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變數多 景氣評估別太樂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十一年一覺募兵夢,難解民眾信心危機
◆  聯合報黑白集/何必小鼻子小眼睛!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變數多 景氣評估別太樂觀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變數多 景氣評估別太樂觀


2022-12-31 00: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2023年經濟景氣,從全球到中國大陸再到台灣,悲觀預期者遠多於樂觀者。美聯社



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景氣沒有樂觀的理由,從全球到中國大陸再到台灣,悲觀預期者遠多於樂觀者。全球經濟成長這兩年下行是趨勢,一般預測美國來年衰退機率超過50%至70%,中國大陸不確定性因素更多,經濟沒理由恢復高成長。大環境如此,台灣經濟成長如何有亮麗表現?

俄烏戰爭及其推升的能源高價持續衝擊,全球通膨高漲雖略緩和但遠未逆轉,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續採緊縮貨幣政策,中國仍黑壓壓一片。這些外部環境因素加總起來,必嚴重抑制終端需求,我國出口與投資連帶受創。第3季民間消費雖有回溫,但進出口衰退,大局暫難扭轉大局。展望新的一年,全球景氣降溫,廠商庫存壓力持續,外貿與投資仍難提振;國內經濟整體情勢少有利多因素。

由於充滿不確定性,所以大勢趨向不看好,但悲觀者和樂觀者的估計存有重大差異。有趣的是,一項調查顯示,美國有錢人對來年多悲觀以待,又因為通貨膨脹揮之不去而緊縮荷包,精打細算經營事業及度日,但年輕者和年長富豪態度迥異,因為年輕人更樂觀看待來年景氣,年長富豪則認為這是年輕人沒見過高通膨與高利率制約力所致。年長富豪大多看空經濟,60%預估經濟將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走弱,悲觀程度直追十多年前金融危機和大衰退期間。基於這種悲觀預期,他們認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通貨膨脹率將保持高水位,多數受訪者表示高通膨率會維持至少一年,股市仍將雙位數跌幅整體投資回報包括債券、股票及其他資產類別都將為負值

年輕富豪多不做如是觀,超過一半千禧世代百萬富翁預期標準普爾500指數明年將上漲10%或更多,超過五成千禧世代百萬富翁對美國聯準會(Fed)非常有信心,嬰兒潮世代5%有信心。專家分析,這種差異可能是嬰兒潮世代猶對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到民國流十九年(1980年)代初高通膨、利率上升的慘痛記憶深刻。千禧世代從未經歷過通貨膨脹高利率時代,而是在低利率資產價格上漲金融世界成長,所以傾向於認為市場短期回落之後,伴隨而來的將是快速反彈

老一輩富豪的判斷與年輕富豪的直覺孰是孰非尚待驗證。不過,《彭博》對經濟學家的最新調查可資參照,預估來年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從11月65%攀升至70%;另一方面,受資金緊縮影響,Fed 預計民國一一三、一一四年(2024和2025年)失業率將繼續居高不下。這些專業機構及專家的預期顯然比較接近年長富豪。何以年邁者比年輕者悲觀?主要是因為歷史經驗不同,正是所謂「江湖愈老膽子愈小」的道理

國際貨幣基金(IMF)估計也趨於悲觀,雖然估算到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底全球通膨率將降至4.7%,略低於當前水平的一半,但要實現各國「軟著陸」的目標絕非易事,欲在沒有房市崩跌企業破產或失業率激增的情況下實現通膨降溫,簡直是癡心妄想。

相對於各國,美國的經濟情況算是好的,中國大陸來年將仍看不到曙光。雖然嚴苛的清零政策已結束,但陡然放開造成的感染人數和相應的死亡人數,對生產和消費的影響才剛開始。預估下半年疫情洪峰才會徹底過去,生產和消費雖可逐步恢復,但嚴控三年造成大量企業破產失業率上升及缺工後果不斷顯現長期因素制約也難克服,諸如人口快速老化、企業與地方政府債務全面上升、銀行體系既要應對壞帳上升又要支持經濟復甦、國內外投資意願低落、產業鏈外移加快、美國與盟國科技卡脖子效應漸顯現。消費、出口、投資、科技四根支柱無一穩固,經濟如何能安好?中國大陸是台灣最大貿易市場,也是產業關聯性最緊密地區,必然受到拖累。

總之,江湖險惡,企業經營者還是小心為妙,戒慎恐懼,千萬別再太樂觀而遭來禍患。











聯合報黑白集/何必小鼻子小眼睛!


2022-12-30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主持院會後記者會。圖/行政院提供



新地方首長上任,但行政院周四的院會卻未依慣例邀請六都市長與會,引發外界對蘇揆「沒收院會」的質疑。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解釋,是因為「疫情」之故,才未邀請。

拿疫情當藉口,根本是此話不通。羅秉成說,行政院自去年五月起,即因疫情未再邀地方首長列席。但是,台灣今年十月已實施邊境解封,唯獨行政院長還在對直轄市長採取隔離政策,這說得通嗎?請問,那位言必稱「超前部署」的蘇揆,哪裡去了?

反正,疫情是無法接受的理由。外界的猜測是,或許蘇貞昌預知自己年後將不續任,因而不想在下台前與這些首長照面,以免觸景傷情。也有人說,蘇揆在等蔡總統確定他留任,才會邀新市長出席。無論如何,這種把國家制度因個人因素任意縮放作法都是錯誤而扭曲

召開行政院會,原是為聆聽各方不同意見,以求決策的考慮周全。如果蘇揆覺得多了幾名藍營首長,「自己人」即無法暢所欲言,因而假疫情之名把他們排除在外,也未免太小鼻子小眼睛了。民進黨這次選舉大敗,不就是因為決策過於「公器私用」,而遭人民唾棄嗎?

八年前民進黨在六都選舉大勝,陳菊、賴清德、鄭文燦、林佳龍集體出席首次院會後的意氣風發模樣讓人印象深刻。難道,蘇揆是害怕看到那一幕換人重演?











聯合報社論/十一年一覺募兵夢,難解民眾信心危機


2022-12-31 00:0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延長兵役是專業的國防議題。圖/取自中華民國海軍陸戰隊臉書粉專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結束前三天,政府終於公告恢復徵召一年期義務役。美方建議我國延長兵役早非祕密,蔡總統口頭否認受到美方壓力,這卻是不爭的事實。記者會上,蔡總統拋出義務役加薪年資銜接勞退教育彈性接軌等利多負責政策說明國防部副部長柏鴻輝也在台上唱作俱佳,聲稱將引進「美軍模組化訓練」,推動全面實戰化宛如企業說明會

政府宣傳機器全面開動,當然是知道政策敏感但三軍統帥和國防部大吹大擂,掩不住的是難以自圓其說矛盾以及社會大眾心底深沉憂慮

AIT 處長孫曉雅公開肯定避戰」後,蔡總統跟進在記者會說:「備戰才能避戰」。大哉斯言!問題是,她領導的執政團隊之作為,符合避戰精神嗎?民進黨完全執政後,兩岸間持續上升的「敵意紅利」,始終是蔡政府最大的養分來源,並藉此創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大選逆轉勝的奇蹟。蔡總統連任其執政團隊及側翼更動輒羞辱唱衰對岸以汙名化兩岸交流為能事。無論解放軍機艦武嚇,或對岸緊縮我農漁產品出口,從政務官、綠委到親綠名嘴的反應,聲討中國的亢奮顯更遠勝於關注台灣的安危或經濟損失。

對「和戰關係」的最佳描述,莫過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所說:「講話輕聲細語手中握著大棒。」但蔡政府反其道而行,嘴上高聲逞能,鼓動人民免驚」;但大棒是否已緊握在手足以擊敵,答案卻是不然。

國防部在政策說帖上,首度配合綠營口徑,以「中國」稱對岸,並抨擊現行四個月軍事訓練役「武器操作不熟稔」、「部隊實務經驗不足」、「無法構築有效戰力」。每一句話,都是重重打臉過去十一年的自己。所謂「推動全面實戰化」,更等於承認:目前訓練方式脫離現實

國防部誇稱,一年兵役可「累積完整實務經驗」、「熟練操作新式武器」。問題是,當初實施募兵的理由就是一年役期太短,部隊成員流動頻繁,無法維持戰技精練。如今效果完全相反,還振振有詞,令人稱奇。國防部還說,以色列、南韓、新加坡都採徵兵;但說帖也明載這些國家的役期多者達卅月少者為十八個月。台灣面對的敵情嚴峻程度,比這些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卻只需服役一年,就能讓「敵人不敢輕啟戰端」嗎?官員念到這段台詞,不覺汗顏嗎?

這凸顯國防部多年來的問題:迎合高層凌駕於對國家安全的責任,乃至身為軍人的榮譽之上;只要上級念頭一轉,軍方就挖空心思配合。如此,固可贏得關愛眼神,卻也把自身專業踐踏到底。民眾不會忘記,如今的口沫橫飛,正與昨日宣傳背道而馳?台海被認為是全球潛在最危險的火藥庫之一,國軍身負安全屏障重任,贏得的社會尊重卻始終不足。這其中,當然包括政治人物的蓄意操弄,但軍方多年來不珍視自身專業,表面工夫曲文矯飾盛行,在人們心中留下不誠實的印象。

民主化後的台灣,政治人物為求勝選,競相在政策上釋放利多。蔡政府擅長操作世代矛盾,此次卻冒著年輕人不開心的風險,在敗選之後仍然宣布兵役延長。背後顯示的局勢嚴重性,不言可喻。

中共政經軍力崛起,北京不放棄武力統一,都是台灣無法迴避的客觀事實。面對這樣的環境,若國防仍只是政客嘴皮上話術,軍方高層仍不顧專業陪笑求官,意見領袖仍恣意鼓動仇恨情緒所謂堅實國防,將只是沙灘上的城堡。社會大眾心中對前途充滿憂懼,信心危機只會愈來愈難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