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2日 星期五

劉維公/聲量階級新貴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維公/聲量階級新貴
◆  方祖涵/運動場館之懷舊與崩壞
◆  朱宗慶/卅五年,艱困之中顯堅韌初心
◆  蘇蘅/澳洲模式 能不能拯救新聞業?
◆  趙春山/台獨假議題 內亂外患紛至沓來







劉維公/聲量階級新貴


2021-10-22 05:17  聯合報 /   劉維公(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路透社)



我們必須正視聲量階級新貴興起引發的社會問題。聲量新貴是新的社會不平等現象。透過按讚數、追蹤數、點閱數、貼文數等網路聲量,這些新貴擁有一般人沒有的社會地位,也享有一般人沒有的權勢。

臉書是縱容這些權貴的幫凶。自九月十四日起,華爾街日報以「臉書文件」(Facebook Files)為專題,刊登系列九篇調查報告文章。由於其內容是根據吹哨人法蘭西絲・豪根(Frances Haugen)提供的臉書內部文件資料,華爾街日報這一系列報導,向外界揭露社群媒體長久以來暗黑的經營手法,同時再次證明臉書創辦人祖克柏一直飽受批判的為富不仁問題

臉書為權貴大開特權後門,正是華爾街日報系列報導第一篇文章主題。臉書對外強調,只要使用者上傳的內容有問題,它就會依照其審查規定刪除,並且給予處罰。然而,實際的情況真是如此嗎?

「臉書文件」報導指出,臉書內部有一份名為「白名單」的貴賓清單,總數高達五百八十萬,包括川普、哈巴狗道格(Doug the Pug)(一隻有五百八十五萬追蹤者的哈巴狗)等。能夠進入這個「白名單」使用者,往往是具有「新聞價值」、「影響力」、「受歡迎」、「(對臉書)公關風險」等條件。臉書特別為這群備受注目的使用者,設立一個「交叉檢查」(cross check 或是所謂的 XCheck)的審查機制。

原本用來規範內容的管理機制,反而變成聲量新貴的方便之門。

只要屬於「白名單」內容,臉書內部管理人員就會自動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處理他們的違規行為,甚至有廿四小時的通融期。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這群聲量新貴上傳的內容,接受審查的不到百分之十。光是民國 109 年(二○二○年),「交叉檢查」允許破壞規定內容繼續留在臉書,直到觀看總數達到一百六十億次後,這些內容才被移除。

聲量新貴寄生在臉書,而臉書需要靠他們賺取更大的營收利潤。這種共謀關係形成社群媒體的一種病態生態。尤其臉書加強演算法推介功能的運用,密集提供同溫層的訊息與意見,此一病態生態已成為人們思想言行偏激化兩極化溫床。有心人士利用傳播假新聞、倡議反科學論點、鼓吹仇恨意識等偏激手段,煽動社群媒體內戰,讓網路聲量變成是自己私欲的利益。

臉書文件」系列調查報導清楚顯示,病態社群媒體關鍵課題,不是內容審查,而是落實公司治理以及演算法規範社群媒體是一個牽涉到龐大利益商業活動,但其所衍生的眾多社會成本(例如霸凌、孤獨等)卻是由全民所負擔。

現今有越來越多政府與組織積極要求臉書進行改革,台灣的政府並沒有太多作為。難道是因為政府自己正是聲量新貴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