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951/web/
.聯合報社論/當「反制」變成賴內閣的第一要務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剩三張牌
.經濟日報社論/勞保年金開辦十周年的省思
經濟日報社論/勞保年金開辦十周年的省思
2018-08-07 02:3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現行勞保年金制度是在民國98年(2009年)元旦上路,轉眼間,這項制度運作快滿十年了。在年金化以前,勞保老年給付只能一次請領,那時國人的平均退休年齡約是57.8歲,平均每件老年給付金額僅107萬餘元。勞工朋友領得少、活得久,一份百萬元出頭的退休金,根本無力支應老後人生。
根據勞保局統計,截至去年底,請領勞保年金人數,已達103.3萬人。一次請領者,平均給付金額為133萬元;選擇年金者,平均每月請領金額增至1萬6,911元。在年金永續前提下,領取年金者可以活到老、領到老。
往事不如煙,今日的勞保年金制度,是昔日跌跌撞撞、花了快15年才立法成功。如今,勞保年金制度好不容易挺進第十年,卻在此時傳來財務警訊:今年起,勞保保費收入將低於給付支出,如果放任不理,勞保基金餘額預計會在十年內乾枯,嚴重影響年輕世代的退休生活。
勞保老年給付與勞退制度,長期以來是不少國人倚重的退休保障,一旦勞保年金破產,不少人將頓失重要依靠。偏偏台灣的高齡化、少子女化歷程走得飛快,這些年的退休潮,也如大江奔流,一刻不停歇。如今之計,唯有改革。
去年,行政院已將勞保年金改革方案送入立法院,可惜,碰上內閣改組,今年又適逢縣市長選舉,讓改革陷入停頓。值此勞保年金制度將滿十周歲,如一單薄少年正面對未知的十年驚濤駭浪之際,我們呼籲朝野各界,改革不能鄉愿,必須即知即行,也必須鎖定正確的改革航道。
目前還躺在立法院的政院版勞保年金改革方案,主要改革重點有三。第一是每年費率急升0.5個百分點,直到費率調高至12%;二是平均投保薪資期間採計,由現行的60個月,每年延長12個月,直到調整到180個月為止;三是政府每年撥補200億元挹注基金,另外也讓政府承擔最後支付責任明文入法。
持平而論,政院版的勞保年改方案,並未觸及可讓基金永續的財務核心,例如最高費率並未突破現行框架上限12%,1.55%的年資給付率也沒有調整,無怪乎在勞動部精算之後,政院版的勞保年金改革方案就算成功,也僅是延後兩年破產。
另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也在於這次政院版改革方案,仍未解除「世代擠兌」的危機,即年輕工作者依舊要「多繳、少領、延後退」。試想,這一代的年輕工作者,比上一代面臨了更高的房價、物價,還得不時提防低薪狙擊,哪有辦法能負擔得起多繳、少領呢?至於延後退,更是加深了生活的苦楚。
為此,朝野在推動勞保年金改革時,務必要將改革思路對準「基金永續」和「世代共融」兩個目標。為了基金永續,即便改革無法一步到位,也必須務實因應台灣人口急遽變化的步伐,每隔幾年就要動態調整;至於「世代共融」,則應考慮給低所得者較高的所得替代率,高所得者則降低給付。
另外,針對第二層的職業年金保障:勞退新制,目前勞退新制自願提繳比率偏低,僅約6%,這與不少民眾認為投報率不高有關。政府除了應努力提高誘因,鼓勵民眾自願提繳外,也不妨參考私校退撫儲金採行的風險分級方式,並引進人生周期基金等做法,開放勞退自選平台。
政府必須誠實地讓國人意識到,單靠政府的退休準備,仍不足以應付人生的下半場,如此也才能有助於引導民眾做好足夠的退休準備。
勞保年金開辦十年,已為百萬退休者創造優於前人的退休保障,為了讓制度永續運作,我們無法再等待另一個15年的漫長改革期,唯有即知即行且方向正確地推動勞保年改,才是正辦。
聯合報黑白集/蔡英文剩三張牌
2018-08-07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頻頻下鄉授旗,幫民進黨年底選舉造勢,圖為高雄授旗場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了幫民進黨年底選舉造勢,蔡英文總統頻頻帶著黨政大員下鄉授旗。但除了慷慨激昂的口號,她催票的工具顯然乏善可陳。數來數去,大概只剩三張牌。
第一張是「數字牌」,細數民進黨上台後各種上揚的經濟數據。第二張是「悲情牌」,對內談轉型正義,對外訴求大陸打壓。至於第三張,則是「國民黨牌」,所有做不到、做不好或招惹民怨,一概推給國民黨「過去不改革」。
先說數字牌。過去馬英九執政也老愛把數字掛在嘴邊,當時蔡英文還酸他「只有冷冰冰數據,不重視人民感受」。如今蔡英文對數字的迷戀,竟還勝過馬英九。何況,當年如米酒降價、免簽國增加等,人民好歹都直接受惠;如今蔡總統的數字,她自己卻說不出誰受惠。當年蔡英文對馬政府的批評,現在可謂加倍奉還。
再說悲情牌和國民黨牌。這在過去可能有用,如今民進黨完全執政,民眾看到的,都是民進黨惡整國民黨和「不親綠」團體,蔡英文宣稱「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卻連辦個運動會都保不住。一味把責任推給國民黨,只是暴露自己無能,政黨輪替何用?這三張牌,效果堪慮。
如今從中央到地方,都是民進黨「一黨獨大」,不可一世。但一黨獨大的結果,只是肥了綠營政客,百姓卻叫苦連天。蔡英文若不講這些老掉牙的東西,確實也是無計可施。不能說民進黨只剩一手爛牌,它有過大好機會,卻把一手好牌打爛了。
聯合報社論/當「反制」變成賴內閣的第一要務
2018-08-07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對於將我冠以「中國台灣」的航空公司,交通部長吳宏謀一度宣布將採取「反制」作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四十四家外籍航空公司遭中國大陸民航局施壓「改名」一事,交通部長吳宏謀宣布將採取「反制」作為。對於將我冠以「中國台灣」的航空公司,考慮不准其航班停靠空橋,並調整其起降時間帶以示懲罰;對於僅標示台北而未冠以「中國」的航空公司,則將給予減免降落費等優惠獎勵。連交通部都把參與兩岸角力戰當成首要任務,賴內閣會把民生經濟放在什麼位置,也就可想而知。
在連遭外交挫敗之後,蔡政府當前的最高戰略就是「反制」,賴內閣使盡渾身解數配合,自不令人意外。但如果不從整體戰略做根本的檢討,卻只圖在枝節上爭點面子,則恐怕將衍生更多後遺症。例如,台中市主辦東亞青運遭中共施壓停辦後,蔡政府表面上聲稱要爭取救濟申訴,卻隨即要求金門暫停兩岸通水典禮作為「反制」。未料,金門縣府在以民生為重的考量下決定如期通水,無異打了陸委會一耳光,蔡政府只落得「不恤民生」之譏。如今,交通部要反制外航改名一事,若祭出的手段只有禁靠空橋、調整時段等招數,能收到什麼效果,恐怕讓人存疑。
這次外籍航空受壓更改我國名稱,其因應大致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在台北或台灣名稱後面加上「中國」二字,如此一來,把台灣變成了中國的一部分;另一類是取消台灣二字,留下台北或高雄的城市名稱,但未加上中國的標示,台灣變成以城市名稱識別。其中,採第二類方式者主要為美國、日本、韓國、越南等國航空,多為我鄰邦故舊,對兩岸關係知之甚詳,因而未觸犯大忌將我矮化。對這些航空,我國當然可以表示感謝其理解與支持,但是,若要用減免降落費及設施使用費來給予獎勵,會不會顯得過當?畢竟,這些公司也都在壓力下更改了名稱。
再看第一類將我國矮化的航空公司,名單更長,較第二類多出兩倍。其中除了以港澳為基地受中共控制甚深的公司,主要為東南亞、西亞及歐洲航空;他們一則或長期受一中原則影響,二則或對兩岸關係的張弛較不敏感,因而迅速屈從於中共民航局的壓力。對於這麼多的公司,尤其其中不少是長途飛往歐洲、西亞,如果我交通部皆以「不許停靠空橋」作為懲罰,勢必產生幾項結果:一是我們許多的機場空橋將變成閒置;二是接泊的巴士忙不過來,秩序大亂;三是我國長途旅客上下機時間增長,備極麻煩與勞累;四是遠程旅客來台經商或觀光的意願降低。
日前面對東亞青運遭打壓停辦,行政院長賴清德指責這是當年蔣介石堅持「漢賊不兩立」退出聯合國,埋下大錯,致使我國的外交一直陷入困境。賴清德對於歷史的理解是片面的,更大的問題是,他未意識到自己的作法其實也在緊緊追隨「漢賊不兩立」的路線,而且越來越把台灣推到自我困陷的一隅。試想,蔣介石的年代是全球冷戰時期,不論「漢賊不兩立」正確與否,至少兩蔣在台灣締造了輝煌的經濟奇蹟;而今,全球已來到大和解的時代,蔡政府卻還沿襲漢賊不兩立的策略,在各個領域挑起對抗和反制,這又是什麼智慧決策?
讓人遺憾的是,人們看不到政府拿出積極的作為發展經濟、建設台灣,卻每天將大量的精力用來對付及譴責反對陣營,用更多的精力和中國大陸進行無謂的消耗性對抗。試問,就算交通部長吳宏謀對付外航的棍棒政策能夠奏效,他有哪一棒能打到對岸,讓它感到痛苦?完全沒有!吳宏謀要對付的外航,其實也是中共鴨霸政策下的受害者,他卻要落井下石;而最後連帶受害者,則是台灣民眾和往返台灣的無辜乘客。
當賴清德一心想著反制,他就忘記了施政的初衷。當交通部只想著制裁外航,他就忘記了台灣民眾,一如陸委會忘了金門民眾要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