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9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三倍券拖泥帶水 效果打問號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4142/web/

◆  聯合報黑白集/一生懸命的小邁
◆  經濟日報社論/三倍券拖泥帶水 效果打問號
◆  聯合報社論/陳菊的官箴,夠格出任監察院長嗎?








經濟日報社論/三倍券拖泥帶水 效果打問號


2020-06-19 02:06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院長蘇貞昌於6月初宣布振興券措施,透過每人支付1,000元,換取3,000元的消費券來促進消費,並因而定名為「三倍券」;取用方式多達四種,紙本可到郵局繳錢領取或網購再到超商領取,或是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信用卡上網綁定,累積消費3,000元再領2,000元。此一方案要遲至7月1日起才能預購,7月15日才能消費,12月31日前使用。
蘇揆聲稱振興券「好領、好用、好刺激」,多數民眾的第一反應卻是「好少、好慢、好複雜,不刺激」,金額比不上馬政府時期的3,600元;最低面額200元、不能找零,不利小額消費;繁雜手續領取只實質增加2,000元的消費券,還不如發放現金簡單又方便等。
可能是因為後來高雄市罷韓等重大事件,分散了民眾的注意力,蔡政府似乎誤以為民眾沒有意見,至今都沒有改進振興券的意思,而在同時,境內疫情零確診已經超過60天,民眾紛紛出遊,但振興券還是要拖到7月15日才能開始使用,平白浪費了六周振興的大好時機。
按照蘇揆的三倍券邏輯和算法,是指讓民眾掏出1,000元的鈔票,換回3,000元的消費券,以3,000元除以1,000元,故有振興消費三倍的效果。但網路上立即就流傳一個諷刺意味十足的「小明」神算法,在政府不增加支出的前提下,若改為民眾只出 500 元,換到 2,500 元的消費券,豈不就有五倍的效果?再積極思考,若民眾只出1元,拿回 2,001 元,就有 2,001 倍的效果了。
以此類推,若民眾 1 毛錢也不必出,拿到 2,000 元,等同於對人民發放現金 2,000 元,從簡單算術來看就是「無限倍」的效果;亦即順著蘇揆的邏輯和思考模式,對民眾直接發放現金,振興經濟效果大到無限;相較之下,三倍券的振興效果根本就是微不足道。
上述小明的神算法,並沒有否定蘇揆的算法或邏輯之意,而是希望政府能夠更積極思考,既然要振興經濟,「好領、好用」就能振興三倍,何不擴張為30倍「更刺激」、更值得全力以赴?若行政院、國發會、經濟部等官員不將小明的神算法當做一回事,認為只是反諷蘇揆的數字遊戲而已,就應該想想為何至今都百口莫辯。
再從法律的實務角度思考,要民眾將1,000元的「鈔票」變成3,000元的紙本「消費券」,也有財產權是否應由人民自由支配的爭議。政府打的算盤是,希望民眾自己也掏出1,000元,來換取政府贈送2,000元。問題是,3,000元的消費券中,有1,000元是來自於民眾掏出鈔票轉換成紙券,若到了12月底沒有用完,豈有不讓民眾將之轉換回現金的道理?何況,消基會從消費者權利保護的角度,認為這1,000元如同民間盛行的禮券,是用現金換成表彰權利的憑證,因此發行消費券的政府沒有限期使用、逾期作廢的權力。政府的消保官最好慎思明辨,以免將來衍生政府和民間的爭訟。
再從經濟角度推論,三倍券是政府給予民眾2,000元之外,自己也多搭配1,000元的消費,也就是希望民眾能「拋磚引玉」。問題是,政府贈送的2,000元代表所得增加,雖然確實有所得效果,但自己出的1,000元是自己的負擔,這部分毫無所得效果,因此民眾真要從自己的腰包掏出1,000元,只會用於本來就想消費、特別是民生必需品的項目上,完全沒有增加消費的功能。換言之,政府打拋磚引玉的算盤,但振興券最多只有兩倍的效果,絕無三倍的可能,根本是對經濟學的認知不足產生的誤解。
因此,就算政府規定消費券不能用來繳稅費,包括水電費、信用卡費、保險費等,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消費券再多也只有3,000元,又不是30萬元,從個人的恆常所得或從總體經濟的角度來看,沒有深遠顯著的效果。既然如此,還要拖到7月15日才能上路,令人啼笑皆非。















聯合報黑白集/一生懸命的小邁


2020-06-19 00:11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辭官參選的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中),昨天下班搭高鐵回高雄,受到民眾送花支持。 記者許正宏/攝影


韓國瑜罷免時,陳其邁是否私心竊喜,外人不得而知;但蔡英文徵召他補選市長時,他倒是哽咽了。陳其邁說,就算用爬的,也要達到目的。這話略顯矯情,哪裡用得著爬,地毯都鋪好了,他坐著轎子就能入主高雄了。
這下子,陳其邁也可以創造紀錄了韓國瑜是史上首位被罷免的直轄市長,陳其邁則將成為首位同一屆市長選兩次的人靠著罷韓國家隊,他的當選早就寫好劇本。如此堅忍不拔的勵志故事,不該寫進教科書嗎?
他的故事,還得用陳其邁自己的話來貫穿。他說,高雄是他「一生懸命」的地方。翻成大白話就是:當高雄市長是他此生夢想,一次選不上,把贏的人幹掉再選,直到選上為止,這是他必然的義務。這份堅持,罷韓四君子應最能心領神會。
話說回來,「一生懸命」四字,未免說得浮誇。輸了十五萬票後,他馬上北漂去當副閣揆,這個故鄉他可一刻也沒多留;只有高雄突然下了大雨,他會匆匆返鄉去博點鎂光燈。但新冠疫情提升一級開設時,他悄然放下自己的公衛專業,把指揮官的重擔丟給陳時中去扛。這樣的表現,又是什麼「懸命」?
讓人訝異的是,陳其邁的懸命中也有個「小明」。他說,前年敗選,就像用功讀書卻拿不到第一名的「小明」;這和武漢回不了家的小明遙相呼應。但其他小明是有家歸不得,上學都成問題;好命的「小邁」,則是將踩著鋪好的紅地毯回鄉當官去。















聯合報社論/陳菊的官箴,夠格出任監察院長嗎?


2020-06-19 00:14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內定高雄市前市長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察院最近針對高雄氣爆案對高雄市政府提出糾正,主因是市府未將四十多億民間捐款悉心用於災民救助,卻挪作其他行政事務費用,或用於購置業務設備,乃至將專款用於觀光行銷宣傳或支付電信費用,明顯違反法律相關規定。與此同時,蔡總統昨天提出下屆監委名單,內定高雄市前市長陳菊出任院長。但以陳菊這種公私不分的行事作風,她真的適合出任御史大夫監督官箴嗎
監院的糾正案在韓國瑜遭罷免後數日提出,綠營質疑此舉是在報復罷韓」;氣爆自救會會長陳冠榮則批評,監院只問顏色,不問蒼生」。事實上,氣爆案事發迄今已經六年,此刻才提糾正,已嫌太遲。再說,這項糾正案若早一兩個月提出,綠營不會指控這是在「掩護韓國瑜」嗎?至於自救會長陳冠榮不僅是罷韓要角,更是參與氣爆捐款運用的關係人,就算沒有利益瓜葛,他能說自己沒有監督不周之責嗎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高雄地下管線深夜氣爆,震驚全台。民間愛心瞬間大爆發,短短時間即捐出四十五億元,匯集成一條大愛之河,希望緩解那些受災受驚民眾之苦厄。未料,如此龐大的善款來得容易,卻給了高雄市政府任意揮霍的機會,儘管制定了捐款的管理運用要點,並明訂專款專用事項,實際上卻恣意踰矩濫用最後交出一筆糊塗帳,有些捐款連收據都無法查清
檢視監察院對氣爆案的糾正文,包括幾項重點:第一,根據《災害防救法》規定,所有捐款均應直接用於災民之救助,高雄市府卻任意將善款挪用於購買業務設備,諸如資訊設備、軟體、座椅汰換、遮陽棚等無關事物。第二,市府提報的五十九項捐款運用計畫,均未敘明符合《捐款運用管理運用要點》的哪一項目,甚至辦理泰國市場的推廣行銷、公務員出國考察、E化公務系統整合建置費用,皆挪自民間善款。第三,市府委任律師提起民事訴訟,律師費竟由善款支付且許多個案求償金額不及萬元,仍支付每案一萬元之律師費,均屬不當及不相稱。第四,珠寶公會捐款三千多萬元,並與陳菊公開合影存證;但實際捐款流向,迄未查清收受捐款的對應收據
綜合上述糾正事項,無論綠營如何辯解,乃至蔡系監委如何從旁撇清或干擾,都無法洗白陳菊市府團隊濫用民間善款的事實。試想,一個自命開明進步的政府,竟能將社會大眾濟助受災戶的捐款挪去當成行政費用,購買無關的事務設備,甚至用於八竿子打不著的對泰觀光行銷推廣;這樣公私不分的團隊還有什麼紀律可言,又如何對得起高雄災民和廣大捐款人?由於事隔久遠,監委最後僅輕輕以糾正作結,並未直指哪些人瀆職、哪些人可能涉及圖利他人然而,領導這個市府團隊的陳菊如今要出任御史大夫之首,負責監察百官之廉能和正直,她究竟要以什麼樣的身教」,向百官和萬民示範何謂官箴
除了剛被糾正的高雄氣爆案,陳菊尚有一件與其相關的慶富案仍在監院接受調查。其中,陳菊掌管的高雄銀行在短短四天內就通過慶富獵雷艦的十七億履約保證金,更在董事會未決議下即提供慶富公司卅億元貸款。她的海洋局長王端仁還涉及幫慶富喬獵雷艦造船塢。如果陳菊當上監察院長,此案恐怕只有無疾而終一途,否則,要怎麼辦下去?
一個心中沒有正直界線的陳菊,要出任監察院長,社會還能期待她整飭官箴、糾舉濫權不法嗎這樣的任命,蔡總統還不如直接把監察院廢掉算了,免得它變成另外一個只看政治,不問是非的機構更可議的是,蔡英文對於國家公器的濫用和扭曲她若任命黃煌雄、沈富雄出任院長,或許還會贏得一些掌聲遺憾的是,她心中已不再容得下任何社會公正人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