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765/web/◆ 聯合報社論/四十萬可恃民力,不能填補國防人力黑洞
◆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之怒背後的恐懼
◆ 經濟日報社論/降息降準下的中國大陸經濟
經濟日報社論/降息降準下的中國大陸經濟
2024-10-01 01:56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先後宣布降低政策利率0.2個百分點,以及下調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的「降息降準」措施。 路透
中國人民銀行最近先後宣布降低政策利率0.2個百分點,以及下調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的「降息降準」措施,也放寬房貸市場及股市融資條件,下調的幅度超出預期,陸港股市連續大漲回應。雖然目前各方對此政策成效看法不一,但是普遍認為有其必要性;也顯示大陸經濟政策已經開始轉軌,相關影響值得注意。
中國大陸上半年經濟成長率5%,雖然大致符合預期目標;但第2季表現不及第1季,下半年迄今經濟表現仍不理想。特別是由於國內消費及投資不振,生產者物價指數已連續下跌近二年,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也曾出現下跌,通貨緊縮的陰影仍存在,經濟很難達到5%的年度成長目標,經濟前景也不及美國及歐盟等主要經濟體,必須有更多刺激成長措施。在公布降息降準後,國際主要經貿機構也調升中國大陸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期有機會超過5%。
在面臨美國聯合盟友強力圍堵下,大陸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提出新發展格局,雖然仍強調「雙循環」,但以擴大國內市場,提升自身創新能量的「內循環」為主,並要降低對國外依賴的「外循環」,然而此成長模式卻面臨瓶頸,運作並不順暢。
房地產產業一向是支撐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帶動經濟成長的主軸。但在習近平「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一錘定音下,近年來大陸抑制房地產市場,推出所謂「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以降低房地產企業舉債擴張的金融風險,使得不少房地產業企業破產,層出不窮的「爛尾樓」更使得不少民眾血本無歸,連帶影響國內消費能力,使經濟持續呈現低迷。
事實上,自疫情以來,中國大陸經濟一直受到房地產市場危機,以及內需市場疲弱影響。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最近會議中,承認經濟出現問題,並要強力出手救市,更首次表明房市必須首先止跌回穩。另外,中國大陸也公布提振就業的相關措施,以解決青年高失業率的問題,展現其開始全面解決經濟問題的決心。
習近平經濟思維篤信實體經濟,提出「新質生產力」,以創新驅動發展新興產業,做為經濟成長的動力,成為目前中國經濟政策的重點。不過在國內需求不足下,必須依賴出口吸納過剩產出,但卻面臨其他國家指控其不當補貼的貿易制裁,最近各國對大陸電動車加徵報復關稅即是一例;在未來會面對更多反制措施下,發展不確定性高。
綜合而言,在各國將中國大陸視為主要圍堵目標下,大陸未來會面臨更嚴苛的外在環境。美國總統選情雖然仍不明朗,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誰當選,對中國大陸的反制不會鬆手,仍會持續擴大,只是程度上的差別。基於此,在未來對外擴張阻力增加下,必須回歸由刺激國內經濟著手,此次措施預期只是第一波,未來還有可能推出更多提振國內經濟的方案。
在美中長期經貿對抗、大陸經濟情勢不佳,以及地緣政治風險等多重因素下,近年來兩岸經貿結構也發生質變。台灣對大陸投資快速下滑,東協及美國成為台灣主要海外投資據點。今年上半年受人工智慧商機帶動下,台灣出口成長11.6%,但對大陸出口則持續降溫,衰退2.6%,占總出口比重也下降到31.2%,為22年來的新低。
雖然對大陸市場出口依賴降低,有助於降低風險,但是近年來對中國大陸出口疲弱,連帶也影響到台灣經濟成長。
在中國大陸寬鬆貨幣政策未來還有可能再加碼下,內需市場可望升溫;如何在兼顧出口動能及風險管控下掌握商機,一方面帶動台灣對大陸出口,另一方面則維持台灣對其他地區出口同步成長,雙管齊下,不偏廢任一市場,對台灣最為有利。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之怒背後的恐懼
2024-10-01 02:26 聯合報/ 黑白集
政壇傳出賴總統日前對新晉將官發飆,惹來不少議論。圖為賴清德總統出席陸海空軍晉任將官勗勉典禮。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場行禮如儀的將官晉任茶會,竟變成賴清德總統「指正」軍人不知禮節的「立威大會」。這並非「總統之怒」首例,幾天前衛福部長邱泰源也爆料,賴總統曾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啓明。
總統怒責將官,導火線是幕僚傳達錯誤資訊,要將官「輕鬆以對不必起立」,但賴總統大可展現親民作風,智慧化解;若真的在意軍人禮節,也可事後問清楚,下次「改正」。但賴總統不但當場指正,還改了將官升遷程序,就不只是「誤會」可解釋。
總統罵部長,據稱是因為環境部沒給足夠資源讓醫療院所減碳。「罵部長」和「罵將官」,兩起事件看似不相關,實則都反映賴清德接任總統後對權力的危機感。人事、政策和預算在立法院都寸步難行就罷了,竟連內閣閣員也「陽奉陰違」,是可忍孰不可忍?
尤其在國安層次,賴政府只能全部沿用蔡政府人馬。不信任軍方是民進黨傳統;在賴總統眼裡,過去軍隊效忠國民黨,後來受前總統蔡英文籠絡,現在將官見到自己不起立,是明顯的警訊。於是才有未來將官晉升要召見當事人、甚至確認籍貫出身等威權做法。
部長將官豈犯龍顏,但龍顏兩度變色,總統府卻都不敢正面應對外界詢問,而是遷怒揭露者。如此不但欲蓋彌彰,也暴露總統之怒非源於自信,而是擔心成為弱勢總統的恐懼。
聯合報社論/四十萬可恃民力,不能填補國防人力黑洞
2024-10-01 02:39 聯合報/ 社論
總統府25日舉行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第1次委員會議,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左起)、內政部長劉世芳、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出席會後記者會,表示已經設定時程目標建構全社會防衛韌性。 記者潘俊宏/攝影
賴清德總統主持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議,國安會副秘書長徐斯儉在會中簡報指出,未來將透過訓練和演練,培養四十萬「具有中等強度值勤能量的可恃民力」。目前正規畫在各鄉鎮市區公所建立防災協作中心,將接收和分配這些民力,並與防災士結合,投入社會防衛。賴總統更指出,全社會防衛韌性目標之一,就是「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
賴總統要培養外界逕稱為「民兵」的四十萬「可恃民力」,看在志願役官兵人數已跌到新低的國軍眼裡,不知道該羨慕,或該竊笑?徐斯儉盤點四十萬民力來源,除公務人力外,還包括民間救災團體、現役及退役替代役、義消義警社區民力任務隊及其他 NGO 組織或慈善團體,他們將被訓練達到「具有中等強度值勤能量」,以備「必要時支援軍事行動」。但四十萬「民兵」的目標與能量,有待驗證。
諷刺的是,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國軍志願役人數今年六月已創近年新低,多數戰鬥部隊編現比不到八成。多項軍購將陸續結案,志願役人數不足,國軍將面臨有武器卻沒人操作的窘境。而國軍今年恢復徵兵,九月起有四個以義務役為主的營,進行基地測考。但日前這四位營長聯名向立委請願,指出單位裝備嚴重不足,根本未達進訓標準。此外,國防部宣布汰除 M41D 戰車、CM24 彈藥運輸車、大字號救難艦等裝備,但當媒體提問,為何預算書看不到它們的替代品?官員頓時支吾其詞,暴露「遇缺不補」的尷尬事實。
隨著恢復徵召一年期義務役,未來每年數萬役男入伍,乍看可解國軍缺員之苦,其實使問題更複雜。義務役只能擔任基層職務,幹部或高技術性工作仍須志願役。為容納義務役重回部隊,國軍新增五個步兵旅;為強化不對稱戰力,近年大舉擴編飛彈與無人機;各後備旅的常設幹部,未來要增到近三百人。這些措施本身都有正面價值,卻需增加近萬名志願役職務,進一步激化缺員問題。部隊缺員變成持續惡化的循環,國防部仍諱疾忌醫,粉飾太平。
國軍志願役嚴重缺乏,流失持續惡化。政府必須改善軍人的職業競爭力,盡可能緩解問題。提高從軍誘因,待遇是起碼條件。待遇不僅是薪水數字,為官兵解決住房、幼托等問題,更能鼓勵長留久用。值得注意的是,公務員與教師即使不升遷,也可六十五歲退休,軍人卻大多得在家庭負擔最沉重的中年退伍。因此提升國軍職場價值,除改善現役待遇,更須協助他們退伍的後路。「國防人力黑洞」已是必須跨部會合作因應的國安危機。
古今中外的軍隊都向官兵灌輸忠誠、堅忍等美德,磨礪為國獻身的使命感。但賴總統卻更在意軍人禮節與籍貫出身;不問幕僚作業失當,只問將領為何不起立迎接三軍統帥,甚至在軍隊國家化後,還要掌握早已不列在身分證與履歷的將領籍貫資訊。近年台灣社會的認同混亂,執政者對中華民國缺乏感情,只在攻擊政敵時才記得拿來當工具,甚至放縱側翼對國軍傳統恣意譏諷。兩岸局勢更趨嚴峻,抗中聲量喧囂,國軍缺員卻明顯更惡化,信仰與典範的瓦解,是令人不忍明說的關鍵。
賴總統提醒,全社會防衛韌性工作,需獲得全國人民的共識及支持。但無論如何,民力不可能取代國軍,必須提高從軍誘因,讓更多青年願意投身捍衛國家。同時也需體會,即使投注再多資源,國軍規模有其極限,不可能單靠武力就保證和平;就像國防人力黑洞,也不可能靠四十萬民兵填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