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5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去風險的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1614/web/ 

◆  聯合報社論/外銷訂單年減十六%,賴清德還在謝票嗎?
◆  聯合報黑白集/誤完政府,誤人子弟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去風險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經濟去風險的挑戰


2024-01-25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貝萊德警告,2024年全球地緣政治分裂進一步惡化,但投資人還沒完全體認到這些風險。 (歐新社)


過去幾年西方國家及台灣都將經濟安全及「去風險」作為政策主軸,其中降低對中國大陸的依賴成為各國重中之重。然而全球供應鏈錯綜複雜的結構,背後有其經濟上的邏輯及合理性近期國際研究就顯示,要用人為方式調整並不容易,至少是漫長的過程時間一長變數就多如何管理變數是政府及企業都需要嚴肅面對的問題。

按 OECD 剛釋出到民國一○九年(2020年)的「附加價值貿易」(TiVA統計推估,至民國一九年(2020年)為止,中國大陸仍是全球製造業單一強國,占全球製造業比重達35%,次之的美國為12%、日本6%,印度與南韓分別占3%,包括台灣在內,法國、義大利、加拿大、英國各有2%的占比。

中國大陸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後開始脫離加工出口區結構,其出口最終產品成長幅度顯著提高,並為其帶來了貿易紅利,該時期中國大陸在民國九十一年(2002年)成為世貿組織會員,外資大量進入,帶動當地技術與可在地供給半成品與原物料的發展。再者中國大陸主力出口的製造業也有變化,民國八十四年(1995年)技術層次較低紡織成衣主要出口產業,民國一○九年(2020年)電子業已是出口主力,對此台灣電子五哥應該功不可沒。由於中國大陸享有高度製造能量,民國一九年(2020)前美國依賴中國大陸產品的情形,三倍於中國大陸對美依賴程度。

不過這份分析的 OECD 資料時期只到民國一○九年(2020年),民國一七年(2018年)川普主導的美中關稅戰雖然開打,但民國一一年(2021年)以後拜登政府才高調提出近岸回流及友岸外包,試圖降低對中依賴與去風險化,至今各界不免疑惑美國與世界最大製造強國的依賴關係是否降低?依美國貿易數據,進口自中國大陸的比重從民國一六年(2017年)22%高峰降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7%,尤其是機器設備鞋類紡織與電話機組等都明顯減少,取而帶之雙邊貿易為從越南進口紡織成衣、從墨西哥進口的汽車零組件、玻璃、鐵、鋼等產品。

直接貿易的數字來看,美國確有在降低對中國大陸依賴,但是可能只是局部現象,因為同時間越南及墨西哥自中國大陸進口的比例也在升高,且中國大陸在這兩個地方的投資活動明顯增加

這個現象也發生在泰國及柬埔塞,美國進口自這兩國的成長幅度,恰與中國大陸出口到這兩國的成長曲線極為類似,這「共生共伴」的一進一出現象,一般認為可能是原本由中國大陸直接出口至美國的產品,藉著「繞道」第三國再出口。這個改道策略,可能是中國企業回應拜登友岸外包訴求將產線移至第三地落腳展現;或者也有規避中國大陸直接出口美國會面臨反傾銷301條款關稅問題,乃在第三地微幅加工改變原產地後再轉銷美國,這雖然有法律上爭議,也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拜登政府宣布對中國矽晶太陽能產品經東協四國出口將採反規避措施緣起不論如何,美國減少自中國大陸進口幅度,實際上可能不如表面數字

不過友岸外包發展確實反映跨國投資流向上。被美國視為「友岸」的墨西哥、日本與加拿大,其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外來投資比重明顯高於民國一○一-一五年(2012-2016年)的平均外資占比。其次,全球資金流動也有「地緣政治化」的取向,IMF調查顯示,在民國九十九年(2010年)大概只有37%跨國資金流通,會流向地緣政治立場接近的盟國間,不過在民國一一年(2021年)已升高有50%之多。

美國想要打掉重練歷經數十年演變的全球製造業版圖,其過程如預期是困難、緩慢與需付出代價,而且還不確定是否有成效,例如美中直接貿易藉由繞道第三國成為間接關係,大概就不符拜登原訂目標。去風險化思維在主要國家政策與跨國企業經營策略上,近年來有往下扎根但並非不可動搖。再加上拜登與川普大選結果難以預料政經秩序是否會再次翻新而影響全球製造業分布,只能停看聽。然而全球疫情後的「以備萬一」的企業思維躍然紙上,全球製造業版圖只會朝向分散化與區域化發展,「區域製造」的布局,應是台灣製造業最妥適的面對之道














聯合報黑白集/誤完政府,誤人子弟


2024-01-25 00:2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NCC主委陳耀祥公開未來動向,稱將歸建台北大學。本報資料照片
季青漫畫


立法院迎來新局,四月將審查新的 NCC 委員。NCC主委陳耀祥說,他借調八年到七月底滿,屆時他將返回台北大學教書。陳耀祥任內爭議多端,把一個獨立機構搞成民進黨的附隨組織,把政務官做成卑微事務官。他誤完政府,又要回去誤人子弟了。

諷刺的是,就在陳耀祥說要回去教書那天,中天遭 NCC 裁罰的一個專訪案由北高行判決撤罰。這已是陳耀祥任內第十起被司法打臉案件。歷數其任內斑斑劣跡:下令關中天新聞台,為蔡政府寫下壓迫言論自由醜陋新頁;一路放水護航鏡電視過關,縱容三立電視違法入主中嘉。能把自己人格和政府法制扭曲成這樣,陳耀祥的脊椎還在嗎?

就算陳耀祥好意思回台北大學教書,但學生會怎麼看他?他蹧蹋的不僅是 NCC 的獨立性,也踐踏台灣媒體言論自由,更毀損了社會大眾及新世代對民主政治的信任。為了區區官位,把自己和國家公器一起賠掉,陳耀祥還剩下什麼尊嚴?

陳耀祥會變成這樣,當然是有原因的。他生存的環境,他的任命,都把他塑造成如此。四年前外洩的總統府密參文件,蘇貞昌幕僚稱某兩名學者色彩偏綠,「可配合處理中天」;其後,NCC果然一路依指示前進整個蔡政府,陳時中、陳吉仲、陳耀祥都是同類人物。只能說,蔡政府是個「怪物政務官」製造所













聯合報社論/外銷訂單年減十六%,賴清德還在謝票嗎?


2024-01-25 00:2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經濟部發布,去年12月外銷訂單衰退16%、而工業生產出現連「19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正展開環島謝票活動,一方面改組民進黨中央黨部人事。在出席民進黨新科立委共識營時,他勉勵新人多讀書、少應酬,稱自己十二年立委任內不曾應酬。距正式上任還有四個月,賴清德神色輕鬆愉悅;但藍白兩黨在立法院已磨刀霍霍,蔡英文的爛攤、在野黨的挑戰即將排山倒海而來。賴清德若不及早準備,俟新政府接班,恐被殺得措手不及。

最近,經貿陣線陸續傳來一些訊息,都相當不樂觀,也極富挑戰性。包括電價上漲壓力極大,長榮航空機師和台鐵工會醞釀罷工,工廠和企業缺工,都反映了陳年未能改善產業結構,包袱越來越大。其中最令人沮喪的,則是經濟部發布去年十二月外銷訂單衰退十六%、而工業生產出現連十九黑」的消息,表現遠比市場預期低迷。蔡政府原本聲稱今年景氣就會回春,但以現有表現看,下半年能否復甦都成問題。

眾所皆知,外銷接單和工業生產統計都是領先指標」,比起財政稅收或海關進出口統計等,更能提前反映景氣的興衰。根據經濟部接連兩天公布的數字,外銷訂單方面去年全年訂單年減十五.九%較前年衰減逾千億美元衰退金額是史上最高衰減幅度也是史上最深工業生產方面,去年全年年減十二%,不僅是連兩年衰退,也是史上首次出現雙位數跌幅工業生產已連續十九個月衰退,且六大製造業都呈現負數,電子零組件業和機械設備均年減逾十七%,可謂一片哀鴻

台灣這兩年出口、接單和工業生產受挫,有國際因素作祟,也有國內政治及產業結構性因素使然。國際因素方面,由於美中的對峙及科技制裁,導致全球化的貿易體系遭到破壞,自由貿易斷鏈。此外,不少國家的經濟並未在疫後如願復甦,加上俄烏戰爭和以巴戰爭之擴散效應,有些重要航路遭到阻斷,各國及區域性貿易形態徹底改變,難以再返。尤其,台灣未能加入 RCEP 組織,產品的競爭力便受制於關稅劣勢,難以與同儕國家抗衡。

國內因素方面,則是蔡政府抗中政策之影響,使台灣不少輸陸農工產品遭到關稅或貿易禁令報復,加上中國大陸本身經濟表現欠佳,台灣的出口受到深重牽累。根據財政部的統計,去年全年台灣出口為四,三二四億美元,年減九.八%;貿易順差雖達八○五.六億美元,但其中對陸港的貿易順差即八○五・五億美元。亦即,扣除對陸港的順差,台灣的順差幾乎是零。如果兩岸關係及貿易繼續惡化,今年過後,台灣極可能淪為貿易逆差國。

我們之所以羅列這麼多經貿產業數字,主要就在提醒賴清德:當台灣的經濟好景被蔡英文用光之後,接下來大家要面對的,就是緊縮、低迷、缺電缺工、高學歷低就業的時代。蔡政府的浮華大內宣,已耗盡人民信任整個年輕世代,都投向反對陣營。未來賴清德的施政要如何維繫社會信任,必然是一件艱苦的挑戰,他必須及早未雨綢繆

我們相信,賴清德確如他所說的那麼認真、不應酬。然而,經濟及產業發展,恐怕是其個人弱項;在他競選的過程中,人們甚少聽他發表過相關政見。因此,對於台灣即將來臨傳產困境及經濟挑戰,乃至中共可能祭出制裁及威嚇,他都必須及早關注並擬妥對策。畢竟,身為總統候選人和身為總統的責任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只要能說善道即可,後者則必須以具體政策解決人民困境。在謝票路上,賴清德不妨想想台灣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