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謹慎應對明年經濟四大風險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貨幣政策為何來得太遲太猛?
◆  聯合報黑白集/從「脫北潮」看竹竹併
◆  聯合報社論/在野黨集體失能,是蔡政府濫權的幫凶







經濟日報社論/謹慎應對明年經濟四大風險


2021-12-26 00:53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新變種病毒對全球經濟成長影響會有多大,高盛經濟學家列出四種情境。(美聯社)


全球經濟在2021年繳出亮麗成績單,雖然Covid-19疫情拖累經濟成長力道,但在國際商品貿易穩健成長、疫後新生活帶動新商業模式的正面效益之下,全球經濟成長動能持續穩健上升。國際機構多預測2021年經濟成長率將突破5.5%,甚至上看6.0%,例如國際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12月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6%,國際貨幣基金(IMF)10月則預估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率為5.9%。

我國經濟於疫情期間走勢強勁、展現韌性,2020年經濟成長率3.36%,躍居全球前五名;2021年更上一層樓,在國內投資與出口雙引擎驅動下,持續推升經濟成長率。依主計總處11月估計,2021年經濟成長率將達6.09%,為2011年來的新高成長紀錄,表現極為亮眼;主計總處亦預估2022年經濟成長率將達4.15%,果真如此,即自2019年至2022年將連續四年經濟成長率大於3%,是近20年首見。

2021年可說是多災多難且國際政經情勢極為動盪的一年,在年終歲末之際,回顧國際經濟情勢變化,有下列四項風險對當前及2022年的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其一是Omicron新種病毒的爆發及蔓延程度;二為全球化通膨的威脅;三是美中經貿及科技角力等地緣政治的風險;四為極端氣候。能否對這四大風險提出有效因應對策,關係著當局能否在世道渾沌下再創經濟新局。

首先,Omicron於12月初的極短時間之內已擴及34國,其特質是傳染速度快但重症者少。我國因政府防疫得宜,目前只有零星境外Omicron病毒染疫者,但都屬已打兩劑疫苗的突破性感染;目前國內打完兩劑疫苗的覆蓋率僅約六成左右,對Omicron新種病毒的威脅不可掉以輕心。唯有紮實防疫,2022年經濟方能在高基期下達到主計總處預估的4.15%成長率。

其次,面對來勢洶洶的全球化通膨,政府必須步步為營。自今年5月起我國以美元計價的進口物價指數,已經連續七個月漲幅超過20%,主要肇因於石油、大宗物資及糧食價格大幅上漲。行政院已凍漲電價,油價亦採階段性穩定價格,且財政部對部分大宗物資採取降稅措施,以因應日益高漲的物價上漲壓力。但主計總處公布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仍高達2.84%,創近九年來新高,躉售物價指數(WPI)亦較上年同月上漲14.19%,可見台灣同樣籠罩在全球化通膨的風暴中,加上房價高漲,通膨及預期通膨將是2022年必須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

美中經貿及科技角力等地緣政治的風險,是2022年必須面臨的另一重大挑戰。在兩強經貿及科技角力中,台灣必須步步為營、碎步前行,方能明哲保身。台海兩岸日益升高的緊張關係,也是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地緣政治風險,日前彭博資訊甚至把台海危機拖垮半導體產業鏈,列為2022年全球十大黑天鵝之一,可見種種地緣政治風險必須謹慎面對。

最後須考慮的是極端氣候風險。2050年淨零碳排是全球共同的目標,今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曾宣示台灣在2050年也要達成淨零碳排;國際企業方面,包括蘋果、Google及微軟等亦做出相關承諾。台灣是國際主要供應鏈,減碳減排風險勢必影響國內產業的競爭力,尤其歐盟將於2023年實施碳邊境關稅(2026年正式課徵),政府應及早擬訂溫室氣體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計畫,包括總目標設定、管制對象、額度分配方式、抵換機制、交易標的及相關法規遵循等,方能讓國內企業有足夠時間,對世界各國因應極端氣候的措施做出應變,降低風險。

綜合上述,我國經濟在疫情期間極具韌性,連續兩年表現亮眼,展望2022年政府只要能妥善因應新變種病毒、全球化通膨威脅、地緣政治風險及極端氣候這四類風險,將能於2022年迎來一個經濟成長率漂亮的好年。












聯合報黑白集/石木欽們呢?


2021-12-26 00:5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遭懲戒法院判處罰俸一年。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遭懲戒法院判處罰俸一年,輿論多認輕判,民間司改會董事長林永頌也直言人民可接受嗎?其實,石木欽無論懲戒多重都輕如鴻毛,真正讓人民不能接受的是,石案背後的巨大司法黑幕,會不會永無見光之日?

石木欽位高權重,成為史上遭彈劾懲戒最高層級的司法官而備受矚目;石案把人民對司法的信賴推下谷底,同案眾多「石木欽們」更讓蔡英文總統的司法改革決心備受質疑。

石木欽與商人翁茂鍾不當飲宴,並以妻兒名義買進翁公司股票,說穿了只是司法界從根腐爛的表瘡。司法院與法務部根據翁茂鍾「現代版百官行述」所載,迄今公布兩波包括法務部前部長曾勇夫、前檢察總長吳英昭、最高行政法院前院長林奇福在內的六十四名司法人員名單,卻僅十一人送監院或受刑事調查。

直言之,整部「百官行述」一旦導向以石案為重心,就是失焦。除了翁茂鍾涉嫌的多起案件,兩波調查查出的部分司法人員所涉案件,以及民間團體告發的石木欽等人涉及貪汙案仍待檢方偵辦,至於逼使年輕銀行經理諸慶恩抑鬰而亡的偽造定存單等案,也正重啟調查中。

石木欽懲戒案只是冰山一角,能否查清翁茂鍾「襯衫飲宴團」可能涉及的貪贓枉法事證,才是蔡英文司改的真正考驗!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涉假訊息案,警方自宮造成三輸


2021-12-26 00:4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提告,卻因為警方未傳訊蘇就移送被台北地院裁定不受理。本報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稱某肉品業者支持萊豬開放被否認,遭國民黨立委告發製造假訊息、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警方未依法傳訊即移送法院,法院則以警方未傳訊,逾期移送,裁定不受理。警方刻意技術性迴避傳訊程序,讓蘇揆免於奔波警局並完美閃過裁罰可能,對比升斗小民動輒被「查水表」,真是天壤之別!

蘇貞昌會被控散布假訊息,始作俑者正是蔡政府。蔡英文總統與蘇貞昌多次要求檢警嚴辦假訊息,並積極宣傳「散播疫情假訊息關三年」。去年台南市國民黨籍議員「太早預告」出現仿冒三倍券遭偵辦,蘇揆還說「移送法辦,剛好而已」;影響所及,警調更賣力「打假」,以散播謠言送辦者成倍翻多,但多獲裁定不罰。

在人民飽受警調恫嚇的同時,卻不斷看到綠營官員民代以斷章取義、偷天換日、移花接木手法釋出假訊息,但都神奇地受到免責保護。例如蔡英文即公然用「反美豬」替換「反萊豬」的公投文字;又如經濟部次長坦承三接工程傷及藻礁,蘇貞昌卻說是假訊息,兩人必有一人公然說謊,但警調置若罔聞,唯待檢舉才受理。

警調偵辦的大小眼已經很明顯,更讓人民無法接受的是調查詢問的差別待遇。例如蘇揆愛將、行政院前發言人丁怡銘因牛肉麵風波請辭並遭告發散播食安假訊息,但台北市警中正一分局通知他應訊時,不僅安排專屬車位迎接,還封鎖人行道並調虎離山掩護他躲過媒體追問,毫不掩飾的給予特權待遇。

蘇貞昌遭控散布假訊息,警方作為「更上層樓」,明知依法應於兩個月內傳喚蘇揆說明,卻假裝完成程序並函送法院。法官面對此嚴重程序瑕疵怎麼審得下去,更不可能當「背鍋俠」,因而以警方未傳喚當事人致影響訴訟權益裁定不受理。於是,高官船過水無痕;至於人民的告訴權,又豈為警方所在意。

三年前台大政治系教授蘇宏達在臉書批評故宮政策,隔了一年,調查局桃園市調處發函台北市警南港分局調查蘇宏達是否涉及散布謠言。《社維法》規定,逾兩個月警方即不得詢問、處罰及移送法院,但警方仍約談蘇宏達並移送士林地院,法院裁定不罰。監察院調查報告提出意見,要求警政署檢討改進,第一項就是已逾時效不得移送。

換言之,警方本應於兩個月內詢問蘇貞昌,之後才能移送法院,卻自創巧門,既不約詢,又拖過兩個月才違法移送,擺明就是讓長官免於奔波警局,又保證法院不受理,多麼高明的「無痕拍馬」之術!

殊不知士林地院裁定不罰蘇宏達,同時也確立了審查原則,包括:如「有所本」即非謠言、政府政策攸關公共利益可受公評、個人意見表達與合理評論自屬言論自由,以及縱引起不特定人瀏覽、回應、分享、討論、爭議亦難認定有影響公共安寧之情事。這些原則並多為各地院裁定時援用為不罰之理由。

對比雙蘇案,更可彰顯司法偵審貴在探尋真理,而非因人設事。可惜,警方處理蘇貞昌案,只想到如何為長官開方便之門,反而讓蘇揆失去一個透過司法打臉在野黨立委的機會,更背負了坐享特權罵名。當然,也或許是警方相信蘇揆所言「無所本」確屬造謠,只好設巧門幫他開脫。

面對質疑,蘇貞昌說不要浪費司法資源,內政部長徐國勇則稱警方與法院的法律解釋有落差,一個強詞奪理,一個心虛無比,但都難掩蓋此案「三輸」的結局:警方輸了執法威信、蘇貞昌輸了法院認證機會,而台灣更輸了民主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