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9511/web/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特許」變「特管」
.聯合報社論/丟了東亞青運,難道要連東奧一起拋棄?
.經濟日報社論/完善長照系統 可推動「顧老假」
經濟日報社論/完善長照系統 可推動「顧老假」
2018-07-26 00:11 經濟日報 本報訊
長照2.0自去年初推動以來,雖然將服務範圍擴大為八類、17項,也推動許多支持型服務,例如以社區整體照顧模式試辦計畫的社區整合型服務中心、複合型服務中心及巷弄長照站等等,但許多民眾還是聽不懂或搞不清楚,以致於大多數民眾根本沒有享用政府的長照資源,最終不是依賴外勞看護,就是離職自力照顧,顯示目前長照體系仍有很大的缺口。
這個缺口,可從勞動部推估全台1,150萬勞動人口中,約有19萬人因照顧減少工時、請假或轉換工作,其中更有13.3萬人因照顧老人而必須離職,甚至長期脫離職業生涯看出嚴重性。相對地,日本總人口數是我國的五倍,但每年因照顧而離職的人口卻不到10萬人,比台灣還少,最主要就是日本早已推行「顧老假」,台灣的長照體系實有必要在不增加企業負擔的前提下,儘速提供「顧老假」的政策支持。
從生老病死的生命周期來看,台灣目前關於生養嬰幼兒的福利尚屬完備,包括上班族的媽媽在懷孕時,可以享有全薪的五天產檢假,30日內半薪的安胎休養假,以及家庭照顧假。生產階段最多享有八周全薪的產假,也至少有五日的無薪流產假;爸爸則享有五日全薪的陪產假。寶寶三歲前的育兒階段,爸媽皆可享有長達二年,前六個月六成薪的育嬰假;之後還有全年七日為限的家庭照顧假。此外,就業保險的被保險人還可享有育嬰津貼,同時領取生育獎勵金或補助。公務員也有類似的福利。
令人不解的是,台灣今年已經邁入高齡社會,政府雖也積極推動長照2.0,但一般照顧期程長達十年,但現行法規中,只有公務員有「侍親假」,本人或配偶之直系血親尊親屬65歲以上或重大傷病須侍奉者,可申請留職停薪最多兩年,必要時得再申請延長一年。
而性別工作平等法中有「家庭照顧假」,與上述的育嬰休假重疊,受僱者於其家庭成員預防接種、發生重病或其他重大事故須親自照顧時適用,但併入事假計算,全年以七日為限,事假一年內合計不得超過14日,事假期間不給工資。沒有顧老假,實在是長照體系的重大缺陷。
根據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簡稱家總)去年針對近千名企業員工的調查,發現約15%是每周負擔20小時以上照顧工作的「在職照顧者」,平均花了六個多月才讓照顧安排穩定,但照顧與工作仍持續兩頭燒。也有44%在職照顧者本身是中高齡,54%有十年以上年資的熟練勞工,卻因為照顧而離職,成為家庭和企業的重大損失。
另外,目前有四成在職照顧者聘僱移工,但有五成二最期待的是「彈性居家服務」,希望居家服務或日間照顧中心能提供上班族下班後的晚間長照服務,以免被迫聘僱外籍看護。
因此,家總呼籲勞動部可仿效日本研議93天的「顧老假」,以失能者為單位,負責照顧的上班族可以就業保險身分,按投保薪資給付六成薪,讓在職照顧者有充分的時間妥善利用資源、安排照顧,達到「照顧不離職」的目標。此一構想,可解除受僱勞工(包括公務員)的後顧之憂,又不增加企業負擔,就像生育嬰幼兒的福利一樣,甚至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誘因,改善勞資關係,值得全力支持。
但顧老假要推動成功,「錢從哪裡來」就非常重要。鑑於目前勞保的財務去年就已經出現虧損,可能提早在八年後破產,蔡政府在勞保的年金改革方面也遲滯不前,顧老假不宜再增加企業負擔,因此除了家總建議使用民眾聘用移工而繳交的就業安定基金每年約有50億元之外,也可配合長期遞增的需要,由長照預算共同支應,期盼能在勞、衛政的合作下,獲致勞僱雙贏的目標,並填補長照的重大缺口。
聯合報黑白集/政府「特許」變「特管」
2018-07-26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經歷高雄氣爆風波的李長榮化工,被國際私募基金KKR買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特許事業被汙名化嗎?問題源於政府機關的態度,名為「特許」,實則「特管」,媒體、電信、金融等業都是滿腔苦水。政府「特管」,有時到了濫權、甚至違法的地步。有名的例子如台北市長參選人姚文智在新聞局長任內,關了電視台,結果造成業者提起行政訴願及國賠聲請,台灣因而被國際媒體認為民主退步。
近期的例子,如前兆豐金董座蔡友才不服被金管會解除職務,提起行政訴訟獲勝。蔡友才獲平反的一小步,在業界看來卻具有「銀行局首度敗訴」的重大意義。此司法判決告知主管機關:人民不是禁臠,政府不可為所欲為。
政府視人民如禁臠的例子,不僅限於公司法規定的特許行業。看最近仍在等待葉俊榮「有溫度溝通」的台大校長案,政府不是也把大學當作特許行業嗎?不許校長上任就是不許,就算法律並未賦予教育部實質審查權,照樣「朕說了算」。大學教授們想想,原來學術也是種特許行業,該悲哀落淚吧!
台灣從經濟到學術都一片慘澹。就算剛完成榮化案,以國際私募基金的投資額計,台灣在亞太仍排名倒數,僅高於巴基斯坦。美國商會白皮書歸責於台灣主管機關的不友善。政府愛「特管」,民間能奈何?
聯合報社論/丟了東亞青運,難道要連東奧一起拋棄?
2018-07-26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東亞青運入口意象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中國大陸主導下,東亞奧林匹克委員會日昨表決通過停辦明年台中市主辦的「東亞青年運動會」。理由是,紀政領銜推動的二○二○「東奧台灣正名公投」要將「中華台北」改為「台灣」,挑戰了國際奧委會的規定。對於中共的打壓,國人深感錯愕與不滿,畢竟台中市為這項運動會已籌備了三年多。然而,東亞青運驟然被取消若是難忍之痛,那麼蔡政府要不要認真考慮正名公投的更深衝擊,難道我國不參加東奧也無所謂嗎?
「東奧正名公投」誠然包涵著奧運老將紀政追求台灣尊嚴的熱情,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它也是個缺乏實踐意義的空殼倡議。原因是,東京奧運遵循的是國際奧會的規範,台灣代表以「中華台北」的名義參賽則是國際社會幾經折衝取得的共識,並非我國能片面決定。因此,就算多數民眾對公投案投下贊成票,其效力也無法及於國際奧會,僅有內部消費及動員的價值。沒想到,這項連影子都還沒看到的公投,竟成為擊碎台中市主辦東亞青運夢想的子彈。
在此之前,各方即曾陸續對這項公投的後遺症提出警告。例如,一旦公投過關,政府要如何兌現?國際奧會若拒絕接受台灣正名,會不會進而關閉我國參與奧運的大門,反使我國選手挫折更大?事實上,三月間中選會召開公投案公聽會時,外交部和教育部代表都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公投案牴觸國際協議。五月初國際奧委會在瑞士洛桑開會,做出「不同意」中華奧會改名的決議,體育署並曾特別行文告知中選會,但中選會仍執意將該案納入公投。中選會不聽取專業意見,種下「東亞青」遭停辦的禍根,其剛愎自用難辭其咎。
進一步看,如果外交部和教育部都曾對正名公投案表示反對意見,那就意味國安部門應早已注意到此事之後果。然而,整個蔡政府仍然繼續任由最壞的結局發生,這顯示府院高層要負最大責任。面對此結局,難道蔡英文說一句「沒有人應當受此對待」,就能紓解?當蔡總統說「今天是台中,明天可能是台灣任何城市」,這是多麼虛弱無力的喊話!
台灣的國際參與受到打壓的問題由來已久,我們的優先順序應該是「參與」為先,「名稱」問題則伺機而動、量力而為,在運動賽事上尤其如此。但民進黨政府一取得執政,卻反其道而行,一味強調「正名」來繃緊兩岸神經,並不在乎實質參與,包括WHA大會也是如此。這樣的戲碼反覆上演,終導致胡志強任內爭取到的東亞青運主辦權,卻在林佳龍手中葬送,除四年籌備白費,多少正在為此苦練的青年好手都被潑了一頭冷水。當務實的台灣人在那裡努力維持參與,但務虛的人卻在那裡追求改名;最後,幻想的天鵝沒有出現,手中煮熟的鴨子卻飛了。一項虛幻的公投,毀掉台中到手的東亞青,不正是如此?
就在同一天,同樣在中國大陸施壓下,最後三家美國航空公司被迫移除了官網上顯示「台灣」為國家的名稱。這項行動,當然也是傷害台灣人民感情的粗暴作法;但美國航空公司堅持到最後一刻仍不得不讓步,顯示其間的商業利益考量仍然大過政治考量。同樣要問的是:在馬政府時代被容許的飛台航班標記,為何到了蔡政府時代卻被迫降級?原因無他,蔡政府擅自改變兩岸運作的規則,打破兩岸原來和平對等的交流,卻缺乏足以對抗的實力,結果導致台灣的國際處境日益限縮及下滑。從這點看,民進黨不僅有勇無謀,而且是「以民為壑」。
台中市籌辦數年的東亞青運驟遭取消,對台灣民眾而言,心理衝擊恐不下於一次斷交事件,北京不能不小心這對兩岸的傷害。至於蔡政府,則必須重新評估正名公投案,別讓它毀了台灣參加東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