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嚴震生/從烏克蘭戰爭看西方的種族歧視
◆ 洪蘭/聽長輩說話 也能得到啟發
◆ 楊志良/抗中保台,是或非?
◆ 王文華/喊停的意志力
◆ 薛承泰/有機會當外公,很幸福!
嚴震生/從烏克蘭戰爭看西方的種族歧視
2022-03-11 00:58 聯合報 / 嚴震生/政治大學國關研究中心兼任研究員
波蘭邊防衛隊說,自俄羅斯2月24日入侵烏克蘭以來,共有143萬名烏克蘭人已逃入波蘭境內。 法新社
烏克蘭戰爭絕對是悲劇,發動戰爭的俄羅斯總統普亭絕對應受譴責。烏克蘭人民英勇上戰場的悲壯,當然欽佩,但也會思考是否透過外交折衝,可避免目前的軍事衝突。另外,目睹倉促逃離烏克蘭的數十萬難民時,國際社會也給予高度的同情。
不過,這也喚起多年前中東及北非難民湧入,大部分歐洲國家排斥,讓大家看到同是難民,白人難民受歡迎,非白人難民則難被接受的雙重標準。波蘭內政部長表示只要是逃離空襲或俄羅斯攻擊者,都可確定來自波蘭的支持。這個國家不是去年拒絕來自白俄羅斯的伊拉克、敘利亞及阿富汗難民嗎?
以反對收留難民著名的奧地利總理內哈默,雖然沒有類似上述各國領導人的堅定立場,但也表示「如有必要,我們會收留難民」,卻忘了自己過去反對接納來自阿富汗難民,明知送他們回神學士統治下阿富汗有多危險,但仍堅持奧地利有權遣返想要申請政治庇護的難民。他指出這兩個情境有很大不同,因為接受烏克蘭難民是出於對鄰國的協助。
連自己國人在西歐可能遭到歧視的保加利亞總理培特可夫也說得相當入骨:「這些人是歐洲人,所以我們和其它歐盟國家都準備好歡迎他們。這些人聰明且受過教育,沒有歐洲國家會擔心即將來臨的一波移民。」
類似報導,在國內網路上有所流傳,一些台灣民眾或多或少聽聞。當然,歐美國家願意接受因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造成的難民,但卻對本身在阿富汗、中東和北非引發的非白人難民潮,相當排斥,確實讓國際社會看到它們對生命價值的雙重標準,也反映這些國家的種族歧視。
另方面,許多觀看西方電子媒體或美歐報紙的閱聽人,可能注意到有別於過去伊拉克戰爭、敘利亞內戰或阿富汗反恐戰爭,許多記者報導有意無意間流露出強烈種族歧視。曾歷過戰事的第三世界人民,感受尤強烈,下列幾則就是典型帶種族歧視報導。
英國《每日電訊報》政治記者哈南這樣描述:「他們看起來很像是我們,這就是令人震驚原因。烏克蘭是個歐洲國家。它的人民觀看 Netflix、擁有 Instagram 帳號、在自由選舉中投票,並且閱讀沒經審查的報章。戰爭不再僅拜訪貧窮和遙遠的人民,它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
哥倫比亞電視資深記者狄亞加塔在基輔報導,「雖然我沒有任何不敬之意,但還是必須說烏克蘭並不像伊拉克或阿富汗一樣,歷經了一、二十年戰爭。這是一個相對較為文明的歐洲城市(在此我必須用字非常謹慎),是一個你不會期待或希望事情竟然如此發生的地方。
國家廣播公司記者柯碧艾拉在轉播時,表示「這些不是來自敘利亞的難民,這些是來自烏克蘭的難民,他們是基督徒、他們是白人,他們與我們相像。」法國的 BFM TV 記者科貝報導烏克蘭時表示:「我們這裏談的不是敘利亞人逃離普亭支持該國政權的轟炸。我們談的是長得像我們的歐洲人開車離開,以求保命。」
西方政治人物的種族歧視,或許有其政治目的,但若同樣態度來自應當客觀的媒體工作者時,這就是根深柢固、難以改變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