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文化幣案 見德育崩壞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文化幣案 見德育崩壞
◆  新政先衡量利「幣」
◆  解決護理人力短缺 要從根本改善
◆  延宕死刑 傷司法公信
◆  未滿18歲不判無期徒刑 該修法了
◆  彩虹眷村裡 老兵的哀愁
◆  銘記大屠殺的普世責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文化幣案 見德育崩壞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鍾邦友/高科大博雅教育中心兼任助理教授(高雄市)


由文化部規畫的「文化成年禮金(文化幣)」爆出兌現、轉售及濫用等亂象,對此政府表示民眾或店家不當獲利,將視情節輕重停權或法辧,但如此亦防不勝防,台語俗話說的好:「嚴官府出厚賊」,問題在於道德教育失敗

禮記中庸》有言:「君子慎獨,不欺暗室。」意謂君子在獨處時,即使別人看不見、聽不見,也要謹慎不苟,不做違反道德法律之事,不負良知,不欺內心,這也是過去公民與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倘若孩子從未讀過這些古文記載的懿行典範,又如何涵泳道德良知,並展現不逾矩的言行舉止?

現下許多人不僅光明正大偷雞摸狗,就算有人喝斥,也要為自己的行為辯解,爭到臉紅脖子粗也沒有絲毫愧色,那些趕也趕不走的人肉占車位者的就是一例。何以我們的社會變成這般模樣?

當寡廉鮮恥之徒當上政府官員後,訕笑四維八德食古不化,將原本課綱中的道德條目與講禮義知廉恥的古文篇章悉數刪除,卻只教導孩子如何為自己爭權益、討公道時,就開始帶領下一代走向「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的不歸路,文化幣之亂不過是道德崩壞的冰山一角罷了。













新政先衡量利「幣」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高凌華/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公部門近年來不乏使用各種方式的「代幣」來進行某項目標的進行,如這幾天新聞看到的文化幣,還有北市去年推廣運動 U-Sport運動 U 幣。就大多數人來說,多會欣喜接受這由政府提供的禮物,只可惜政府推出了政策,配套卻總是有所盲點。

文化幣的問題,新聞已有所見;而運動幣則是讓人措手不及,配套措施少,使用地點局限各區域運動中心,推出後,有些運動中心又因合約到期進行封館整修,要使用,就得跨區使用,加上第一波推行時間又短,相信有許多人後來不知道如何使用,最後就只是浪費了政府推行運動的美意,實屬可惜。

盼政府未來在推動這些嘉惠政策時,寧可考量規畫完善後再推出,才能讓目標更精準的執行,讓這些代幣能真正等值於賦予它的意義。













解決護理人力短缺 要從根本改善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陳擷安/台大醫學教育暨生醫倫理研究所碩士(台北市)


據報載估計,僅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一年就有一點六萬至二點四萬名護理人力短缺,很明顯,需要採取緊急措施來確保國家醫療保健未來台灣護理人力短缺問題由來已久,而高風險、工作時間長、護理師壓力大等因素又加劇了這一問題。衛福部昨日公告各層級醫院的三班護病比標準,引起廣泛關注和討論。這一措施旨在減輕醫護負荷,但同時也揭示出醫療體系中嚴重的人力短缺問題。

首先,根據衛福部的公告,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和地區醫院都有了明確的標準,分別為不同班次的護病比。這是一個重要的標準,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管理護理人力資源,確保病人得到適當的護理。

然而,現實情況是,我們面臨著嚴重的護理人力短缺,總體護理人員缺額高達七千五百餘人。減輕醫護負荷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但同時也必須注意保護病人的權益。這一數字令人擔憂,因為人手不足會影響到病人的安全和護理品質。此外,實現新的三班護病比標準可能需要關床,這會對民眾的就醫權造成損害,尤其是在急診待床的情況下,問題更為嚴重。

大專院校教育聯盟提出擴大第五職業學院招生名額,目的是因為相信台灣的五專護理學體系是個可靠的護理師教育平台。該系統與「五+二計畫」相結合,可提高學生就業率,並有可能緩解嚴重的護理師短缺問題。

為實現這一願景,聯盟建議採取兩項戰略。首先,有保留名額的大學應該優先招收護理專業的學生。其次,在學院整體能力範圍內,應允許調整,為護理部門分配更多名額。

然而,教育部辯稱,主要問題在於工作環境,而不是培訓不足。儘管護理院校的招生名額增加了十%,應屆畢業生錄取率也有所提高,但教育部維持了招生名額的穩定。目前嘗試以產學研合作專班的方式,並與醫療機構合作開設量身定制的課程,旨在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前景,同時滿足對醫療專業人員日益增長的需求。

展望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根本的改善是應加強工作場所安全,醫療機構必須實施嚴格的安全措施和全面的培訓計畫,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場所事故和傷害。同樣重要的是培養一種文化,鼓勵護理人員報告不安全情況,從而主動緩解風險。

同時,倦怠是護理師的嚴重問題。工作量監控系統的實施,對於確保護理人員不會持續負擔過重至關重要。醫療院所應保持足夠的人員配備,以保障病人安全,同時維護護理人員的福祉。能否營造一個安全和支持性的工作環境是不容刻緩,優先考慮改善病患照護的工作條件,將可顯著影響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和福祉。

綜上所述,台灣護理人力危機需要綜合解決。雖然擴大五專學生的招生名額是個解決方案,但教育部,衛福部和護理界之間的合作至關重要,以創造一個可持續和有吸引力的護理環境,確保繼續為全民提供高品質的醫療保健服務。















未滿18歲不判無期徒刑 該修法了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


遭割頸致死的新北國中生日前舉行告別式,家屬發出聲明指出,年齡不應使司法成為失衡的天平。如此沉痛的呼籲,確實令人感到悲傷與不捨,只是現行法制對未滿十八歲不得處以極刑之規範,卻無法加以廢除。

依刑法,殺人者可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死刑,且若殺害對象為十八歲以下者,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一一二條第一項,還得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刑罰可謂極重。惟基於兒童與少年之身心尚未成熟,十四歲以下犯罪者,屬無責任能力而不罰;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八歲的犯罪者,屬限制責任能力而得減刑。且根據刑法,未滿十八歲者不能判死刑或無期徒刑。故如新北割頸案之被告,即便手段極為凶殘,卻因未滿十八歲,注定不會被處極刑,甚至會受到減刑對待。

以年齡來為有無刑事責任能力之標準,實無視個別差異性,尤其在人的身心發展乃屬連續性下,則十七歲十一個月與剛滿十八歲者,人格有無極大變化,有時也難以圓說,反成為凶惡犯罪者的保護傘。故針對少年不得處死及十四至十八歲得減刑之規定,似就有廢除並依據個案判斷有無完全責任能力之必要。

惟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我國將兒童權利公約轉成國內法,除強調必須以人性尊嚴的方式對待少年犯罪者外,更明文禁止對十八歲以下者處死刑或無釋放可能的無期徒刑人權公約幾與憲法有相等同地位,若立法刪除刑法相關減刑規定,恐生違憲疑慮但因兒童權利公約僅禁止無釋放可能的終身刑,在我國刑法無期徒刑仍有假釋的情況下,刪除對十八歲以下犯罪者不得處無期徒刑之規定,或可為新一屆立委考慮修法之方向

現行法制對於未成年人犯罪者,不得處死刑與終身監禁,更可能得到減刑對待,致不可能長期關在監獄下,對其處遇仍應以矯治為重心。而依據刑法,因未滿十八歲犯罪而減刑者,在刑之執行完畢後,得令入感化處所施以感化教育,以使少年犯能藉由此再教育,能回歸正常生活。惟感化教育有三年上限,換言之,若三年已到,即便少年犯的再犯風險仍高,還是得讓其重返社會,這完全忽視矯治個別化之目的,也有危及公眾安全之虞。故對於感化教育的期間上限,就有延長且每年評估再犯風險之修法必要。同時,對於感化教育機制,能否讓其誠心悔過而重返學校與社會,而非僅是另一座監獄,恐更應全面檢討。

憲法法庭將於四月廿三日,針對死刑是否違憲進行言詞辯論,死刑存廢是否因此一錘定音,實屬未知。但無論死刑是存是廢、死刑犯執不執行,都無法撫平家屬心中的痛,如何健全與強化對被害者的保護機制,絕對是國家責無旁貸的義務與責任。












延宕死刑 傷司法公信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林清汶/世新大學法律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五二○政權交接前,憲法法庭公告受理「最老死囚」王信福聲請釋憲案,及相關卅六件聲請案審理,定於四月廿三日開庭辯論對於死刑是否違憲探討項目分別為:死刑除剝奪生命權外,是否另干預其他憲法上權利,如免於酷刑之權利、人性尊嚴等?死刑制度所追求之目的有哪些?是否皆合憲?以死刑作為達成上述目的之手段,造成剝奪人民憲法上權利之效果,是否為我國憲法所許?

政府現階段很明顯試圖以司法行政措施達成廢死或緩死;但台灣國內近九成民意反廢死,司法院是否有擔當,客觀、中立持平反映民意,或只依附執政者意志,值得關注。

目前刑法並無絕對死刑而係「相對死刑」,即所觸犯極刑罪如「性侵又殺人」、「殺害直系血親尊親屬」、「擄人又殺人」等,可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係因應世界潮流及配合兩公約而制訂,台灣已無「唯一死刑」罪。因此,法院對於被告若非行徑已達人神共憤、求生不可得之情節,不至於重判處死刑。

上述死囚法院判決已罪證明確,更有長達廿四年死刑定讞,但至今未執行。然而執行死刑機關並非法院,而係隸屬於行政部門即法務部,高層對死囚卻百般揣摩上意,以各種方式推拖、延宕,最後甚至祭出聲請釋憲,無非延緩死刑之執行達成廢死政策,此不僅辜負民意的期待,對經年累月司法纏訟被害人家屬歷審承審法官,毋寧是一項折磨與踐踏,對司法公信力更是重大戕害

廢死並非世界潮流,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七月,時任美國司法部長威廉巴爾宣布美國將恢復執行死刑並下令聯邦監獄局負責執行兩公約亦非代表廢死,而係對死刑增添了一層慎重決定,尊重生命同時要顧及被害人家屬之感受國家耗資養逞凶鬥狠之輩,讓被害人家屬一路哭泣,公理何在期待鐵骨錚錚的大法官們勇於承擔,讓死囚盡速伏法












彩虹眷村裡 老兵的哀愁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李廣均/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教授(新北市)


黃永阜先生走了,留給我們許多美麗絢爛的回憶以及有待深思的老兵哀愁。

十幾年前,退休賦閒黃永阜開始在鄰里房舍牆壁彩繪作畫,畫出彩虹般美麗的景觀,吸引了媒體的報導以及民眾的造訪,彩虹眷村之名不脛而走。黃永阜的才華與創意為台灣誕生了一個名聞中外重要景點,也讓我們得以一窺許多來台老兵落地軌跡

值得注意的是,彩虹眷村並不是國防部列管眷村,而是一群以中低階退伍老兵為主平房聚落,其中有人是租客,也有人是產權私有的屋主,黃永阜的房子就是三十多年前向其他老兵購買而來。

事實上,彩虹眷村旁曾經有三個列管眷村,分別是隸屬於陸軍十軍團的台貿五村、干城六村和馬祖二村,這三個眷村已經在多年前根據「國軍老舊眷村改建條例完成拆遷改建,一般稱之為 XX 新城。

雖然都被外界稱為「眷村」,彩虹眷村和列管眷村卻有著非常不一樣的起源與命運。受限早年禁婚令和婚姻市場(男多女少)的限制,許多來台的中低階軍人未能及早成家,加上自身社經條件的限制,他們往往必須等到離營退伍之後才能考慮結婚一事,卻也因此失去申請入住列管眷村(在役軍人+婚姻身分)的機會。

為了解決居住問題,這些單身未婚或是晚婚的來台老兵會自發地在都市空地或是列管眷村和軍營附近群聚而居,逐漸發展出規模不一的自力眷村,彩虹眷村即為一例,台北市的寶藏巖七號公園預定地大安公園前身)、十四十五號公園預定地板橋浮洲大觀社區也都屬於類似案例,這是早年黨國體制無力解決只好長期縱容之下而在各地形成居住景觀,卻也是來台老兵早年落地成家真實軌跡

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開始,年久失修窘態畢露的列管眷村陸續進行拆遷改建,原眷戶可以選擇領取輔助購宅款另遷他處,或是可以在繳交自備款後搬入改建新屋。相較之下,自力眷村就沒有那麼幸運,他們多數是在都市更新過程中遭到拆除。十幾年來,多虧了黃永阜創作彩虹眷村沒有消失,而是在各界聲援搶救之中獲得保存機會

如今,除了感念黃永阜老先生留下來的創作資產,我們也可以關注彩虹眷村此類居住類型歷史背景與社會意義














銘記大屠殺的普世責任


2024-01-27 04:23  聯合報/ 游瑪雅/以色列駐台代表


今天是國際社會悼念納粹大屠殺之紀念日,向在歷史上最黑暗時期中慘遭殺害的六百萬猶太人致哀。對許多台灣人來說,納粹大屠殺似乎是來自異國的遙遠迴聲,但它所傳達的教訓具有普世意義,更與台灣社會的核心價值產生深刻共鳴。

大屠殺不僅是針對一個民族的戰爭,也是針對人性本質的戰爭。民國三十至三十四年(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五年)間,全世界目睹了難以想像的系統性暴行。猶太男人、女人和兒童像牛一樣被趕走,被剝奪了尊嚴,並在集中營中被屠殺。這一暴行並不是仇恨的自發性爆發,而是長期存在反猶太主義高峰-這種對猶太人偏見給歷史留下陰影

人們可能會想,這與距離這些恐怖事件發生地點數千英里之外的我們有什麼關係?答案不在於地理上的距離,而是人類共同道德價值上的接近。對猶太人或任何少數民族的仇恨構成了全體的挑戰。它腐蝕了我們社會的結構,破壞了將我們聯繫在一起的尊重、同理心和相互理解的紐帶。

台灣致力於民主、人權和社會和諧而受到肯定。這些不僅是政治理想,也是自由社會的命脈。納粹大屠殺清楚地提醒人們,當這些價值觀被拋棄時會發生什麼事。當仇恨不加遏制地蔓延,當冷漠取代了警惕,當人性被否定時,我們就會走上了一條難以想像痛苦的危險道路。

不幸的是,對猶太人的憎恨仍然存在於我們的世界。去年十月七日哈瑪斯突襲殺害以色列平民、綁架人質,使世界各個角落的這種仇恨達到了難以忍受的程度,反猶太主義的高漲不僅威脅猶太人的安全和生命,也是對人類社會核心價值的挑戰。

永不再犯」是一個經常與大屠殺紀念日聯繫在一起的詞語。這是一個誓言,是確保此類暴行不再重演的集體承諾。但這句話絕不是一個被動的承諾;它們必須激勵我們採取行動,特別是為了紀念在大屠殺中喪生的人,我們必須積極培育理解和寬容的文化。我們必須教育我們的年輕人了解偏見的危險以及反對一切形式的偏執之重要性。

這是我們共同的普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