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鳳梨之亂」背後的深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2423/web/

◆  聯合報社論/別騙了,靠農產國家隊賣自由鳳梨?
◆  聯合報黑白集/蔡丁貴與統促黨的交集
◆  經濟日報社論/「鳳梨之亂」背後的深意







經濟日報社論/「鳳梨之亂」背後的深意


2021-03-04 01:0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記者林俊良/攝影


本周開始,國產鳳梨因病蟲害檢疫原因,暫時禁止出口中國大陸。禁令來得很急,做法不合兩岸常規,實際影響卻不大,顯得異常高調詭譎,需要細細解讀其背後意涵,才能提出有效的回應。

這次陸方禁令表面內容,是因多次從台灣進口的鳳梨中檢出介殼蟲等理由,3月1日起停止台灣鳳梨進口。面對禁令,去年澳洲龍蝦同樣以食安為由被禁後,採取了不妥協、改內銷、找市場、促協商、提WTO控訴五部曲,大概也是台灣目前能降低影響的對策

不過本案在好幾個癥結點明顯的不合理,反而是值得深究之處。首先,若按農委會公開的資料,去年出口對岸近 6,000 批鳳梨中不合格者僅13批,且多集中在4、5月份,隨後經積極改善下半年出口各批就接近百分之百合格。為何針對近一年前發生,可能只是特定批次或農場把關出了小差錯的問題,忽然在此刻全部禁止,是第一個耐人尋味的地方。

第二,介殼蟲是鳳梨等水果常見的害蟲,台灣、菲律賓等生產國都在出口前都會以水洗、高壓噴氣等方式予以消除;即便還是在進口邊境驗出,通常做法也是以溴化甲烷燻蒸後入關,若再考慮我國去年下半年檢驗的高合格率,採取全面禁止這種極端手段防疫,毫無道理,是第二個弔詭之處。

第三,陸方措施幾乎沒有一點符合 WTO 規則,包含毫無風險評估可言(檢驗合格數據不支持、台灣風險等級不高)、充滿歧視(對菲律賓水果未做出相同介殼蟲檢疫要求)、未考慮燻蒸等替代手段來化解,以及非緊急事件卻一周前才通知等,連一絲解釋、灰色空間都沒有。

第四個弔詭是影響很小。因為雖然我國鳳梨九成出口對岸,看似顯著,但實際上國產鳳梨主要市場內銷,出口中國4萬公噸僅是總產量的一成。所以不到一周的時間,透過我政府公私部門合力,銷不出去的鳳梨都已經消化完畢。

四個弔詭綜合起來,無怪乎各界都認為這次的禁令背後,原因應該不在「蟲害」。其實中國大陸一向喜歡用市場規模及檢疫手段表達政治立場。過去與菲律賓南海島礁爭議時禁過菲國的鳳梨香蕉,去年也以食安為由把澳洲龍蝦擋在關外。曾有澳洲分析指出,北京要的是澳洲「放尊重」。中國大陸不願跟民進黨往來大家都清楚,但為何要冒著進一步失去台灣農民及民間民心、讓政府撿到槍,乃至於國際上已經受到高度重視的「中式經濟脅迫」(Economic coercion)質疑的風險,拿鳳梨祭旗,所圖為何? 因此真正的大哉問,是此時此刻北京要表達什麼?要改變什麼?

第一個可能是對空鳴槍,警告台灣在與美國經濟互動全面升溫之際,維持兩岸經貿往來也是同等重要的議題,失衡會有經濟代價。另一個是出考題,測試一下陸委會及國安新團隊的能耐、反應及協商的意願與技巧。若是這個盤算,選鳳梨檢疫爭議作為兩岸恢復技術協商的契機,則可以算是溫和的起手勢。第三個可能,則是無所謂失民心、觀感不好的考量,將開始全面啟動透過經濟力量,迫使台灣調整政治立場的系列作為。

北京的真意可能混雜著以上各種可能,或許還有其他不得而知的企圖。「鳳梨之亂告誡了我們面對美歐步步拆解重組全球供應鏈,就算北京不人為脅迫,兩岸經貿關係也必然會隨之改變,不可能繼續維持30年的常態;如何找到未來美中台經貿關係的新平衡點,非常重要。「鳳梨之亂」也提醒了我們經濟集中度的老問題及風險,不能再用佛系態度來處理;更重要的是,「鳳梨之亂」突顯出兩岸恢復對談是必要且必須的一步。希望大家在吃鳳梨救農民的同時,要多想想這些重要卻被忽略的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蔡丁貴與統促黨的交集


2021-03-04 02:1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珍愛藻礁公投連署」衝破連署門檻,引發民進黨內討論。本報資料照片


「珍愛藻礁」公投一天收到廿多箱連署書,神奇跨過了安全門檻。更神奇的是,獨派的「公護盟」和統派的「統促黨」在這場運動中出現了交集,都被綠營當成抹黑對象。

對於違逆己意的團體,民進黨一向打壓絕不手軟;這次發起藻礁公投的環團被指為「中共同路人」,只是基本懲處罷了。然而,「公護盟總召蔡丁貴是個大獨派,在太陽花事件中掩護學生占領立院居功厥偉,如今也因支持護藻礁被打為毒草。綠營這頂「中共同路人」紅帽,未免拋得太濫。

統促黨本來就是統派,民進黨無法再抺紅,綠網軍便轉而散發「統促黨正在積極護衛藻礁」的訊息。其目的,一則將護藻礁扭曲成中共支持,還說參與者都是「造冊領錢」;二則要使民眾心生疑慮或畏懼,將護藻礁視為「阿共仔的陰謀」,而退避三舍。但經事實查核中心查證,證實這是「假消息」。

蔡丁貴統促黨因為藻礁而產生交集,荒唐得離奇,凸顯綠營政治操作已到黑白不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別以為這種賤招沒有用,長老教會就是因為被指為「國民黨同路人」,而退出活動。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則因當上民進黨不分區立委,對此事支支吾吾,不敢表態。

藻礁是一面照妖鏡,那些心口不一的,都一一現形。











聯合報社論/別騙了,靠農產國家隊賣自由鳳梨?


2021-03-04 02:2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過去五年,蔡政府無法紓解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卻宣稱要用「農產品國家隊」來解決。 記者林俊良/攝影


大陸暫停進口台灣鳳梨,蔡政府危機總動員,一方面呼籲國人吃鳳梨挺農民,一方面聲稱將協助拓展國外市場。國人挺自家鳳梨的熱情高昂,毋庸置疑;但是,外銷市場是用政治喊話就能打開的嗎?蔡總統指示成立「農產品國家隊」,外交部長吳釗燮聲稱要賣「自由鳳梨」;人民倒要看看,這能幫台灣水果維持幾分鐘的熱度?

別的不說,二○一六年底由農委會輔導成立的「台灣國際農業開發公司」(台農發),不就是一支「農產品國家隊」嗎?四年多過去,這個打著「台灣」旗號的公司,又為台灣打開了多少國際市場呢?如果「台農發」真發揮了市場開發功能,台灣鳯梨、釋迦、蓮霧、葡萄柚等水果,為何迄今九成五以上都集中銷往大陸?很顯然,蔡政府誇口要將鳳梨行銷全世界的說法,都是在「練肖話」,欺騙百姓。

蔡總統去年在臉書貼出哏圖,大讚台灣鳳梨成功開拓澳洲市場,稱許是「大突破」。最近這則新聞被翻出來檢視,去年我國銷往澳洲的鳳梨總重量僅五十六公斤,且全是「鳳梨乾」,而非鮮果。蔡總統拿一次外銷「突破」來大內宣,但仔細觀察其前因後果,能讓果農或一般民眾高興得起來嗎?

民進黨的大內宣,已誇張到令人反胃的地步。台南市長黃偉哲說,「中國不買,我們賣向全世界」,口氣不輸蔡英文和蘇貞昌。但如果蔡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有成,或者真有本事把台灣水果賣向全世界,為何今天我們還需要為大陸的禁令跳腳?四年多來,台農發不僅一事無成,還虧損近八千萬元,虧掉三分之一個資本額。在野黨立委要求「台農發」提出營運報告,蘇揆說要等兩星期;拖到這波鳳梨之災風頭過去,可能也就不了了之了。

根據我國的出口統計,台灣去年銷往大陸的鳳梨總計四・二萬噸,銷往新南向國家則為四百多噸,對比之下,銷大陸的數量是銷新南向的一百倍;其他水果則更嚴重,釋迦銷大陸為兩百倍,蓮霧則是六百倍。如果「台農發」四年多的努力,只拿得出這點蒼白的成績,蔡政府「鳳梨國家隊」的宣示還能相信嗎?

但蔡政府在乎的,並不是出口的實績或農民的生計,它在乎的是政治上可以宣傳的效果;對岸鳳梨禁令一出,蔡政府再度撿到槍。吳釗燮立刻連結去年中共經濟制裁澳洲事件,要求國際友人支持台灣的「自由鳳梨」。駐美代表蕭美琴也貼出豪邁吃鳳梨照,黃偉哲則主張向澳洲「鳳梨換紅酒」。對這些官員而言,面對任何兩岸相關議題,只要喊一喊「反中愛台」口號就能自我壯大,他們根本不需要費心費力去解決任何實質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民眾的生計會是他們真心關注的事嗎?

中國對澳洲紅酒課重稅,對台灣鳳梨暫停進口,或許有不同的政治動機;但台灣用「自由鳳梨」連結「民主紅酒」來對抗,只能說是廉價的大內宣策略,完全無助於解決問題。調子唱得愈高,就愈暴露其不務實,甚至是殘民以逞,對農民的生計漠不關心。且看澳洲紅酒的下場,它在中國的市場大幅衰退,高端紅酒在歐美市場難與法國競爭,平價酒類又不易和西班牙、智利、阿根廷等國競爭,導致價格持續下跌。口水或許救得了政治人物的聲望,卻救不了農民,由此可見。

過去五年,蔡政府無法紓解台灣農產品對大陸市場的依賴,現在卻宣稱要用「農產品國家隊」來解決。拜託,這又不是江湖郎中在賣膏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