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蘇益仁/台灣新興傳染病的防疫政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益仁/台灣新興傳染病的防疫政策
◆  葉銀華/日銀殖利率曲線控制恐再放寬
◆  朱宗慶/最後三百公尺的堅持
◆  洪蘭/歷史的靈魂
◆  陳立恆/天下無戰,善之善者也
◆  楊志良/建構健康城市,全民健康快樂
◆  劉維公/從創意城市到共營城市







蘇益仁/台灣新興傳染病的防疫政策


2023-01-01 01:11  聯合報/ 蘇益仁(作者為國家衛生研究院名譽研究員)
隨著春運到來,大陸這波新冠疫情恐向醫療資源匱乏的農村及中小城鎮蔓延。圖為高鐵重慶北站。新華社



新冠疫情經過三年流行,在全球造成重大災害,雖已進入尾聲,但在中國長期清零政策下,因自然感染率低疫苗保護力不佳倉促解封後,目前在各大城造成數十上百萬人確診及大量死亡。雖然疫情仍具不確定性,但依民國七年(一九一八年)西班牙流感經驗及目前演變公衛專家預測今年三月自然感染率達六至八成後,將進入季節性流感化階段。大家關心的是,下次全球性或地方性新興傳染病何時會再來,歐美先進國家已在進行檢討並超前部置,台灣應如何因應呢?

以病原(特指病毒)起源地或疫情初發地言,新興傳染病可分三大類,第一類新型流感、SARS及新冠病毒等,主要初發在中國東南各省;第二類是愛滋病及伊波拉病毒,主要起源非洲叢林;第三類是以蚊子為媒介登革熱及茲卡病毒,主要是發生在南美、非洲及東南亞。

對台灣言,第一類及登革熱傳染病因地緣關係或氣候變遷及交通等因素最具威脅,因此防疫政策上也應強化。反之,第二類及第三類傳染病主要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在歐美資源充足國家反而相對地不受重視,由世界衛生組織負起防疫及物資整備工作

此次新冠全球播散,歐美因誤判疫情未在第一時間啟動邊境管制及防疫措施,喪失防疫先機重創,也意味傳染病未來面貌可能更加不可預測。台灣得利於民國九十二年(二○○三年)SARS經驗,能在初期啟動邊境管制;但後期礙於對疫情過度樂觀疏於疫苗等防疫物資超前部署,與中國大陸目前情況近似。因此,對疫情的專業判斷避免政治過度干預並能隨時調整決策,成防疫的金科玉律

台灣幾乎每五年即有一次全球性或地方性疫情,加以臨近中國東南地區,因此防疫國安問題綜合此次新冠防疫經驗及回顧檢討今年再召開專家會議擬定新時代傳染病防疫政策,包括下列幾項:

一、專業研發及人才培育:由國科會結合大學,針對上述新興傳染病組成團隊,進行基礎及流行病學研究及人才培養。

二、進行防疫物資整備:由國衛院結合生醫產業界進行疫苗、藥物及診斷試劑平台建構及臨床試驗演練,並由衛福部編列研發預算及預採購,以備不時之需。

三、疾管署結合各縣市衛生局進行疫情模擬演練,及法規動員的中央與地方磨合。

四、醫療體系分級分流演練及緊急專業醫院啟動,以應付大量中重症病人。

五、民眾及社會面教育,尤其對疾病認知及正確防疫物資應用,以不造成恐慌及癱瘓醫療體系為依歸。

個人過去近卅年參與台灣五次防疫經驗,政府及民眾在疫情發生時急盼防疫物資到位,及疫情過後各項防疫計畫及預算被大量刪減最為困擾。以上五項防疫政策所費不多,每年五十億即可達成,與國防預算每年數千億相較,屬小巫見大巫。目前疾管署隸屬衛福部位階不足以因應緊急疫情。因此如何在總統府或行政院成立一個永續防疫單位整合防疫及預算,一如國防戰備,是台灣未來防疫成功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