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以核減煤、以綠永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公共藝術和文策院爭議,官員不跟你說的事
◆  聯合報黑白集/沒人邀蔡壁如尾牙
◆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以核減煤、以綠永續」






經濟日報社論/落實「以核減煤、以綠永續」


2024-01-27 00:58  經濟日報/ 社論
圖為核二廠。 聯合報系資料照


三位國民黨新當選的立法委員日前召開記者會,聲明就任後會立即修法延役核二與核三廠同時啟動核四全面檢查,在安全無虞可以推動重啟核四。在大選過程中,民眾黨也有類似主張,因此三位立委希望民眾黨把這個議題當作啟動藍白合作的示範。

能源供應是否充足穩定,攸關產業能否順利發展,能源價格也影響到國內物價,因此能源議題十分重要且急迫。另外,現在國際上不但把核能當作乾淨能源,而且許多國家紛紛重啟核能,因此新政府就任是重新檢討核能政策的最佳時機。

過去八年民進黨政府的目標是「2025非核家園」,預訂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核三廠二機到期時,就準時退役,到時候台灣的核能發電就會完全終止。同時,為了因應核電終止、供電不足的問題,另外一個重要目標是,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時綠能發電占比要達到20%。然而,過去這八年,民進黨政府用盡各種方法,不計成本大力推動綠能發電,結果綠電占比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的4.5%只增加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8.6%。依這個速度來看,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綠電要達到20%根本不可能。

大家都認同推動綠電很重要,但絕對不是短期間可以快速達成的,需要一個長期而全面的規畫。大多數國人對於民進黨快速終止核能其實是有疑慮的,所以在民國一O七年(2018年)11月公投中通過「以核養綠」顯然大多數國人希望循序漸進在綠電供應充足以前,先以核電滿足國人需求

民進黨推動非核家園政策,在綠電無法立即擴增的情況下,造成許多重大問題:首先,過去八年出現過四次全台大停電,這當然與電力供應不穩有關。其次,為了補足綠電不足,只好擴大火力發電供應,其中又以燃煤發電為最大宗台中電廠火力全開。然而,燃煤不但排放CO2,還會排放PM2.5,對國人的健康造成重大傷害,導致近年來台灣人罹患肺癌的人數大增,所以許多人說這是「用肺發電」。第三,為了推動綠電,台電高價購買綠電,但是電價卻無法比照上漲,結果造成台電龐大虧損。為了彌補虧損,政府計畫增資台電資本1,500億元,但還是無法彌補。最後,因為綠電價格昂貴,取得購買資格者會有龐大利益黑白兩道競相爭取黑金政治隱然再現

另外,歐盟大力推動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即將上路,到時候台灣企業在出口時,很可能會被徵收碳關稅,因此國內增加使用不會排碳的綠能或是核能就變得非常重要,核能自然是另外一個重要的選項。所以,不論是從能源供應穩定、從能源價格,或是從環境永續的角度來看,維持一定比例核能都是有需要的。當然,核能不是唯一選項,核能可以看成是協助能源轉型的一個重要項目,長期來看,即使是維持核能,我們發展綠能的決心仍然不能改變。所謂「以核減煤、以綠永續」就是這個意思,相信絕大多數的國人都會同意這個觀點。

最後,如何處理核廢料,也是使用核能必須面對的問題。中央與地方政府應該相互合作,解決核廢料的問題,新北政府應該儘速核准啟用位於新北乾式核廢料儲貯場;同時,中央政府立即啟動研究並尋找台灣是否有合適的長期儲貯高階核廢料地下地點,而不應把這一個問題丟給地方政府處理。這一個過程非常冗長,應該早日啟動,因為不論是否廢核高階核廢料處理問題需要徹底解決

總而言之,核能在台灣是一個不可偏廢能源,而且這是一個經濟與科學問題,不應該當成政治問題,更不應該變成意識型態,朝野應找到符合台灣人民最大利益的能源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沒人邀蔡壁如尾牙


2024-01-27 04:17  聯合報/ 黑白集
民眾黨尾牙未邀請蔡壁如。記者游振昇/攝影


民眾黨舉辦尾牙,黨內人馬都到齊,挺柯網紅也受邀,連民進黨前國策顧問黃承國都現身,就是不見在台中衝出好成績的蔡壁如。還留守台中開疆闢土的蔡壁如被問到此事,竟當場一愣問道:「什麼尾牙?」

前一天,傳出柯文哲要讓蔡壁如當中央委員去國會監軍,蔡壁如的反應也一樣:沒接到通知柯文哲和蔡壁如之間的溝通,現在似乎都得靠媒體居間傳話。這次選舉,蔡壁如在台中拿下七萬多票,把民進黨對手蔡其昌驚出一身冷汗。民眾黨尾牙是慶功也好、慰勞也好,竟忘掉這位親信戰將,這到底是大意還是故意,費人疑猜。

同一天爆出來的,還有不分區立委當選人黃珊珊的「雙重黨籍」問題,原來她還擁有親民黨籍。發言人陳智菡替她緩頰說,民眾黨是「柔性政黨」,允許擁有雙重黨籍;包括新住民代表麥玉珍,也同時擁有「新住民黨主席」身分。

未料,次日民眾黨中評會即作成決議:「所有不分區立委須在二月一日前辭掉另一政黨黨籍,否則無法出任立委。」這項決議,不僅打了陳智菡的「柔性政黨」一巴掌,也在逼黃珊珊退親民黨。老實說,選民「政黨票」投給民眾黨,若竟能選出親民黨代表,這個黨也夠令人錯亂了!

對蔡壁如戰功冷眼,對黃珊珊假民調縱容,跟黨的柔軟度無關,原因只是阿北太善變













聯合報社論/公共藝術和文策院爭議,官員不跟你說的事


2024-01-27 04:20  聯合報/ 社論
文策院19日發布「國際合作投資方案2.0(TICP 2.0)」,卻引爆李康生、李心潔等百位影人的連署抗議。圖為文策院董事長蔡嘉駿。記者陳正興/攝影


文化界最近連爆兩大事件,一是監委通過提案,糾正文化部長期不處理公共藝術遭少數特定代辦廠商壟斷,對相關質疑又回應消極;二是上百位影界人士連署,要求文策院出面溝通新政策。兩者雖是個別事件,卻暴露文化部門武斷冒進不聽專業痼疾,且都存在「不能明說」的祕密。

我國自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起允許公共藝術興辦機關可委由廠商專案管理或代辦,此後,公共藝術代辦率即一路飆升。民國一○○年(二○一一年)代辦率僅廿%,至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已飆至六十六%,且特定廠商占比愈來愈高。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家代辦公司吃掉近七成代辦案其中一家更占代辦總數近四成,相關檢舉案滿天飛。若代辦成效良好,反彈應不致那麼大。

問題在,由於領域狹小,公共藝術執行小組委員從計畫擬定、徵選、鑑價、驗收常由同一人擔任,不少人利用此一漏洞,聯合委員甚至業主壟斷相關計畫。藝術家有時是利益團體一員,更多時候只能吃剩餘的餿水。這種偏差狀況文化部當然不會不知。

當初台灣的公共藝術政策取法美國費城的「百分比公共藝術作法要求建築經費須以一定比例設置藝術。但同樣實施百分比公共藝術的紐約,平均一年僅花一.二億元台幣,年產七件公共藝術;而台灣竟以一年逾五億元產出兩百多件作品。數量與金額之驚人,讓紐約公共藝術單位也咋舌。

兩年前,文化部因「文化發展基金」經費欠缺,硬從千瘡百孔的公共藝術尋覓財源,修法《文獎條例》,增訂重大公共工程也須以一%造價編列公共藝術經費。此舉,表面上是大幅擴增公共藝術經費來源,實際上圖的是興辦機關未用完一%剩餘經費須上繳主管機關,可讓文發基金不虞匱乏

新法實施後,因各機關不願放棄白花花的公共藝術預算,寧可自己吃下來,使得文化部盤算落空。後果則是,由於八千多億前瞻計畫造成公共工程百花齊放,原已弊病叢生公共藝術經費暴增亂象愈發嚴重。以桃園為例,光軌道建設衍生公共藝術經費即高達十七億元。肥水大增下,各方搶成一團,檢舉案也大爆發,引來監委關注。但監委調查兩年,文化部都裝作不知或作無辜狀,一再推託。若文化部不能把這個自己挖出來的坑洞補起來,台灣勢必發生學者預言的「藝術當機殼,藝文變製造業」的公共環境災難

無獨有偶,由文化部監督文策院,也爆出成立四年多來最大爭議,百名影界人士連署要求文策院說明「國際合作投資計畫」的政策變化根據文策院公告的新方案,最受爭議的就是增加「商業片」投資,及鼓勵具「台灣元素」的案件;前者戳痛台灣文化影業的心,後者也藏著不能說祕密

影業人士認為,文策院要求用商業片拓寬國際市場能見度,根本違背經驗法則。至於「台灣元素」濃度高的案件,文策院投資比率可增至四十九%,在影業人士看來更暗藏政治動機。業界認為,文策院是想藉這一條款排除中資涉入,只要發現誰背後輾轉有中資,即以「台灣元素濃度不高」排除。此事再次凸顯,文化界長年抱怨文策院人士文化專業不足,包括每次電影投資評審,委員大半非文化界出身。尤其文策院擺出官架子,未經溝通即擅自訂出新辦法,試圖左右業者,令專業人士感到難耐。

不論文化部或看文化部臉色拿預算文策院,其實都已變成撒錢單位專業素養不足錢又撒得太不均,也難怪藝術家們要不平則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