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8日 星期三

名家觀點/基本工資調升步調 說清楚講明白

名家觀點/基本工資調升步調 說清楚講明白


2018-08-08 01:34 經濟日報  辛炳隆(台大國發所教授辛炳隆口述)


勞動部將在本月中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備受全國人民關注。政府對於基本工資要如何調整,是否依勞團主張改按最低生活標準調升,並且要分幾年達標等,都應說清楚講明白,以讓企業有所因應。
長年來,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運作下,基本工資如何調升,勞資雙方已有默契,主要是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及經濟成長率。消費者物價指數必定百分之百反映在基本工資調升,至於經濟成長率,要分多少給勞工,則是勞資雙方討論焦點,基本上對於基本工資討論是「變動率」的概念,這觀念雇主團體早已接受。
但近兩年來上述勞資雙方以「變動率」討論基本工資,已然改變。勞團主張要以「最低生活標準」、並納入撫養人口,以就業撫養比(1+撫養人口/就業人口)來計算基本工資,亦即將基本工資視為勞動者及其扶養眷屬基本生活所需保障,重視「生活水準」的概念。依勞團計算,基本工資應調升到月薪28.8K。蔡政府上台後,為滿足勞團訴求,都是由政府介入主導,平均每年調升5%。
基本工資要不要考量保障勞動者及其眷屬生活所需,爭論已久,再加上蔡政府擬在今年底提出《最低工資法》草案,情勢發展下,政府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基本工資是否改依最低生活標準去調升,且要以幾年時間調到,以讓企業有所因應這是基本工資爭論最大核心議題
基本工資如果改按最低生活標準、保障勞動者及其眷屬生活所需去訂定,首先,必須先確認何謂「最低生活標準」及「就業撫養比」。
台灣雖小,但各地最低生活標準差異很大,台北市和台灣省平均可相差3,000至4,000元之多,主要是住宅價格差異;我認為,全台各地生活及消費水準差異很大,基本工資可考慮分區訂定,但外界也會有意見,最後可能還是會以全國平均最低生活標準訂定。
其次是就業撫養比。勞團係所有沒有工作眷屬計入,得出就業撫養比約2.16人;但我不贊成勞團的算法,有些眷屬是有工作能力卻不工作,好手好腳卻啃老,這部分不應由雇主負擔,我主張依《社會救助法》認定扶養人口來計算就業撫養比約為1.79,若以此去計算基本工資,約莫在24K~25K。
接下來是多久可以到位,若一步調到位,企業必定無法接受,政府應告訴全國企業,要分幾年調到。若是以1.8就業撫養比計,可能在未來二、三年就可能調升到24K至25K了;之後,政府亦應明確告訴全國人民,調升到此水準之後,應改成以消費者物價指數變動來調升基本工資。
行政院日前對外表示,基本工資調升要尊重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這是太理想的說法。實際上,勞資雙方協商基本工資調升,往往很難有共識,若沒有共識,就是擱置不調,對勞方不利,因此勞動部最後一刻都會介入主導;而且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結論,亦須送行政院核定。
也就是說,基本工資調升最後都是政府主導、政府負責,在此情況下,政府愈早把話講明,包括如何調升、分幾年到位等,企業在意的是,每年基本工資調升不可預測,若能明確化基本工資調升方向與步調,對企業也好;否則勞資雙方、社會各界每年都要大吵一番,沒完沒了。
至於時薪和月薪調幅脫勾,我個人並不贊成。按往年經驗,時薪和月薪調幅曾一度脫勾,雇主將員工從時薪制改成月薪制情況並不明顯。雇主若對員工從時薪制改成月薪制,實際上也要負擔月薪制的例休和休息日,因此,當基本工資月薪和時薪調幅不一致時,雇主是否對員工從時薪制改成月薪制,完全取決於時薪和月薪調幅差距而定。

辛炳隆

長期關注勞工問題,是台灣知名的勞動經濟學者、勞工政策專家。曾任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政策顧問、勞動部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委員、外勞政策協商諮詢小組委員、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委員、就業安定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大量解僱勞工時勞動市場變動趨勢評估委員會委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