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彌補稅損後 印花娛樂稅即可廢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464/web/ 

◆  聯合報社論/拜登唱全球化輓歌,台灣如何應戰?
◆  聯合報黑白集/連喊告WTO都在騙
◆  經濟日報社論/彌補稅損後 印花娛樂稅即可廢止






經濟日報社論/彌補稅損後 印花娛樂稅即可廢止


2022-12-14 04:05  經濟日報/ 社論
印花稅和娛樂稅應否廢止或修正,業界屢屢提出檢討意見。本報資料照片



印花稅和娛樂稅應否廢止或修正,業界屢屢提出檢討意見,立法院各黨團也提出十幾個以廢止為主的提案,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最近召開「娛樂稅及印花稅稅制檢討公聽會,參考產官學界的意見。

其實,三年多前蘇貞昌回任行政院長,回應工商界取消印花稅的提議時,就當場答應,只是中央補助地方稅收損失只有120億,並不能讓地方政府放心。財政部後來擬具「印花稅法廢止說明」,認為現行印花稅對四種憑證課徵,衍生許多問題,包括對同一交易須同時課印花稅及營業稅,有重複課稅的疑慮;是否構成課稅憑證及究屬何類課稅憑證,徵納雙方也常爭執;印花稅的處罰是各稅中最重,但採貼花或彙總申報仍不易控管,易生逃漏,致發生於國外簽訂合約規避稅負現象。另外因為印花稅稅源可跨縣市流動,造成地方政府間爭稅的情形。因此,財政部認為廢止印花稅可消除納稅人交易過程之干擾,降低交易成本,有助於促進經濟成長,使全民受惠。陳報行政院於民國一O八年(2019年)9月通過後,送請立法院審議。

只是如何補足各地方政府減少之稅收,僅作原則性宣示,由主計總處及財政部衡酌中央政府財源,編列預算作為替代財源,未來納入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通盤處理。在綠委掌握多數席次下,仍未審查,虛耗三年。

至於娛樂稅,緣起於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的「筵席及娛樂稅法」,課徵目的在於推行節約生活抑制奢侈。民國六十九年(1980年)停徵筵席稅之後,仍保留娛樂稅,早已與改善社會風氣無關,更不能因應娛樂多元化的時代變遷,以致屢屢發生重複課稅、歧視待遇等爭議。因此,各界也不時建議廢除娛樂稅。

印花稅和娛樂稅其實早已可以廢除;問題是,此二稅稅收去年已從三年前的130億元,成長至160億元,雖然占全國稅收2.8兆元僅0.5%,但對財政困窘的地方政府仍然相當重要,而且使得地方稅的稅目從七個減少為五個,更使地方政府失去安全感。

由此可知,印花稅或娛樂稅的存廢,其實已非「財稅」的問題,而是「財政」的問題。財政部的賦稅署既然同意廢止印花稅和娛樂稅,就應請所屬的國庫署針對廢止此二稅後,對地方政府造成財政衝擊,提出具體、周全的稅收損失彌補的保證,才能讓地方政府放心而轉為支持。

我們建議中央至少應補足地方政府稅收損失至少20年,每年至少300億。理由是,廢止印花稅和娛樂稅,對地方政府是永久性損失,且該二稅也有一定的成長率。其次,廢止二稅可消除重複課稅,減少扭曲,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營業、交易、娛樂的增加,進而增加營業稅、奢侈稅、所得稅的稅收。中央政府應將這些國稅稅收增加回饋給地方政府,例如將營業稅撥入統籌分配稅的比率,由目前的40%提高至50%即為具體可行做法。

何況,目前財政收支的劃分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垂直失衡。以今年前十月的稅收為例,全國稅收共2兆8,261億元,地方稅收(含統籌分配稅)只有6,212億元,僅占22%;中央則占了78%,是地方稅收的3.5倍。中央本來就應將國稅多分配給地方政府。

再看看收支面垂直失衡,中央政府的淨收入占七成多,地方(含統籌分配稅款補助款不到三成;在支出上,中央負擔不到六成地方負擔則超過四成,顯然中央更應移撥至少10%的收入給地方政府。

總之,盼望蘇院長在改組前,能夠提出財政收支劃分法的修正草案,明確提撥具體財源彌補地方政府稅損,則印花稅和娛樂稅可順利廢止,完成他三年多前承諾稅改使命












聯合報黑白集/連喊告WTO都在騙


2022-12-14 04:48  聯合報/ 黑白集
繼水產品之後,大陸海關總署12月9日再禁台灣具指標性的飲料,包含台啤、金門高粱、黑松沙士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陸海關暫停我食品進口,蔡政府後知後覺,事態鬧大立馬甩鍋中共。官員悲憤指控陸方歧視,違反世貿組織(WTO)規定,蘇貞昌揚言申訴。這套劇本,從鳳梨演到午仔魚,民眾諷刺「連台詞都懶得換」。蔡政府不僅懶,還很會騙,所謂「向 WTO 申訴」都是打假球。

日本去年早就輔導業者向陸方重新註冊,並更換包裝標誌;對照之下,坐實蔡政府毫無作為。此外,WTO 官網也打臉蔡政府色厲內荏。我國迄未向 WTO 提案控訴農漁產品被禁,甚至 WTO 從未認定中國食安新法有違規情事,也未有其他會員國提出爭端申訴。

蘇揆譴責大陸無視國際規範,卻不正式提出爭端解決案,亦未要求調查中方「已讀不回」,這不知道在演哪齣。事實上,蔡政府僅在食安與檢疫委員會就水果案提出「特定貿易關切」,這頂多發發牢騷,無助要求大陸協商。

WTO 上訴機制,因美方杯葛已告停擺。歐盟及中國等廿餘國,另成立臨時上訴仲裁機制,但台灣卻選擇追隨美國不參加,因此失去向大陸討公道的機會。顯然,聯美抗中未討到便宜。

當台灣農民被禁得哀哀叫,蔡政府只會抗議,但抗中的「民主同盟」繼續和中國作生意。「狀告WTO只是粉飾束手無策,說穿了,蔡政府打不起這場官司;畢竟,先在兩岸築起貿易壁壘的,不就是台灣自己嗎?












聯合報社論/拜登唱全球化輓歌,台灣如何應戰?


2022-12-14 04:50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中)出席台積電亞利桑那州廠機台進廠典禮,由台積電總裁魏哲家(左)與董事長劉德音(右)陪同。路透



台積電美廠首部機台風光進廠,美國總統拜登親臨致辭稱,「美國製造回來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說,「全球化幾乎已死自由貿易幾乎已死」。兩人的談話互為表裡,又像機鋒相向。在拜登得意展示台上「美國製造的未來」的旗幟時,但對「貿易立國」的台灣而言,要如何因應「去全球化」的挑戰,則非輕鬆的事。

地緣政治正在消滅全球化,拜登高呼「美國製造回來了」,其實也為全球化唱起輓歌。全球化的比較利益,不再以資本流動生產布局為依歸,而是地緣政治牽動供應鏈神經。台積電長期受益全球分工結構效益,張忠謀過去對在美設廠以成本太高而持反對意見;但台積電美廠上機,他改口說「新夢想終於實現」。或許這是外交客套話,但當全球化遭遇地緣政治的逆風,形勢也由不得他了。

美國曾是全球化最有力的推動者,也曾試圖藉自由貿易撬開中國大門把大陸納入全球貿易體系。但川普率先鼓吹保護主義,指控美國企業出走,讓外國工業致富,導致美國工人失業,中產階級的財富被奪。他的「美國優先」號角,吹起全球化的最大逆流。繼任的拜登延續這股逆流,並趁著俄烏戰爭,將貿易斷鏈政策擴及俄國與歐洲,把自由貿易之帆吹得七零八落。

諷刺的是,中國這時卻開始捍衛全球化。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反全球化的呼聲反映了經濟全球化進程的不足,各國不能把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適應和引導好全球化以消解其負面影響。走到這步田地,資本主義的美國打壓全球化社會主義的中國則捍衛全球化,如此的角色錯亂,實是歷史發展諷刺

從川普的「美國優先」,到拜登的「美國製造」,美國不斷強行更改全球貿易規則。對抗中國的需要,強化了反全球化的力道;美中貿易戰延伸到科技戰,讓全球化奄奄一息。與此同時,新冠疫情肆虐,也阻斷了全球化的軌道,各國斷鏈幾成常態。俄烏戰爭進一步引發全球能源與糧食危機,西方國家的制裁,則讓俄中等國亟思擺脫美元霸權宰制。在全球化受挫之際,新的陣營或集團化正在重建。

美中的競爭,主導著新陣營化的形成,也對世界各國的因應構成挑戰。就像美中關係,既要在軍事、科技上競爭,又要在氣候、文化上合作;但裴洛西訪台,第一個被切斷的就是氣候合作。而其他國家則往往面臨被迫選邊的壓力。美國挾科技霸權重組供應鏈,大陸只能放軟身段,強調不挑戰美國霸權,也不強迫朋友選邊;但形勢比人強,歐洲國家很掙扎,南韓和東協各國也很難完全擺脫兩強夾擠。

台灣身處美中競爭的前線,這種夾擠對企業構成生存威脅,蔡政府從不感到為難,甚至樂意把護國神山當成外交伴手禮。但美國予取予求會不會掏空台灣技術與人才,並削弱矽盾」的功能,卻成了最大隱憂。台積電海外設廠既是被全球化逆流帶走,也是被地緣政治風險逼走,蔡政府對其負面衝擊一概撇清,卻提不出令人信服的答案。

台灣一直是自由貿易受益國,但全球化將死,自由貿易被扼殺,蔡政府卻裝作若無其事;至於經濟衝擊對峙風險,就留給人民承擔。

但就算台積電以其規模、技術之領先,足以應戰,但其他產業有足夠的實力嗎?台積電在美國的四百億美元投資是美國史上最大外國投資案創造三萬多個工作機會。試想,這項投資如果落在台灣,會是什麼光景?不過,有蔡政府,就沒有如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