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確定的年代 更需相親相愛
◆ 有疫苗就打? 別飢不擇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偏鄉交通資源「散用」與「善用」
◆ 「甘露水」背後的憂患意識
◆ 「真相」等同輸贏 「和解」只會是神話
◆ 與「零」共舞 或是與「疫」共存?
◆ 魅力即權力 尊重人民罷免決定
◆ 大搞建設 不如社福長照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偏鄉交通資源「散用」與「善用」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所特聘教授)
對於偏鄉居民,從公車站牌返回住家部落的「最後一哩路」,才是偏鄉交通最大缺口。
近年來,筆者有機會參與中央部會與地方政府對偏鄉交通相關計畫的審查與會議,發現不同部門因為業務職責所在,補助對象與使用目的往往有所限制,導致地方交通資源只能各自「散用」,無法被整合「善用」,十分可惜。
以下針對交通部與衛福部投放於交通接送資源與使用限制進行對比,希望喚起政府相關單位更正視移動弱勢者行的正義,用更加彈性與超前部署的思維作法,進行資源整合與制度設計,回歸到以使用者為中心的「人本交通」。
首先,交通部公路總局投放於偏鄉交通接送補貼,其中定班定線補助方案,仍維持公車經營思維,要求地方政府與經營業者要有先公告營業路線、發車時間、上下車站牌、到站時間、票價等規範給民眾,並要求這些車輛不能執行偏移原先核定路線太多的彈性繞行(以廿%差異以內為限)。並在請領補助款時,要求營運單位檢附許多核銷報表與數據佐證,讓許多資源耗損在無生產力的報表整理與文書作業,未能創造更多偏鄉民眾出行的接送服務,實為可惜。更糟的是,因為資源散用的結果是,政府雖然投入巨額的車輛與經費補貼,但偏鄉交通接送成效仍倍受質疑。
相反的,近年來由衛福部推動的長照四包錢其中一包錢—長照交通接送服務,卻頗受民眾好評。衛福部改採鼓勵民間車行或機構自備車輛和自聘司機,加入長者就醫與復健的接送服務行列,並用服務績效(接送趟次)申請服務補助費用。此種「向民間買服務」模式,再輔以地方政府自建派車預約媒合平台,管理車輛調度和司機行為,逐漸讓民眾習慣採用預約式叫車服務模式,讓長照交通的訂車與出行更加有效率與便民。
衛福部長照司前二周正式對外表示,將開放現行長照交通接送服務,調降到二級輕度失能者也可適用。未來新制上路後,不分偏鄉或都市所有二級以上失能者,全數納入長照交通接送服務給付範圍,預期將新增七至八萬位新接送服務對象。藉由長照交通使用人數增加,預期將吸引更多運輸業者進入長照交通接送服務行列。此種良性的供給與需求相互拉抬與服務量能提升,應會擴大長期照顧的效益。
具體而言,偏鄉民眾使用交通工具的生活需求,集中於就醫、就學、就養、就業與社會參與等出行目的,大都屬於事先規畫的外出行為,十分適合用預約式服務來進行派車與媒合。參考衛福部長照專車的執行成效,建議交通部可以更大膽地將目前著重「供給導向」的定班定線偏鄉公車思維模式,融入「需求導向」的預約接送模式,推動更多到宅接送的有感服務,讓偏鄉交通資源被善用。
不確定的年代 更需相親相愛
2021-10-22 05:50 聯合報 / 李亞琪/服務業(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國慶演說多次強調72年來的中華民國,暗中偷渡主權限於台澎金馬的現有主權論,極盡切割與分離一中原則。圖/本報資料照片
歐洲出現 Delta 的亞病毒變異株 AY.4.2,傳播力更強,人們在染疫的恐慌,打疫苗的風險中躊躇,惶惶然,病毒漫長的糾纏,這是一個不確定的年代。
亂世出英雄也出梟雄。蔡總統國慶演講「新兩國論」把台灣推向更危險邊緣、堂堂閣揆在國會辱罵女立委「袂見笑」,讓人搖頭、內政部次長陳宗彥代理主持防疫記者會,記者問民眾接種大陸疫苗事?陳答:「你說大陸,我不知道是哪一國?」堂堂掌管新住民的內政部是否也不知道陸配,來自哪裡?這是否失職了?還是根本無視?
為什麼政客如此張牙舞爪,劍拔弩張,製造仇恨分裂?在不確定年代,人類不是更應擁有一顆寬容柔軟的心嗎?住樓上計程車司機,喜歡喝酒,常常半夜從樓上傳來摔東西聲響,然後是妻子吼叫聲。疫情發生以來,運將不再早出晚歸,風平浪靜好一段時間。孩子假日不再趴趴走,宅家時間長了,親子關係更親密。巷口那個以往常常臭臉的店員,再去消費時,戴著口罩的眼睛柔和許多。
在病毒肆虐當下,看見許多人懷著一顆敬畏的心,不再執著、尖銳,不再相互為難,從而找回失去已久的赤子之心,心裡陡然冒出一句:讓我們在不確定的年代相親相愛。無論是親人、朋友還是曾經的敵人。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不管英雄,還是梟雄,終將被浪淘盡。在不確定年代,但願政客們放下傲慢、偏見、仇視、攻防還有名利,善待百姓以及周遭的每個人。
有疫苗就打? 別飢不擇食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民眾最快十一月上旬可AZ混打mRNA疫苗,初估四十至六十萬人符合混打資格;圖為日前在新北三重開放的醫事人員混打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在各界千呼萬喚之下,指揮中心終於同意於十一月開放新冠疫苗混打。台灣目前疫情穩定,若想取得個人與群體最佳保護力,應等待最適合自己的疫苗種類,而非「飢不擇食」,有疫苗就打。
混打最早用意,乃因 AZ 疫苗可能導致嚴重血栓,因此歐洲國家讓已打第一劑者改打 mRNA 疫苗,然而疫苗原始研究乃採用同劑型兩劑,因此混打的保護力難免被人質疑。幾個月來,歐美針對混打已做出不少免疫生成的實驗室數據,最近瑞典更發表首篇實際世界的施打結果,結論就是混打明顯優於兩劑 AZ。
新冠疫苗的保護力,可能牽涉抗體免疫與細胞免疫。以抗體免疫來說,目前抗體生成最高為兩劑莫德納與 AZ+莫德納,BNT+BNT 與 AZ+BNT 次之,最差為兩劑 AZ。而以細胞免疫來說,AZ+莫德納遙遙領先其他組合。至於實打結果,兩劑莫德納與 AZ+莫德納對於 delta 變種都可達到將近八成的保護力,兩劑 BNT 與AZ+BNT 將近七成,而兩劑 AZ 只剩下五成。
所謂「各品牌疫苗都可降低重症與死亡率,有疫苗就打」已是過時觀念,理由有二。一是幾個月前,台灣疫情嚴重,大家急需取得保護力,因此不敢挑品牌,如今社區已經清零,大可等待保護力最佳的疫苗組合;二是既然不同疫苗組合針對 delta 的保護力相差高達三成,應精算各類打法的保護力,取得最佳群體免疫效果。
新加坡只打 mRNA 疫苗,兩劑覆蓋率已逾八成,如今每日新增案例仍近四千,可為台灣鑑。不少人鼓吹「與病毒共存」,如台灣人都打兩劑 AZ 並完全解封,國境也開放,那麼 R值約為三,兩個月後將有五十萬人感染,並產生一萬例重症與一千人死亡,壓垮醫療體系。反之,如全民改打兩劑莫德納或 AZ+莫德納,將減少到二十萬人感染、四千例重症與四百人死亡。這樣的差距,還能說「有疫苗就打」嗎?
最近因 BNT 疫苗大量到貨,施打又變踴躍,致部分縣市施打人力不足,引發地方與中央開槓。民眾搶打疫苗代表五月疫情已造成心理陰影,短期不會平撫,疫苗分派與施打單位不管如何必須滿足民眾需求,否則主事者將會倒大楣。
有人說,台灣必須兩劑覆蓋率達七到八成,才能放心解封,然而七十五歲以上族群至今兩劑覆蓋率勉強超過七成,顯見此乃超高目標。要達成這樣的數據,最重要是讓所有人都能打到想打的疫苗,而最好的手段就是開放各類混打。即使台灣兩劑疫苗覆蓋率達七到八成,也不代表能夠完全解封,因為放鬆管制後如果疫情再起,像新加坡一樣,沒有任何政治人物能夠承擔後果。新冠疫苗不是金鐘罩,打了兩劑疫苗仍可能產生突破性感染,必要時仍須做好個人防護,否則打再多疫苗也沒用。
「甘露水」背後的憂患意識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李澄清/文字工作者(新北市)
雕塑家黃土水大理石裸體雕像作品「甘露水」,被譽為「台灣的維納斯」。圖/黃邦銓、林君昵提供
媒體報導,雕塑家黃土水的遺作「甘露水」,不僅震撼其美,也看出作品所要傳達的精神,更讓筆者想起孫中山等人欲傳達的,都是未能肉眼可見的「精神力量」。
黃土水創作此作品時僅廿五歲,但卅五歲就辭世,好似此生就為創作這些作品而來。「甘露水」作品中的女子短髮俐落,正面三點全露毫不遮掩,卻予人雍容自在、泰然自若地呈現出女性的尊貴與尊嚴,裸裎卻神聖不可侵犯。
報載作品人物「頭微仰,腰挺直,神情堅強而自信」,筆者卻覺此作品最重要的特點,是「雙足交疊」(西方作品常是蹈足花步)表達出作品的重心暨中心的精神依恃,貞固、堅定、不輕易妥協,符合現代「勇敢說不」堅決的意象,成就整體作品神聖不可侵犯的態式。
時至今日,每個人都追趕著想要跟上時代,結果卻是肉慾橫流充斥人間,在這節骨眼上出現這樣一個珍稀作品,無疑是照妖神器。
他將此作品命名「甘露水」必有所指,「甘露」乃是大地滋養孕育萬物生靈的寶物,故此「大地之母」應是創作者的本心本意。創作者以軟弱的女性身軀作為他內在剛毅意志的對照對比,苟非大地之母的聖德懿行,誰能載之。
而「甘露水」與創作者黃土水似相呼應,「黃土、大地也」。創作者生於國土被割據殖民的憂患年代,只能仰望大地的恩德,慈母的貞固不捨,那是身歷患難困頓者共同的心意與心聲,筆者能深切感受到,創作者心意深處的「憂患意識」。
「真相」等同輸贏 「和解」只會是神話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林法/公 (彰化市)
在黃國書案引發政治風暴之後,蔡英文總統說「轉型正義真正的用意,並非清算,更非鬥爭,而是讓威權統治機關所犯下的過錯可以被揭露」。本報資料照片
在轉型正義中,大家都知先有真相再談和解,只是近來民進黨內「線民案」鬧得沸沸揚揚,讓人不禁想問:如果沒有現在中共霸道,和從前兩蔣威權的襯托,蔡政府新衣下的「真相」會是什麼?而台灣在這樣政黨的手中,「和解」又如何可能?
關於轉型正義,從「審判/正義優先」的德國經驗,我們知道只要在「大屠殺的共犯結構」裏,不管職位、官階高低,「服從即有罪」;當然這樣嚴格的標準牽連甚廣,只是萬惡納粹早已不在,所以那怕有人因父執輩犯罪而「自我清洗」結紮斷後,也不會引起太多爭論。至於「特赦/和解優先」的南非經驗,官方「真相及調查委員會」,只花了三年時間並做出某些政治妥協,便讓歷史恩怨「到此為止」。
我們呢?「威權遺孽」不是執政就是最大在野黨,「促轉條例」也通過四年,除了打選戰,綠營「東廠」會趁機出征,如今「忽明忽滅的正義火焰」燒向自己,這究竟是怎樣專屬台灣的「促轉模式」?
或許歷史遙遠、政治複雜,很難看清民進黨的「真相」,但現在關乎每個人身家性命的疫情,正好可藉此檢驗綠營政府,是否夠格給社會帶來「和解」。像年初東洋購買 BNT 因「水深」破局,五月爆發疫情更直接戳破「超前部署」神話,接著疫苗不足向外求援之餘,還試圖阻止民間團體救援。大家所受的苦,簡直不需「彭博全球防疫韌性排名」,台灣由領先到殿後的提醒,對這樣的政府,誰又能期待什麼歷史真相,或社會公道?
政治本來就是成王敗寇,只是有人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將歷史也弄成政治。因為在民進黨的眼中,「真相」一直等同輸贏,「和解」永遠是個神話!
與「零」共舞 或是與「疫」共存?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陳守哲/大學教授(台北市)
國內疫情趨緩,台灣大學解除校總區門口管制措施。本報資料照片
隨著國內疫情趨緩,國際間在疫苗注射兩劑普及率提升之下,亦大幅降低入出境管制強度,考量經濟發展與運輸便利性,已有公衛學者高呼是否應朝國際趨勢與「疫」共存,而非仍追求與「零」共舞。如同「疫」與「零」諧音「一」與「○」,恰為開與關之代表符號,正反映國內對疫情管制手段,偏屬封閉式管理,而非將此開關打開之作為。
檢視各國作法,多數已朝施打兩劑國際認可疫苗且滿十四天者,檢附起飛前三日 PCR 檢測陰性報告,可免十四天檢疫,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然個人認為,能如此係因該國兩劑疫苗施打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以上,甚至預備展開第三劑施打。另有一類國家採用打完兩劑疫苗,檢附起飛前三日 PCR 陰性報告,降低隔離天數至七到十天,如日本、泰國及馬來西亞,這類國家兩劑施打率約莫低於百分之五十。
如媒體報導,隨著新年及耶誕假期來臨,及預訂明年農曆新年返台遊子需求倍增,防疫旅館到明年一月中旬前一房難求,且單日房價因供不應求攀高,政府宜儘速檢討防疫旅館暨其配套措施,便利返鄉民眾,降低民怨且力求紓解人流。
建議政府可仿效他國作法,入境時強制 PCR 採檢,並仍要求旅客強制住宿防疫旅館三至七天,取得入境檢測陰性報告後,並以防疫計程車送返家繼續檢疫期滿至十四天,其他相關防疫配套則可延續先前居家檢疫管控作法。如此,即可提升防疫旅館使用周轉率,並達有效防疫,外地遊子可順利返鄉。
雖國內目前兩劑疫苗接種率尚低,但隨著疫苗供給增加,施打率漸增指日可待,防疫策略為「與零共舞」,還是「與疫共存」課題,恐須未雨綢繆,且與時俱進滾動式檢討。國內防疫成績斐然,但國境嚴密封閉影響經濟,國境打開又擔心疫情入侵,孰重孰輕實屬兩難。
綜觀國際現況,在國內或許難以想像目前歐美航空旅遊產業,已復甦至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裝載百分之六十以上,甚至往返開放地區航班滿載之榮景。目前鄰近國家地區,除台灣外,僅餘香港及中國大陸等少數國家地區以高強度管制手段防疫,期待國內防疫主管機關思考,兩劑接種率提高後新措施,以漸進式開放,求得後疫情時代經濟與防疫的平衡點。
魅力即權力 尊重人民罷免決定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金瓊靜/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有民眾接種大陸國藥、科興疫苗並在黃卡上載明接種紀錄,是否代表我國承認大陸疫苗?副指揮官陳宗彥被問到此問題時,冷回「你講大陸,我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圖/指揮中心提供
防疫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面對記者提問時,說「你講大陸我不知道是哪個國家」,即使戴上口罩,仍能感受到肢體語言呈現的傲氣,像是贏下了這一局,收看直播的我,覺得既荒謬又感到恐懼;相對地,面對罷免危機的立委陳柏惟,也表示加購國際疫苗提案投反對票,是為阻擋大陸疫苗,難道只剩下「抗中保台」一招了嗎?
韓劇《惡魔法官》中,女法官感嘆自己能入選審判部,是因為選拔標準是形象,與法官業務無關,「因為人們比起事實,更傾向於相信喜歡的人,魅力就是權力」。不論是不知大陸是哪個國家的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立委陳柏惟,甚至整體社會氛圍,強調抗中保台對部分人民而言,就是一種魅力,才會讓人民依賴與相信,彷彿台灣面臨國際困境與各種社會議題討論時,就像獲得解藥:一切都是中共陰謀,但是這不僅背離人民的認知,更是混淆視聽。
作為執政黨官員與受層峰支持的「認真」立委,要謹慎面對自己擁有的魅力,且實際也有權力影響國家未來的走向,正如劇中金佳溫法官說:「我們只不過擁有實際主權的國民所委任的工作,讓這個社會沒有無辜遭殃的人、沒有飲恨流淚的人,如果我們不盡本分,人民憤怒都是有理由的」。也如同蔡總統發布臉書關注換臉事件,顯見以總統之尊,既有能力也有權力表態遏止資訊犯罪,並獲得廣大人民的回響。但留言區中,也有不滿總統不為其他社會議題發文者,兩極化留言如金佳溫法官所言;罷免案也是,四萬人連署,足見非一場「惡罷」。
因此不論是罷免,還是公投,請擁有魅力的總統、官員與立委們,傳遞正確資訊,讓所有人民在資訊平等情況下,投下神聖的一票,實踐真正的民主,別再用誤導、忽視議題的本質與正確資訊的呈現,讓人民為了資訊不平衡產生對立。賴副總統認為陳柏惟立委需要的正義,就交給人民判斷,人民關注的屏東挖眼案、高雄城中城大火等社會議題的正義,就拜託有魅力、會做事的政府了!
大搞建設 不如社福長照
2021-10-22 05:09 聯合報 / 釋常俱/農夫(新北市)
示意圖。圖/人安基金會提供
前晚去台北車站,經二二八公園,發現處處在施工;走道、地板刨起,涼亭皆圍起來,街友不得不躺在露天座椅上睡覺。這幾天轉冷飄小雨,他們就睡在斜風細雨中。
時代進步,關注人權與各種正義,對街友卻越來越不友善。公廁洗手台改成省水設施,難以盥洗與洗衣;公園長座椅中間加裝鐵扶手,防止躺下睡覺。這些措施無法達到驅逐目的,也無法阻止街友增加,只是讓街友日子更難過而已。
幾次在台北車站上廁所時,遇到街友艱難地在出水不易的洗手台上洗衣,濺得到處是水,請別譴責他們,那是維持最後一點尊嚴,如果連儀容都不在乎,大概也就放棄回到正常社會。公設為何不留一點善意給街友?
北歐人民少,從不放棄任何人,不像台灣只知開發,這些建設其實只滿足部分人。就拿宜蘭高鐵來講,有些人連自強號都坐不起,弱勢者連明天要怎麼過下去都不知道,前瞻計畫對他們只是海市蜃樓。
為何要住在充滿危險的陋宅?因為又老又窮…民眾需要更多協助,政府卻總想便宜行事,政策粗糙而範圍太窄,無法延伸到真正弱勢者。
若把基捷、宜蘭高鐵這種非刀口上建設,還有幾個高鐵蚊子站的錢省起來,拿去做社會福利,請更多社工,幫弱勢者墊繳健保…,或許可減少更多悲劇。
最需要捷運的地方,其實是坑坑洞洞的社福;最需要高鐵的路段,是漫漫長照路、是政府和民眾之間遙遠的距離。
政府只知道衝衝衝,很少回頭看,以致落隊的人越來越多,社會問題往往由此而生。那日到南機場夜市,從頭漲到尾,回不去的物價,通膨並非幻影。住不起、租不起、如今也吃不起,很多人生活和街友只在一線之間,政府那麼喜歡建設,為何社會住宅蓋得那麼少?
希望媒體能辦個民調,看看現在人民最期待的公共建設是什麼?或許可以提醒那些關心選票的政客,認清百姓不能承受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