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10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金融監理 杜絕炒房歪風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  聯合報社論/王美花無責,國人無語,台電基層又何辜?
◆  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德國,明日台灣
◆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金融監理 杜絕炒房歪風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金融監理 杜絕炒房歪風


2022-03-10 00:47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房市強漲,金管會針對法人購置住宅、個人第三戶房貸、土地融資、餘屋貸款及工業區閒置土融等五大項,拉高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權數一至三倍。(本報系資料庫)


房市漲個不停,金管會針對法人購置住宅、個人第三戶房貸、土地融資、餘屋貸款及工業區閒置土融等五大項,全面拉高銀行不動產授信風險權數一至三倍,即日起生效但不溯及既往,只適用舊貸續借、轉貸案及新承做案件,各銀行第1季申報的資本適足率就會適用。

銀行資本適足率等於自有資本淨額風險性資產總額的比率,根據銀行法,須符合一定標準,因此風險權數愈高,銀行計提的資本就愈多,銀行除了增資,只能減少不動產放款風險性資產。金管會此舉,在促使銀行審慎控管辦理不動產貸款的相關風險,不要淪為炒房的幫兇,以斬斷多房的投資客及養地、囤地的建商金流,從而遏止炒房。

根據去年9月本國銀行資本適足率的數字試算,新規定上路,整體銀行資本適足率會下降約0.47~0.58個百分點,其中有四家銀行的資本適足率降幅甚至達1.6個百分點。預期銀行可能不做新貸或轉貸,舊貸續貸只能收回,或是擇優承做,才能維持既有的資本適足率。

此外,銀行的資金成本將因而提高,不動產授信利率勢必拉高,等於投資客或建商愈來愈難取得便宜的資金,加上央行降低貸款成數,壓縮開發期限,口袋不深的小型建商經營風險增加,未來購地變得不易,或許可以緩和地價的飆漲,而讓房市降溫,也可以避免萬一房市突然反轉時,銀行房貸和土建融資發生逾放或收回困難的風險。

問題是,金融業者在不動產授信的實務方面,因為削價競爭而產生陽奉陰違的作法。例如房貸人頭戶、借戶和建商藉由包租包管等非常規交易手法,吸引民眾貸款買房,甚至有建商和借戶聯手哄抬房價。有些銀行疏於查證是否跟買房用途相符,對沒有地緣性的多位人頭借戶,短期內申貸同一建案的房產,銀行沒有做徵信、監控還款來源,銀行也沒有查證建商和借戶間是否勾結提高買賣合約價款來炒房。

在承做投資客房貸方面,有些銀行沒做好客戶的實名認證,對短期內頻繁買進或清償房貸,疏於查證是否為投資客及研擬風控機制,也不注意客戶買房的合理性,如借戶短期申辦多筆房貸或短期內頻繁買賣,銀行竟就逕以低率的自住房貸核貸,並未考慮房市景氣反轉時,借戶還本繳息的財務能力。

此外,近來的房貸統計看起來好像出現萎縮,但實際上,卻是銀行以企金部門的短單(前三年只付利息)、中單(七年到期再續約),來接收個人房貸戶,也就是不少企業主或大股東以周轉金名義,用不動產抵押借款來購置房地產,利率較低,成數較高,遊走在政府規定的灰色地帶,挑戰金融主管機關打房政策的威信。

最近甚至還發現有零元炒房團,以不實的房屋買賣契約拉抬建案行情,偽造所得資料,共同籌資及利用人頭戶買房,銀行竟從收件到徵審處處都違反 SOP,連防制洗錢和法遵都沒做好,甚至對房貸戶給予理財貸款,變相增加核貸成數。

有鑑於上述銀行、信合社、票券及融資租賃業者,可能對央行和金管會的打炒房政策陽奉陰違,乃至於和建商、投資客勾結作假,從而產生監理上的漏洞和增高風險,金管會和央行實有必要加強監理力度,落實銀行授信風險差別定價原則,加強授信限額及集中度管理,落實不動產授信的法遵及建立風控機制,應增加一般金檢和專案金檢的頻率和強度,並對於違法亂紀的銀行給予嚴厲的處罰,才能具體落實政策效果。

當然,房價涵蓋層面廣泛,實非金融主管部門所能獨力解決,相對被動、保守的內政部、財政部,實有必要在地政和稅制上拿出積極作為,才能共同遏止炒作、囤房、養地等現象。











聯合報黑白集/今日德國,明日台灣


2022-03-10 00:4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德國北部的天然氣儲存設施。 歐新社


在一串「今日/明日」的投射中,台灣自比過香港與烏克蘭,現在又有一個不同的鏡射對象,那就是德國。此處比的不是亡國感、也不是戰爭,而是能源選擇的困境。美國發動禁運俄羅斯原油,德國表示無法跟進,因為該國經濟對俄國能源倚賴甚深。

德國有二分之一的天然氣、三分之一的煤和四分之一的原油購自俄國。上月底德國關閉「北溪二號」的供氣,對其能源已造成不小的衝擊;若再停止俄國原油進口,整個民生和經濟都將受到重大衝擊。德國選擇不跟隨美國腳步,主要是為國家利益著想,絕不能為制裁而自廢武功。不僅德國,歐洲多數國家皆如此,唯有脫歐的英國例外。

德國的能源高度依賴俄國,主要是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福島核災後,梅克爾政府在一片反核示威聲中決定廢核,原本占十八%的核電,要在今年底前全部關閉。儘管德國積極發展再生能源,不要核電也不要煤炭,但也因此大大增加了對俄國天然氣的倚賴。北溪二號即是為此而建,但如果德國禁運俄國石油,俄國揚言還會關掉北溪一號;如此一來,德國產業即告癱瘓。

同樣是廢核,台灣的情況可能比德國還糟。我們的綠能發展很不可靠,電網脆弱不堪,天然氣得一船船運進來易受封鎖,又沒有鄰國可以買電。今日德國,映照了台灣能源慘況。















聯合報社論/王美花無責,國人無語,台電基層又何辜?


2022-03-10 00:2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3月3日全台大停電,經濟部長王美花稱要負起政治責任,但卻被慰留。記者胡經周/攝影


三○三大停電造成全國五百多萬戶停電,長達十二小時,是去年五一三與五一七後,又一次全國性大停電。再計入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的八一五大停電、七二九限電及去年底萬隆變電所爆炸引發的台北南區停電,蔡總統上任後,國內已發生六次嚴重停限電。經濟部長王美花歷經一年內三次大停電,仍被閣揆蘇貞昌慰留,稱她「著有成績」,卻把這次停電歸咎台電第一線技術人員操作錯誤。

此次大停電後,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立即請辭,王美花僅自請處分;當時政壇即傳出,蔡政府要保王美花。果然,行政院把責任鎖定興達電廠一線操作人員疏失,並稱王美花現階段更重要的任務是盤點全國電網韌性改革;彷彿沒有王美花,電網韌性無法強化

事實上,去年五月兩度大停電後,經濟部即成立了「電網強化改善小組」,由王美花親任召集人。十個月過去,台灣電網再度崩潰,顯示她根本沒有解決問題。如今行政院又要給她六個月,讓她再檢討同一問題,這根本就是在虛應故事美國商會今年初公布調查報告,近八成受訪美商對電網韌性表達憂慮,顯示外商都看出問題所在。報告公布不到兩個月,國內即再度出現重大停電,行政院還稱讚王美花「著有成績」,豈不諷刺?

六年發生六次停限電,問題已不僅在電網的強韌度,更大的問題在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太不合理。一味急著廢核,卻未預留新電源開發的餘裕,以致核電不斷退場,綠能卻跟不上來,天然氣發電也無法完全填補缺口。這次大停電後,政府催促核三廠上線發電,中火也不顧空汙嚴重加倍發電,在在凸顯國內供電嚴重不足。但蔡政府上下仍在狡辯:台灣沒有缺電。

為圓「不缺電」的謊言,蔡政府必須用更多的謊言來粉飾。第一個謊言,就是把綠能灌水,將白天日照好時才有的太陽能發電量極大化,塑造備轉容量率不低於六%的假象。一年來,人們不斷見到太陽下山後光電歸零用電緊俏殘酷現實,台電在入夜後到處找電,但電在何方?

第二個謊言,是不斷壓縮電廠的歲修時間,以致電廠、變電所與電網維修時間被壓縮到極小,一個疏失就爆發事故。以這次大停電為例,台電的檢討報告避重就輕,但外部委員直指核心說:龍崎變電所南、北匯流排相連,即使本次事故由其他因素觸發,也會發生同樣系統性問題。這次停電事故中,興達電廠與龍崎變電所均在維修,因而加劇了興達維修失誤造成的停電效應。簡言之,若龍崎變電所當時不在維修,連鎖效應會小得多,北部根本不需停電。

為確保用電高峰季節供電無虞,這麼多重要的電廠、變電所同時密集維修,在電力專家看來,這就是缺電。但在蔡政府眼中,卻簡化技術人員操作錯誤,這根本是自欺欺人。如人們所共見,三○三停電的後續衝擊並未停止,台南、高雄與故宮南院接連停電,這和近年台電利用降壓延緩缺電影響的景象如出一轍。但蔡政府繼續裝聾作啞,把壓力丟給一線維修人員

台電基層人員原應有更充裕的時間來保修設備,以便把重責放在應對颱風地震等天災的傷害;但現在卻因蔡政府能源政策好大喜功,須承擔加倍風險,以及政策失誤責任。「基層」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不正反襯「高層」要負的責任太少?

如果王美花不必負責,台電基層又如何扛得起重責,民眾也只能無語問蒼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