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7日 星期二

名家觀點/美中匯率戰 才是經濟致命傷

名家觀點/美中匯率戰 才是經濟致命傷


2018-04-17 01:35 經濟日報  李沃牆(作者是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

美中貿易戰硝煙隨雙方課徵關稅叫戰,似有擴大跡象;但雙方又不排除坐下來談判。各界對此戲碼眾說紛紜,深怕雙方一不小心擦槍走火,全球經貿及金融市場將遭波及。
民國19年(1930年),美國總統胡佛簽署「斯姆特-霍利關稅法(The Smoot-Hawley Tariff Act)」後,面臨經濟衰退;許多國家為維護自身利益,對美國採取報復性關稅,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最後演變成經濟大蕭條,或許是始料未及。以史為鏡,固然可知興替,然金融環境時空背景迥異,不能等同視之。美中貿易戰的真正致命武器不在關稅,而是正醞釀中的匯率戰。
回顧歷史,美國曾為了改善巨額貿易赤字,於民國74年(1985年)和日本、英國、法國及德國簽署「廣場協議」。透過外匯市場干預,讓美元大幅貶值,而日圓及其他各國貨幣大幅升值特別是日圓在三年內升值近一倍,導致日本經濟一蹶不振
如今,川普是否重施故技,讓人民幣快速升值,再主導一場「陸版廣場協議」?目前觀之,可能性不高,但川普在匯率戰布局實是司馬昭之心。川普曾在選前直指中國操縱匯率,刻意壓低人民幣。在選後則維持弱勢美元,讓亞洲許多國家貨幣升值。如新台幣自川普上任以來已升值逾10%,美元貶值難辭其咎;雖然人民幣也升值9%,但並非美元貶值所致,而是中國經濟成長,加上人民銀行採行寬進嚴出的外匯管制政策奏效,資金回流所致
其實,人行這幾年在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也一直試圖要讓人民幣走自己的路,如人行下屬的中國外匯交易中心(CFETS)所發布「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指數的編製係按國際貿易得出的權重來衡量人民幣兌24個國家的轉口貿易因素的貿易權重法計算而得,並以民國103年(2014年)12月31日為基期,基期指數為100點。
揆其用意,除了降低美元波動的衝擊外,背後最大的動機,應是讓人民幣逐步與美元匯率脫鉤,最終成為另一國際貨幣指數,做為其貿易國的匯率參考依歸。尤有進者,以人民幣計價的中國大陸版的原油期貨「上海原油期貨」,於3月2日在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掛牌交易。看來,中國除了想取得區域石油貿易定價權目的外,也想改變長久以來國際以美元作為石油貿易唯一貨幣的局面。
準此以觀,美中貿易戰過程中,川普欲以美元貶值迫使人民幣升值的陰謀恐難得逞。倒是中國方面可能利用人民幣貶值成為反制美國的籌碼。換言之,一旦川普確定對中國課高關稅,中國將以人民幣貶值,抵消美中任何貿易協議對出口造成的損失。近日,人民幣匯價急劇走跌,似乎可看出端倪。
但匯率是雙面刃,民國104年(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劇貶引發全球股災尚歷歷在目,北京當局非到關鍵時刻也不會輕易出手。
台灣係一小型開放經濟體,對外端賴貿易,不僅在美中貿易爭端下難以迴避,匯率又極易受大國貨幣政策左右。雖然維持匯率穩定央行責無旁貸,但在美財政部緊盯下,每年4月及10月發布主要貿易對手國外匯政策報告,即使匯率大幅波動,也不敢貿然進場干預。匯率戰來勢洶洶,匯率震盪加劇,企業若無進行適當避險,勢必遭受巨額匯損。
筆者建議,企業除了要密切觀察匯率動態外,應透過遠期外匯、換匯(SWAP)交易或外匯選擇權等工具避險,以降低匯損

李沃牆

現職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專長為風險管理、財務工程、財務計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