲能上至今難有進展因為無法儲能,周末、假日需求大幅降低,過剩的發電產出,逼得以極低價格鼓勵消費者使用這一套「負電價制度」台灣倒是暫時無需求,因為尚無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