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2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新生活的七個好習慣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通識教育 面臨內憂外患
◆  勞保鉅額撥補 軍公教情何以堪
◆  新年伊始 粉碎百姓願望
◆  省下浪費貪瀆 何愁社福敬老
◆  放棄以牙還牙 兩岸不相煎
◆  政治操作兵役延長 機關算盡
◆  高教沉淪 教部該面壁思過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新生活的七個好習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數位新生活的七個好習慣


2023-01-02 02:20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在悲欣交集的跨年倒數聲中,我們揮別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迎向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從星期天開始,也於星期天結束,年頭和年尾恰巧都是假日。「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祈願大家都能珍惜一一二年(二○二三)的三百六十五天,八千七百六十小時,五十二萬多分鐘,以及三千一百多萬秒。

一一二年(二○二三)這四個數字加起來為七,而它的質因數分解為七乘十七乘十七,可算與「」大有關聯。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面對數位科技帶來的典範轉移,且讓筆者淺談數位新生活七個好習慣

第一,善用資通訊工具,磨刀不誤砍柴工。市面上通行的資通訊工具包山包海,應用軟體五花八門,我們無須炫技,但平時可抽空摸索適合自己的軟硬體,善加琢磨運用必能事半功倍。藉由社群媒體連結,我們與海內外親友互通有無,分享人生的喜怒哀樂,實現四海一家的理想。

第二,專注拓展知識疆界。浩瀚網海是我們的知識擴大器,漫遊時請試著以建設性和系統性的方式在特定主題上開疆拓土,切莫渾渾噩噩遊蕩,入寶山而空手回。

第三,減少列印紙本資料。多多以載具儲存雲端發票,以電子票券和電子文件取代紙本資料,不僅有利保管,同時也能節約紙張資源。

第四,帳密保管有一套。行走於數位平台之間,只要帳號和密碼若合符節就可通行,而由於各個平台帳密要求不同,使得人人都擁有多組不同格式的帳密。要如何不忘記、不混淆和不外洩個人的帳密呢?平時就得養成一套牢靠的保管習慣。

第五,適度保護個資,適時備份檔案。資訊的累積速度愈來愈快,我們都要練就一套簡潔有效的資訊管理技巧。某些靜態檔案資料和即時動態訊息可能攸關個資,第一時間就要完善保護。另外,平時使用的手機和電腦都要設想萬一機器故障,關鍵資料是否已有備份。

第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數位江湖裡,網路謠言網路詐騙網路霸凌甚囂塵上,我們要明辨是非,不要以訛傳訛,不要為虎添翼,更不要淪為待宰羔羊。

第七,役物而不役於物。我們是使用機器的主人,而不是被機器操弄的奴隸。在緊湊的上機節奏中,適時插入一段停機時刻,避免身心靈過度疲累。即使是工具人,也無法像機器人那般二十四小時運作無休。

好習慣讓我們一生受益無窮,而壞習慣終將折磨一生,好壞之分往往就在一念之間。大家不妨靜心自我檢視一番,並且下定決心在新的一年裡培養終身受益的好習慣,邁向更璀璨美好的人生。 










通識教育 面臨內憂外患


2023-01-02 02:38  聯合報/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授(台中市)



在過去二、三十年中,大學通識教育曾一度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也是大學用心之所在。但近年來風氣已逐漸轉變,通識教育不再為大家所重視,聽到的消息常是刪減通識學分以及通識教師員額減少。昔日大家所期待通識對大學精神之塑造、促進學生拓展知識領域的恢宏氣象,已逐漸淡忘。

通識教育逐漸被人忽視,一個重要的原因在於少子化。許多學校面臨招生不足的壓力,為了吸引學生就讀,常強調幫助就業的實際面向,至於有助於長期職涯發展博雅訓練,以及大學理念的精神層面,就常被忽視。就業困難與低薪問題,也助長這個趨勢。

另外,由於高教經費緊縮,加以學費凍漲,大學必須撙節開支,這時最容易受到衝擊的就是通識教育。刪減通識課程與師資,表面上無損於學生的專業訓練,實際上對教育長期目標與校園氛圍都造成不利的深遠影響

除上述外在影響,多元化浪潮也對通識教育產生衝擊通識教育不像專業教育有較為固定課程,而是學界經長期討論,在廣大知識領域中淘洗出最精要部分,期望給予學生生命歷程中重要養分。但即使通識教育本身即帶有多元觀點在現今多元化衝擊下,對既有價值觀提出挑戰,迅速模糊通識與非通識的界線,以非通識課程取代通識課程,對通識教育既有內涵構成危機。

或許有感於當前通識教育面臨危機,教育部遂有「提升大學通識教育計畫,舉辦系列活動並走訪各校,期能凝聚共識並提振通識教育。期望在有識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即便處於內憂外患的艱困環境,通識教育更要發揮其關懷世界之理想,為樹立大學精神而努力。











勞保鉅額撥補 軍公教情何以堪


2023-01-02 02:38 聯合報/ 王瑞興/公退(南投市)
政府擬將去年超徵稅收中的一千億元撥補勞健保缺口。(本報系資料庫)



面對物價持續上漲,這個月起軍公教月退俸又減一.五%,在此同時,政府擬將去年超徵稅收中的一千億元撥補勞健保缺口,雖暫解勞保基金虧損燃眉之急,但如不推動勞保年改,幾年後年年要撥補一千億元,對軍公教情何以堪。

民國一○五年蔡政府上任,信誓旦旦保證推動軍公教及勞保年改,當時以羞辱軍公教達成年改,並於一○七年七月實施。勞保年改則予擱置,由政府編列預算撥補缺口,從一○九年編列二百億元,一一一年已達三百億元,仍無法填補勞保鉅額窟窿,試問公平正義何在?

以筆者來說,退伍後任職前台灣省政府所屬,當時多數同仁滿懷抱負,卻因凍省中斷生涯規畫。改隸中央後,又因後續組改未能配合,原省府員工學經歷優於中央,但升遷未被考量;同職稱的專委,官等也低於中央,直到多年後,中央無人可用,始由原省府員工晉升。

凍省後,能退休的就退,能調職的就走,筆者北漂轉任人事行政,符合退休資格時,以簡任第十一職等主管職務退休。退休後,行之數十年的年終慰助金,被當時在野的民進黨蘇貞昌扭曲為年終獎金,馬政府隨即取消,降低退休高階主管所得替代率

一○七年七月全面實施年改後,優惠存款歸零每年再減月退俸一.五%,連減十年,迄今月退所得比退休當時減少三分之一,但我仍支持全面年改。只是,當初標榜年改符合社會公平正義的蔡政府,卻任由勞保繼續惡化,將爛攤留給下任總統,只能說機關算盡,完全是政治考量軍公教年改非關正義












新年伊始 粉碎百姓願望


2023-01-02 02:29  聯合報/ 方鼎元/服務業(台中市)
人民期待的還稅於民,蔡總統元旦談話中用四大目標的理由直接粉碎。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在燦爛的煙火迎來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之後,起床的第一則消息是人民期待的還稅於民,英系立委提倡普發現金政策,在蔡總統的元旦談話中用四大目標理由,直接粉碎老百姓的新年願望。

具體的內容都是老調重彈,包括能源補貼油電價的政策,全部都是在為這多年來的能源政策補破網,作為非核家園配套的再生能源目標遙遙無期,供電的問題卻是頻頻出問題。

在九合一大選中挫敗的民進黨,口口聲聲在找問題檢討,我看到的是沒有溫度、一心一意想著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位的延續。老百姓要的是長治久安安居樂業,如果連最簡單的蛋價都穩定不了,更不需要每天講一堆居住正義貧富差距的大議題。

蔡總統當初打著最會溝通、最謙卑的口號拿下八一七萬史上最高票連任,這是民意是寄託,希望剩下的一年任期,就算完成不了兩岸的和諧、朝野政黨合作,至少讓人民衣食無憂。













省下浪費貪瀆 何愁社福敬老


2023-01-02 02:26  聯合報/ 郝至順/退休人員(台中市)



台北市在柯文哲任職市長期間停發重陽敬老金,成為全台唯一不發重陽敬老金的地方政府。蔣萬安就任市長之後,日前宣布北市議會通過「重陽敬老自治條例」,市府一定會發放重陽敬老金,並朝向今年恢復發放重陽敬老金一千五百元來推動。無獨有偶,新竹市長高虹安在走訪社區協會時也宣布未來持續新設社區關懷照護據點發放安老津貼發放重陽敬老金肩負照顧關懷社區長輩

柯文哲知道蔣萬安重發重陽敬老金時,在臉書上語帶戲謔地說「妥協比堅持容易」,並對所需發放預算之款源提出質疑,直言政府預算就這麼多,社福資源應挹注給需要的人,並依照社會狀況彈性調整,而不是普發。政府為因應高齡化時代來臨,應該盡可能建立可長可久長者福利制度諸如補助長者健保費、增加日照中心、社區關懷據點、居家服務與樂齡運動中心等

柯文哲之言,說來立意構想沒錯,但發放重陽敬老金已是地方政府行之有年的施政,亦為社會普遍接受民族禮俗,所需經費占地方政府預算有限,若與預算支用不當或浪費國庫公帑相比,執政者略施小惠,受贈長者已非區區金錢,實為肯定長者對國家社會貢獻略表回饋心意,即便如財政拮据地方政府亦照案實施年長者獲得應有尊重,皆大歡喜何樂不為,但無斤斤計較之理。

筆者岳母生前自揣衣食無虞,每年市府贈予之重陽敬老金及老人年金,除分文未取外,另悉數轉慈善團體濟助經濟弱勢及貧苦稚齡幼兒,類似岳母之善行義舉者大有人在,將重陽敬老金及老人年金之用途發揮極致,令我輩感佩不已。

各級政府每年浪費甚或被不肖政商合謀貪汙之公帑,如撥付一定比率作為社會福利,台灣毫無疑問當是全體國民幸福國度,更遑論區區重陽敬老金。

九合一大選後,一些地方政府政黨輪替,對於前執政者出現浪費公帑或工程設施不當,重新檢視,一來可糾正施政時發生之錯誤與可能之弊端,舉奸罰弊以杜再犯,二來可為後續執政者心生警惕,避免重蹈覆轍,視維護國庫公帑為己任,興利除弊之餘,力謀福國利民之政策,不但老年社福經費無虞,多多益善,全體國民之社福亦將有增無減。

台北市及新竹市政府從善如流恢復重陽敬老金允諾建置諸多老年社福措施,不僅獲得年長者稱許,也為市政府帶來掌聲。敬老金發放,提醒執政者改變執政心態與做法,國庫公款一絲一毫,當思來之不易,當用則用,當省則省,更不允許浪費無度或發生貪瀆舞弊情事

體恤關懷年長者,除金錢實物外,更應劍及屨及建構完善高齡社福體系,各級政府非不能,只是不為也。









放棄以牙還牙 兩岸不相煎


2023-01-02 02:24  聯合報/ 楊雨亭/作家(台北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釋出善意,強調海峽兩岸一家親。美聯社
波波漫畫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賀詞提到「海峽兩岸一家親」,希望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蔡英文總統回應,她有注意到習近平講話,是用比較和緩的方式來表達,但她提醒,台灣周邊解放軍的軍事活動,並無助於兩岸關係及區域和平穩定。

公元三世紀初,曹植作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詩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殘,名傳千古。而用以形容今天的兩岸局勢與島內族群對立的狀態,尤為貼切。

目前兩岸關係的主要問題來自內外兩面。從內部來說,由於體制不同、歷史的爭執、國家認同的差異,以及長年的宣傳、教育及攻訐,形成彼此的誤解與仇恨意識,已經不是三言兩語可以化解。這個事實,需要被各方所認知與接受。也就是說,如果藍綠紅其中一方繼續去說服、諷刺與攻擊另一方,都只是在重複,於事無補,且雪上加霜。可是由於對彼此的缺乏信任,以及習慣性的猜忌與恐懼,要求其中一方放低姿態,皆會被認為軟弱無能,因此拉高態勢,相互恐嚇,成為不得不然的僵局。

從外部來說,維護台海和平,多年來依靠著美中兩國之間的模糊政策。然隨著美國國內問題日增,中國國力益強,習近平執政期間,已不願意再韜光養晦與夾著尾巴做人,公開宣示中國崛起。去年八月,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強勢訪台,引發中共軍演,改變了海峽中線的常態。

美國以外力持續破壞兩岸現狀目的在於促使中共升高因應態勢,攻防之間將台灣置入危境,有利於台灣越來越依靠美國的保護。日前美國在台協會公開歡迎民進黨政府延長兵役政策,由此台灣備戰,而民眾毫無選擇。另一方面,由美國敦促台積電赴美設廠一事,看出在沒有完成移轉台灣關鍵高科技供應鏈至美以前,美國將盡量拖延台海戰事

上述外部因素,兩岸皆不能不受影響。但是內部因素,不是沒有可以改善的思維與作法。

多數台灣人不了解共產黨歷史與文化,不知如何恰當地因應共產黨的政策與口號,雙方對話一直不能順暢。首要之務在於改善對話模式(包括藍綠紅之間)其中主要需學習的,是認知現實與尊重他人的權利長期以自我的標準要求他人,導致了彼此牢不可破的壁壘

二千年三月,江澤民談台灣問題,一位記者問:「兩岸如果真的開戰,豈不是相煎何太急?」江澤民說:「你用曹植的詩『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如果是搞台獨,就不是本是同根生嘛!」筆者無意說服部分民進黨員與台灣獨立支持者放棄其意識形態,而是在習近平第三任期與台灣的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選之際,兩岸關係的不確定性非常之大,只是聲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已經跟不上形勢變化,必須在保持彼此的尊嚴與基本原則上,思考與調整作法,以避免戰爭發生。

進入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盼兩岸、島內皆能逐步脫離彼此的傾軋與仇視。解決之道,惟有其中一方,首先自我省思與革新,決心放棄「以牙還牙」的習慣,改善自己的心態、語言,開始尊重對方。











政治操作兵役延長 機關算盡


2023-01-02 02:23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兵役從四個月延長至一年,牽動全國役男及家長的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目前對於兵役延長議題,討論主題多在如何避戰及政策細節。在朝者先出牌定調備戰才能避戰,並研擬各式配套政策降低年輕人怨氣;在野者則認為備戰加上對話才能避戰,或者從增兵如何運用的政策手段展開批評。但從西方兵聖克勞塞維茨的名言戰爭是政治另一種手段延續」來看,上述討論,恐怕遺漏了重點。

延長兵役重點不是為了打仗,而是政治表態:讓盟友與敵人覺得我們有決心自衛。為此該想,台灣過去被看輕的理由為何,而執政黨舉動是否應對了過去疑慮?從一直被認為台人缺乏戰鬥決心的意志角度切入,蔡政府白白浪費了一次機會。

其實執政黨有不少動作,在呼應政治表態重要性。例如蔡總統的記者會,說「只要台灣夠強,青年就不用上戰場」,這邏輯就是要強給外人看,才能獲得支持避戰;年輕的執政黨高官又隨即對外媒發聲,更是要留下台人無論老少,一心支持政策印象。

然而,蔡卻同時承認,這是「無比困難的決定」。不禁讓人好奇:困難在哪裡?選擇當替代役又採同樣論調的年輕高官給出了不言可喻的暗示:當兵辛苦。有辦法的人能閃則閃,閃不掉的人怨氣沖天,政客怕無法媚俗才覺得困難

這形成了一個詭異現象:當台灣某些人誇稱蔡總統克服萬難、做了許多男人不敢做的事云云,等於是在反證,年輕男生真的很不想當兵、家人也怕他們上戰場。整體敘事變成人民是被蔡政府諸多錯誤政策逼著去當兵的。否則前總統們為何不用延役期呢?而這種不願役,又表現出了何種決心?

蔡總統的記者會其實應該公布支持延長役期民調宣傳機器留下年輕人熱血參軍態度,政府只是做出順水推舟決策而已,結果卻操作成凸出蔡個人的堅定領導形象,反向襯托出要當兵台人的集體不願意。這種踩著役男政治操作,未免也太短視了。

此外,蔡政府研擬的各式配套政策基礎,不僅加深了外人疑慮,還順便賠上高教形象。同時曝光的大學「1+3年」方案,據稱讓大學生可把應修學分集中在三年學期中、寒暑假完成,放寬學分修習上限等方式讓學生得以在原修業時間完成學業與履行兵役義務

目前傳出政府規畫方案之一是四年寒暑假分批完成一年役期,這種戰鬥營式兵役延長,更讓外人看破手腳,由於太過匪夷所思,還可以再看。但就以目前訊息來說,也等於是在告訴台人,大學寒暑假沒有那麼必要。

固然教育部把話說得漂亮,學生可選擇先讀完四年大學再服役。但有學生要上課,教師就要開課。通常長假是大學師生充電機會,看看台大教務長之前為推一學期十六周新制所說暑假將有完整三個月,師生有充裕時間參與國際交流、交換、實習與相關密集課程。現在看來似乎卻是在為役期延長開路

大學教育年限不是不能縮短,但重要的是為了什麼目的。蔡政府特別提到是延誤就業。現代人越來越長壽,爭取這一年缺乏實益。從力挺林智堅到輕率主張縮短大學教育年限,執政黨可有在重視高教品質嗎?












高教沉淪 教部該面壁思過


2023-01-02 02:23  聯合報/ 林志忠/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教授(新竹市)
教育部近年推動玉山學者計畫,以百萬加給年薪延攬國際人才,111年再核定45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從一○七年起大張旗鼓推動「玉山學者計畫」至今已經五年,累積編列經費共二十餘億元。教育部開宗明義說該「計畫目標」是:「為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規畫藉由提供符合國際競爭之薪資待遇,以吸引國際人才來臺任教,讓國際人才學術能量在台灣學術環境扎根,並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之國際影響力,特訂定本要點。」

顯然,玉山學者計畫的宏大目標有二:一是「吸引國際頂尖人才來台任教」,二是「提升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影響力」。若我們根據最近媒體報導來檢視這兩項既定目標的執行成效,可以結論說其執行成果乏善可陳乃至鏽跡斑斑

就第一項目標而言,玉山學者來台「任教」至今,並未吸引國內學生的景仰敬慕,也未激發或翻轉學生的好學熱忱,絲毫沒有引起學生蜂擁拜(大)師修課,並進一步懇求其指導碩士或博士學位論文的漣漪。所以如日前聯合報的一則報導,其標題怵目驚心的是「頂大也難招生 台大、陽明交大等54碩博士班新生掛零」才會(正如長年深耕國內高教的眾多教師所認知般)發生,並可預期將持續惡化。

就第二項目標而言,玉山學者來台任教,並沒有達成計畫目標所規畫的「提升我國高等教育之國際影響力」。相反的,媒體數度報導,在過去幾年間的國際高等教育排名中,無論是哪一個國家、哪一個機構舉辦的排名,雖然它們各有其側重點及偏頗,但無論採用何種評鑑方式和評分方法,台灣各大學的國際影響力都只是逐年一再滑落甚至難以維持在止跌狀態。固然各種國際高教排名都有其(商業)目的和盲點,但當台灣高教在各式排名中都一直往後倒退,對延攬有真才實學的國際頂尖人才來台任教,國際優秀學生來台就讀,就會失去吸引力,造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弊端。而更可悲與更加嚴峻的,則是讓國內師生失去了對自己和對國家及社會的信心。

教育部這幾年推動的玉山學者計畫(姑且不論「玉山青年學者計畫」)、一年當兵三年讀大學、半導體學院、班班吃石斑魚等等措施,都讓人懷疑是其迎合政策,聞風起舞,一時興起而瞻前不顧後的措施,禁不起認真檢驗,卻賠掉了一代學子的青春和國家未來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