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酷經濟/疫情下IPO 是大考驗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142/web/

◆  北京疫情復燃?鮭魚砧板各自解「毒」
◆  酷經濟/疫情下IPO 是大考驗
◆  白宮前顧問出書...親美抗中 真心換絕情?
◆  紓困到振興 總被無視的弱勢們
◆  漫畫/台灣在哪?
◆  振興的花兒太晚開
◆  拒小明回家… 一場歧視正在上演
◆  北韓變臉:內憂外患兼立威
◆  佛洛伊德之死:強調歧視 不如規範執法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酷經濟/疫情下IPO 是大考驗


2020-06-19 00:07  聯合報 /   林建甫
四月起,全球股市回漲,我國櫃買市場領先集中市場,也創了今年新高。 記者黃義書/攝影


四月起,全球股市回漲,我國櫃買市場領先集中市場,也創了今年新高。最近櫃買指數已經躍過今年一月三日疫情前的高點一五一點七五,累計今年來漲幅已超過四%,在全球股市中名列前茅。然而今年兩個市場設定的 IPO(初次上市櫃家數是五十二家,到目前為止只有九家掛牌,五家申請中,家數遠不如預期
資本市場的反彈,當然是拜世界再次的量化寬鬆之賜大盤指數主要由台積電、聯發科的半導體雙雄,以及大立光與玉晶光的光學股領軍衝高櫃買指數的多頭部隊則由砷化鎵族群的穩懋、宏捷科帶量攻擊此外,環球晶、中美晶及鈊象也出現多頭買盤。一般認為,在資金行情推波助瀾下,櫃買指數仍有機會持續盤堅向上。然而不論是大盤或櫃買的這些領頭羊,當年也可能都是從小公司,一步一腳印,逐漸發展起來。如何培養明日之星是長久的目標,當務之急是不要因為疫情阻止或扼殺了新秀產生的機會。
因此金管會將提出 IPO 的特別條款,企業申請上市櫃時,若剛好碰到疫情使最近一期財報表現不佳,將從寬認定,包括生技事業及新創事業等,可特許僅看近一期季報,外國企業上市櫃條件也將檢討從寬;並全面檢討上市櫃公司 SPO現金增資條件以利企業籌資
依目前規定,企業申請上市櫃時,要準備三年的財報,以生技、科技及新創事業為例,從興櫃轉到上櫃,則需提供近一期財報。因興櫃的財報是半年報和年報,若今年十月申請上櫃,須提供今年一月到六月的半年報,剛好碰到疫情,可以想見訂單、營收,財報上的數字都不會好看。因此這些事業,可以僅提供今年七月到九月的季報,不用提供一月到六月半年報。這項豁免規定,對十月以後送件的 IPO 案件,都可適用,可以讓這些有潛力的企業順利實現 IPO 計畫。
這是一項權宜措施,但不得不然,因為這次新冠疫情的影響是前所未見。例如誰會想到歷史上才有的封城、閉鎖,竟然因為防疫而復出,在今日的世界上演。疫情終會過去,只是中間過程已經大大的干擾了經濟生活。未來人類除了應該盡快恢復正常,也應防備疫情捲土重來。











北京疫情復燃?鮭魚砧板各自解「毒」


2020-06-19 00:12  聯合報 /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北京疫情突然升溫,防控進入「戰時狀態」。防疫人員連日來在北京豐台區的農貿市場、居民小區等,進行全面消毒。 (新華社)


北京超過五十天沒有確診病例,近日卻出現一六八例本土病例。防疫人員指稱,從當地農產批發市場鮭魚砧板驗出病毒,官方因此忐忑不安,深怕爆發第二波嚴重疫情
疾控中心表示,從病毒基因全序列分析,顯示其為「歐洲株」,因而該中心有意甩鍋歸咎於感染源來自國外汙染的鮭魚,以致挪威鮭魚出口業者頻頻喊冤,損失慘重。筆者不解,為何該市場不查明該染毒砧板是否曾被病患使用過?挪威魚貨出口公司也應追溯該批鮭魚包裝人員是否有人染疫?這不就立竿見影解明了嗎?
早期疫情期間由歐美返中境外移入病例不少,歐洲株病毒應早就流竄北京社區內,該市場發現歐洲毒株,不代表是隨鮭魚進口侵入吧?
從鮭魚砧板驗出病毒核酸,病毒專家會推論鮭魚或砧板曾受汙染,或懷疑操作者是位帶毒病患,沒人會說鮭魚是新冠病毒宿主。但台灣媒體似乎又檢到槍,斷章取義醜化中國防疫意圖甚明,令人搖頭。台灣也應以流行病學思維,研析引爆北京這波疫情的病毒源頭,或可作為日後另類「超前部署」防疫的借鏡。
北京官方指出,此波疫情病毒株與過去流行的類型不同,很多病患有過去未曾出現的關節疼痛臨床症狀。其實至今世衛組織匯整全球各國陳報的新冠病毒株之全基因序列分析發現,都僅有一、兩個核甘酸差異而已,尚未發現有變異株的存在。病患出現關節疼痛,和先前感染歐洲株多位病患,出現嗅、味覺喪失一樣,只是個人臨床表現的差異,並未涉及病毒株變異問題。據知流感病患,有些也會有關節疼痛、嗅、味覺喪失等少見的臨床症狀,專家也不會歸咎流感病毒有所變異。
筆者認為,北京這波疫情應只是死灰復燃,社區可能藏有上波疫情的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者,當他(她)們逛該市場時,因緣際會造成群聚感染。日前媒體報導,該市防疫人員挨家挨戶敲門訪查居民有否去過該市場?並對市場附近四萬多位住戶作核酸普篩。國台辦曾在微博發文批判陳部長「防疫未見專業」,其所謂之未專業即指台灣防疫中心最擅長的「追蹤感染者之旅遊史和接觸史」,此時正可派上北京這波疫情疫調之用。建議陳部長投書中國媒體表達協助疫調之意,「鮭魚染毒之亂」當可平矣。














白宮前顧問出書...親美抗中 真心換絕情?


2020-06-19 00:21  聯合報 /   黃奎博/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全球及區域風險評估中心主任
白宮國安前顧問波頓廿三日將出版新作,美國司法部十六日向法院提告請求下令不得出版。 (美聯社)


被美國總統川普開除的國家安全前顧問、挺台先鋒波頓即將出書,披露川普曾拿著他的麥克筆筆尖說,這就像是台灣,而他的橢圓辦公桌就像是中國大陸。
波頓也提到,川普受投資中國大陸的金融家影響,對台並不友善。
白宮早就指出,波頓新書有洩漏國家機密之虞川普則加碼指控,該書充滿謊言和假故事。要是這次關於台灣的故事為假,那就罷了;但若是攸關美國國家機密,那就表示是真的了
川普對台灣的態度,跟其下官員的對台態度明顯有別。如果統計川普最近兩年公開發表有關台灣的言詞,會發現次數非常的低,好似台灣幾乎不在他的外交戰略地圖上。
還記得美國福斯新聞網主持人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七月問川普:「為什麼我兒子應該去蒙特內哥羅,幫助他們抵禦攻擊?」川普回說:「我懂你說的,因為我也問過同樣的問題。」若川普對這個在巴爾幹半島、獨立不到廿年、人口不到七十萬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盟邦是這樣態度,那他究竟怎樣看待台灣呢?
在民國107年(二○一八年)九月,資深的知名白宮記者伍華德出書,內容提及在討論南韓的國安會議中,川普質疑美國在朝鮮半島維持大量軍力,究竟得到什麼他接著問:「告訴我,我們花錢保護台灣,能得到什麼?」
川普稱伍華德這本書的內容是憑空捏造,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莫健則表示:「關於美國對台灣的外交究竟有何問題,我可以告訴你每屆政府都會這樣問」。
當蔡英文的決策將台灣放在全世界對抗中國的最前線」,川普對於台灣的看法,以及協防台灣的決心,就變成我國至關重要的外部因素
目前確實無從得知川普是怎樣看待聲稱與美國價值同盟、對美國百般配合的中華民國民進黨政府。但根據前布魯金斯學會東亞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卜睿哲去年初的說法,美國對台灣的防衛承諾從來都不是絕對的」,例如川普本人對於這種承諾就曾表示懷疑
如果民進黨政府對美關係的真相是「我本將心托明月,誰知明月照溝渠」,亦即川普與其下若干重要官員把台灣當成撈取利益的對象,或者把台灣當成與中共協商談判的籌碼,並未認真考慮台灣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的最適需求,這對相信美國政府由於價值趨同而力挺台灣的國人而言,情何以堪。
偏偏民進黨政府近年來大內宣的結果,似乎讓愈來愈多的民眾認為台美關係史上最好,所以倘若波頓、伍華德、卜睿哲等人所述為真,國人真的要仔細思考:當前兩岸關係政治對話基礎已失,緊張局面日益頻繁,民進黨政府「一面倒」的對美政策真的是負責任、愛台灣的作法嗎?













紓困到振興 總被無視的弱勢們


2020-06-19 00:27  聯合報 /   關宇/平面設計(台南市)
行政院宣布推出讓每人可以1000元換3000元的「三倍券」,7月1日起開放綁定。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刺激國內因疫情導致疲軟經濟,政府擬於七月發放振興「三倍券」。
由民眾自掏腰包用一千元換三千元的振興「三倍券」,規定不可用的有十一項;後來又表示藝文展演、體育賽事、旅遊活動及彩券都可使用,近日連學雜費、看病掛號費也放寬,網友看了傻眼,「學費的話那是紓困券了吧?」、「掛號費,跟振興經濟有啥關係?」
先不提經濟部沒把替代率考量進去的經濟效益算法錯誤,今年四月當時還是政務委員的龔明鑫提到馬前總統的消費券失敗原因,是因消費券發放替代效果偏高、未能多次流通、乘數效果有限而導致失敗;現在政府將「振興三倍券」設使用期限只能用一次,不就是在重蹈消費券覆轍嗎?
筆者想問,既然行政院將「三倍券」定位為「振興券」,不是「紓困券」,那流通範圍不是更應該限縮在飲食娛樂使用,才能避免拿去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所發生的替代效果?更別說可以繳學費、掛號費
政府前一波排富條款紓困方案,在民間實施的實情,明顯是排貧濟富。例如:加入農漁保的田僑,或加入職業工會保險的自營工作者,政府既不排富也不限制家戶人數,更不用檢附工作證明和財產申報表,一萬、三萬紓困金快速入袋;反觀,經濟能力差、沒有固定工作的社會底層、真正最需要紓困的國保民眾或無保險者,卻被種種關卡打槍,不僅要寫切結書自述如何受疫情影響工作,還要接受全家財產調查。
如今,政府的「振興三倍券」不再排富,卻又遺忘那群工作不穩定,且等不到一萬元紓困金的弱勢者,以及無家可歸的遊民,他們拿不出一千元來買三千元振興券。
若是振興「三倍券」也放寬有紓困效用,政府就不能再度對這些弱勢族群視而不見,悖離社會公義。














振興的花兒太晚開


2020-06-19 00:29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振興三倍券七月十五日才上路,各行各業都期待能刺激消費。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內疫情趨緩,政府提倡防疫新生活。陳時中率防疫五月天到各地示範旅遊樂活,蔡英文總統和蘇貞昌院長日前也到九份老街拚觀光,內政部長徐國勇則到陽明山竹子湖賞繡球花,呼籲國人出外走走
台灣是美食王國,也有美景勝地,五、六月,阿勃勒撒下遍地黃金雨,像一張美麗地毯;相思樹此時也開滿黃澄澄小花,在風中搖曳生姿,繡球花接力登場,陽明山竹子湖繽紛艷麗,賞花正是時候。
此時,全家老小出門嘗美食賞美景,一定對振興經濟大有裨益。但振興三倍券要等到七月十五日才能「開花」,姍姍來遲的振興券,恐怕遠水救不了近渴;一堆受疫情影響的企業,搖搖欲墜,嗷嗷待哺,還要等到下月中旬,民眾就算有心為振興經濟出點力,或許只能「等到花兒也謝了」;萬一那時疫情捲土重來,民眾還敢出門消費嗎?
閩南諺語說花著插頭前才有誠意,振興券雖不算多,也不無小補,可惜千呼萬喚還要再等一個月;只要振興券早早在握,蔡總統、蘇院長還需要示範嗎?














拒小明回家… 一場歧視正在上演


2020-06-19 00:25  聯合報 /   侯立藩/國會助理(台北市)
由陸配子女「小明」家長組成的「台灣滯陸孩童父母自救會」,赴疫情指揮中心與行政院陳情,聲淚俱下,跪求政府讓孩子們回家。 記者呂佳蓉/攝影


十七日數十位小明父母們到疫情指揮中心及行政院前下跪,跪求蔡政府讓他們與其子女團聚,這一幕讓人為之鼻酸。所謂的「小明」是台灣人陸配所生的子女,他們沒有中華民國藉,但長期合法在台生活及就學。今年疫情爆發前的春節,他們隨大陸藉的父母回大陸探親或出國旅遊,但蔡政府以疫情考量為由,規定這群人暫時不得入境台灣。
世界各國在防疫政策上都是以不拆散家庭為原則,歐美日等國在中國大陸疫情嚴重撤僑時不具該國國籍的「永久居民」也能一起上飛機。台灣自己對台灣人與來自大陸以外的其他國家地區的配偶所生的子女也沒有這樣不人道的規定。且根據規定,擁有居留權的陸配可以回到台灣,但其子女卻不行,這什麼道理?難道是因為父母是成年人,比較不容易被感染?
大家都說台灣防疫一百分,但大家沒注意到的是,一個自詡為亞洲最民主、自由、開放、包容的台灣,正在上演一齣赤裸裸的歧視戲碼根據統計,小明的人數不過五十多位,試問讓他們回台灣難道台灣就會垮掉
世界各國的防疫都是基於旅遊史,但我們「中華民國台灣」卻是基於身分,讓政治凌駕專業,實有深刻檢討及即刻改進之必要。














北韓變臉:內憂外患兼立威


2020-06-19 00:23  聯合報 /   戴東清/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系副教授(嘉縣大林)
北韓十六日炸毀位於北韓開城工業園區的南北韓聯絡辦公室大樓,北韓並宣稱將增兵邊界並切斷雙方所有聯絡管道。 (法新社資料照片)


北韓聲稱對「脫北者」以空飄氣球方式散播反北韓傳單不滿,宣布切斷南北韓間對話管道,日前並在預告下炸毀兩韓聯絡辦公大樓,且揚言要派兵進駐兩韓邊境的非軍事區內。北韓變臉舉動,使得原本平靜的朝鮮半島,突然籠罩在隨時可能爆發軍事衝突的陰影之中。為何北韓會選擇在此時此刻變臉,值得推敲。
就國際體系言,新冠疫情使原本競爭就多於合作的美中關係,更顯緊張;彼此相互指控是病毒起源地,且互逐媒體從業人員或限制常駐人數,完全抵銷雙方一月中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友好合作氣氛。
儘管美國務卿龐培歐與大陸政治局委員楊潔篪在夏威夷會面,但因雙方歧見甚深及對抗氣氛濃厚,恐難就具體事務達成諒解,鮮有餘暇顧及朝鮮半島核武擴散與和平問題。正因體系節制力量暫無法有效發揮,北韓趁機片面採取軍事行動,欲達到其政治目的。
就國家言,雖然北韓聲稱其行動係不滿「脫北者」行動,但空飄氣球過去不知凡幾,為何偏選此時大動作反制。研判此舉係北韓受到內部重大危機影響所致,否則何需大費周章。因受聯合國經濟制裁影響,北韓糧食危機始終是揮之不去的陰影。
原本北韓以為去年二月川普與金正恩在越南的二次會面,會簽協議解除經濟制裁,使缺糧問題得以解決,不料事與願違。這恐是北韓先前承諾廢棄西海衛星發射基地,為何又被爆出疑似恢復運作原因。如今北韓又大動作劍指南韓,恐係受其內部缺糧或重大危機影響所致。
至於此次對外行動的主導者,係金與正而非北韓領導人金正恩,並不尋常。不論是否為兄妹唱雙簧,或是金正恩健康出問題,都意味著金與正未來在北韓決策地位愈來愈重要,否則無需透過如此大動作樹立權威。既然金與正預告也執行炸毀兩岸聯絡大樓,宣稱並實際派兵進入非軍事區的可能性就大增。
當然,軍事行動向來都是為政治目的服務,若要降低朝鮮半島緊張,美、中及兩韓間穿梭外交,要在疫情稍歇時儘速進行,才不致出現擦槍走火的場面。














佛洛伊德之死:強調歧視 不如規範執法


2020-06-19 00:09  聯合報 /   何基輔/科技業從人員(新北市)
美國警察以膝蓋壓頸使黑人佛洛伊德窒息致死,在全球各地引發抗議行動,紐西蘭奧克蘭市抗議者所持標語牌寫著「種族主義才是真正的病毒」。 (美聯社)


美國非裔男子佛洛伊德遭警方壓頸而死,引發暴動四起。這是種族歧視?還是執法過當?美國每幾年就一次這樣的循環,但這次似乎特別嚴重?
每次遇到類似事件,相關報導常讓人強烈聯結到種族歧視,筆者剛到美國時也都這樣認為。不過,漸漸了解到這可能更高比例是執法問題
許多國家可合法買槍,對於執法人員來說是高風險,美國更是。同時,美國一般給予執法人員很充分權力和保護,使他們執行公權力時能夠無後顧之憂,這某種程度也反映美國文化傾向信任、能夠自律的一面。
舉例來說,美國警察攔檢,你沒聽指令且更糟的把手放進口袋,儘管有妻小同車,還是很可能被連開數槍致死,而該員警很可能會被當地警局解職,但是法院大概會判他無刑事罪,然後地方政府會用保險給付家屬一大筆錢。
同樣,明州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就發生這樣事件,卡斯提爾被警察連開四槍致死,副駕駛座的女友用手機直播轟動一時,同車還有應該是他的小女兒。不僅是黑人,如是白人手伸口袋或拒捕呢?其實,也是一樣的。站在合理值勤警察立場,他們受到很強大的保護,或說白了,警察的命比普通人值錢,遇上有潛在危機時(儘管是主觀的),可以先發制人。一些較不具同理心的員警,就易濫用職權,甚至有種族刻板的主觀影響。
另外,美國文化有時候過於「力量」主宰,用直升機抓飛車嫌疑犯,也見得到。所以在美國,警察攔檢,要配合指令,尤其雙手通常會被要求放在看得清楚位置,例如放在方向盤。不要以為像在台灣可以耍大爺,甚至開車作勢要衝撞員警。
那種族歧視呢?只能說,有人的地方不太可能晶瑩無瑕;不過黑人可以當上總統、成為全國體育明星、四星上將、終身職大法官,這已經是世上很多國家比不上了。
當然,還是有害群之馬,有種族主義者,有濫用職權執法者。與其過分強調歧視,不如思考如何制定執法規範、行為準則,讓主觀判定值勤危險的比重,縮到最低。
民國104-106年(二○一五到一七年),美國每年有近千人死於警察執法,其中九十三%有攜帶槍械或其他攻擊物體廿五%具精神疾病,七%沒有攜帶武器仍被擊斃的,有四十%發生肢體衝突,卅%有口頭威脅,其它則有可疑舉動或逃跑這是華郵專案收集資料,FBI 統計顯示致死人數,從民國104年(二○一五年)開始有所下降。
從資料分析角度,這資料是員警自願提供的,有可能有些偏誤,但還是可以參考。另外,敏感的族裔,非西裔白人男性占四十四%,西裔男性占十八%,非裔男性占廿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