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9日 星期二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當責:以數位轉型實踐永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936/web/ 

◆  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 蛋的啟示:政府萬能或失能
◆  綠去中國化 反共不反中顯遮掩
◆  問鼎大位者 品格與能力應並駕齊驅
◆  破解Z世代多失業、壯世代低勞參
◆  免費的軍火最貴 「美意」藏貓膩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當責:以數位轉型實踐永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企業當責:以數位轉型實踐永續


2023-05-09 00:57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立法院會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正草案,全案正式更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圖為高雄林園工業區內一根根矗立的巨大鋼管與夕陽美景形成巨大對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歐盟為達成減碳目標,四月十八日通過碳交易市場要逐步取消免費的碳排放配額,並將在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引入「碳邊境調整機制」,提高對進口鐵、鋼、水泥等產品的碳關稅。而在台灣,繼年初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之後,政府宣布今年底前將正式成立碳交易平台。

在全球淨零碳排、推動 ESG(環境、社會、治理)的大趨勢下,企業如何運用數位科技落實 ESG 責任,將成為永續經營的關鍵。商業模式或產品供應鏈都要思考資源的適切使用,不論掌握各範疇的碳排放、踐行產品製成的綠色轉型,或擬定階段性目標以具體實現永續策略,將是這波企業數位永續轉型的重中之重。

因應國內外政策法規要求,上市櫃公司要撰寫「永續報告書」,中小企業因供應鏈法上游大廠契約要求,亦須配合提供相關永續數據;金融機構則要進行碳盤查及氣候風險管理,發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指引,並促進 ESG 及氣候相關資訊整合等新作為。

因此,企業經營者格外需要強化對 ESG 的理解,掌握各主流永續準則的發展方向。例如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基金會成立的「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整合併入了「氣候揭露準則委員會」及「價值報導基金會」,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提出的 SASB 準則也於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底加入合作。ISSB 並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十一月宣布將制定一套適用全球資訊揭露標準,來滿足投資人需求。

ISSB 揭露標準草稿分為兩種,一是「一般性揭露」,公開資訊必須跟 ESG 的重大風險和機會相關,以利財報分析人員做出有效的決策。此外要強調非財務績效短、中、長期內,如何影響財務表現現金流量,且非財務資訊揭露邊界與發布頻率需與財報一致,企業組織更要同時考量跟價值鏈有關的風險與機會。

另一個標準是「氣候相關資訊揭露」,要求企業組織揭露面對氣候變遷的相關風險與機會。「行業披露要求」則於附件沿用 SASB 十一個行業別七十七個行業子分類內容,並逐一說明各行業的揭露指標。

企業經營者如何善用數位科技結合 ESG 及碳治理管理,來鑑別 ESG 風險、推動供應鏈永續轉型,進而提升產業韌性,將攸關企業核心的競爭力。以國外知名的 Carbon ChAIn 碳帳戶平台為例,就是運用 AI 大數據,提供公司供應鏈碳足跡「端到端」的可見性,可協助高碳產業追蹤供應鏈溫室氣體排放,進行低碳轉型,並可透過數位化供應鏈提升透明度,加強安全性,並激發供應鏈的效能及降低成本。

氣候變遷和地緣政治的衝突,及疫病造成的供應鏈斷鏈、能源危機、關廠停工…都顯示僅導入數位技術優化製程產品或軟體管理,僅是狹義數位轉型,已不足以面對環境和趨勢的巨變。必須全面進行數位永續轉型,以數位科技串聯所有利害關係人,落實低碳轉型、建構綠色供應鏈、翻轉工作型態,全面優化 ESG,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必經之路。













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 蛋的啟示:政府萬能或失能


2023-05-09 01:11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前系主任兼所長(台北市)
為確保「明年不會缺蛋」,農委會使撒手鐧,專案「補貼」進口雞蛋。 路透


進口要課關稅,天經地義。WTO 為了大家共好,要求大家共同削減關稅,FTA(自由貿易協定)為了要大家更好,也要求簽署國之間零關稅,這是底線。雖說會衝擊到我國傳統產業或農業,但公平競爭的好處如能共享,且政府也寬列受進口損害救助基金補償受損的一方,這是國際貿易政府治理」之基本要義

但為什麼進口雞蛋還要「補貼」?這是什麼道理?為確保「明年不會缺蛋」,農委會使下撒手鐧,專案「補貼」進口雞蛋,今年三月已從澳洲進口五百萬顆、四月進口三千萬顆雞蛋;預計五月進口七千萬顆、六月再進口超過五千萬顆雞蛋,且專案補貼進口時間將延長至明年六月

農委會最近表示,國產蛋加上進口蛋,供應已經增加,限購令將取消。事實上,這幾個月來,為解決蛋荒,幾至不計任何成本。

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告訴我們,解決「雞蛋之亂」或更嚴重的「蛋荒」,有更省錢、更福國利民的辦法,美國就是個可參考的範例。

美國雖有「雞蛋之亂」,但卻沒有「蛋荒」,這是因為他們相信市場自我調整機制尊重市場運作美國著名農經學者傑森拉斯克曾引用俗話所說:「解決漲價的處方還是漲價」。所以在市場裡不會沒有蛋,只是蛋價相當貴,就看您的口袋夠不夠深,是否在這個節骨眼還非吃蛋不可。

這種場景是大家所認同的,不論黨派,大家尊重蛋商公會、蛋雞協會等的說明與論述,根本不需要美國農業部長出來講話,更不用說要道歉。因為美國政府謹守法規「管制」的分寸底線,不會越俎代庖,避免公親變事主。

反觀台灣,迄今廿多年來未修的《財政收支劃分法》,讓中央統包了稅課收入的絕大部分;以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為例,中央就占有全國財政總稅收八十二%

在大有為政府(或財神爺)的領導下,寶島台灣頗似英國作家喬治歐威爾名著《一九八四》裡「老大哥」經營的「動物農莊」;農委會就像變形金剛似搖身一變,成為國營大農莊的莊主,開啟「國進民退」(國營進民營退)的序幕。

農委會一開始先凍漲蛋價,不可避免地造成升級版蛋荒;再加上飼料、工資等投入成本持續上漲國內蛋雞產業早已奄奄一息,現在農委會還要大量補貼進口雞蛋蛋雞產業怎堪如此折磨?

同樣的荒謬事也曾發生在阿根廷,該國政府竟然對農產品的出口課重稅、殺雞取卵,且登上經濟學人雜誌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二月封面故事,標題是「阿根廷的悲劇百年來的衰退」,該文結論經濟無知民粹造成阿根廷衰敗主因

阿里巴巴集團創辦人馬雲曾說「免費的就是最貴的」。其實,在寶島台灣補貼共和國」下,廉價的最貴

中央政府處處補貼生產補貼進口也補貼。蛋價終於降下來了,卻花了數百億冤枉錢,這都是我們大家辛苦繳交的稅款;雖有消費者廉價的「個人」小確幸,換來的卻是「共有的悲劇」。

您相信政府是萬能的?是財神爺?這座人為的「心牢」不破、《財政收支劃分法》不修,政府治理不可能會健全。













一中 就是一個中華民族


2023-05-09 01:05  聯合報/ 鄭自隆/政大傳播學院兼任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前)目前的兩岸政策是「四個堅持」,學者普遍認為副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後)挑戰2024年大選,將「蔡規賴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意逐鹿大位的人,紛紛提出兩岸政策,有杯子論、鋼索論,也有「備戰、不求戰」的主張;以「」為前提,買武器布地雷,讓台灣變成火藥庫,危矣。

兩岸大戰略一定是此次大選的決戰點,其他的公共政策相形之下將淪為次要。在台灣,很多人思考兩岸互動,其假設前提認為中國硬要統一台灣是「領土野心」,但真的是這樣嗎?台灣對整個中國領土而言,四百年前康熙就說了,台灣乃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損;大陸民間社會並不認為統一台灣就是為了擴張版圖,若北京政府以「領土擴張」作為侵台理由,也不會得到民間的支持。

中國民間社會認為統一是「民族感情」,百多年前在祖先手上割棄,現在做子孫的就應該收回,因此「一點都不能少」;這樣主張,對台灣人當然有辯論空間,但民進黨政府一直以中國的「領土野心」建構兩岸政策,不知是無知還是裝傻?以「抗中保台凝聚選票鞏固政權也就算了,如果導致戰爭,真的會成為罪人。

兩岸戰火邊緣,要和平一定得「求同存異」,而非零合;不能將政治上的「獨立」或「統一」變成唯一選項。台灣民眾對「中國」的想像有四個面向:

血緣中國:台灣人祖先當年無論是求口飯或避秦,都是渡黑水溝而來;客家人堂號、河洛人祖塋書寫原籍,就是血緣的不忘本。即使原住民,經過四百年通婚也有廣義的漢人血統,台灣與中國的血脈關係哪能說斷就斷?更何況現在多的是兩岸通婚,多少孩子有「中國媽媽」或「中國拔拔」。

歷史中國:台灣歷史只有四百年,但既然先祖來自中原,那秦皇漢武、赤壁風流、王朝更迭的精采歷史要不要繼承?捨兩千只取四百,自成井蛙夜郎,聰明乎?即使自限四百年,東寧、有清、國民黨辭廟來台,甚至日治時代,文人雅士孺慕祖國;政權分隔即使藕斷,情感仍然絲連,台灣歷史和中國割也割不斷。

文化中國:台灣語言、文字、習俗、宗教無一不和中國有關,河洛話就是源自中原古音農曆三月隨媽祖行腳、七夕拜七星娘娘,漳州人拜開漳聖王、客家人拜三山國王,這些神祇都來自閩粵原鄉。臨蘭亭集序、看富山春居圖、讀唐詩宋詞,與古人神遊,也是台灣知識分子生活的一部分;在地文化當然應該光大,但刻意抑中揚台,總覺心虛。

政治中國施琅平台紀略碑說:台灣遠在海表,昔皆吐蕃,未有所屬;至澎湖一戰,偽軍全沒,遂入版籍。扣除日治五十年,台灣與中國的主權關聯或牽扯僅三五○年;但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年)政治中國已分裂為二,兩岸制度截然不同,勉強統一只會造成災難。

兩岸要「求同存異」,「求同」就是承認血緣中國、歷史中國、文化中國,這三個元素合起來就是「中華民族」;「存異」就是尊重彼此差異,絕不勉強湊合送作堆。但民進黨因選舉操作「去中國化」主張,已將歷史中國、文化中國的連繫破壞殆盡;而近日試圖彌補的「反共不反中」,也顯遮掩。

尤其談「反共」也是不對,且不說是否刺激北京,大法官會議已明表示主張共產主義屬言論自由,總統候選人何必限縮。「反共」是六十年代東西方冷戰口號,也是蔣介石牙慧,現今還有此思維,真不知今夕何夕?

求同存異」方能構築兩岸和平架構,共同主張一個中華民族就是「求同」,擱置政治紛擾、讓時間解決,就是「存異」;當供奉相同祖先,兄弟即使分家自立門戶,仍是一家人,不是嗎?












問鼎大位者 品格能力應並駕齊驅


2023-05-09 01:03  聯合報/ 林基興/大學教授(新北市)
綠營指出,小核能電廠不是不能討論,但有三個難關要解決,台灣現有的核電廠都是在威權時代下建成,新核電廠無論蓋在哪都要面對「鄰避」的問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日民意論壇連登〈解決通膨與詐騙 總統選戰關鍵〉、〈請總統參選人提出能源政見〉與〈逐大位者 必修能源課〉等文,反映國人對國家領袖的期待。但是,總統參選人的要件是誠信等人格特質或經濟、能源等專業知識?

世局多變,包括科技日新月異,政治人物通常不具科技素養,政見包含科技議題,輕信幕僚妥當嗎?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三○三全台大停電,馬英九前總統當時說,早在六年前他就很坦誠地告訴當年的蔡英文準總統,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非核家園過於樂觀,會傷及台灣經濟,但蔡英文非常有自信地說「我的能源專家都是世界第一流的,不會有問題」。馬英九指出「六年下來,台灣已經大停電四次台電董事長和總經理為此請辭,但大停電政策問題,不是董事長甚或院長下台就可解決」。

非核」是蔡英文的政見,但國家遭逢碳排放與缺電困境,不能改弦易轍嗎?政黨顏面重要,還是民生福祉重要

關於領導者的特質的研究,多得不勝枚舉。唐朝名臣魏徵〈諫太宗十思疏〉提到:君人者,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等。領導者想權位與選票時,該以蒼生為重吧?能源政策可諮詢世界,而非本黨的能源專家吧?

能源問題相當專業,尤其核能。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柯恩指出,對於核能的支持度,依其專業能力而漸高,依序是電視記者、大報的科學記者、所有科學家、能源科學家、核能科學家;因為愈是具有專業知識,愈有能力做出合於專業的判斷。國人在選前期望政治人物了解能源或核能,可能陳義過高,不如期望他尊重專業,也對幕僚是否「世界第一流」有自知之明。

民主有其缺陷,例如希哲柏拉圖提醒,民主常受少數人操弄,如西元前三九九年,三雅典政客主導陪審團多數決處死蘇格拉底。若真的「選賢舉能」,哪需動員黨派政策買票?在另一方面,多少選民了解參選人真假虛實

政客傾向操弄民意,因此品格與能力應並駕齊驅。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成大醫學院創院院長黃崑巖提問總統候選人「教養」,可說獨具慧眼但搔到癢處。當前,執政黨為選票不惜讓台灣增加戰爭風險為非核政見硬拗不缺電又不漲電價;這不只是有無政治智慧問題,更反映人格教養)吧?













破解Z世代多失業、壯世代低勞參


2023-05-09 01:08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台北市)


於過去四十年間,隨著台灣由工業社會轉為服務型經濟勞動參與逐年下降;相較已開發國家降減降幅大勞參比持續偏低,兩大現象都值得探究。往下相伴隨的問題則有:如何化解經濟減速之後投資去化社會轉型呢?

有趣的觀察:勞動參與的經年變化,一方面,顯示台灣從低所得轉為高所得國家,無論在高教投資非勞動所得的補充與獲取機遇,以及部分人的就業移民或廠商到海外拓展的普遍性;尤其是鄰近華人經濟圈,之於其他先進國家的勞動移轉,幾近能以「無縫接軌」方式來轉進!

因此,就台灣情況與其關鍵成因,長期觀察「Z世代多失業壯世代低勞參」,與西方國家的歷史軌跡其實不盡相同,而有台灣在教育政策積極調整地理汲近特殊性在其間。

另一方面,因應「反全球化」的時代變動,以出口做經濟帶動的幅度會減弱;兼且有在婚、生、養意願上的大減,何況世代歧見日趨擴大、政黨意識對抗也白熱化,朝野更須攜手面對台灣人口老化提前到臨

首先,教育投資和前瞻引領,是全國人心之所盼;然則現下由政策所掌控的教育預算與校園內的專業學習,已然出現權責不明公婆太多偏差性指導,因而導致急欲退場的高教經營者,無論董事會、師生跟學生家長,於校系定位自我未來追求,無不充滿焦慮感。

其次,晚近連番發生駭人聽聞的求職詐騙,輕者成為詐騙案的車手;重者,則是拐騙出國謀職,而淪為廿一世紀版的美洲豬仔,甚至傳聞中的活摘器官

再則,於數位科技網路應用的規範上,即使最夯的金融沙盒也時常因法令限制人亡政息等緣故,缺少延續性;讓廠商營運風險升高,甚至處處碰壁。

諸多關聯問題,在政策面就該做深度分工,共同探索和尋求可能的解決之道;更是追求社會和諧與轉型順遂與否,於最終考驗到來前所必須經歷的過程,非常值得各界付出心血和一起努力。否則,勢將加劇台灣在勞動力的供應短缺、在投資出路受阻之後的去化意願,終而阻礙到企業升級社會轉型積極性與全般發展

舉例而言,高教困境與其任令私校退場的資源耗損外溢傷害擴大,不如以公開透明且良善的溝通,從校方財務的改善到師生職涯的選擇,都擬出中、長程的輔導規畫。包括但不限於:國外生源的取得跟合作方式、提供流浪教師安置等,讓他們跟著專職教授合體,得以持續做教學與深度研究的口碑積累。

職是之故,建立起「青銀共好」的世代疼惜,非常有必要;務必讓知識分享經驗傳承社會信任都重作建構!而在資源相對充裕的部會內,尤其高教體系更應當以其資源實力、成員同質性,就議題與改革方案做公開徵求,並逐一擬定對策和有後續的追蹤管考,做成社會的良好示範!













免費的軍火最貴 「美意」藏貓膩


2023-05-09 00:59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據路透報導,拜登政府將以「總統撥款權」緊急授權方式,對台灣提供軍援。圖/美聯社


報載拜登政府擬引用「總統撥款權」,提供台灣五億美元軍備;閣揆陳建仁大喜過望,認為有助蔡政府「備戰才能止戰」戰略,似乎對其中的貓膩與負面作用毫無所感。

美國在國共戰爭情勢逆轉之時,發表白皮書不再支持國民政府,大大打擊民心士氣,導致戰情急轉直下。國府雖退守台灣,但岌岌可危,美國杜魯門總統甚至發表不介入台灣海峽爭端聲明落井下石;直到韓戰爆發,中共「志願軍」越過鴨綠江,直接與美軍激戰,美國才恢復對國府的軍經援助。這項援助,因台灣經濟與財政狀況改善,於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年)停止,台灣成為一個真正可以「獨立自主」的國家,得來不易。

台灣在全世界幾乎所有國家都只承認「一個中國」的現實中,本來安安穩穩「和平發展」數十年,現在突然被歐美媒體視為「世界最危險的地方」,主因是美國兩黨競相打「中國威脅」牌。而民進黨政府曲意配合,以大排場歡迎絡繹於途美國政客與軍火商;對美國國會通過的「學人法案」進駐我行政與立法機構、美國政客與智庫揚言在「台灣淪陷」時炸毀台積電,以免「為敵所用」之謬論不加嚴斥,似乎不只甘為馬前卒,而且置「喪權辱國」大恥於不顧。

美國在俄烏戰爭中飽嘗「代理人戰爭甜果,不費一兵一卒,靠提供各式武器以及經濟制裁,就讓俄國大耗元氣;而本身軍工產業大發其財,並得以在實戰測試先進武器效果食髓知味,又見民進黨政府高喊備戰」,自然樂意在台海見縫插針;所以在去年十二月國會通過國防授權法案」,其中授權美國從民國一一二年-一一六年(二○二三年至二○二七年)未來五年間,對台灣提供高達一百億美元的「無償軍事財政援助。此次美國提供台灣五億美元軍備,應是最先一批。

台灣對美軍購,從來就是賣方市場,不僅品項受到嚴格限制,而且屢傳售價大幅灌水依照常理,「無償」的話就更少選項,而且對「售價」也更難置喙,同時難免受人「指指點點」。

尤其政府近年推動「打水漂前瞻計畫」,漏洞百出的「防疫與疫後支出即揮霍高達約兩兆元,即使今年國防預算也超過五千八百億;拿了美國約一百五十億台幣的「軍援」,不僅自願拋棄國防自主」之大纛,而且視台灣人民辛苦建設,才得以擺脫外人援助「出頭天」的成果如敝帚,可謂得不償失,愚不可及。

據統計,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援總額雖已達三百六十億美元;且不論烏克蘭軍民死傷慘重、數以千萬人流離失所,據世界銀行估計,光是烏國重建,就已需超過四千億美元,大戰未歇,損失將更為巨大,而這筆巨額資金並沒有可靠的來源。以前年八月美國倉皇自阿富汗撤軍來看,美國不僅沒有任何補償,而且片面扣押阿富汗政府在美國半數資產以圖拖垮神學士政權可為殷鑑

台灣近年在選舉與施政上,人民普遍認為民進黨精於選舉但治國無方觀諸今年台美政軍往來,更讓人慨嘆蔡政府不僅無視國格尊嚴隨美國起舞挑動對岸敏感神經;對衝突恐導致擦槍走火、戰事弄假成真,亦毫無風險意識。台灣民眾必須協力「下架民進黨」,才能避免兵凶戰危生靈塗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