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8408/web/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用同一隻手打臉又擁抱
.聯合報黑白集/牴觸「個人道德」的政府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年輕人買股 學學日本
經濟日報社論/吸引年輕人買股 學學日本
2018-06-27 00: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不久前,立法院財委會熱烈討論「年輕人不買股票」,一度成為社會焦點;其實早在去年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就已經示警,全台29歲以下的年輕人僅占投資人6%。在少子化時代,年輕人遠離股市,恐怕造成資本市場斷層,是金融市場的重大危機。
就大環境因素而言,年輕人的薪資偏低,加上高房價的壓力,手上難有餘裕進行投資,這是年輕人不買股的重要因素,因此金管會正朝著改善零股買賣與小額投資的方向,降低進入門檻,吸引年輕人買股。
就證券市場而言,如果能夠參考日本的股東優待制度,創造出多檔有穩定投報率的投資標的,應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進入股市。所謂股東優待,是指企業每年會一到兩次,贈送公司商品或是各種禮品給股東,因為這些禮品往往有接近現金的性質,可視為實質的另類股利。舉例來說,國人熟悉的連鎖牛丼企業吉野家,會在每年的2月底和8月底,各贈送每位股東最少十張300日幣的禮券,這些禮券在店裡等同現金使用。所以持有一單位(100股)吉野家股票的股東,除了股息外,每年還穩定可獲得6,000日幣的禮券。近年吉野家每年每股配息20日幣,因此一單位股東每年所獲得的股東禮券價值,其實是股息的三倍。
股東優待對於小股東的最大魅力,是可以準確估算最低投資報酬率。以吉野家為例,小股東在購買股票的同時,就可以確定持有股票一年最少會拿到6,000日幣的餐券。以今年來吉野家股價在2,000日幣上下來計算,股息報酬率約1%,股東禮券的報酬率約3%。
實務上,大部分的企業在公告股東優待內容之後,極少會縮水(縮水的結果往往會引發股價暴跌),因此就算企業不賺錢、沒有配發股息、或者股價上下劇烈震盪,股東都可以穩穩拿到禮券。因此,股東優待成為不少日本年輕人、家庭主婦進入股市的最初誘因。
股東優待對於小股東的另外一項魅力是,免稅的小確幸。股東優待並非現金,在日本是免稅的。而股東優待的禮品內容包羅萬象,從內衣到禿頭治療的發毛劑都有,甚至有不少企業乾脆讓股東自己選。像日本電信三雄的KDDI,除了每年配息3%以上的現金股利外,還印製精選全國47都道府縣美食型錄,讓股東挑選自己想要的特產美食。這對於小股東來說,挑選透過KDDI全國網絡精選的各地美食,其幸福感恐不輸給3%的現金股息。
而對企業本身來說,股東優待的最大好處是,創造大量的小股東群,穩定公司派經營。股東優待與股息不同,並不會因為持股的增加而同比增加,通常報酬率最優的持股方式是一單位股東。以吉野家為例,一單位以上持股的一年禮券是6,000日幣,十單位以上才上升為12,000日幣,20單位以上無論持股多少也都只有24,000日幣。對於投資吉野家的小股東而言,最優的方式就是持股一單位,而吉野家就可以透過一大群小股東來維持股價,防止市場派突襲經營權。
股東優待對企業的第二個好處是維持股價。許多企業選擇一年分兩次送禮品或禮券,第一次與除息日同日,第二次在半年後,往往這兩次都會促成股價的高點。另外,許多民生消費品公司,也透過贈送公司商品,來達到促銷與擴大消費群的目的。
股東優待對於企業與小股東都有利,台灣要怎麼推動?其實不難,因為不少企業每年的股東會都會贈送禮品給股東,甚至贈送類現金禮物(如便利商店禮券)。日本股東優待制度的起源,有一說就是源自股東會的禮品。
假設股價20元上下的金融股,每年能夠固定贈送股東兩百塊的便利商店禮券,無論銀行有無賺錢、配息,投資者就算被套牢,每年投報率至少都能擊敗定存的1%,這對害怕投資風險的年輕人來說,是鼓勵其踏入股市的定心丸。如果金管會想鼓勵年輕人買股,不妨先試著誘導官股銀行推出股東優待。
聯合報黑白集/李登輝為誰作見證?
2018-06-25 23: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李登輝赴沖繩為二戰時沖繩戰役亡故的台灣人「慰靈碑」揭碑,並在碑上題字「為國作見證」。 中央社
李登輝最近前往沖繩,為二戰時沖繩戰役亡故的台灣人「慰靈碑」揭碑。他在碑上題字「為國作見證」,但令人困惑的是:李登輝是為哪國人民作見證?
民國34年(一九四五年)的沖繩戰役,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上死傷最慘烈的戰役之一。除了美日雙方傷亡計超過二十萬人,平民死傷估計超過十萬人。戰爭後期,更發生日本軍隊強迫平民集體自殺的慘劇。當時台灣做為日本殖民地,當然也是無端被捲入戰爭漩渦。
在李登輝揭碑前,兩年前由蔡英文總統題字的沖繩「台灣之塔」落成。塔上銘文寫著:「當年日台戰士皆為同袍、生死與共、榮辱同擔」;「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族群國家如何分隔」、「不應被後世遺忘」。文中非但隻字不譴責戰爭發動者,還把台灣塑造成日本的「戰爭夥伴」。
台灣友日人士之所以鼓吹設立台灣塔和慰靈碑,理由是韓國在民國64年(一九七五年)就設有「韓國人慰靈塔」。但韓國人在慰靈塔上的銘文,主要是控訴韓國青年被日本強制徵兵參戰而葬身他鄉,希望他們能魂歸祖國。這與蔡英文和李登輝在碑塔銘文上強調台日的「同袍關係」,是南轅北轍。
歷史詮釋豈能胡亂投射?台灣是二戰的受害者,李登輝、蔡英文有義務匡正事實,譴責戰爭發動者;不料兩人卻用自己的感情及史觀,把台灣和侵略者擺在一起,這如何告慰台灣亡靈。李登輝為國見證的,其實是一齣認同錯亂的歷史諷刺劇。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只剩下「台灣空話」了嗎?
2018-06-25 23:1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總動員力挺台北市長提名人姚文智造勢晚會,但場面不如預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證明不是在打假球,民進黨總動員力挺台北市長提名人姚文智造勢晚會,但場面卻不如預期。總統府秘書長陳菊上台壓軸演講,痛批「白色力量」越來越讓人民失望,並力陳蔡總統推動改革決心,同時呼籲「台灣人團結」,不能讓藍軍「復辟」,要大家支持代表「台灣價值」的姚文智。
姚文智日前為時代力量候選人造勢,說出「大綠、小綠都是綠,綠就是台灣價值」;此話,激怒了民進黨前文宣部主任陳芳明。陳芳明說,原來台灣價值是一種「思想檢查」,民進黨何時變得如此墮落,並稱絕不投票給民進黨候選人。儘管如此,「台灣價值」一詞仍是貫穿姚文智誓師晚會的主旋律,成為民進黨召喚傳統支持者歸隊的魔咒。
「台灣價值」最早是蔡英文所提出來,要逼台北市長柯文哲表態向綠靠攏。柯文哲當即反問:蔡英文的台灣價值又是什麼?事實上,蔡總統除曾簡單提及台灣價值是「台灣主體意識」外,不曾再說明「台灣價值」的實質內涵。其後,在民進黨一再挑戰下,柯文哲索性拿民進黨標榜的「清廉、勤政、愛鄉土」三句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讓民進黨無以反擊。但民進黨最後仍決定與柯文哲分道揚鑣,關鍵就在,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之說,不符蔡政府的兩岸路線。也因此,姚文智在誓師晚會上火力全開,左打柯文哲的「兩岸一家親」、右批丁守中的「九二共識」都是向中國靠攏,只有他堅持台灣本土,才能「光復台北,對抗中國」。
這個景象,未免可悲。中央執政兩年的民進黨,似已找不到足以召喚民眾熱情的口號,因此,只能訴諸如此狹隘的口號來激化族群對立,鞏固基本盤。這樣的訴求,比起民進黨在野時的主張甚至更為倒退,連「點亮台灣」的正面號召都不見了,只剩「堅持改革」、「拒絕中國」和「打倒國民黨」的陳腔濫調。如此,既看不到民進黨政府的未來願景與允諾,也聽不到對遠去民心的溫情召喚,這麼心虛而無力的執政黨,要能指望姚文智贏得首都之役嗎?
民進黨在姚文智造勢晚會上的表現與詞令,正反映了民進黨的危機重重。民進黨既拿不出「台灣好政」的成績單,更承諾不了「顧好台灣」的保險單,只能一再論述空洞而不知所云的「台灣價值」。可見,「本土優先」論述經過民進黨多年的實踐與掏空,如今,只剩下「台灣價值」的一句空殼口號。台灣價值如果僅等於「反中」,如果台北市長選舉變成為「統獨前哨戰」,民進黨也未免把執政想得太輕鬆了!令人意外的,不是民進黨還在利用「台灣價值」這種老套來粉飾自己失政無能;令人意外的,是它還以為這種招數有用。蔡政府以為自己只要躺在「仇中」的軟墊上,就可以輕鬆呼喚台灣選民投靠,這未免太小看台灣人民。
事實上,隨著年金改革將帶來的內需趨弱,再加上中美貿易大戰引發的經濟險峻,七月以後政府面臨的挑戰只會比前兩年更嚴酷。民進黨眼見無力扭轉劣勢,只能再祭出「反中」的哀兵政策,以期轉移自己失政的壓力。民進黨甚至可能期待對岸提高打壓的力道,讓蔡政府可以把所有施政失利的責任順手推給對岸,能再用廉價的族群訴求來迷幻選民,以搶救民進黨的選情。
當民進黨已失去造福民眾的能力,當「台灣價值」只變成「台灣空話」,蔡政府也只能等著承擔民眾日子難過的苦果。兩年來,民進黨不斷假「轉型正義」之名打擊對手,以種種霸道手段欺凌憲政與法治,連民進黨最基本的「民主進步」都不再顧惜,還能侈談什麼價值?尤其,蔡政府的權力傲慢已走向巔峰,卻對人民的處境和哀怨不聞不問,這無異自我拆穿了「台灣價值」其實空洞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