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苗來了 防疫無憂了?
◆ 「國家隊」不該只是大內宣工具
◆ 從鳳梨切入 兩岸對話好機會
◆ 被犧牲的偏鄉就近就學權利
◆ 廣建大冷藏庫 救產銷失衡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有資產企業的社會責任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國有資產企業的社會責任
2021-03-04 02:32 聯合報 / 郭瓊瑩(文化大學景觀學系系主任)
封建時代,國家經濟來源均靠百姓辛苦納稅而來,人民是生產者卻也是國家財源根基,統治者享受人民之「奉獻」,再藉權勢分配資源予民,作為治國之籌碼與工具。現代化後國家,逐漸脫離威權統治,卻又透過各種機制,爭控各類資源並以此為其政治治理之資產。
以台灣發展為例,在清代樟腦、鹽、森林、糖、礦產等幾乎為官營,主要透過控制這些具壟斷性資源生產,來攫取稅收。到日治時期也依循此例,重要的資源均屬「官有」或「國有」。現代化後,更拓展鐵路、公路、電力等為國有資產。企業化治理後,再改制為「公司經營」體制。亦即,出現台電、台糖、台船、台鹽、台肥、台礦、台銀、中油、中鋼…等官股公司。
演變迄今,各國營事業權力與影響力雖各有消長,但就資產而言,卻占國土重要的生產力區位。尤以台糖、台銀為甚。因都市化其轄區多屬黃金地段,是以台糖土地朝多角化開發經營。惟就全盛時期言,除了蔗田、糖廠外,尚有非常重要的糖鐵網絡,今因糖業萎縮其所建構之糖鐵路網,原可作為綠道,卻因治理怠惰,不是被占用就是因都市計畫變更而被破碎化了。
台鹽之沒落更早於廿年前,廢棄鹽田轉為魚塭或觀光場域,另因地理區位原為候鳥過境棲所,而今為貫徹綠能政策,又多淪為種電之潛力點。而台鐵應是包袱最重者,除了主線,三條支線各與不同地方產業相關。主線部分轉為高架化,以開創更高的土地價值,而支線之保全則有賴與地方創生結合。
另台銀接收自清代到日治時代諸多「公有資產」,惟剖析歷史將發現台銀土地資產之累積,其實均在帝國主義思維下,將民地納歸官有,再透過法令使其以「租稅」機制貢獻國家,這之中已蘊藏著太多不公不義…。
台鐵雖仍未民營化,惟因百年來即承擔國人交通運輸之重任,但也承擔很多債務,為財務平衡,諸多站區土地、宿舍群、機廠也面臨開發之壓力。在此錯綜情勢下,台鐵若能再循與高鐵、航空之市場區隔,善用其車站區位之優勢活化舊城鎮之心,實為其新藍海。
民營化不應等於私有化,如中鋼、中油、台電在國家發展進程中,亦應妥善盤點「公有」資產,就宏觀的國土保全與儲備視野,以其優勢開創更大之公共福祉。當政府力推轉型正義時,這些重要資產之轉型利益更應屬全民所有。
廣建大冷藏庫 救產銷失衡
2021-03-04 02:35 聯合報 / 聞博/大學教師(高雄市)
台灣鳳梨最大出口市場確實是中國大陸,沒有大陸市場當然會影響鳳梨農民收入,大陸此舉傷了台灣鳳梨農民的心,也引發台灣民眾仇中情緒,大陸相關單位沒有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是最大敗筆。
過往「兩岸一家親」情勢下,介殼蟲問題易被忽視,此刻兩岸不像過去水乳交融,許多問題就被搬上檯面,這可能是起端,未來可能還有更多問題會被提出,蔡政府應提前做模擬因應,不要像鳳梨問題,只知撒錢或鼓勵民眾吃鳳梨,根本無法徹底解決農民鳳梨滯銷問題。
許多農產品豐收時,就會產生產銷失衡,香蕉、大蒜、高麗菜都演出過「穀賤傷農」情事。撒錢是可讓政府或政客舒緩民怨一時,但豐收產量太大時,有時候「錢」是無法無限上綱,也未必能真正解決農產品滯銷問題。
在冷戰時期,台灣為因應被封鎖危機,因此有戰備存糧設計,昔日農政單位就廣設糧倉。近卅年來,軍事對抗趨緩,戰備存糧設計時間縮短,加上民眾飲食習慣大變,許多糧倉閒置不用。其實這次鳳梨事件,台灣若有許多大型冷藏庫,鳳梨其實是可慢慢消化,因此可運用新冷藏或新保存技術來全面改建目前閒置糧倉成為大型冷藏庫,這些大型冷藏庫不但可用來解決產銷失衡,也可應付農產品被拒突發問題,使農民權益不致蒙受巨大傷害。
鳳梨補助 精準分配助解套
2021-03-04 02:40 聯合報 / 楊明憲/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台中市)
處理此次鳳梨事件,應精準分配補助資源,解決短期問題,並藉此改善基本問題,未來我國農產外銷才可以走得更長遠。本報資料照片
為有效解決鳳梨出口到中國大陸問題,及避免影響國內價格,我們應先檢視目前的作法是否真能解決短期問題。
就事論事,對岸既然以檢疫為由,則我方就應正面回應。對岸既然以有害生物及生物安全為由,我們就應該再徹底檢視鳳梨及所有農產品外銷供應鏈環節,以達到檢疫合格率為目標。
農委會打算花十億元處理此次鳳梨事件,相當於以維持國內每公斤廿一元均價處理減少的外銷量,且打算將輸陸的三萬噸轉移至其他國家,其餘二萬噸轉為加工。基本上,就是要將出口量阻絕於國內鮮食市場之外,以免價格重挫。十億元都用在出口獎勵、運費補助,或行銷活動,但卻看不到對於防檢疫及外銷供應鏈相關設施及人員的獎補助,這不是目前更要根本加強的嗎?
從外銷供應鏈環節言,採收後處理的農藥殘留檢驗、生物防治、包裝場、處理場、檢疫人員及機制改善,不見相關資源分配中。我方希望跟對岸協商,但在條件沒有努力改善前,對方如何願意來談?
國營事業及民間團體踴躍預購鳳梨,採購量四萬多噸超過原本外銷量,但這些採購可能只是種表態,或原先即會購買的內銷量,若是沒有將原本出口量阻絕於國內鮮食市場之外,國內價格依然會受影響。
最精準採購應是向有外銷大陸實績的農民採購,才可使實際受害農民受惠。同時,對於既有內銷次級品,也宜鼓勵去化加工或堆肥,讓原本外銷優質鳳梨替代內銷並提升品質,則鳳梨價格可望不跌反升。
最近十年,鳳梨等水果出口集中度,九成以上在大陸是隱憂;不過政府要鼓勵分散外銷市場作為也很有限,主因我國防檢疫及品質供應鏈管理,做得不夠徹底;如面對更高標準要求的日本就難通關,當務之急仍是將基本功做好再說。
短期內要轉移三萬噸到其他國家談何容易。個人以為,最有潛力的是澳洲。澳洲近來與我國有同樣命運,都受到大陸禁止進口;受禁的澳洲龍蝦、紅酒可與我鳳梨互有需求,剛好日前農委會宣布澳洲政府同意我去冠芽鳳梨鮮果實輸澳檢疫條件,政府可打鐵趁熱洽談「對等貿易」,也就是雙方均有進有出,維持基本收支平衡,我出口鳳梨五千萬美元,換回等值進口澳洲龍蝦及紅酒。
危機就是轉機,十億經費得之不易,要能對症下藥,精準分配補助資源,既能解決短期問題,又能藉機改善基本問題,未來我國農產外銷才可以走得更長遠。
被犧牲的偏鄉就近就學權利
2021-03-04 02:43 聯合報 / 許廷愷/師培生(台南市)
連假一過,學校收到台南市政府發出的公文:「本市市立後港國民中學自一一○學年度起停辦,在籍學生改分發至佳里國民中學就讀,請查照。」突來的公文讓人震驚萬分—台南又有一所學校要停辦了!
很多人會歸因於近年來少子化現象,然而,吾人卻認為後港國中廢校,主因高度都市化的結果,也可看出教育制度正在傾斜、結構正在扭曲,教育似乎不再成為每個人的權利,反而成為資本主義社會服務的附屬品。
何以見得?同時間,永康區正在興建鹽行國中,今年完工招生,目前詢問度很高;安南區也開始興建九份子國中小,期盼為重畫區帶來新氣象。再加上,學生數量持續增加的永康大橋國中,旁邊就是美輪美奐的新圖書總館;日前永仁高中旁新設的永仁幼兒園,也完工招生,永康新生兒家長有愈來愈多幼兒園可選擇。
都市因有大量移入人口,政府每年挹注大量教育經費建設教育設施,都市的教育資源持續提升,固然是件好事,但有沒有可能是犧牲了某些偏鄉學童就近就學權利,換取的呢?
都市學校擁有新穎教育設備、齊全的教育資源、豐富的多元課程,還有學校附近的各樣設施與場館!反觀許多偏鄉學校,只剩下衰頹破敗校舍、人去樓空教室,學生沒有太多教育設備;公車一天可能只有兩、三班,學生極有可能因擔心錯過公車時間,而不敢留在學校參加社團活動、課後活動;更不用說,學校周圍沒有圖書館、親子館,只有一片荒煙蔓草,偶爾聽到幾隻無家可歸流浪狗吠叫的聲音。
每當我們關注城鄉教育資源落差時,卻可輕易發現那些號稱關注教育、熱衷教育、推廣教育的政治人物們,竟然沒有幾個人願意真正關心這議題,而是任由偏鄉學校一間間關閉、學生一個個被迫離鄉就學,資本主義下教育界的黑暗面,一目了然。
或許裁撤學校、關閉學校是政府面對學生減少最方便方式;但一群人的受教權是受教權,一個人的受教權也應是受教權,在教育上沒有一個人可以被犧牲。教育永遠都不該成為被量化的指標,更不該成為社會強壓在學生身上的稻草。
從鳳梨切入 兩岸對話好機會
2021-03-04 02:34 聯合報 / 鄭紹成/大學教師(台北市)
鳳梨事件可看出台灣官民各界,以補助、購買等方式解決,惟兩岸問題處理基調,絕對應高於偶發之農產品輸入問題,此為台灣當局所應檢討和警惕。 圖/本報資料照片
大陸因台灣輸入鳳梨含介殼蟲,三月正式暫停鳳梨輸入。當宣布後,台灣從總統以降各級官員,二二八連假為鳳梨南下瘋狂奔波。
首先,鳳梨事件從法規角度視之,被檢出介殼蟲違法屬實,大陸海關總署當然可依法處理。大陸若無更高政治介入,此事屬單純農產品輸入違規事件。台灣輿論呈現震動驚嚇狀,可見被壓迫情結深植,動輒激發被陸打壓情緒。
其次,若大陸暫停輸入台灣鳳梨決定,必須上報北京議決;北京高層欲藉此測試台灣國安團隊反應,則此次測試可知台國安團隊,並未有整盤戰略思考。
台灣近日為配合美方,營造兩岸對談氛圍屬實,則網路網民風向,不應任由台灣又被大陸欺負等言論發酵。各級官員更應堅持如蘇貞昌院長第一時間之定調:「中國是以檢疫理由暫時禁止我國鳳梨,現在不希望升高成政治層次。」但各級官員未如蘇所持論調,可看出台灣各部會迎合民粹之各行其是作風依舊。
第三、鳳梨後,大陸是否還會停其他農產品輸入作為,對台「經濟制裁」?此看法不乏其人。蔡英文總統親美不遺餘力,若拜登新政府對於中國採圍堵政策,也認同蔡對美友好,美方有可能放任大陸對台灣採取經濟制裁嗎?
台灣關係法提到:任何企圖以非和平方式決定台灣的前途之舉,包括使用經濟抵制及禁運手段在內,為美國所嚴重關切。因此倘若大陸對台由暫停輸入鳳梨,進而擴大到其他農產品,被美國認為大陸係對台灣採取經濟抵制時,則無疑會拉高印太緊張情勢。美國必須在美、台關係介入更深,採取必要手段警示大陸,此種發展對於美國而言,並不樂見,也被迫一定要介入兩岸緊張局勢。
最後,鳳梨事件是否是對台國安團隊的測試?台灣應警覺的是,陸方對台團隊嚴密監控和咄咄逼人,隨時處於「戰備狀況」(以往外島有水鬼摸哨,現在則以隨機事件探底)。陸委會主委雖更迭呼應美方兩岸對話呼籲,但兩岸政策最後拍板定案仍是蔡總統。鳳梨事件可看出台灣官民各界,以補助、購買等方式解決,惟兩岸問題處理基調,絕對應高於偶發之農產品輸入問題,此為台灣當局所應檢討和警惕。
陸放翁有詩云: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兩岸僵持不談亦自哀,雙方需思如何溝通上樓台?台灣對於鳳梨事件若在積極對內處理內化外,亦可思考與大陸之處理鳳梨事件對話如何展開?先由此時不得不談事務性之鳳梨(農產品)輸入問題,未來或許還有升級對話層級機會。
外交部前部長葉公超曾對外國媒體解釋「crisis」,說明危機在中文是「危險」和「機會」之意,鳳梨輸陸對台灣不見得是大危機,但或許也是一個大機會?
「國家隊」不該只是大內宣工具
2021-03-04 02:35 聯合報 / 謝錦銘/退休人士(高雄市)
蔡英文總統(中)與黨籍縣市長昨在民進黨中常會舉行「買鳳梨、挺農民」記者會,蔡稱要把台灣鳳梨推向國際舞台。記者杜建重/攝影
最近大陸因檢出介殼蟲宣布暫停進口台灣鳳梨,於是看到總統、副總統跟行政院長等大官們大吃鳳梨場景,並接連喊話,要打造「鳳梨國家隊」。
行政院長在立法院接受質詢時,更進一步宣布,要成立「農業國家隊」解決農民問題。似乎國家隊隨時隨地都能成立,遇到問題,只要祭出國家隊就可迎刃而解。
近來關於國家隊報導,除「口罩國家隊」外,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特別提及,未來政府要帶動產業發展策略,會視各產業規模及條件,「組成國家隊」。加上其他場合提及的「建築國家隊」及「防疫國家隊」,林林總總不勝枚舉,彷彿國家隊是治國萬靈丹。
就個人所知,目前並未有「國家隊」精準定義。既以國家之名為之,顧名思義,它應該由國家出面主導,並有民營企業參與的團隊,其最重要功能在解決國家非常重要的事務。
符合以上條件例子,當年的十大建設,提升國家基礎建設,促進國家競爭力;自美國引進積體電路技術,建立半導體產業,今日領先世界的 IC 晶片製造技術;設立新竹科學園區,發展科技工業。對國家發展的貢獻國人歷歷在目,然而當年卻無人宣稱它們為「國家隊」。
成立「國家隊」應慎重,不應事無大小都以「國家隊」之名。否則讓國人容易對之產生見怪不怪的感覺,讓人覺得「國家隊」只是政府大內宣的工具,事件很快就船過水無痕了。如此將使國家真正要推動計畫時失去國人的關注,進而失去其應該有的動能。
疫苗來了 防疫無憂了?
2021-03-04 02:41 聯合報 /
孔令信/大學教師
林敬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首批新冠肺炎疫苗昨抵台,十一點七萬劑AZ疫苗自韓國空運至桃園機場。圖/讀者提供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首批十一點七萬劑 AZ 疫苗昨天抵台,出現一個很奇怪反應,就是陳時中部長竟然上午九點才知道,顯然溝通有落差。而這批疫苗並非 COVAX 的廿萬劑,而是我國直接向 AZ 購買一千萬劑的先頭部隊。昨天的疫苗抵台過程顯示,我方在對外購買與洽商疫苗談判都在狀況外,迄今好像是打迷糊戰!
值得關注的是,二日中國抗疫專家鍾南山應英國愛丁堡大學邀請,與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佛奇視訊會談。自從拜登上台後,中國就不斷釋放願與美國加強對話與合作的訊號。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日前呼籲應「重開合作」,特別指出在防疫、經濟復甦等領域,可成為中美下階段合作重點。為此,鍾佛會談更具意義,後續的發展更值關注。
防疫原本就是最需要跨國公開公平合作,也是最應該放下政治與商機的一塊,然而,以色列與新加坡早就打破疫苗市場機制,全面搶購而能搶先施打。英國和歐盟更是為了疫苗反目,政治與商機主導了疫苗,相形之下 COVAX 與 WHO 能使得上力的地方真的有限,在這樣的「疫苗之亂」下,我們的對應之策呢?從陳部長的錯愕表情,未來疫苗是否能如期到位?恐怕還是讓人忐忑不安的變數!
如今疫苗既然來台,別忘了既然是疫苗就有可能出現副作用與死亡案例;還有避開國際市場疫苗之亂,我國的疫苗能否即時安全推出?
佛奇與鍾南山都注意到新冠病毒的「病毒變種」,很可能會是新一波疫情的變數,也提醒他們的政府和人民,不可因為有疫苗而掉以輕心。反觀我國,在疫苗掌握已經落後,對於新冠病毒的變種研究與因應策略呢?顯然疫苗雖然來了,但是我們有沒有更健全與完整的防疫戰略部署?小英政府與指揮中心,對此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啊!
林敬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北市)
首批疫苗終於抵台。為有效緩解疫情威脅與解封,各國無不寄望疫苗的問世與接種,因此,這批疫苗雖然為數不多,卻可視為台灣防疫工作的及時雨。
令人憂慮的是,由於外交環境艱困,對外疫苗採購似也卡關,政府只好將「關愛的眼神」轉至國內。這和潛艦國造、國機國造類似,以期自給自足。
疫苗是項高度仰賴技術水平與市場規模的產業,台灣生技產業近年有相當基礎,但囿於國際大廠市場與價格優勢,一直無法擠身世界舞台,目前雖有三家疫苗公司投入研發,但進度較歐美大廠、甚至大陸都有明顯差距;未來如國產疫苗能順利投產並施打,那麼政府若能再提供更多協助扶植,讓國產疫苗早日承擔捍衛國人健康的主責。
戰爭固然可怕,但絕大部分是有前兆、局部的,然而疫情大流行,卻是無法預測、全面性的。如果沒有四十多年前政府的前瞻遠光與政策扶植,也無法造就今日台灣半導體產業。陳時中部長曾感慨「疫苗不應從商品角度看待」,的確,買不到晶片,損失可能只是經濟發展的 GDP,但沒有疫苗,危害的卻是國民生命健康,因此,無論從產業發展、國家安全乃至全球戰略來看,「超前部署」,打造疫苗國家隊此其時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