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自詡最會溝通,蔡政府卻寧讓火車停駛
◆ 聯合報黑白集/怪完動物,怪病毒
◆ 經濟日報社論/「新東向」戰略應避免疊床架屋
經濟日報社論/「新東向」戰略應避免疊床架屋
2022-04-30 01:4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民間組織推動「新東向」,獲政府大力協助;但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最近說,台積電赴美設廠成本太高。本報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國內幾個公協會舉辦論壇並提出戰略,主張台灣應藉「新東向」,利用美加墨等國資源,成為具全球影響力、最高科技創新能力的中型強國。協會預計今年9月成立「新東向全球產學研聯盟」,希望推動政府成立「新東向辦公室」,發展此項國家戰略。而政府相關部門也都持正面態度,將全力協助。
面對此項報導,讓人不得不想起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這個蔡政府執政後立刻推出的重大政策,宣示要強化和東南亞的經貿關係,分散貿易集中大陸的風險。政策一出立刻牽動全國產學研各方,只要冠上「新南向」的產學研計畫,必然優先獲選;未能和「新南向」沾上邊的就難以雀屏中選,實際耗用國家資源遠遠超過「新南向辦公室」的推動預算,對產學研的計劃選題產生極大影響,但也讓產學研界抱怨連連。
經過數年努力,「新南向計畫」對雙邊貿易產生什麼影響呢?從民國 105-110 年(2016到2021)的五年來,我國對新南向18國出口增加了39.4%,但卻遠低於對全球出口的成長率59.9%;也讓台灣對新南向地區的出口占比,從民國 105 年(2016年)的21.2%跌落到18.5%。反而是台灣對大陸的出口占比,這幾年持續攀升,從40.1%升高到42.3%。如果說,分散對陸貿易是新南向計畫的首要目標,那麼此項計畫明顯並未成功。
事實上,要以政策對貿易或投資流向進行「導正」極端困難,除非有嚴格且清晰的法規,並像美國政府擁有強大的執行力;況且就算能有效執行,也必須付出龐大的代價,不見得是合宜的決策。當年,「帽子大王」戴勝通響應扁政府以投資支持外交、對海地投資的結果,遇上了海地暴動、工廠關門倒閉,是個血淋淋的教訓。商業貿易或投資,事關企業家的「身家性命」,必然考慮比政府更為深入和周詳,難被政府的局部性作為所影響;倒是政府某些部會或民間機構,頗能見機行事、體察上意,爭取預算來集錢攬權,反正「賭輸」是國家埋單,隨便找理由就可糊弄過去,政治正確就幾乎不會有事。
再以我國對美加墨三國的北美貿易來看,同樣在這段期間(民國 105-110 年(2016-2021))的出口,足足成長了93.3%,遠遠超過我國對全球的出口成長(59.9%),也讓台灣對北美的出口占比,從13.5%顯著提高到16.2%。美國此刻即將推出「印太經濟架構」,台灣無論是否會被正式納入,必將扮演某種角色,而台美貿易和投資也將會進一步深化。在這種情況下,還需要成立一個「新東向辦公室」,來「加強利用」北美三國的資源,協助我國的最高科技創新能力?
其實,「新東向」說白了就是「新美向」,但我國和美國之間,早已建立了經貿互動制度,包括「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台美技術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特別是「繁榮夥伴對話」的四大合作議題中,就有一項「科學與技術」的合作,可充分利用此平台來強化兩國科技合作,並進一步強化兩國實質關係。
若認為上述經貿合作平台還不夠,那麼擴大目前的駐美代表處經濟組的員額和功能,或者擴大外貿協會駐美幾個辦事處的功能,也都是可行的選項。如果認為經濟部和外貿協會在北美三國分別擁有的九個駐點和八個辦事處都不足以完成這些功能,那是否意味著這兩大系統的功能不彰,值得檢討改進呢?
國債巨大且物力維艱,國家資源務必審慎運用、切忌當散財童子。如因美國再工業化和重組供應鏈衍生了新商機而必須掌握,台灣各大企業和產業公會應有能力加以掌握,公共性較高部分政府也早有資訊蒐集網絡;政府對「新東向」的回應務必審慎,立法院和監察院也該加以關注,以免政府組織疊床架屋又公私不分。
聯合報黑白集/怪完動物,怪病毒
2022-04-30 01:4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近日民眾瘋買快篩試劑,造成國內大缺貨,陳時中呼籲民眾不用急、不用搶。記者余承翰/攝影
波波漫畫
蔡政府的強項,除了很會大內宣,推諉的本事也很強大。先前,台電頻頻跳電,揪出一堆凶手,包括鳥類、松鼠、蛇、猴子等動物,讓人啞口無言。人們以為這樣的「境界」已經無可超越,沒想到天外有天,這兩天陳時中一句「要怪就怪病毒」,立馬讓台電相形見絀。
確診人數破萬,民眾驚慌失措。快篩實名制上路,許多人卻買不到試劑;有人擔心染疫,卻等不到 PCR 通知,打不通一九二二,亂成一團。對諸多亂象,陳時中只以一句「要怪就怪病毒」,就輕輕了結,真是舉重若輕的高手。若只能怪病毒,大家要政府幹什麼?
電力政策錯誤,把責任推給小動物,已夠可笑。現在防疫政策錯誤、醫療準備不周,卻把責任推給甚至無法歸類為動物的「病毒」,這個政府荒謬到不可思議。我們有立法院通過的防疫紓困條例,有八千多億預算可供運用,官員和首長有絕對的權力調度指揮,包括懲罰「不聽話」的百姓。現在官員誤判形勢,決策失靈,民眾無所適從;然後大指揮官雙手一推,說「都怪病毒」,人民怎麼會服氣?
這幾天電力再度告急,都與小動物無關,明眼人都知道政策出問題。確診爆量超乎預期,正是同樣的狀況。大家不妨想想:當動物和病毒都被抓來當成政策錯誤的替代犯後,下一個代罪羔羊會是誰?
聯合報社論/自詡最會溝通,蔡政府卻寧讓火車停駛
2022-04-30 01:4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工會發動勞動節不加班,衝擊五一疏運。台鐵近日在台北、台中、新左營、羅東、花蓮進行疏運演練。記者陳弘逸/攝影
台鐵工會發動五一勞動節集體「合法休假」,將造成台鐵全面停駛;儘管交通部聲稱將提供「類火車」的疏運服務,但民眾對其成效多表懷疑。台灣火車全線停駛這並非首次,民國 77 年(一九八八年),台鐵司機員聯誼會也曾以相同手法癱瘓鐵路。不同的是,上次抗爭是為爭取「加班費」,也成功達到目的;這次則是因反對政府的「台鐵公司化」方案,但前景卻不樂觀。
卅四年前後對照,台鐵的沉痾不僅更嚴重,主政者的態度更蠻橫,社會氛圍也有很大變化。更糟的是,台鐵如今多了一個強勁的對手——高鐵,最肥的都會市場均已被它奪走,台鐵僅能撿食殘羮剩飯,還要扛著照顧弱勢偏鄉的責任虧本經營。在這種情況下,台鐵員工的悲憤心情可想而知。但政府也吃定這點,因此根本不在乎與台鐵工會的溝通協商,寧可犧牲民眾的運輸便利,也不作任何退讓,甚至順勢引導社會矛頭對準台鐵。屆時,台鐵員工會不會只能乖乖就範,被關進不合理的牢籠?
這次爭議的焦點有二:其一,公司化是不是改革台鐵的唯一解方?其二,政府的台鐵公司化條件是否合理?這兩點,恐怕都有商榷的空間。
十九年前,扁政府時代即曾提出台鐵公司化方案,卻因台鐵員工祭出罷工強力抗爭,終而作罷。這個懸而未決的議題因而愈發嚴重,尤其近年連續發生普悠瑪及太魯閣號重大災難,迫使蔡政府急於割掉這個它眼中的行政「毒瘤」,「公司化」方案便迅速上桌。很顯然,公司化並不是改革台鐵的唯一解方,問題在蔡政府已無耐性徐徐推動改革;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化」就是政府「去包袱化」的最佳解脫。
事實上,台鐵員工並不反對公司化,畢竟,國內先前類似的公務改制如郵政、電信、港務的公司化,已有若干前例可循。台鐵工會反對的,是政府苛刻與不合理的切割條件,「好康」的資產土地都被政府搜刮拿走,龐大的債務卻留給公司承擔。
舉例而言,台鐵目前背負了四千多億元的長短期債務,但蔡政府的公司化方案卻只談要吸收三百多億短期債務,對其他債務一概不提。一家企業尚未起步,就背著數千億元債務,台鐵的公司化怎可能成功?再如,目前台鐵自行使用的場站和土地,未來公司化後竟然要向政府「繳交租金」。這種作法,真的是欺台鐵太甚,吃人不吐骨頭。
在這樣的拉鋸戰中,政府本來就占有絕對的優勢,無論是財務切割、法律權益、乃至專業知識,台鐵員工都處於弱勢的一方。但政府態度卻是蠻橫惡劣到無以復加,吃定台鐵工會沒有能力和它周旋,因此不待溝通,行政院便逕將《台鐵公司化條例》草案送入立法院,並要求在六月通過三讀。這種予取予求的態度,才是台鐵員工最感心寒之處。
為此,日本鐵路工會總聯盟(JR總聯)近日還特別寫信給蔡總統,呼籲政府撤回這項法案,好好與台鐵工會協商;原因是,這次公司化方案並未提出對鐵路安全的改革看法,也忽略了員工的意見。此外,已公司化十九年的中華郵政人員也提醒台鐵,公司化沒有想像的容易,是以坑殺新制員工為代價。
蔡政府自詡是「最會溝通的政府」,蔡英文也曾宣稱,勞工是「心裡最軟的一塊」。而今面對台鐵,政府的溝通之門早已關閉,心頭最軟的一塊則變得硬如鋼鐵;不僅如此,還發動網軍抹黑台鐵員工和工會,把他們形容成不可理喻之人。至於受停駛影響的卅多萬民眾權益,政府在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