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貿易戰推演 最怕金融骨牌效應
2018-07-16 01:12 經濟日報 李春
北京城中,這幾天流言滿天飛,這符合那酷暑悶熱、豪雨如注的季節。不過跟四川的亂飛流言多屬迷信不同,北京的流言都是政治,而這政治都由中美貿易戰觸發,是因其未戰先亂而來。
有關中美貿易戰,表面上看去輿論一律,平安無事就等美國投降了,實際上在社交朋友圈中,有各種各樣的議論風生。又有人說,中共領導人也被輿論一律給帶錯了路,如果不看「北林清李」的報告,而是深入到學界經濟界的朋友圈,至少不至於有如今的手忙腳亂。
這「北林清李」說的是北大的林毅夫、清華的李稻葵,這二位都是人稱可進「南書房」的頂層智囊,又都對中美貿易戰有研究報告上呈,今上用沒用、用多少要靠猜,但在學界二人的觀點則受到批判。
雖未及王滬寧命好,北大的林毅夫也算三朝智囊了。他新近和北大國家發展研究院的同事王歆聯署一篇,據說在進言後圈出來公開發表,其題目是《美國自身才是其對華貿易逆差的根源》。
在這篇文章中,林毅夫的重要發現,是他們二位基於數據的研究發現:美國貿易逆差持續擴大的根源本質上在美國自身。美對華徵收高額關稅不會改善其貿易逆差,也無助於改善其國內就業。美國如試圖改變對華貿易逆差狀況,需要其自身的轉變與結構調整。
有人認為林毅夫這次扮演數據分析派,雖然結論可商榷,但其還是想以理服人的。也有人認為,貿易戰已經開打,林教授的宏文來得已遲,沒有參考價值,且沒有應對之策,只能用來安慰。
有應對之策的是清華李稻葵的大作。李稻葵本朝當紅,現在主持著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近日新鮮熱辣發布的清華中美經貿關係戰略報告,就由他牽頭撰寫。
李稻葵的報告有二萬多字,引起人們興趣的,不在於其分析貿易摩擦的根源:是兩國國內政治經濟格局的深刻變化;不在於其提出的底線思維,是中美經貿關係不會走向全面對抗;更不是因其提交的應對之策,是戰略定力、以鬥促合、苦練內功。反而是其報告中一些細節,比如建議中國制裁蘋果來進行反擊,以及開徵房產稅來備戰。
對北林清李之批評甚多,不好列舉,但還有位前前金融官員現在以學者身分的講話,受到經濟界和學界的高度評價,主要在於其講了真話。
這位前官員是前中國央行副行長吳曉靈,現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經常以學者身分發言,前些天學院舉行畢業慶典,吳院長有番對學生的畢業贈言,好多人豎指稱讚,她一連自問自答三個什麼是大勢。
一、大勢是全球化形成的國際產業鏈分工之勢不會改變,改變的只是產業鏈的布局變化,這就要看哪個國家能順應形勢、在現有秩序規則下提升自我,謀求產業鏈中的優勢地位或恰當的地位;二、大勢是只有堅持改革開放、發展市場經濟才能提升中國人的民生福祉;三、大勢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但更受到稱讚的,是吳曉靈講話公開發表被刪的一段,朋友傳來這段全版版本是「中國對美貿易順差逐漸減少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外匯儲備持續減少也是未來幾年的新常態,貨幣繼續大規模增發會加速人民幣匯率貶值和加速美元外匯儲備流失,保住外匯儲備是我們黨和國家未來能繼續穩定執政的第一根基。」
所以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大陸央行收緊貨幣供給是迫不得已的舉措,過程也是痛苦的,金融泡沫,甚至房地產泡沫都有可能會被引爆,近來股市持續下跌就是最敏感的金融市場做出的率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