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5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甄試:請準備一場真情告白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5764/web/

◆  活躍老化一起來 不應寡占
◆  升息與否 應配套降衝擊
◆  糧食高通膨灰犀牛撲來 台灣準備好沒
◆  增學生代表 校務會議媚俗?
◆  當數學考日光燈 國文考背包力學…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甄試:請準備一場真情告白
◆  回響/家庭照顧者身心誰來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甄試:請準備一場真情告白


2022-05-23 00:11  聯合報/   張俊哲(作者為台大教授、出版中心主任)
甄試之本質貴在真誠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展現優點。只要用心體驗過的,那怕一隻小蛙和一片小葉,都是豐富的心得分享。 圖/張俊哲


首先,容我向即將參加入學甄試的同學們說:以下心得純屬個人觀察與體驗,不代表任何團體。每個人都有最佳的表達方式,且應勤加練習與珍惜。然而,如果你問我有沒有任何建議?我一定會說:有!請誠實準備,誠實應答,真情流露。相信認真準備和清楚回答之重要性早已毋庸置疑,但再加上「誠實」這個要件,恐怕會在許多考生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漣漪。

常在口試開始,看見考生還驚魂未定,就迫不及待地「背」出準備好的自我介紹,深怕忘了。有的因緊張到忘詞,還得在背了幾句後,「倒帶」從頭再背,才有辦法繼續。很多時候,我內心不禁感嘆:除了名字以外,不知有哪些內容出自考生之手?甚至,不知有哪些內容是真的?我不相信他們平常在介紹自己喜歡或熟悉的人、事、物時,會這樣僵硬與陌生地表達。

就己身經驗,只要講的是實話,即能逐漸地從緊張的情緒中走出,坦蕩蕩地娓娓道來,甚至能據理力爭。這都因為說實話較容易讓人注意力集中,同時能真情流露。相反地,如果先要轉換到說謊的頻道,恐怕要以更多的謊來圓謊,以致產生重大的邏輯錯誤,然後帶著落荒而逃的感覺結束口試。

不可否認,我也曾遇過好幾位口若懸河、準備充分的考生。他們對答如流,條理分明,加上筆試成績理想,好似申請哪一系,就上哪一系。不過他們什麼都好,就是說謊這點很不好。例如,有的考生為了上榜,就非常積極地在自我介紹或回答其他問題時,宣稱該系是他的最愛;因此,若到了五個系口試,就會說了五遍「我的最愛」,這難道不是公然說謊?

還有考生會誆稱曾主動報名某研習營,接著誇大其詞,連「終生受益」都差點脫口而出。不過再進一步詢問,結束該研習營後有無再接觸該類動植物之經驗?或閱讀相關資訊?則常見支吾其詞,甚或啞口無言。這難道不是被鼓動參加,只為甄試時有東西可寫、可聊,而非真的有興趣之最佳佐證?就算靠編造理由上榜,到了註冊學系就讀,也未曾兌現口試時曾許下要奮發向上的諾言,只見終日惶惶度日,落差甚大。如果高教的起點建基於不實言論,促使年輕人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那麼我們為高教所做的努力值得嗎?

我不相信有哪個系喜歡招收華而不實的學生,但我也清楚要考生不說謊,僅能道德勸說,或在設計考題時更加用心。其實,我發現大部分的同學都不擅說謊!願意以誠實、誠懇的心準備與應答,反而容易使人感受到那份誠意,贏得高分。

在此,個人誠摯地鼓勵即將應試的同學:趁準備的過程,和目標科系好好的「約會」,把真實的自己和該系的資訊好好互動一番。待甄試那天,將心得化作最真誠的告白。相信您的真情流露,會感動用心、專心的口試委員。祝福您!











回響/家庭照顧者身心誰來顧?


2022-05-23 02:38  聯合報/   陳景寧/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台北市)
「照顧殺人」是高齡社會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恐懼。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照顧殺人」是高齡社會每個人心中最深層的恐懼,因為終有一天,你我都可能面對。願景工程與聯合報直視暗黑的「照顧殺人議題,讓我們看見家庭照顧者的筋疲力竭、愛恨情仇、絕望,也提醒我們對家庭照顧者的理解太少、支持不足,必須盡速改變。

一、提供重度失能者機構選項,不再強迫居家照顧:照顧殺人事件多發生在不堪照顧負荷的重度失能階段,但現行長照2.0居家服務、日間照顧「不夠用、不好用」,又沒錢聘移工、送機構,就只能離職照顧,在家苦撐。家總主張,長照2.0應對七級以上重度失能者開放機構選項,每月有三萬多元補助,可大幅減輕家人入住機構的經濟負擔與精神壓力。

二、家庭照顧者需要獨立的需求評估與處遇服務:現行長照評估以滿足失能者需求為主,「如何照顧得更好?」反而是照顧者另類壓力。降低照顧事件衝擊、穩住自己的人生,照顧者不只需要長照資源,還要兼顧生涯發展、繼續就業、家庭關係、多元角色平衡。照顧者需要「獨立的評估工具與對應服務資源」,而不只是以誰的照顧者身分活著而已。

三、減少悲劇需要「預防性服務」思維:高風險、高負荷的家庭照顧者,往往是身陷泥淖卻不自知的「非自願性案主」,專業人員要建立關係、打開心防已極度困難,但現今家照心理協談、照顧技巧指導等,卻要求十六%—卅%自負額,豈不可笑?減少照顧悲劇是「預防性服務」,不該硬套用「使用者付費」做法。

四、複雜個案需要網絡合作分工:除了長照體系,社安網也發現更多高齡照顧夾雜疏忽、家暴、自殺問題。台灣是亞洲第一個將照顧者權益入法的國家,長照2.0布建一一四處家庭照顧者支持據點,並設置 0800─507272 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現今需加強的是長照、家照、社安網等不同服務系統間的串連合作。

服務家庭照顧者,絕對不要輕忽「陪伴的力量」,專業工作者的陪伴是為協助照顧者建立克服問題的「照顧韌力」。一位卅七歲男性照顧者,因母驟逝,離職返鄉照顧失智父親,兩年間變得抑鬱、憤怒,直到家照社工介入關懷後才冷靜下來,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人耐心聽他抱怨!他後來將父親安頓到日照中心,自己也努力完成照服員訓練,重新找到生機。

家庭照顧者還感到困擾的是孝道綁架、人言可畏,我們應該推動「親朋好友少句話運動」,千萬別對他人家的照顧指手畫腳。預防照顧悲劇不能單靠政府,大家也要守望相助,關懷周遭沒有照顧替手、一人照顧兩人以上、照顧者是病人、老老照顧、照顧失智症者等十三項高風險指標的家庭照顧者。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我們都要謹記「照顧會開始一段苦日子,但絕不能過度犧牲」。










活躍老化一起來 不應寡占


2022-05-23 02:47  聯合報/   賴金鑫/台大醫學院復健科名譽教授(台北市)
朝野立委與物理治療學會一起舉行記者會,呼籲修法鬆綁物理治療師執業限制。記者潘俊宏/攝影



近日物理治療師法修正草案於立院吵得沸沸揚揚,物理治療師界高舉健康促進、活躍老化、延緩失能大旗,積極鼓動民意與立委支持,更傳言府方高層強勢介入,不惜打破立院委員會排案慣例,力拚本月完成初審。日前拜讀卓瓊鈺副教授投書,不得不就我所知釐清事實。

物理治療師稱修法必要性在於「物理治療師將因為為民眾執行預防失能與健康促進而觸法」,這點確實引起廣大民眾認同,但與事實卻相距甚遠。舉凡物理治療師向立委遊說的說帖,或近期物理治療產、學界的媒體投書,都在在訴求「預防甚於治療」,健康或亞健康者,有權利接受物理治療師專業協助,而有助於預防或延緩失能,及節約往後龐大醫療支出。

活躍老化、延緩失能,絕對是超高齡化社會中的必需,三段五級的公衛理念,更是各職類醫事人員的共識。沒有任何團體反對物理治療師投入健康促進;反而樂見各式具有健康促進專業者共同投入長者健康,避免長者身心走向疾病與失能。哪有投入卻觸法之說?但面對此龐大需求,理應由各職類醫事人員共同配合,提供民眾最優質的服務,運動諮詢、徒手整復等亦能各司其職,發揮作用,絕非由特定人員寡占,排除其他人員為民眾提供傷病預防、運動防護、延緩失能等服務,這次物理治療師爭取修法,潛在目的應是排他性的取得此一範疇的寡占地位,這豈是民眾之福?

其實本次修法的主要遊說者台灣物理治療學會,亦深知物理治療師如非以疾病治療為目的而執行業務,並沒有應先經醫師診斷、照會或醫囑等限制,一○九年十二月廿二日也將衛福部函釋公告於該學會網站,對這點已有詳細說明。此外,如未涉及治療傷病,客觀上並無宣稱療效之作為,司法實務(一一○年三月卅日判決之台灣高等法院一○九年度醫上易字第二號刑事判決)也曾明確揭示不會因此涉犯物理治療師法而遭受刑典。

試問,面對司法與行政雙重認證的穩定見解,物理治療師們的真正訴求到底是什麼?或許癥結在於爭取疾病診斷治療權,這是極大的議題,關係到是否要破壞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醫療體制。如物理治療師像醫師一樣,在有合法診斷醫療權下開業,完全無需醫囑即行使疾病治療,那麼置醫師的專業於何處?病人的權益有受到合理保障嗎?

突然想起疫情期間,曾有物理治療師於社群網站中宣揚「胸椎矯正預防新冠重症」,若此次修法通過,這樣的「類醫師」將合法,帶給全民的是福是禍?一個肩痛,背後有可能是主動脈剝離,缺乏醫師診斷,由物理治療師評估,造成誤診由誰負責呢?著實令人擔憂。











升息與否 應配套降衝擊


2022-05-23 02:49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美國聯準會(Fed)主席鮑爾上周表示將毫不猶豫持續升息,直到通膨下降,引發股市大地震。路透


財經政策總是一刀雙刃,利弊互見。誠如升息主要目的在抗通膨,倘升息過度,恐導致經濟衰退。美通膨連創四十年來最高,聯準會於三月十七日升息一碼,緊接著又於五月四日升息二碼。台灣央行暌違十年後,終於在三月十七日宣布升息一碼,六月是否再升息,成為大家關注焦點。

主要國家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台灣物價走勢及產業復甦狀況,以及經濟成長動能是當前央行衡量是否升息的三個條件。國內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已連續二個月逾三%水準,五月再破三%的機率應相當高,外食費更是飆升至五點五六%的十三年半最大漲幅。即使如央行所料,下半年物價可趨緩,然全年仍將高於二%水準,更何況諸多變數難掌握。

市場普遍預測,進入升息循環後,美聯準會今年升息幅度約七到九碼,甚至更高。台灣央行會不會跟進再升息,自當由央行利率決策會議決定。吾人關心的是,升息與否對民眾與企業都造成不少影響。

若決議不升息,一、應注意台美利差的變化:在其他情況不變下,當台美利差縮小時,海外資金傾向流入台灣,有利台幣升值。反之,則加劇新台幣貶值。一旦台幣續貶,則引發輸入型通膨的機率大增。若然,企業成本與日俱增,進而影響獲利,民眾的生活成本也無形增加,荷包大幅縮水,日子愈來愈難過。

雖然影響新台幣匯率因素不一而足,如外資自今年以來至五月初,累積賣超台股金額逾七千八百億元台幣。因外資賣超台股資金大多會匯出,迄今熱錢匯出規模逾二百億美元大關。加上進口商恐慌性進場買匯,還有投信及壽險因美債殖利率衝高,加速海外投資等因素疊加,讓新台幣走貶,逼近卅元。檢視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減台灣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利差,顯示利差隨美升息而逐步擴大。

二、不升息雖有利於房貸戶減輕負擔,但也給投資客炒作的空間,加重央行打炒房的難度。

反之,若央行決議再升息,一、鑑於俄烏戰爭仍在進行,全球原物料行情恐持續暴漲;再者,因中國大陸實施「清零」政策,上海、昆山等地實行封城封控措施,加深全球供應鏈危機,為通膨提供有利條件,而升息應是目前抗通膨最有效的政策。

二、但升息卻加重民眾房貸的負擔及企業融資成本,尤其此波本土疫情來勢洶洶,餐飲、旅遊等服務業一再受創,甚至有業者反映較去年三級警戒時期更慘。升息對他們而言,無疑雪上加霜。

三、近期國際各大機構陸續將全球經濟再下修,主計總處於四月廿八日公布第一季 GDP 概估統計,經濟成長率達三點零六%,不過,因受通膨及疫情等影響,今年 GDP 將下修至四點零二%。若疫情影響消費,內需急凍,則第二季 GDP 可能下滑,全年「保四」應有難度。

無論升息與否,皆應有配套措施,如監控國際熱錢動向,適度進場干預,防阻台幣貶值過度、嚴查不當的哄抬物價與投機炒房、啟動紓困振興措施與產業升級策略,才能降低負面衝擊,協助企業和個人度過難關,並防市場失序。












糧食高通膨灰犀牛撲來 台灣準備好沒


2022-05-23 02:48  聯合報/   吳芳銘/自由撰稿者(嘉縣太保)
民眾感受高通膨物價壓力愈顯沉重。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全球進入高通膨時代,從糧食到石油,再到萬物皆漲,高通膨的「灰犀牛」正撲來,我們須正視它的存在和挑戰。

從年初至今,全球糧食的價格再大漲。關鍵原材料價格不斷攀升,正蔓延到日常食品,從台灣的雞腿、薯條鬧荒到亞洲地區的可樂和葡萄酒等物資缺貨,食品製造供應商面臨著斷鏈或巨大的成本壓力,企業將成本轉嫁到消費者,不僅侵蝕民眾購買力,成為疫情經濟復甦的另一大挑戰,消費者在斷賣下也失去了平時口福的小確幸。

全球疫情自民國 109 年(二○二○年)蔓延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今年俄烏戰爭爆發,兩大糧倉供應斷鏈或減產,埋下糧食供給缺口;還有,去年開始的反聖嬰現象,今年延續極端氣候的影響,也對糧食安全造成威脅;這些因素的疊加促發糧食保護主義抬頭,改變原有的全球糧食貿易格局,益加推升高揚的通膨。

如五月中旬,全球第二大小麥生產國印度禁止小麥出口,再點燃全球糧食市場緊張氛圍,全球小麥價格再上揚。高盛預計,未來幾個月小麥價格仍將持續上漲一成半。至今全球已有廿三國對糧食出口祭出禁令,影響全球約十七%的糧食貿易,也將更助推糧食價格不可逆的向上趨勢。

如同世界銀行的分析,糧價持續上行,一些國家限制糧食出口,不僅無助於緩解本國糧價,反而會進一步誘發全球食品通膨,推高糧食進口國糧食短缺的危機。越來越多的國家限制糧食出口,恐引發更多的國家為遏制國內糧價而實施管制措施的「乘數效應」,導致全球糧價進入上漲循環,降低糧食分配的效率和公平性,形成全球糧食貿易的「囚徒困境」。

從歷史經驗來看,全球糧食價格在民國 97、100 年(二○○八及二○一一年)上漲時,世界各國以高達八十多項的糧食貿易障礙措施,企圖穩定供應和物價,卻導致全球糧價反向上漲十三%至十五%。管制措施對穩定物價恐無助益,反而產生反作用力,且造成全球性的傳導效應波及彼此。

全球通膨亦將對國內通貨膨脹產生重大影響,從糧食價格上漲對下游產業的通膨傳導來看:

首先,作為國人主要糧食的水稻自給率高,儲備糧庫存也充裕,但原油、化肥、農藥等原材料價格上漲,將加重各種農作物的綜合種植成本。二,對進口有高依賴度的小麥、大豆、糖、油脂類等農產品,將承受國際供應程度、價格波動及船期更直接的衝擊,應審慎未雨綢繆因應。三,以玉米、豆粕為代表的畜牧和養殖用飼料成本在上漲周期,或間接影響豬、鷄、羊、鵝、鴨及水產價格,並影響相關食品加工的價格上漲。

我們正處在全球糧食供給困局中。身陷全球糧食通膨風暴的當下,是疫情嚴重之外的另一個世界新危機,其風險不亞於戰爭。面對這隻「灰犀牛」,至今還未看到完整且具體的部署戰略,政府、企業、農人和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不應忽視其存在,應做好該有的準備,度過高通膨經濟來襲暴風雨圈,尋求減少損失的風險。











增學生代表 校務會議媚俗?


2022-05-23 02:43  聯合報/   李念晨/勤益科技大學教授(台中市)
日前立法院委員會通過大學法修正草案,將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比率從現行的至少十分之一提高為五分之一。記者許維寧/攝影



日前立法院委員會通過大學法修正草案,將校務會議中學生代表比率從現行的至少十分之一提高為五分之一。本修訂令人不解,學生在大學主要目的是接受教育,提高學生在大學中的權力,對學生或大學有何益處?

大學最重要的功能是研究與教學,研究是以老師為主體,而教學雖是由老師與學生共同完成,但各自扮演教與學的角色,不能說學生與老師有同等地位。

校務會議是大學最高決策機構。若教學和研究沒有一定經驗,很多事情無法完善的思考與判斷。大學生多不具備相關的知識與能力,讓他們進入校務會議,將對校務會議的決策形成不良影響。

校務會議也可能討論到對於學生學業的要求、品行的規範種種,學生代表是否會傾向放寬規範,以致偏離教育初衷?

學生是校園的重要組成,學生的意見應該重視,但這並不表示學生應該擁有更多校內決策的權力。不斷地鼓吹學生的權力,究竟是為了學生好?還是討好學生?

十九日清華大學舉辦紀念梅貽琦校長逝世六十周年活動作家岳南提到梅校長曾說:「校長是什麼?校長不過是率領職工給教授搬椅子凳子的。」梅校長如此謙卑,深知師嚴然後道尊的古訓,而能成就清華以及西南聯大偉大事業。今日大學之道安在?緬懷古人,亦當惕勵奮發,自強不息!









當數學考日光燈 國文考背包力學…


2022-05-23 02:41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近20萬名考生報考的國中會考22日落幕。記者邱德祥/攝影



閱讀國中教育會考試題,數學和國文試題,確實生活化,除了基本概念和知識題外,結合學科知識,從生活情境引導考生理解、思考與判斷的素養題,不僅生活情境化,也貼近考生生活。

數學試題是考生最害怕的題目,但基礎題能讓學生了解基本概念很重要。選擇題最後題組是設計相當用心的跨科命題參考示範,以採購日光燈為題材,題目中內容結合物理光學的光通量和用電的電能電功率概念,透過表格呈現不同規格日光燈的資料數據,引導考生認識「光通量用來衡量日光燈管的明亮程度,單位為流明」、「日光燈的發光效率為光通量與功率的比值」,從基本定義和數據思考不同類型日光燈的發光效率比較,從而理解判斷廠商提供的兩種方案,究竟哪一種方案最適合。

何以這是跨科命題參考典範?因為結合物理學的光學專有名詞光通量、電學電功率、電位能等,以定義說明評量考生的理解程度,以表格數據評量考生的綜合能力,以數學思維思考與判斷生活情境題,非常好的命題設計。

國文科試題以平常上學上班背包的負重和背法為主軸,結合物理力學、健康思維的討論,提供專家的建議和理由,如何善用背包,才能背得健康又輕鬆。雖是國文題目,融入說明和建議,以圖形呈現選項,讓考生思考和判斷該怎麼背背包才是正確的思維。此試題背後涉及物理力學和數學計算,非常好的跨科素養試題。

自然科試題以課本基礎概念為命題主軸,以生活情境入題,強調釐清科學概念,重視科學精神和方法,需要清楚的思維脈絡,將教材內容融會貫通,才能判斷出答案。例如在高山上看密封的洋芋片包裝變化判斷誰的科學論點正確;如何判斷同學論述空心金屬球密度測定的方法錯在哪裡等,都是以國中生的學習情境為主軸,設計思考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