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25日 星期六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支持社會創新 亂流中穩定力量

◆  公投落幕 政府要說明供電規畫
◆  大疫歲末 做心中有光的人
◆  未來半年 防疫最大考驗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支持社會創新 亂流中穩定力量
◆  朴槿惠特赦 想到台灣經濟未來發展…
◆  削足適履的蠻橫修法
◆  地制法闖關 一再試探民主界限
◆  由全面執政走向獨裁政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支持社會創新 亂流中穩定力量


2021-12-25 00:56  聯合報 /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Impact Hub Taipei與家樂福、義美等企業共同合作,推動社會創新。記者曾學仁/攝影
I

前陣子參加社會創新界盛事「Buying Power」社會創新暨新創採購頒獎典禮,代表學校領獎,也感受到令人振奮的趨勢。由於ESG(環境社會和企業治理)熱潮,參與社創和新創採購的政府跟企業大增,採購額也大成長,已突破十八億元。

「Buying Power」是倡議政府與民間企業優先採購社創組織產品及服務,取代以往價格優先採購模式,支持社創組織,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第十二項目標「責任生產與消費」。

眼看疫情又不樂觀,氣候變遷挑戰各國都逃不過,種種衝擊令人憂心,因此歐美愈來愈重視社創組織發展,在政策及法規上大力支持,寄望同步兼顧解決社會問題與經濟發展的商業樣式,能成亂流中穩定力量。

在美國,共益公司已是公司型社創組織成功典範,全美有卅六州及華盛頓特區通過立法,對有意將CSR企業社會責任進化成兼顧獲利、社會及環境「三重社會使命」公司賦與法律地位,要求公司負責責人對其社會使命必須是「當責者」,並揭露公益報告。在立法領航下,已有超過一萬家共益公司,並有十幾家成功上市櫃。

英國最著名公司型社創組織類型是「社區利益公司」(CIC)追求實踐社區利益而非單純營利。CIC必須經過「社區利益公司管理局」評估,通過「社區利益測試」才能成立;盈餘分配、績效利息和資產轉讓也都有限制,要每年揭露社區利益報告。英國有二萬三千多家健康、社福、交通、環保等不同類型CIC公司。

歐洲合作社型社創組織也蓬勃發展,藉由修法鼓勵民主參與和商業運作同步進行,既達成社創發展目標,也讓合作社社員獲利。像義大利工人合作社、法國SCOP Socié合作社都是很好範例。

台灣自二○一四年政府推動社創行動方案,在經濟部社創組織登錄的有七○六家,其中五二一家為營利組織,一八五家為非營利組織,組織形式包含公司、合作社、財團法人、學校、協會等。但由於缺乏法規及統一事權主管機關,易對社創組織規模化和永續經營形成阻礙,公司型社創欠缺有效防制洗綠機制,合作社型社創常面臨資源不足,而現有財團法人法和公益信託法無法支持社創組織發展。

當務之急是盡快通過社創組織專法,賦予社創組織法律地位,放寬發展限制,架構出防止洗綠的揭露制度。至於主管機關,可仿英國社區利益公司管理局(獨立法定機構,由兼任審查員及專任職員組成,負責監理CIC社區利益公司),成立管理委員會,整合政府、企業、社創組織三方資源,共同推動。

唯有立法完備、優化制度、破除局限,補好漏洞,社創組織才能得到有力臂膀,更有能量提出倡議,讓更多企業、投資人和消費者理解,包容互助才是台灣最美風景。找出追求共好的最大公約數,願景才會出現在看得見的遠方!












公投落幕 政府要說明供電規畫


2021-12-25 01:05  聯合報 /   盧展南/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高雄市)
今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說,未來幾年備用率都會超過法定百分之十五,經濟部長則回應台電早有配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公投案落幕,隔天郭董就斷定明年一定缺電,不管民生還是工業用電。今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說,未來幾年備用率都會超過法定百分之十五,經濟部長則回應台電早有配套。

政府和電力公司都不能忽視人民的意願,公投結果是全民的選擇,如同美國加州選擇關閉核電廠的決定,隨著停電和供電柔性警戒(Flex Alerts)影響用戶用電次數增加,該州政府和負責其最後一座核電廠運轉的電力公司卻推動關閉計畫;在面臨電源緊急情況和零碳排目標任務時,卻要關閉其最後一個運行的核電廠,原因是該州電力購買團體不想要核能,社區電力選擇聚合協會(CCA)強烈主張使用再生能源。就如郭董所說,做了選擇後,就須面對供電的權衡取捨,不要抱怨。

供電燈號是滿足供電及維持動態平衡系統安全的指標。電力公司努力維持綠燈,以顯示供電充裕。然而供電燈號的可信度宜有人檢視,因為用電尖峰綠燈,不保證第二尖峰供電無虞,也就是一天之內可能發生不缺電與供電吃緊兩種情況,相關單位卻用每日一燈號來告訴大家供電情況。

電力系統是部龐大機器,隨時都可能因設備老化、人為因素、維護不力及外力介入,造成設備故障,導致區域停電。在供電裕度充足下,設備故障造成區域停電,不應被說成缺電,只能說是電網韌性不足。一年中若有多次長時間非事故造成之計畫性輪流停電,就是缺電。

開源節流,是處理缺電問題不二法門,現階段除須提高現有公民營電廠發電機組的全年可用率外,中長期言,燃料是否充足、機組是否延役、增加安全無汙染的電源均需考慮。電力調度策略,也要從過去供給端思維,轉為強化需求端管理。供需整合調度,納入能源效率提升、增加可靠型需量反應、裝設儲能系統、增購輔助服務、甚至降壓降頻節電運轉等,是因應氣候變遷及面對能源轉型,普遍採用的作法。不僅供電系統需要有因應極端氣候的韌性,民眾也要對氣候變遷問題做好準備。

過去供電問題,是出了大停電事故或大選時才會被討論,今年公投前有不少公開討論。既然人民做了選擇,政府對未來供電的權衡和取捨,就要做好規畫與說明。












大疫歲末 做心中有光的人


2021-12-25 01:01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華山基金會在苗栗縣青年創業指揮部旁辦「捐年菜、送愛孤老」公益勸募,縣長徐耀昌代表縣府捐贈10萬元。記者胡蓬生/攝影


歲月如歌,紛擾的一年到了尾聲。附近人家庭院耶誕燈飾閃亮著,耶誕歌聲在寒冬裡捎來絲絲暖意,也昭告新年和希望的降臨。

這一年,我們經歷五月疫情洗禮,那些驚慌和震撼,依然鮮明,體認生命無常,所幸疫情控制住了。但新變種病毒蠢蠢欲動,大疫之年,沒有人是局外人。

歲末寒冬,女兒捐兩份年菜給華山基金會,願做心中有光的人,溫暖寒夜裡孤苦老人的心。「沒有一個冬天不可踰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我如此堅信。













未來半年 防疫最大考驗


2021-12-25 01:00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日本繼大阪與京都後,東京都也確認出現首例感染途徑不明的新冠肺炎Omicron變異株社區傳播確診者。 美聯社


新冠病毒Omicron變種出現一個多月來,雖然全球新案劇烈攀升,死亡人數卻依然躺平,比如以起源地南非來說,每日新增達一、兩萬人,但死亡僅三、四十人,遠低於舊株、Alpha與Delta,因此有人認為這是朝向流感化發展的跡象,甚至預測疫情將在明年第三季終結。

新冠疫情終結有幾個劇本,最早被提出是群體免疫,也就是疫苗覆蓋率大於病毒複製率,導致病毒無法傳播,然而疫苗問世一年來已經證明,以目前的疫苗保護力,連對Delta都無法達成群體免疫,更不用說傳染力更強的Omicron了。歐美就因迷信群體免疫,以為疫苗就要終結疫情,才導致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個可能劇本,是病毒毒性降低,使得住院與死亡人數明顯下降,不再壓垮醫療體系或引發社會恐慌。以目前Omicron粗估死亡率百分之零點二來說,雖然已明顯低於先前變種,但仍明顯高於流感(百分之零點零六),而且因為新冠篩檢遠多於流感,因此實際死亡率相差更大。以百分之零點二死亡率來說,如果有五百萬人感染,就會造成一萬人死亡,而台灣沒打疫苗人數大約就是如此,民眾不可能接受這樣的劇本。

事實上,Omicron較低住院率與死亡率,有人認為乃因多數感染者先前已感染或施打疫苗,而非病毒毒性減弱。若果如此,隨著抗體降低,一旦補打疫苗速度不能趕上病毒傳播,那麼重症率就可能攀升。況且,目前全球兩劑覆蓋率略低於五成,許多窮國連一劑疫苗都沒得打,更別提加強針了。疫苗即使有效,如果全球施打不均,病毒仍可在窮國繁殖,產生新的變種,防不勝防。疫情預測須根據流行病學數據與數學模型,而非亂猜。英國倫敦公衛學院預估,如果不採取其他防疫措施,英國在明年二月將達Omicron疫情高峰,每日確診數十萬人、死亡一千人。如同先前變種,幾個月下來,上千萬人被感染,當然疫情就會趨緩,但也將再次付出慘痛代價。

如果疫情終結指標,是不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與入境檢疫,那麼絕對不可能在明年第三季達成,因為先前經驗顯示,一個重大變種至少會讓疫情延燒半年,而防疫手段如果落實,將把疫情曲線壓得更平,卻也拖得更久。以台灣來說,即使春節方案成功,社區維持清零,國門仍有大量Omicron叩關,不可能放掉檢疫;如果漏進病毒,造成社區感染,那麼由於病毒輕症化,等到發現疫情恐怕早已擴散,最慘烈的代價就是醫療崩潰。由此觀之,未來半年不只不能輕言放鬆,更必須當成最大考驗來面對。

不管國外疫情能否在明年終結,台灣必須維持清零,讓病毒與疫情在境外演變,等到病毒毒性真的減弱、傳染力明顯下降,或者次世代疫苗研發成功,再談恢復正常生活,才是最好的劇本。













朴槿惠特赦 想到台灣經濟未來發展…


2021-12-25 00:53  聯合報 /   戴照煜/國際貿易談判講座
南韓法務部公布新年特赦名單,2017年因閨密案入獄的前總統朴槿惠也在列。 美聯社


韓國總統文在寅決定特赦前總統朴槿惠,朴將於卅一日出獄。筆者曾於一九六三年在首爾與年約九歲的朴槿惠有一面之緣。

朴正熙任總統十六年期間,雖然對韓國民主發展有令人極度不滿的一面,但對韓國拓展對外貿易不遺餘力,才有今天韓國經濟與貿易的卓越表現與成就。

當年朴槿惠父親朴正熙就任大韓民國總統,蔣總統任命總統府秘書長張群先生率團赴韓祝賀,筆者隨團前往考察負責拓展及推廣韓國出口貿易市場的「大韓貿易振興公社」(簡稱KOTRA)。

當時我國還沒有外貿協會,只有「中國生產力及貿易中心」下設「貿易推廣部」,任用十來個人負責調查海外市場,並協助企業拓展海外市場。當時,日本有「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簡稱JETRO)。

朴正熙就任後,全力發展經濟,尤其是在拓展對外貿易,更是竭盡心力,績效卓著。朴在任期內排除萬難,奠定領導與治理穩固基礎;我留德時的韓國同學,幾年前我回訪首爾時,都異口同聲表示:如果沒有當年費盡心思振興經濟,絕對沒有今天繁榮安定的韓國。

朴正熙進入青瓦台後,將施政重點放在發展外貿,以日本JETRO為樣本,成立並擴大KOTRA職責、機能、組織,對拓展及推廣韓國産品輸出居功厥偉。

當時,我們只靠生産力中心貿易部十幾個人力,辛勞苦幹。所幸當時經合會負責人深具遠見,非常重視國際貿易,尤其是出口業務,派筆者到日韓考察研究KOTRA與JETRO,考察研究報告直呈總統親覽。一九六九年一月,在經濟部下成立「國際貿易局」,由汪彛定出任首任局長,隔年七月成立「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要不是當時執政者及有關官員的遠見、膽識及堅強用心,哪有今天台灣的民主、經濟、繁榮、穩定呢?

朴槿惠因在總統任內收賄、貪腐、濫權等醜聞被判刑,現在文在寅總統為治癒韓國社會衝突,並恢復團結,藉其「健康狀況不佳」為由,宣布特赦朴槿惠,對國內團結有其意義。

過去,在國民黨統治時代,我們也有很多愛國愛民、為國為民、顧國顧民的執政官員。

今天呢?我只看到執政黨政府官員,為爭權奪位、心中無民、眼裡唯我心態,難怪台灣會落到如今的困境。












削足適履的蠻橫修法


2021-12-25 00:51  聯合報 /   陳文卿/服務業(新竹市)
蔡英文總統下令黨公職支持大新竹合併升格,立院民進黨團歷經四天三夜排班守議場。記者吳亮賢/攝影


民進黨真以為票太多,還是怕顏寬恒在中二選區補選選不上,才會在公投戰場剛獲勝後,就急忙要推新竹縣市合併升格案。此時推動既無急迫性,且未經過縣市議會間協商討論取得共識的合併案,為某人量身打造企圖,昭然若揭。

甚至因受限地方制度法直轄市人口必須達一二五萬人規定,不惜動員修法,更要「逕付二讀」,這是典型削足適履!毫不遮掩地為一黨一人之私修法,更置人民觀感於不顧。民進黨真以為合併升格後,對未來大新竹市長寶座就能探囊取物?不要忘了,此次四公投結果,新竹縣、市同意票都超過不同意票。

合併升格有利有弊,但總該經過周密的討論規劃,且將配套措施想好,徵詢地方民意,甚至也可在辦公投後而發動。總之,絕不能像現在這樣硬幹到底。

如果僅為了讓任滿的現任可以繼續幹,釜底抽薪之計是乾脆修改選罷法,將任期兩屆限制刪除。縣市長幹得好,人民願意繼續支持就幹下去,好歹還是得接受民意考驗,如此豈不皆大歡喜?或許,此建議為戲言,但應不至於比現在蠻橫修法,更荒唐吧?













地制法闖關 一再試探民主界限


2021-12-25 00:50  聯合報 /   賴香伶/台灣民眾黨籍立委(苗縣三義)
為了地方制度法順利付委審查,民進黨立院黨團堅守議場門口。記者蘇健忠/攝影


四大公投結果揭曉後,各界忙著分析該如何解讀,不意執政黨火速提修《地方制度法》促成新竹縣、市合併,立法院民進黨黨團則忙不迭地將年度總預算案逕付二讀,創下國會史上首例。這系列行為與執政黨挾行政資源,將公投操作成政黨對決,及各界長期質疑用網軍帶風向等一併觀察,不難發現執政黨一再試探民主的界限,然而民主價值應是被拿來服膺,而非被挑戰。

由民進黨總召柯建銘領銜的地制法修正提案,將原本升格直轄市本須具備「人口聚居達一百廿五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兩必要條件,改成只須符合其中一項即可,這比先前傳聞調降人數門檻修法方式更扭曲,但在民進黨人數優勢下,昨日院會通過逕付二讀,經在野黨抗議協商,才同意撤回並交付委員會審查。

地制法從立法之初,對於直轄市及縣、市的設立就有人口聚居數的要求,而行政院過去提出為讓行政區劃程序更加透明、合理的《行政區劃法》草案,同樣強調必須考量國土整體規劃與人口規模要素;換言之,是否合併升格,事涉國家整體資源分配,也跟各區域國民間平等對待有關,公共政策包括立法工作在內,都不該為一黨或個人「歷史責任」服務,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故鄉好,但台灣只有一個,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

至於在預算審議,相較過去並未有嚴重延宕情況下,將總預算案逕付二讀,硬生生剝奪其他委員在委員會的預算審查權,這次爭議最後在各方壓力下,雖由民進黨黨團提出復議而落幕,但牽涉政治利益更深廣的地制法修正案,能否懸崖勒馬,實不容樂觀,必須持續監督。

相較於上揭理由不充分的法案修正及預算審議程序,對於攸關民眾權益更甚的法案,見不到執政黨拿出相同的效率跟決心,包括蔡英文總統二○一六年競選時政見:強化法定工資訂定程序正當化的《最低工資法》、蘇貞昌院長承諾年底前要修正強化社會安全網的《精神衛生法》,還有如何搶救距離破產更近一步的《勞工保險條例》,行政院至今仍未提出修正草案。

歲末年終,理當是感恩與祝福的時刻,只是回顧今年不免讓人感到遺憾,尤其府院黨僅僅為了個別縣市合併升格,不顧既有法制及其基礎學理,不但凸顯執政黨施政的優先順序,也讓人意識到民主價值至今,仍不是我國主流政治的最高指引。

當權力在完全執政下難受節制,其朝民主的界限試探與挑戰,恐怕也是必然;於此,我們所需要的,是以具體言行向其說不!














由全面執政走向獨裁政權


2021-12-25 00:49  聯合報 /   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事務暨發展學系教授
波波漫畫


陳水扁總統八年,朝小野大、有志難伸,所以民進黨班師回朝;選民此番賦予全面執政,寄望蔡英文能履行政見。先前民進黨不顧在野黨反對,意欲將預算案由各委員會抽離、逕付院會二讀,規避審查;儘管懸崖勒馬,卻故技重施,打算將《地方制度法》修訂草案逕付二讀,讓新竹縣市合併,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沾沾自喜,「逕付二讀也是議事程序的一種」。

民主雖強調多數,然而,畢竟並非仗恃國會優勢就可為所欲為,否則就是民選皇帝。《地制法》並非完全不可調整,不過縣市整併有一定的道理;民進黨智庫在野時期也整合歸納一些原則,基本上是希望能配合國土計畫、以及財政劃撥通盤處理。當下六都已經嚴重扭曲統籌款劫富濟貧的精神,為了愛將林智堅新竹市長任期屆滿找頭路,竟然可以量身訂做,硬要降低人口門檻,不思考苗栗與新竹的淵源,也拒絕一併考量嘉義縣市,理不直、氣不壯。

其實,這不是民進黨政府首度不講道理、強行修法。民進黨在二○一八年九合一選舉重挫,怪罪公投綁大選,蠻橫修法強行脫鉤。這一回四大公投全軍覆沒,原本就在民進黨的算計之中,因為從西歐經驗來看,要是公投不能綁選舉,選民投事的投票意願原本就比較低,而政府有資源進行動員,尤其是從事意識形態對立,或是製造政黨對決,當然可以輕易翻盤。未來選民已經無法運用公投來制衡顢頇無能的政府、表達不滿,或是抗議沆瀣一氣的朝野。

從一年多來的民調來看,儘管民進黨的支持度掉到剩下基本盤,國民黨因為罷韓以來軍心渙散,三到四成選民對落漆的兩大黨沒有好感。在民主轉型的初期,老百姓熱中選舉可以理解,我們終究整併為每兩年一次全國性的中央及地方選舉。沒想到民進黨以簡化選務及選人與投事不同為由,又在選舉年穿插公投,走回頭路,相當荒謬。不管選民討厭藍綠、還是沒有政黨認同,畢竟是大旱望雲霓;然而,要是對於政策或政治意興闌珊,那是自縛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