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6日 星期五

【專家之眼】除了玩弄弱勢的農民 農業部還有啥花招?

◆  【專家之眼】除了玩弄弱勢的農民 農業部還有啥花招?
◆  【專家之眼】獨眼龍、游擊隊和廢柴 在新國會博弈

◆  【專家之眼】你不會想知道:賴帳大王如何走出債務危機
◆  【專家之眼】三黨不過半 藍白綠的新三國演義
◆  【專家之眼】立法院長自表功績 後繼者該引以為戒







【專家之眼】除了玩弄弱勢的農民 農業部還有啥花招?


2024-01-26 07:46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依據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規定,自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將「零關稅」,立即衝擊國內酪農產業發展。本報資料照片


依據《台紐經濟合作協定》規定,自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將「零關稅」,立即衝擊國內酪農產業發展。在輿論壓力下,農業部提出多項方案,惟選後酪農始驚覺,多數政見均未落實,將使台灣酪農業陷入發展危機。

去(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農業部被砲轟對紐奶零關稅無所作為後,在選舉考量下,快速發出一篇《農業部與酪農攜手共同因應貿易自由化》新聞稿,稱已持續至各地與廠農溝通,並決議於合理生乳收購價格前提下,保障酪農收益,後續將依據市場需求,與乳廠研議乳量調整計畫,並持續穩定廠農雙方收乳合約。另外將透過部會間合作,持續推廣國產鮮乳,於技術面與標示面,強化鮮乳標章區隔力道並杜絕仿冒摻偽,同時將協同相關部會共同與通路商及乳廠溝通乳品合理通路上架費用。

1月23日中華民國乳業協會在柳營區農會舉辦「113年養牛產業升級轉型座談會」,上百位酪農參與,並邀請農業部官員與專家學者與會,討論台灣牛乳產業發展。根據媒體報導,該會似乎成為酪農抱怨大會,配合政府淘汰部分乳牛,至今卻還沒收到補償金;大型乳品廠收購酪農生乳量萎縮、或要求扣除獎勵金,拒絕配合酪農將不再續約等。

總統大選底定後,在場的農業部官員,重提相關政策宣示,但達成的項目似乎只有生乳量減產。去年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即表示,今年的生乳產量生產目標將由公會預估的49萬公噸,下降至46.5萬公噸,預估淘汰1.2萬頭乳牛。生乳量產量大減,即可大幅降低明年紐奶零關稅的影響,其他的因應措施也就不需要大力推動了。

不少酪農聽信農業部的政策,淘汰了許多乳牛後,農業部所提的每頭新台幣1-2萬元補貼支票卻落空,讓酪農大幅減少生乳銷售收入,難以維持牧場支出。就有酪農指出,恐怕還沒等到明年低價紐奶來襲,牧場就已經倒閉。

本文以為,解決紐奶叩關問題,不是只有減少國產鮮奶供給一途,還可擴大國產奶需求。論其實際,我國鮮奶消費量極低,查閱農業部糧食供需年報,台灣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每人每年鮮奶的供給僅有22.21公斤,位居為世界糧農組織(FAO)國際牛奶消費分類中,年均消費量30公斤以下最低的等級,可見還有極大的成長空間。

特別是,國產鮮奶品質極佳,完全不遜於先進國家,我們還有產地優勢,新鮮度為長期海運進口的外國鮮奶難以比擬。可惜的是,還有不少國人誤以為「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而偏愛外國鮮奶。

此外,過去多數咖啡店或便利商店的咖啡,多選用國產鮮奶做為拿鐵等飲品的原料。但根據筆者觀察,近年來已逐漸由營養較低的廉價進口「冰磚奶」取而代之,並以「業務用奶」、「自然牛乳」、「特級牛奶」等名稱混淆消費者,包含國內乳品大廠集團旗下企業經營的咖啡,也採用冰磚奶,亦是國產鮮奶消費量不振的主因之一。

包含筆者在內的專家,持續呼籲政府修改「鮮奶」定義,限定保鮮期短才可冠上鮮奶,而進口效期長達90日以上的進口奶,不應使用鮮奶名稱;還原奶也應明確標示,禁止使用混淆消費者的名稱。然農業部等部會只想在現行標章上,增加「台灣」二字,識別效果極為有限。

一個負責任的執政黨,不是僅會在選前亂開支票,選後更應全力落實競選政見。











【專家之眼】獨眼龍、游擊隊和廢柴 在新國會博弈


2024-01-26 07:34  聯合報/ 高永光/考試院前副院長
總統當選人賴清德(中)。本報資料照片


1月13日大選結果,立法院(現在通稱「國會」)113席,沒有一個政黨得到國會過半席次,也就是説國會沒有「多數黨」;加上賴清德只拿到40.05%的選票當選總統,也沒有得到過半數的「多數」選票;因此,大家都稱未來的賴政府是「雙少數」政府。

依照「內閣議會制」國家的做法,國會如果沒有一個黨是多數黨,那就由可以組成過半席次的「政黨聯盟」來籌組政府,這就是「聯合政府」;「聯合政府」中的內閣閣揆(總理),一般是由政黨聯盟中的最大黨的黨魁出任。像游錫堃説的由小黨黨魁出任,並不多見。但國會中的「政黨聯盟」是要透過政黨之間的會談商議而形成的,「政黨聯盟」後形成「聯合內閣」就是「聯合政府」,也不能稱做「少數政府」。

陳水扁在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以39.3%得票率成為總統,但他找曾在李登輝政府做過國防部長的唐飛做行政院長,唐飛是以個人身分接受的,並非當時民進黨和國民黨正式商議,得到國民黨同意的人選。當時,國民黨在國會是多數黨,因此陳(水扁)唐(飛)體制仍是少數黨政府,而非「聯合政府」。

因為有陳水扁的前例,賴清德在當選後的講話説要「用人唯才,不分黨派」,可能最多也只是類「陳唐體制」,不會是「聯合政府」。因此,各界稱賴政府會是「雙少數政府」,也不為過。

但賴清德在當選當晚的國際記者會,宣稱要籌組「民主大聯盟」,究竟這是個什麼東西?賴也沒有更進一步説明,在場記者也沒有追問,事後也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或者把它當一回事,似乎認為這只是賴一時興起,喊喊罷了!

本文先不談賴將來怎麼組織政府(行政院),就目前國會有沒有可能形成「政黨聯盟」呢?

國會「政黨聯盟」在很多國家發生很多次,但在政治學研究中,尤其是研究聯盟的「規範」確實少之又少。所以,台灣可以借鏡的理論及實務很有限,更遑論創造一些可貴的憲政慣例。

國會的「政黨聯盟」,在有限可依據的學理上,有兩種説法:第一,是政黨追求民主的道德及倫理的價值而結盟。此即政黨所以願意聯合或聯盟,是因為沒有多數黨,也就是說沒有人代表多數民意。少數黨都只代表特定支持者的意見,彼此都是為少數人的利益而提出政綱政策。因此,所有「少數黨」都是偉大的政治思想家 J.S. Mill 所説的「獨眼龍」。聯合或聯盟是為了全民利益,大家才有了「雙眼」。

第二,政黨聯合或聯盟是因為有「工具性」的價值,透過彼此聯結在一起,成為多數,才可能有機會實現自己主張的政策,更能確立自己政黨獨特的地位,以鞏固並且擴大自己政黨的支持群。

從第一種價值來講,面臨的第一個挑戰,就是會失去自己政黨的獨特立場。而代表政黨談判形成聯合或聯盟的代表,他們所贊成或訴諸的基於全民利益的價值,並不必然和各政黨內黨籍國會議員選區利益一致。這時就面臨政黨聯盟中各政黨黨內的約束力、紀律的挑戰。這時,個別黨籍議員常會勇於扮演「游擊隊員」,挑戰政黨聯盟的「高尚目標」。民眾黨8個立委先丟出4個國會改革的理想,就是設定一旦要形成政黨聯盟的倫理道德價值;又先喊出民眾黨要「團進團出」,旨在避免「游擊隊員」的出現。但這樣的聯合前提,不是先和擁有52席的國民黨及51席的民進黨協商結果,因此,形成聯盟,合作的難度非常高。也因此,讓民眾黨要扮演「關鍵少數」成為不可能。

號稱民進黨的萬年總召柯建銘,其實就是在形成政黨聯盟中的「游擊隊員」;這是為何柯立即打槍民眾黨的8席會是「沒有用的8席」,意謂著他們會是新國會的「廢柴」。事實上柯總召的突擊(而非民進黨),真實反應立法院的現實,如果國、民進兩黨,完全封殺民眾黨,尤其在安排委員會召集委員上,不禮讓民眾黨,在提出法案15人連署人數的門檻,禁止兩黨立委參加連署,自我陶醉及迷失在「關鍵少數」的8個人,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廢柴」!

國會的政黨聯合,在實務上會傾向政策合作的工具性價值。但為了達成自己政黨政策,彼此相衝突的政策主張,會用「消減法」;也就是說,聯盟的成員,彼此儘可能列出所要的、可能的政策項目或條文,不能相容的就刪除。這種工具性的聯合或聯盟,一方面會使政黨特色沒辦法凸出;另一方面政策的課責或兌責(accountability),會變得模糊而沒有界限。也就是說負責真正開出政策支票且能兌現支票的政黨是誰?選民能精準「認知」嗎?

新國會藍綠應該是絕對不會合,因為太多政策的課責性與兌責性是南轅北轍的;若「藍綠合」就會有工具性價值的課責和兌責的衝突,所以藍綠合是不可能的!

因此,可預見的新國會,政黨聯盟合作很難讓個別政黨的利益最大化。最後,立法院應該就是獨眼龍、游擊隊及廢柴不斷博奕一場一場的表決「秀」吧?立法院如此,賴清德行政部門又有什麼可令人期待的?賴清德號稱自己很務實,可能也只會是「跛鴨騎瞎馬」,不會比「盲人騎瞎馬」好到那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