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陽明獨董辭職給金管會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經濟日報社論/陽明獨董辭職給金管會的啟示
◆  聯合報黑白集/開除人民的常識
◆  聯合報社論/台灣政策法貌似友善,部分條文暗藏凶險







經濟日報社論/陽明獨董辭職給金管會的啟示


2022-09-09 00:2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陽明海運董事會三席獨立董事有兩位同時遞出辭呈,公司治理陷入危機。本報資料照片



近來陽明海運的二位獨立董事同時辭職,致使審計委員會無法運作,成為股市熱門議題,對於獨立董事的運作,如何發揮應有功能,也值得藉此事件再檢討精進。

引進獨立董事制度的目的是希望降低董事會的內部性。在引進此制度之前,台灣上市櫃公司董事會普通是大股東成員、大股東所控公司或財團法人之法人代表,以及集團或公司的高階主管,亦即董事會內部性相當高。雖然上述法人代表董事可派專業人士擔任,但是隨時可被改派,被評為很難發揮功能。而獨董因有獨立性要求,且以自然人身分擔任,不會被隨時改派,因此可增加董事會的外部性;並且有一定程度的專業性要求。目前獨董之獨立性的資格是二年內未在公司或關係企業任職、與公司無明顯財務關係,且和公司其他董事、高階管理人不具親屬關係,同時持股比率低於1%者。

自從2002年初針對新上市櫃公司,以及2006年修改「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2分階段要求設立獨董以來,2017年全部上市櫃公司董事會已經設立至少二席與董事席次五分之一的獨董。而且第14條之3也列出必須要提董事會的議案,當獨董對這些議案有反對或保留意見,必須載於會議記錄,並且作重大資訊揭露。

同時,「證券交易法」第14條之4為配合獨董制度,公開發行公司循序漸進採取由全部獨董組成的審計委員會取代監察人;第14條之5並且賦予特定的事項須經審計委員會通過,例如:內部控制制度制定與修正、重大財務業務行為之處理程序、涉及董事或監察人自身利害關係之事項、重大資產或衍生性商品交易、募集發行或私募具有股權性質之有價證券,以及重大之資金貸與、背書或提供保證;再者,特別的是簽證會計師的委任、解任與報酬,以及財務、會計與內稽主管的任免。

由此可見,審計委員會是獨董制度最重要的配套措施;依據主管機關規定,所有上市櫃公司應於今年前完成審計委員會的設置。

從這次陽明海運的獨董辭職事件,我們提出三點建議。首先,原本陽明海運有三位獨董,現有二位同時辭職,僅剩一位獨董,致使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無法運作。特別是審計委員會無法運作,致使獨董制度最重要的配套措施失去功能。雖然依照法規,上述事項得以董事會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行之。然而,陽明海運剩下九席董事,其中八席都是大股東泛官股所派的法人代表,而僅剩一位獨董,實無法發揮監督功能。因此建議目前準備修正證交法的主管機關,再增加此項修正:「當獨董辭任致使審計委員會無法運作,應該在60日內召開股東臨時會補選之。」

其次,有關獨董辭職理由,過去都是非常簡單交代,通常是個人生涯規劃,甚至未載明理由。然而,這次二位陽明海運的獨董同時辭職,理由是因發展新事業、出國擔任客座教職繁忙。在事件發生時,有媒體報導是因理念不合或效率問題,但是公司皆予以否認,究竟是什麼理由,令人費解。

獨董在被提名時,都簽署願任同意書就有載明任期,而且可以視訊出席審計委員會與董事會,中途去職顯然不單純。我們建議主管機關要設計制度,讓獨董辭職理由更為明確、真實,甚至思考獨董辭職致使審計委員會無法運作者,不排除實地訪查公司或獨董的可行性。

最後,主管機關應新增一項注意指標:獨董辭職。由於獨董在財報或相關事項須承擔責任,因此當發覺公司有異狀或提出爭議案件時,他們有可能會選擇辭職。我們建議將獨董辭職致使審計委員會無法運作的公司,列為一定年限內之財務報告實質審閱的對象。









聯合報黑白集/開除人民的常識


2022-09-09 00:2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遭民進黨開除黨籍的桃園市長參選人鄭寶清表示,這是「乞丐趕廟公」,但他很輕鬆,「不用再抬頭看上面(黨內高層)」。記者杜建重/攝影
季青漫畫


民進黨開除了鄭寶清黨籍,但與其說開除,不如說清洗。鄭寶清參選不過是對黨內民主被蔡英文粗暴剝奪的抗議,蔡英文不啟動協調,不重開初選,反而開除鄭寶清,就是對民主呼喚的鎮壓,說清洗更貼切。

鄭寶清參選,是以創黨「民主魂」對抗當權「利益鏈」。這一回合,蔡英文用黨機器將鄭寶清掃地出門,看似風光,但真正的對決卻在投票日。屆時,支持者與中間選民將用選票對兩人做出審判,究竟人民挺威權專斷的黨主席,還是挺想要找回民主初衷的人,不久即可見分曉。

蔡英文的威權,可謂憲政史上一道詭異的逆風。在民主化多年後,她查禁在野黨財產、關閉民營電視台、封存爭議的違法證據、瘋狂卡管。現在她則硬拗,稱看過林智堅論文的都相信他未抄襲,即令最後被迫換堅,也堅不認錯道歉。

蔡英文常向外賓高談闊論台灣民主前線,但她開鍘鄭寶清卻令人懷疑:她遲遲才加入民進黨,卻把黨搞成民主集中制割棄了進步

開除鄭寶清的算盤是:忠心耿耿的支持者,將一如往昔地封殺被除名的「叛徒」。翻開民進黨歷史,脫黨參選者皆難逃此命運。但這次算盤卻不一樣,兩鄭民調竟反常地在伯仲之間因為她開除的不是鄭寶清,而是人民的常識當鄭寶清擊敗鄭運鵬,蔡英文的威權也已搖搖欲墜











聯合報社論/台灣政策法貌似友善,部分條文暗藏凶險


2022-09-09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以9月要開審的「台灣政策法」為例,建議華府擬定政策著重對台實質幫助,而非象徵作為。(美聯社)



美國參院外交委員會下周將審查《台灣政策法》。提案人定位該法案是:「一九七九年台灣關係法通過後,美國對台政策最全面調整」,除解除所有軍售限制,在外交待遇上實質承認台灣主權地位,迫使白宮走向戰略清晰。對此,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認為,這顯示國會兩黨對協防台灣逐漸形成共識,但有關主權的部分條文將對兩岸關係「火上加油」。白宮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也稱,「部分條文令人擔心」。

白宮與國會對此法案的異音,會不會重演裴洛西訪台時的內訌,台海危機會不會再度因此急劇升溫,令人關切。台灣政策法在六月提出,因碰上白宮推動拜習通話及裴洛西訪台,兩度被擱置。中共圍台軍演後,美艦穿越台海,美中剛為自由航行取得微妙平衡;此際法案捲土重來,平添變數。而參院排審剛確定,華航立刻開會通過四十六億美元的波音購機案,迅速兌現該法案提案人共和黨參議員葛理漢訪台時的要求,其過程耐人尋味。

《台灣政策法》總合多項挺台法案,主要在增補《台灣關係法》,透過外交與軍事的「準官方/準同盟」關係,構成對台灣主權的法律認可。由於內容包山包海,形成全面性政府關係重建。對我國而言,當然樂見美台關係的提升;但相對而言,一些看得到、吃不到的關係提升,卻可能導致兩岸關係的極度惡化。

影響最鉅的項目諸如,我駐美代表處更名「台灣辦事處」,相應法條還有撤銷禁止官方及民間展示台灣主權象徵,辦事處享有外國政府外交待遇,駐台代表人事須經國會通過等。此外,該法案也將解除對台軍售所有限制,配合法條包括成立聯合工作組共同評估中共威脅,制訂採購計畫,再加上軍援條款,形同將台灣納入美國戰略框架。值得注意的是,我方原已享有「非北約盟友」的軍購待遇,但該法案明文指定台灣為「主要非北約盟國」;其差別在,成為區域聯盟成員地位等同主權國家。

台灣政策法規模龐大,重點在於彰顯主權與軍事安保,難怪外交部形容這是「旗艦級挺台法案」。但政府未明說的是,該法案彰顯的並非「中華民國」主權,而是台灣。若台灣被納入美國防禦體系,我國必須完全交出建軍權,把國家生存交給他國決定,這會是全體台灣人的意願嗎?

提案參議員認為,具有外交象徵的支持結合軍事,才能嚇阻中共侵台野心;這點,有如為蔡政府主張量身打造。但友台的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認為,在美台備妥危機因應方案前,對現況進行象徵主義的修詞改變,具相當風險。例如,承認台灣為非北約主要盟友,給台灣事實外交承認等,都將對兩岸火上澆油。

較親拜登政府的華郵、彭博社及美國之音皆認為,立法執著於象徵性,不僅無法嚇阻北京,卻可能激怒中共提前動武,反重傷台灣。這些美媒主張,軍事與經貿才是對台實質有效的支持,台灣應優先強化自我防禦,參院立法應首重協助國防。可見,美行政部門立場明顯與國會大異其趣。

蔡政府近期的對美經營,相當的重點在國會與州政府。拜登強勢抗中,但對台美關係仍然謹慎,例如白宮擱置我代表處更名,延遲甚至取消交付敏感的攻擊性武器,台灣配合半導體產業鏈脫中、卻未能加入印太經濟架構,這些落差促使蔡政府自尋出路。說穿了,透過美國會立法大幅超車「台灣關係法」,無論成敗都有利民進黨鞏固選票,唯台灣卻風險不斷升高。在美台均將選舉之際,冒進主義將更張狂,民眾則更要小心,因為後果要全民共同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