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內外皆冷」挑戰大 矯正並創造活路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必須培養更多人才,取代寄生者
◆  聯合報黑白集/不還稅,政府大揩油
◆  經濟日報社論/「內外皆冷」挑戰大 矯正並創造活路






經濟日報社論/「內外皆冷」挑戰大 矯正並創造活路


2023-01-02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地緣政治變局、全球能源等物價急劇上漲,通貨膨脹造成經濟衰退,貨櫃量的需求也跟著減少。(路透)



通貨膨脹對整體經濟造成的傷害是過去這一年最重要的經濟表徵。儘管經濟依舊成長,但物價、房價高漲,生活成本提高,實質薪資衰退,人民的被剝奪感急升,終也 成為影響大選結果的要因之一。這些惡徵固然在各種外在全球因素下難以避免,但台灣本身的經濟結構與政策是否得當,也值得檢視。展望新年依舊不樂觀的外在環境,務須找出根本問題與解方。

通膨對人民帶來的痛苦從教科書中躍然於現實生活,其實質傷害感受遠高於官方數據的3%,被學界批評為低估的通貨膨脹率其來有自,更何況還未將房價上漲納入。通膨固然有全球物價上漲的因素,但過去兩年因央行高度寬鬆政策所造成貨幣供給量急速擴張也難辭其咎。

央行常以我國通膨不若其他國家嚴重為由,採取相對寬鬆的貨幣政策。但除了我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公式備受質疑外,政府對大宗進口商品降低關稅,刻意緩漲電價、油價、瓦斯等政策也協助壓抑了物價,央行不應以此為滿。政府部門總是強調物價問題不嚴重,甚至降低政策因應的積極度,恐怕也是高民怨的原因之一。

因應物價上漲的各項政府政策也進一步扭曲了經濟運作。無法反映實際成本的油價電價、各種紓困振興措施協助企業壓低的成本等,固然旨在降低民間受到衝擊,但也降低了企業因應經濟轉型的積極度,弱化了市場擇優汰劣的機能,拖慢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速度。近來「還稅於民」的呼聲高漲,或謂政府應以超徵稅收貼補健保虧損,這完全無助於健保給付制度的健全,反而開了健保虧損應由稅收挹注的惡例。

就人民所得來看,若依官方數據全年物價上升未及3%, 儘管基本工資調高不少,實質薪資卻還因此而倒退,也顯示近年來實質薪資的成長幅度之低。這也反映了寄望透過產業政策促使產業升級轉型、提供高薪就業機會的努力至今未竟其功。人民的受剝奪感強烈,如果結構性的問題未解、低薪結構依舊,面對束手無策的物價房價高漲,就算普發現金恐也難抑制民怨。

選舉結果普遍呈現了許多企業主經營困難的怨言與青年世代面臨低薪困境的不滿。這兩者基本上是衝突矛盾的難解之題,但展望新年,政府可能沒有太多等待的時間。

新的一年,根據國發會的說法,經濟將是「內外皆冷」,面對新的挑戰,以下幾點值得政府參考。

首先,面對全球需求低迷,可能重演民國一O四年(2015年)全球貿易衰退劇碼,對於以出口驅動經濟成長的台灣,衰退很難避免。企業面對的挑戰還不僅如此,淨零排放、歐盟即將課徵碳關稅、能源價格提升、基本工資調漲等必須支付的合理成本勢將與時俱增,企業必須創造高獲利才有能力因應變局,也才有能力支付較高的薪資。因此,政府在發展六大核心產業之外,也宜適度放手對企業的保護,藉由市場力量將有限資源引導到真正有利的標的,讓產業可藉創新、發展差異化的能力於國際市場競逐。

其次,以更嚴謹的貨幣政策來控制市場上的貨幣數量,避免資產泡沫破裂導致的民怨。物價房價問題是民怨之首,對所得較低的青年族群尤其如此,房價所得比、房貸負擔率至今仍屢創新高,如何把這兩個指標有效降低是政府的當務之急。如果較高的利率水準將成為合理的常態,政府現今所採行的各項利率補貼政策也應該相應檢討,避免過度補貼造成資源運用的錯置。

最後,所有改革難免陣痛,當政者應以宏觀、耐心的角度與人民溝通,努力卻除各種基於本位思考所形成的阻力,凝聚經濟發展的共同願望,才能在困頓的外在環境下殺出活路。









聯合報黑白集/不還稅,政府大揩油


2023-01-02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總統說,要具體審視整體經濟局勢再做討論,錢要花在刀口上。記者胡經周/攝影



四千五百億元稅收超徵,拿到國安高層會議去討論,令人匪夷所思:超徵算國安議題嗎?唯一的解釋是,在國安高層會議拍板,蔡總統可把這筆錢放在自己控制下。若交由行政院處理,要怎麼玩,就任蘇貞昌揮灑了。

四千五百億大餅被一切為四。第一塊七百億要切給地方,這是依法分配,大家沒話說。第二塊一千億元,要拿去補貼勞健保缺口和電價,這很不理直氣壯。一則,區區一千億根本填不了勞健保和電價的「天坑」;二則,勞健保和台電虧損都是因為政府無能決策錯誤所致,不從源頭解決問題,難道能靠這種天上掉下來的錢救窮到永遠?

第三塊大餅一千八百億元,本來說是要讓「全民共享」,這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沒想到蔡總統昨天元旦講話,又把錢收了回去。她的理由是:全球經濟處於不確定狀態,政府必須未雨綢繆,要把寶貴的資源留給高風險的國人和產業。這種說詞,讓人完全無法接受。

原因是,第四塊大餅一千億,美其名「加強韌性經濟」,將用在居住、公共運輸、造顧弱勢、照顧中小企業、穩定物價等七大面向。這些原屬正常施政事務,政府卻假「韌性」之名揩走;現在更要以未雨綢繆之名,再揩走全民共享的一千億。兩千八百億元全被蔡政府拿去當私房錢,你不覺得太過分嗎!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必須培養更多人才,取代寄生者


2023-01-02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記者呂慧瑜/攝影



國民黨在九合一選舉重挫民進黨後,氣勢上揚,主席朱立倫說,國民黨連一分鐘高興的時間都不應該有,卻是事實,因為旋即在縣市議長選舉裡大摔一跤。殘酷的是,把國民黨摔得灰頭土臉的,不是民進黨,而是自己的黨員同志;多個縣市議員背叛、跑票、退黨,同步揮拳重擊國民黨。如果沒有徹底反省改革,國民黨輸掉的不只是幾席議長,更將輸掉重返執政的契機。

這次縣市議長選舉,台南黑影幢幢,成為全國焦點。雖然綠營內部惡鬥教人咋舌,但投票時,民進黨議員卻一一歸隊,「含淚投黨證」,奪回綠色江山。反觀國民黨,許多黨籍議員禁不起利誘威脅和分化策反,各種陣前倒戈理由之荒誕,各種叛逃投敵情節之難堪,都誇張到無以復加,令人不可思議。

在高雄市議會,五連霸議員曾俊傑聲稱因「國民黨長期分裂」而退黨投敵,迫使國民黨提名參選議長的陸淑美一度宣布退選,讓國民黨陣腳大亂,曾俊傑則從民進黨手裡分到副議長寶座。在基隆市議會,國民黨最資深議員,八連霸且曾任議長的張芳麗,則以經濟問題曾獲協助的「報恩」理由,倒戈協助綠營拿下有史以來的第一個民進黨基隆市議長寶座。

台南市議長選情詭譎,爐碴、光電、八八槍擊,黑色風暴籠罩。綠營內部互砍慘烈,但民進黨招降了國民黨三議員,江山底定,根本不擔心正國會六議員跑票,形同藍營叛將幫綠營固票。反而是國民黨推出參選副議長的李文俊,竟然帶頭跑票;而李鎮國跑票後還說是「為黨著想」,並反問黨團「到底誰被洗腦、誰在玩誰」,隔天才道歉,指被民進黨欺騙,恍若誤闖政治綠林的小白兔。

國民黨本來在花蓮縣完全執政,但議長選舉竟有六名議員集體跑票。原議長張峻涉案遭排黑未獲提名,卻在跟著跑票的議員和民進黨、無黨籍議員支持下,連任成功,隨即宣布退黨。張峻背叛遭開除,但張峻指控朱立倫讓立委傅崐萁長期把持黨部、霸凌同志,亦非無因;支持張峻的議員也拆除黨團銜牌背板,儼然「下架國民黨」。國民黨則在開除跑票議員後,失去過半席次優勢。

藍營議員跑票固然各有不同的腳本與台詞,但共同處是都反映了民進黨的分化離間與國民黨的離心離德;而且就是因為國民黨內部分裂,才讓民進黨見縫插針、策反招降。在野的國民黨缺乏政治資源,只有團結才能禦敵,否則民進黨略施威脅、利誘、分化,很容易就從內部攻破國民黨的堡壘。

國民黨長期倚賴自成山頭的地方派系,號令不出黨中央,空喊黨德黨紀,規範不了派系,也約束不了黨員。尤其從「綠得出汁」的台南,到「天天天藍」的花蓮,都有黃復興黨部所屬議員背叛;到底黨紀蕩然與黨德淪喪到什麼地步,才讓這些可能主要靠眷村和榮民票選上的議員,敢做出政治自殺般的背叛行徑?

更根本問題在於,國民黨地方經營空虛,不積極培養人才。九合一選舉時,面對以前客家、原住民等都是藍的,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柯志恩說,「現在都去了了」;議長選舉跑票後,國民黨清理門戶,高雄市議員陳麗娜也說,黨內還有許多「曾俊傑們」,而且都是未爆彈。換言之,國民黨幾如掛牌靠行的計程車行,黨內充斥著見利忘義的寄生者,選前掛著國民黨招牌,選後隨時可以脫掉。國民黨必須培養更多人才,取代這些寄生者。否則,這樣的國民黨,說離心離德只是剛好,講黨德黨紀有點奢侈,談重返執政太過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