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充滿歧視的 是民進黨自己
◆ 強權加息競爭潮 台灣不該加入
◆ 疫後解封 中小旅行社考驗才開始
◆ 論文比對的迷思與謬誤:兼談論文被攻擊的可能性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老師的過勞
◆ 名利加身 才顯胸襟
◆ 學歷與能力無關 更不保證是好官
◆ 愛台灣 就該學學英女王
◆ 疫情趨緩 口罩仍不能解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大學老師的過勞
2022-09-23 04:50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大前校長)
大學苦,裡面的老師當然也苦,但誰來解救台灣的高等教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大學教書本是件很光榮和很令人滿意的工作,大學畢業經過十年苦讀拿到博士就是為了謀一個大學教職,可惜時空變換快速,現在在大學教書可能隨時會失業,還有那無止境的研究、教學和輔導服務要求,隨時要填各種報表,都令大學老師筋疲力竭,內心都在吶喊。
搖滾歌手尼爾楊(Neil Young)有一首歌,當中的歌詞「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可以很恰當地來形容目前大學老師的心情,因為很多人可能在苟延殘喘,但又沒有勇氣真正給它豁出去(或辭職換工作、或反抗制度的不合理、或抗爭爭取權益)。
過勞是各行各業都有可能發生,但對大學老師言,過勞卻不一定有收穫。認真教書卻因學校退場而中年失業,認真寫國科會計畫或產學合作計畫卻還是被拒絕補助,認真輔導學生卻得不到領情。對於工作上遭遇的挫折,大學老師或許不是最多,但絕對名列前茅。
大學對學生有提供心理輔導和個別諮商服務,理論上老師也可以去尋求幫忙,但大部分老師會認為是自己能力不夠,是自己本身問題,羞於尋求幫助。日積月累,輕則工作上心不在焉,能不來學校就不來,重則身體都產生毛病,甚至真的導致過勞死。
很多老師以為自己是憂鬱症或注意力缺陷障礙,但真正原因其實是倦怠和過勞。當老師無法專注於任何事情,無法正確思考,不想待在校園裡,不想開會時,希望大家都要去尋求心理諮商和幫助。
大學的諮商輔導室也應該闢出專門時段,就指明是專為老師開設,免得有時候老師走進去時諮商人員還很白目地問說:「是哪位學生有問題嗎?」害老師不知如何啟口,只好訕然退出來。
追根究柢,對大學老師的考核和整個高等教育環境都需要檢討改善。這整個起因可能是源自於教育部民國九十四年至一○六年(二○○五至一七年)所實施的教學卓越計畫,各大學為了爭取補助,制定了很多需要量化的 KPI 指標,例如通過英語檢定的學生人數、外語授課的課程數等等,由於易於掌控,各大學有樣學樣,導致全面的績效掛帥,大學教育全面功利化。
少子化當然也是重要原因,當學生人口逐年減少時,大學必須朝精緻化辦學,例如加州理工學院只有二千多學生,卻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研究型大學;茱莉亞學院學生約一千人,是世界最難進的藝術學院,所以好大學和學生人數多寡無關,主要是一分錢一分貨。教育部控制大學的學費,讓學生少的大學無法生存,這政策到底是對是錯,只有賴歷史來驗證了。
大學苦,裡面的老師當然也苦,但誰來解救台灣的高等教育呢?
充滿歧視的 是民進黨自己
2022-09-23 04:47 聯合報/ 林廣挺/中華民意研究協會副研究員(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新竹市前市長林智堅、立法委員柯建銘日前同台替民進黨新竹市長參選人沈慧虹輔選。 圖/沈慧虹競選團隊提供
因為林智堅論文抄襲爭議引發的風波,並沒有隨著他退選而結束。反而是向外發酵,向所有可能的在野黨參選人潑髒水,企圖引誘他們在反擊中犯錯,藉機扳回一城。民眾黨新竹市長參選人高虹安首當其衝,不幸中招。
不管高虹安再怎麼澄清和道歉,而「意外躺槍」的中華大學似乎也已表示諒解,但民進黨上下依然堅持高虹安就是在炫耀和歧視,一些同樣擁有「高學歷」的綠營「知識型」網紅側翼,還以貌似謙卑口吻展現自己的「謙遜」,用以對比高虹安所謂「傲慢」。雖然自以為得計,卻在無意中自我揭露,內心其實充滿歧視心態的,是他們自己。
畢竟,民進黨所以對這個議題如此在意和敏感,當然是因他們知道,台灣社會實際上文憑主義盛行,存在一套對各種學歷的價值評判標準。其中,汲汲營營從政者,甚至更加重視學歷文憑。否則已身居高位者,如林智堅等人,如果不是囿於外界評價缺乏自信,大可淡然處之,而非大費周章取得碩士頭銜。那些對高虹安冷嘲熱諷的「高知識覺青」,如果對學歷平常心,當初又為何讀台大、政大,甚至前往歐美名校鍍金?
說穿了,「高學歷者」畢竟是少數,對於在求學和社會實踐攀比過程中,暫時落敗的人而言,或許不自覺地感受到被壓迫和歧視。也因此台灣社會對於「高學歷」產生一種既崇拜、渴求,但又排斥、厭惡的愛恨交織複雜心態。
所以無論高虹安真實想法為何,向來不是問題重點。當他們依自編自導劇本,把高描繪成是一個「傲慢的高學歷歧視者」,並鋪天蓋地發動聲討的同時,其實是把她當成一個投射自己歧視心態,及不滿情緒的「類鄉土劇反派角色」,認為可對高虹安形象造成重創。
歷來被指控有歧視意圖的人或對象,不知凡幾,但事後證明,真正抱持歧視心態的,其實是他們自己。例如過去不斷傳播「西洋貴賓狗vs.台灣土狗」之喻、「重北輕南」之說,可是自身絡繹不絕將小孩送出國留學、勝選之後率先拋棄南部執政縣市,大量黨政人員移往北部發展的也是他們。日前更扭曲楊丞琳在大陸節目上原意,炮製所謂「台灣人吃不起海鮮」說,其用意和預期效果與此次攻擊高虹安相同,在於鞏固台灣人對大陸的歧視和敵意,而非化解之。台灣的民主品質和選舉風氣因而敗壞,莫此為甚。
值得慶幸的是,或許是有愈來愈多民眾看透這些敘事本質,感到厭倦;民進黨最近幾次操作有邊際效用遞減趨勢,皆未能掀起什麼波瀾。但願這次九合一選舉,是他們最後的瘋狂了。
強權加息競爭潮 台灣不該加入
2022-09-23 04:44 聯合報/ 林建山/環球經濟社社長(台北市)
美國聯準會(Fed)9月利率會議一如市場預期升息3碼。圖/美聯社
美國聯準會(Fed)宣布加息三碼,至此從今年一月起,已連續五次加息,並且從六月開始連續三次加息三碼。Fed 再度重申高度關注通膨風險,繼續加息三碼是適宜的,也強烈承諾要讓通膨率降至二%目標。
多數 Fed 決策者預計到今年底,還會加息五碼,強調十一月繼續加息三碼可能性;更預期中位值利率到明年的五%峰值,比市場之前預計明年峰值四.五%還高,意味著 Fed 的加息力度,最終會比市場預期大。
迄今為止,今年約有九十國央行開啟加息行動,其中一半以上都至少一次性加息三碼。根據跨國金融經濟智庫資料,全球主要央行今年第三季將賡續啟動一九八○年以來最大競爭加息潮,且後續升息縮表的加碼累進行動,可能延伸到明年底;為讓通膨降溫,全世界主要央行正卯足全力「猛踩緊縮剎車」行動,更不惜犧牲經濟發展「硬著陸」,甚至「滯脹衰退」的惡果為代價。
觀察家普遍預計,到明年各國主要央行基準利率,將普遍提高至五%的水準,達到去年平均水準兩倍,以此將核心通膨率控制在五%左右。照世界銀行報告模型計算結果,若主要央行致力將通膨水準控制在二%目標區間內,利率可能會突破六%以上高標。
事實上各國央行也都清楚意識到,儘管更高利率、放緩滯脹的經濟成長,及疲軟的勞動力市場條件或許可降低通膨,但也必然會給家庭民生和產業營運帶來痛苦,成為這波競爭加息潮的「犧牲祭品」。
筆者此前在民意論壇專論中已指出:強加息從來不可能解決通膨問題,甚至反而會進一步惡化通膨情勢。主因是,包括美國與台灣在內的所有通膨挑戰,都來自於供給面的斷鏈與脫鉤,而不是需求面的超額假性需求肇致,加息縮表的緊縮貨幣政策,反而激升生產、供應、營運、消費及流通等成本,當然更加惡化既有的通膨問題。
所以當我央行竟也跟進 Fed,既要加息半碼也要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等同 Fed 縮表)一碼時,個人表示強烈反對,理由是這麼做並無助於紓困台灣高物價及經濟滯脹情勢,反而更方便美國人藉勢大薅台灣人羊毛,掠奪台灣經濟資產。
要紓解當前高通膨惡滯脹的另一個重要對策是,改採財政政策取代現行貨幣政策救經濟的可適方策;目前所知,將在明年採財政政策紓解國家社會陷入高通膨惡滯脹之虞的國家政府數量,預計將達到一九九○年代初以來的最高水準。這些國家的政策制定者制定的可適中期財政計畫,尤其必要為社會弱勢族群,包括家庭及中小型工商企業,保留提供針對性的救濟措施。這一戰略性思維作法,應可做為台灣的重要參考。
疫後解封 中小旅行社考驗才開始
2022-09-23 04:36 聯合報/ 王福闓/中華品牌再造協會理事長(台北市)
邊境入境檢疫放寬為○加七,最快十月十三日上路,旅行業者從昨天開始就接到大量的出團詢問電話。記者黃仲明/攝影
疫情期間,不少旅行業面臨衝擊,嘗試透過轉型、增加多元收入,以及調整既有產品結構,來符合消費者需求,也同時隨時觀察政策及相關補助,先求活下去再尋新商機。
以大型旅行社來說,有的選擇投資餐廳,並將旅行社本身作為景點,不但透過多元方式,維持一定存在感,也因為是上市櫃公司,在活化資產及創新商業模式上,也是投資人關注焦點。
相較之下,部分中小型旅行社,在經營上就面臨較多問題,尤其是即將解封關頭,不論是針對國內旅行行程,還是希望帶團出國的曙光,都增加許多變數與壓力。
以旅行社核心能力來說,我歸納出三個關鍵:第一是與各景點、相關合作夥伴的談判能力;第二是帶隊服務的管理能力;第三則是對外品牌行銷的溝通能力。
疫情期間,許多飯店、景點都暫停服務或改變型態,所以對旅行社來說,如何找到有賣點的景點,及像是遊覽車、飯店、餐飲等,不但是吸引消費者埋單關鍵,更是雙方獲利的結合。但若是景點、飯店的品質不理想、餐飲不到水平,甚至是其他因素導致行程出現落差,這時就考驗旅行社的能力。
本來帶隊服務的管理,是旅行社最重要關鍵,但是疫情過程中不少導遊、領隊因沒有生意,所以轉職、兼職,也可能疏忽一些過去的技能與態度,導致當旅行團開始增加時,導遊領隊的品質,反成缺口,甚至直接影響消費者對整個旅程的認同度。
最後則是品牌溝通,其實不少旅行社除團體客、員工旅遊及村里補助團外,更多的是直接報名的消費者,但是常常發現,若是旅行社只用一些漂亮照片、花錢買來口碑,吸引到消費者上門,但其實卻達不到水平,那就成了廣告不實。
其實國旅中仍有不少還能開發的機會,只是許多本質問題需要先解決,像是部分休閒農場環境必須提升改善、餐飲的內容品質要避免與宣傳不一致,手作行程安排只是讓消費者嘗鮮,還是真有收穫,甚至是旅行社對於整體流程及服務,要更用心改善。
不然等到國門打開時,同樣的旅行費用消費者會選擇日本、泰國,甚至是其他好久沒去的地方,還是繼續接受尚可的國內旅遊,卻感覺有些失落,甚至寧可自由行,這時才是真正的旅行業考驗。
論文比對的迷思與謬誤:兼談論文被攻擊的可能性
2022-09-23 11:23 聯合新聞網/ 曾元顯(台灣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近日有人使用論文比對系統,甚至英文文法更正系統,比對已發表數年的論文,據以指出該論文的缺失。這可能會造成之後臺灣的大災難,不可不慎。
一、論文比對系統的資料攻擊
論文比對系統的用處,在比對目前上傳的論文是否有跟其他來源的論文,有內容重複之處。
使用論文比對系統,一般都認知:如果重複的比例太高,就會被視為有抄襲的嫌疑;重複性低,則表示沒有跟其他來源的論文有內容的相似性,會認為上傳的論文是具有獨創性的作品。
但是這裡的問題在於論文比對系統,到底蒐錄了多少來源文件,可以讓上述的認知、說法成立?
國內使用的論文比對系統,大多是國際性的商業軟體 Turnitin(可以讀做Turn-it-in),其民國一○八年(2019年)宣稱已蒐錄了超過6千9百萬篇文章 [1]。即便其蒐錄了如此大量的來源文章,上面的說法似乎成立,但是早在民國一○二年(2013年)的時候,Turnitin就強調此工具「可偵測抄襲」是一大迷思、誤解 [2],更遑論其會發出諸如:相似比例達24%以上,「處於危險區域,並且很可能包含抄襲成分」等警語。如果有,則是 Turnitin 自打嘴巴、前後矛盾。
再則,把多年前已發表的論文A拿來比對,那麼其後發表的論文B、C、D 等,有可能成為這次比對來源,而與 A 相似,導致 A 的相似比例飆高。因此,在解讀相似比例時,不能只看數字,還要一項一項看內容重複之處,並做必要的排除。這通常需要專家才能解讀得正確。畢竟是 B 抄襲 A,還是 A、B 都引用前人之作,一般人不易發現。
為什麼這樣就會造成臺灣的大災難?試想,如果對立的兩方,要讓對方在論文上栽跟斗,甚至退出某些公職,只要針對上述的 A 論文,多發表 B、C、D 等與 A 有內容部分重疊的論文,那麼用系統比對起來,又不分青紅皂白的宣傳其飆高的相似度,困惑人民,那麼 A 論文的作者,恐將百口莫辯。
也許有人會說,誰會吃飽閒著去發表 B、C、D 這種論文。臺灣人也許不會,但是對岸呢?若處心積慮的佈局,以人海戰術一點一滴的累積這些用以文攻的資料,後續的情節各位可以自己想像。希望只是個人想像力太豐富。如果成真,我們不管是誰,都將深受其害。
二、文法自動更正的限制
再來說英文文法自動更正系統。目前有很多商業系統以及可以免費使用的系統,多數人使用 Grammarly。而最近我們使用 Grammarly 評估:人工智慧領域作者撰寫的已發表論文摘要,以及由 AI 自動生成的論文摘要,各30篇。結果真人作者撰寫的論文摘要平均錯誤率為3.17,且平均總分為80分;而 AI 生成的摘要,由 Grammarly 自動評估後,平均錯誤率為1.47,且平均總分為85分!不管是錯誤率還是總分,AI 生成的專業論文摘要,都比真人撰寫而且已發表的專業論文還要好。這說明人會犯錯,但是這個錯誤是 Grammarly 認定的。Grammarly 應該能夠認定一般情形、多數人會犯的錯誤,這種錯誤有很多訓練資料可用,讓 Grammarly 這類系統表現相對良好,但 Grammarly 也不會全然都正確。然而專業領域的英文,有專業術語、慣用語句等等,訓練資料常有不足,就有可能會造成 Grammarly 更多的誤判:其認為的錯誤,其實不是錯誤,或是這種錯誤在某個領域是可接受的。
因此,要說某人的專業論文用文法更正系統評估起來,有很多錯誤,最好還是請該領域的專家再次確認,不要僅憑系統的報告就得出結論。否則系統的訓練資料有誤,就會造成評估有誤,而受害的是人類。難道以後我們都使用 AI 來產生論文,以保證更高的準確度?
論文比對系統相關參考文獻
[1]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Turnitin’s Content? https://www.turnitin.com/blog/how-much-do-you-know-about-turnitins-content
[2] Top 15 Misconceptions About Turnitin.
undefined
名利加身 才顯胸襟
2022-09-23 04:48 聯合報/ 陳信宏/自由業(屏縣里港)
蔡英文總統今天拜會慈濟證嚴法師。圖/取自蔡英文總統臉書
蔡總統藉花東勘災之便訪慈濟證嚴法師,多少因顧及面子採閉室會談不公開,輿論猜測蔡總統是否為修補雙方關係而來,事後她並在臉書公開稱證嚴法師為「上人」,用心不言而喻。
在此提一則饒富意義的典故。教宗若望廿三世登位後,特地安排他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服役的步兵團同袍來訪招待,這群同袍入室參見並準備行跪禮致敬時,教宗連忙趨前伸手拉起親切地說:「各位免禮,你們在士官面前不必下跪」,同袍們為他的幽默笑的備感溫馨。
一個人名利富貴加身後,才真正顯現他的修養和胸襟,其實往往無私奉獻者,又豈會在乎大家如何稱呼他呢?況乎真正出家的真諦,這些政客能透徹嗎?
學歷與能力無關 更不保證是好官
2022-09-23 04:43 聯合報/ 詹明勇/退休教師(台南市)
延燒數月的參選人學歷問題,這兩天,又從學霸戰到學校排名。 聯合報系資料照
延燒數月的參選人學歷問題,迄今尚未散退。這兩天,又從學霸戰到學校排名,確實戳了蜂窩,需要一段時間消化。
其實,有沒有學位?是不是學霸?對中選會來說是沒有差別的。就年齡來說,只要是中華民國公民年滿卅歲,除了還不能當總統參選人外,都可以登記為任何一種公職人員參選人。
什麼樣的學歷可以當民意代表?什麼樣的學位才可以當地方首長?從來不會是主要因素。根據幾年前內政部統計,當時國內有超過一四○萬人擁有碩博士學位,但這麼多高學歷公民,怎麼只有極少數人從政?由此可知,靠學位為選戰主軸順利當選比例其實很低。學歷、學位只是他/她在學校曾經努力過的證明,能不能投射到「為民服務」工作,沒有絕對的相關性。
中選會開放參選人登記時撰寫個人資料,但這些訊息並沒有保證「有能力、肯服務」。所以,擁有投票權公民應重新省思,要選的人究竟能不能替大家服務。民眾憑一己之力,確實無法聚集想法為自己未來奮鬥,爭取權益。但是民代、地方首長乃至於中央部會首長就要站在更高視野,用更有溫度思考,讓每位納稅選民都能得到應有的照顧。
有沒有學位和能不能為民服務、甚至治理城市或國家,也沒有絕對關係。蔣渭水、雷震、黃信介、蔣經國、孫運璿等人,他們也沒有響亮學位或學歷,卻都得到人們的肯定與掌聲。就連最近引起抄襲爭議的前市長,若撇去抄襲的新聞不管,他也曾經是五星級縣市首長。現在回想起來,若不去念碩士補學位,好好把市政做好,應該是未來最閃亮的政治明星。
捨去參選人學歷,認真觀察誰最有實力。選民有自主想法,參選人就會循著我們的想法爭取選票。還有一陣子才會投票,從現在開始改變我們對參選人的關注方式,年底可以選出更體恤我們的地方首長。
愛台灣 就該學學英女王
2022-09-23 04:40 聯合報/ 張重玖/軍退(高雄市)
民進黨湧言會成員日前在立法院簽署「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建構台灣成為堅韌之島。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林縉明/攝影
地震頻搖晃,花、東地區損害超乎想像,然戰爭天崩地裂更是殘酷,台灣承受得住?
回想數十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震央集中南投地區,然台中東勢新社慘不忍睹,營區棚廠鐵門變形,天車垮下直升機被壓毀,沒水沒電,所有道路中斷,副食無法從台中運到新社,只能靠口糧度日。自己本身災損嚴重,還要派兵力搶救受困民眾,這就是軍人本色。現在九一八地震花東屋垮橋斷,民眾困在山區,國家有難軍人一馬當先扛起責任前往支援。
在兩岸情勢緊繃之際,雙方均發生地震,並各為對方發出慰問關切聲音,希望讓人民恢復正常生活,抗災讓兩岸距離有拉近感覺。美國總統卻發出「中國大陸若侵犯台灣,美將捍衛台灣」訊息,簡直硬要把台灣當烏克蘭拉去擋子彈。
救災夜宿山區,整晚聽到轟隆隆滾石聲音,每逢地震就怕那刺破耳鼓的聲音出現;戰爭後亦會有症候群出現,有些人一輩子脫離不了戰爭殘酷的陰影,主政者該為蒼生著想,帶人民遠離戰爭。看台北議會質詢出現「捍衛台灣絕不投降承諾書簽名」,害怕戰爭來臨市長投降,只有尚黑的政黨想得到這種點子。
愛台灣就該跟已故英國女王一樣,遠離黨派,堅守憲政體制,鞠躬盡瘁。
疫情趨緩 口罩仍不能解
2022-09-23 04:34 聯合報/ 沈政男/醫師
中央防疫指揮官王必勝昨出席記者會表示,院會決議按照防疫期程若沒有變化,可望在10月13日開放「0+7」上路,不僅邊境開放、口罩禁令也會鬆綁。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增案例連續三天略低於上周同期,似乎顯示 BA.5 疫情高峰已過,曲線就要往下走。然而必須注意的是,上周數目可能反映中秋檔期短暫暴升現象,本周實際仍在緩升,卻因連假效應消失而呈現下降。
前波疫情顯示,在全台曲線下降前會有兩個現象:一是雙北會先拐過高峰往下走;二是北降南升,彼此交叉。然而至今尚未出現任何一個。國外經驗也顯示,BA.5 比率可達七、八成,而目前僅約六成。因此,仍須觀察到下周三,確定未再出現高峰,才能認定 BA.5 疫情已經趨緩。
即使高峰已過,仍可能出現高原期,也就是新增保持在四萬例左右,並且偶爾回升,一、兩周後才繼續往下走。一旦走出高原期,下降就比較快,一個半月後就會降到一、兩萬例,然後拖個長尾巴,持續到年底。因為染疫人數增加,病毒擴散空間被壓縮,屆時可能新增降到萬例以下。
BA.5 疫情趨緩後,大家最關心便是開放國門。以最新方案來說,如果十月十三日起放寬到每周十五萬人入境,且改成「○加七」,那麼入境陽性人數將達七、八百,比起社區案例其實微不足道,況且仍有自主管理措施把關。因此,施行以後若疫情沒有惡化,入境人數很快就可以繼續放寬。
有人以為國門開放以後,接下來便是口罩解封,這是相當危險的看法。須知 BA.5 曲線能在此時開始往下走,口罩至少幫忙降低了一半的 Rt 值,因此如果輕率脫下,疫情一定會回升。不少人看到歐美人士沒戴口罩好像很自在,殊不知人家染疫率遠遠高過台灣;如果大家不願再戴口罩,就會付出趕上歐美染疫率的代價。
未來口罩令逐漸解除以後,民眾若不想染疫,應持續把口罩戴好,並且避免出入不需戴口罩的場所。BA.5 疫情趨緩絕不代表不會染疫,那條長尾巴就是專找鬆懈防疫的人。
既然即將走上解封,就必須提供國人夠多夠好的疫苗。BA.1 疫苗即將開打,應盤點短期內到貨總量,並依風險高低逐步施打各類族群,而舊株疫苗若有剩餘,也可調降施打年齡,讓想打第四劑的人都能打到。研究已經顯示,BA.1次世代疫苗與舊株疫苗的免疫生成效果相差有限。BA.5 疫苗也須積極洽購,因為疫情尾巴有可能拖到明年初,屆時便能派上用場。
雖然社區逐漸解封,醫療體系負擔卻仍吃重,各縣市的專責病房設置比例仍然偏高,有的醫院為此關掉了原來的醫療單位已達數月,應趕緊恢復正常運作。檢疫所與防疫旅館也可逐漸降載,甚至關閉,以減輕相關防疫人員的負擔。
解封以後,防疫回歸自主管理,高風險族群仍有重症與死亡風險,絕非就此天下太平。接下來到年底,每天仍會有兩位數的死亡人數,不想冒險的民眾仍須做好個人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