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自嗨」一家親
◆ 聯合報社論/不辦高端,背後有「以政護商」軌跡
◆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供應鏈重組 企業大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全球供應鏈重組 企業大挑戰
2021-10-22 04:46 經濟日報 / 社論
供應鏈示意圖。美聯社
在疫苗日漸普遍下,新冠疫情逐步回到可控的程度,生產、消費恢復正常,一年多來受壓抑的經濟,理應迅速回彈,有兩位數的成長,但是整體的圖像,並不如想像般樂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2日發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中,下調2021年全球經濟成長預期至5.9%,而作為全世界經濟火車頭的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的第3季經濟成長率僅為4.9%,比今年第2季的7.9%下跌3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能源與貨品趕不上疫情平復後的需求,讓各國通貨膨脹快速上升,美國與歐元區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增幅達5.3%與3.4%,均為十多年來的最高,而罪魁禍首就是全球供應鏈的斷裂。
我們在全世界都看到供應鏈的問題;英國日前的汽油荒,導致開車族大排長龍等加油,但其實英國並不缺油,而是缺油罐車司機,這是由於自從英國脫歐後,許多來自歐洲的貨車司機都不想再申請工作簽證回到英國開車,而造成英國在汽油供應鏈上最後一哩的斷鏈,最後使得加油站缺油。
美國的供應鏈則塞在港口,由於貨櫃裝卸操作手的怠工,導致等著裝卸的貨櫃車大排長龍,白宮一直在嘗試努力解決從肉類到半導體等各種產品的供應瓶頸問題,並在6月成立一個特別工作小組,近日並召開緊急會議,要求港口實行90天全天24小時的營運,儘快解決貨物積壓問題,但目前成效有限。
英美的供應鏈問題出在,疫情導致大量服務業人口失業,可是等到危機稍緩,失業者卻喪失工作意願,據統計,美國目前失業者有800萬,但卻有1,000萬個工作機會,不是人求事,而是事求人,自然造成斷鏈。
更嚴重的是全球能源供應的問題,由於全球對減碳的政治承諾,導致能源公司對傳統能源的投資銳減,不過這一年多以來,疫情對經濟活動的壓制,能源需求變小,所以供需兩相可以平衡,但是自今年年中以來,各國經濟反彈,能源需求孔急,可是傳統能源產量不足,新能源的供應又趕不上,能源供應鏈也造成斷鏈,由煤、原油與天然氣組成的能源價格,自5月以來,漲了五成。
中國是當今的世界工廠,但為了2030年「碳達峰」,以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標,目前正在「拉閘限電」,甚至調高電價,強制關閉高汙染產業,這勢必會對工業產出造成衝擊,而在可見的未來,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還不能取代「中國製造」,可是拜登政府仍然延續貿易戰,沒有降低中國進口貨的高關稅,也間接促成通貨膨脹,影響正常經濟。
當前的供應鏈危機,不僅僅限於初級原料及能源產品,而且擴及高科技產業,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高階晶片;晶片產業本來就有嚴謹的國際供應鏈分工體系,在美國把高階晶片視為戰略產業,對中國大陸禁運之後,已經打亂了原有的供應鏈,現在不只是低階的車用晶片短缺,連用於iPhone 13的高階晶片都缺貨,產量將比計畫少1,000萬部。
展望未來,供應鏈的問題可能會愈趨嚴重,首先,貿易全球化的趨勢將被中斷,就像川普打貿易戰一樣,任意豎起關稅或非關稅的貿易障礙;其次,全球對暖化設定目標,勢必影響生產成本與貿易,歐盟目前積極研訂課徵碳關稅,將來會被美國與其他貿易集團效法;最後,國際政治將成為決定供應鏈的標準,基於國家安全,中國會有紅色供應鏈,美國也會有自己的供應鏈,屆時各自分立,互不相關。
在過去,全球貿易供需是朝向成本最小化的趨勢前進,供應鏈的形成是靠經年累月的商業運作,但如今新的政治與貿易型態屆臨,新供應鏈能否順利重組起來,則是對所有企業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兩岸「自嗨」一家親
2021-10-22 05:07 聯合報 / 黑白集
半導體示意圖。(路透)
一對台韓情侶檔網紅最近登上多家媒體,因為他們在 youtube 頻道製作影片,舉出「南韓絕對贏不了台灣的三個產業」,分別是半導體(台積電)、腳踏車與製鞋。
但如今的台灣與韓國相比,除台積電晶圓代工領先,落後項目豈止三十種。儘管多數人心知肚明,但從一則短片吸引台灣媒體爭相傳播,可知「吹口哨壯膽」之流行。在「愛台灣」與「好想贏韓國」的時尚下,只要有點正面訊息,就樂於當成浮木。
無獨有偶,海峽對岸的韓戰電影《長津湖》,光國內票房數字就奪下全球第一。「抗美援朝」成為超熱題材,無數文章與視頻一湧而出,以往日本獨享的「鬼子」頭銜,如今美國人也獲加冕。強調中國已不畏外患,則是這類作品的標準結尾。
但片中大力歌頌的「冰雕連」,犧牲固然壯烈,卻顯示官兵沒有禦寒衣物與糧食,仍被要求深入冰天雪地的絕境;結果全員凍死陣地,伏擊美軍的計畫報銷。全軍覆沒又一無所得,是該譴責還是讚揚?這類質疑聲音一出,小粉紅們立刻圍剿,文章也被政府刪除,決不容許潑冷水。
把自嗨當首務,兩岸不愧一家親。如何建立崇實與理性的觀念,戒掉聽不得壞話的玻璃心,比起成天吹「台灣人不是中國人」或「不容任何人自外於民族復興」的法螺,要重要百倍。
聯合報社論/不辦高端,背後有「以政護商」軌跡
2021-10-22 05:00 聯合報 / 社論
季青漫畫
波波漫畫
東洋製藥採購 BNT 疫苗破局後一年,遭檢調以涉及內線交易大動作搜索,卻也引發外界「辦東洋、不辦高端」的質疑。從種種跡象看,高端的問題絕對比東洋嚴重許多,連櫃買中心亦承認高端股票交易「確有異常」。然而,迄今未見任何司法偵辦動作,不知背後牽涉多少不堪聞問的內幕。
比較東洋與高端的炒股問題,無論從金額多寡、政商勾串程度,乃至系統性犯罪的嫌疑觀察,高端的嚴重性都遠超過東洋。就內線交易看,檢調在東洋案查到的獲利金額總數不過數百萬元上下,個別獲利則為數萬元到百萬元不等。主要原因,就在東洋能操作內線交易的時間點,只有它「宣布獲得有條件代理」和「宣布和衛福部談判破局」兩次重大訊息。相形之下,高端疫苗交易異常前後長達一年半以上,所涉金額估計高達上百億元。
以立委的舉證為例,蔡總統今年五月十三日在總統府召開記者會,宣布七月底前可供應首波國產疫苗;此前兩日,高端股票交易量就暴增上萬張。除此之外,去年二月到今年八月間,高端股票至少有九次在依法宣布「重大訊息」前,交易量都出現暴增。例如,去年二月高端宣布與美國國衛院合作研發疫苗,及今年六月高端宣布二期解盲前,交易量都爆量超過三倍。試問,這是某些「投資人」眼光精準,或幕後另有隱情?
在這些「重訊前爆量」的案例中,去年十一月的「馬來西亞藥商和高端簽訂疫苗採購備忘錄」的烏龍交易事件,頗具代表性。這項交易案,使高端股價水漲船高,市值驟升二十七億元。但十二月底,高端卻公布重訊宣布這項交易「破局」;宣布「破局」前,交易量暴增超過四倍,無數投資人遭坑殺。而櫃買中心的處置,卻是「罰款三萬元」了事。
深一層看,高端「內線交易疑雲」更重要的關鍵,極可能在系統性犯罪;是蔡政府一路為高端疫苗量身打造「政策利多」,和炒股交互運用。自去年蔡政府宣布要研發國產疫苗起,「獨厚高端」的例子不勝枚舉。其間,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先後參訪高端表態力挺,而後利用決策權力強行授予「免疫橋接」,並高價訂購五百萬劑,在在為高端鋪路。在「扶植國產疫苗」的大旗下,聯亞雖一路「陪榜」,但最後證明,政策護航對象就只是高端。
同樣極滋爭議的是,只辦東洋的內線交易案,卻不問它採購BNT 為何破局,也是蹊蹺重重。衛福部去年十一月堅持要東洋購買少量 BNT 疫苗,破局後卻透過其他代理商重啟談判;其間,不斷被提及的「民進黨蘇系吳姓立委」角色為何,疑雲難消。再說,蔡政府對外購疫苗極為消極,是否即意在為高端疫苗做多?這些疑問,無一不是該查而未查的「準弊案」。
可見,蔡政府大動作查東洋內線交易,一則是為削弱「東洋採購 BNT 疫苗」的正當性,二則是為轉移政府獨厚高端及疫苗採購諸多弊案的焦點,三則是對東洋在交易破局後批評政府施以懲罰,以示官威。至於對高端按兵不動,則是辦內線交易不僅動搖疫苗政策正當性,更可能因此牽扯出錯綜複雜的政商關係,使更多黑幕被公諸於世。
蘇貞昌在立院答詢時稱,「有證據絕不護短」,他不認識高端,也不會配合任何人。但眼前的事實,就是蔡政府對高端的「以政護商」,已到無所顧忌的地步。辦不辦高端、辦不辦疫苗弊案,恐不是「有沒有證據」的問題,而是「動搖民進黨執政根本」的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