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口罩之亂凸顯的行政效率問題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9481/web/

◆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造第一課:學習做好在野黨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政治口罩
◆  經濟日報社論/口罩之亂凸顯的行政效率問題







經濟日報社論/口罩之亂凸顯的行政效率問題


2020-02-04 23:5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武漢肺炎爆發之後,跡象迅速顯示疫情散播將會超過民國92年(2003年)的SARS風暴,因此,如何讓民眾有心理準備並可以獲得足夠的口罩供應,成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大課題。但政府執行過程,充分顯示行政效能不彰,因此有「口罩之亂」。

媒體報導顯示,各國對這種攸關人命的公衛挑戰,基本上仍然依賴「市場機制」,最多就是嚴禁囤積居奇,但效果通常有限;口罩分配當然極度不均,讓有需求但買不到的消費者人心惶惶。新加坡、馬來西亞和菲律賓政府都祭出措施,嚴打囤積居奇和哄抬價格。美國3M雖然增加供應量,但也出現供不應求現象;英國亞馬遜網站的口罩價格飆漲得離譜,而俄羅斯也需求大增,預料即將缺貨。有趣的是,號稱實施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大陸,竟然可以讓口罩從一片新台幣3元狂漲到240元,足足上漲了80倍。

我國政府在武漢肺炎爆發初始,立刻表示國內仍有4,000萬片口罩,呼籲民眾無須恐慌;但各地口罩仍被搶購一空,製作口罩工廠出現大排長龍的離譜現象。政府隨之查緝口罩囤積和價格哄抬情事,並祭出禁止出口、統一由政府徵調、限購、限價等措施,但仍無助於買不到口罩亂象,許多消費者跑了多家商店仍然求助無門,民怨快速累積。尤有甚者,有人跟隨超商運送車數小時,一探究竟為何政府委託物流配送的口罩會買不到,卻發現被超商店員扣下、謊報缺貨的各種狀況;這股巨大民怨讓剛勝選的蔡政府蒙上行政效率低落的陰影。

和我國「口罩之亂」相互對照的,是新加坡政府的作法:從2月1日起到9日,分別在社區中心和居民委員會發出520萬個免費口罩,每戶以身分證明文件領取四個,以一次為限,實體或網路商店若高價出售口罩,必須向政府提供成本訊息,且說明漲價原因。這種模式有兩大正面效果,一是確保家家戶戶都有口罩可用,也去除了民眾恐慌;二是民眾不再恐慌後,排隊搶購人潮將大量減少,再加速增產配合之下,很快就可以恢復正常。顯然,新加坡政府在這次武漢肺炎的應變中,又展現了他們政策設計的優越。

台灣的應變初期也有各種建議,包括應由政府透過里辦公室配發、或由健保藥店系統拿健保卡實名購買等,但均未採行,經過超商大排長龍的教訓之後,才決定從6日起民眾必須到健保特約藥局以健保卡實名購買口罩,但每人限定七天只能購買二片。這項措施又引起民眾反彈,因為根本不夠用。政府估計,一個月後新產線完成後,產量將可衝到每天1,000萬片,供需將可恢復平衡。當然,每人因工作環境不同,需要的用量自然不同,也許實施數日後即可評估逐漸放寬,更早達到供需平衡而恢復正常。

從這次口罩供應調節的過程,凸顯政府重大政策擬訂有待精進。其實,政府的決策和執行力,比起新加坡毫不遜色,例如捷運的超高效能還讓新加坡官員跑到台北學習。但一般而言,由於公務員的待遇偏低,政府又怠於為官僚調薪,使得決策難以達到最高水準。以本次口罩之亂為例,早就有SARS經驗,應知透過超商販售口罩必然會引發缺貨,但為何不一開始就採用實名藥局購買?很簡單,過年期間公務員加班辦事早已怨聲載道,透過藥局還要多開協調會議並衍生繁瑣雜事,不如直接送貨給超商系統販售來得簡單。而在政府大量進貨下,成本可能只有1、2元的口罩賣到5元一個,且又閒置村里行政系統而透過藥局系統,是否會造成「藥局之亂」也有待觀察。

政府有關部會的協調明顯不足,加上公務員的典型心態,以致決策紊亂。政府若不痛下針砭,「口罩之亂」恐怕只是未來諸多「大餐」的「前菜」而已。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的政治口罩


2020-02-05 00:2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日前曝光武漢台商回台後隔離安置地點,台北市長柯文哲(中)不認為自己失言。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柯文哲以醫師從政宣稱繼承蔣渭水精神上醫醫國成立民眾黨,集台北市長、醫師及黨魁三重身分議論天下事武漢肺炎來襲,他不錯過「醫人醫國」的機會,從戴口罩時機、到自爆台胞隔離地點,處處槓上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活躍程度隨疫情上升。

柯文哲爆料惹爭議,他先說會檢討,又改口拿中共隱匿疫情為例,指責中央行事應公開透明,還辯稱公文沒加密,叫衛福部長先指明哪些可說不可說。這番攻防,真看不出在醫什麼名堂

就柯主席立場,以專業監督政府防疫,乃人民之福。但柯市長有執行疑慮,卻不向指揮官反映,亦未安撫隔離所附近居民,協助補強環境區隔。他只出一張嘴,忘記自己也是防疫團隊的一員。

先前藝人為口罩出口禁令罵政府,柯文哲說「敵人是武漢肺炎,別在同胞裡製造混亂」,這是對的。但中央宣導戴口罩時機時,他自稱是「風險指標」,要大家看他的舉動行事。隔天他戴上口罩,下令市府一線人員「全都罩」,宣告進入「疫情關鍵期」,也掀起民眾口罩恐慌。接著,他要求中央公布口罩分配,「否則會有政治風暴」。柯P戴口罩如揮軍旗,砲打中央不手軟

柯主席替民眾黨國會登板大放起身炮,搶到發球權。但柯市長別忘記SARS教訓當年中央地方角力,各行其是,導致防疫出現破口。有什麼專業意見還是先和防疫中心溝通,過度講究政治,將汙損醫者初心













聯合報社論/國民黨改造第一課:學習做好在野黨


2020-02-05 00:22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國民黨主席補選,前副主席郝龍斌(左)與立委江啟臣(右)對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選民意海嘯再次席捲國民黨,早該進行的新血培育,象徵改革起步的黨主席改選,將成為下一階段政黨改造的試金石。改造不在表象的取新捨舊,無論郝龍斌江啟臣出線,都要帶領全黨重新定位國民黨的存在價值,從做好在野黨開始,讓人民從現實認同「台灣需要國民黨」。

國民黨改革呼聲圍繞在世代交替、九二共識及組織改造等課題,和四年前大同小異。當年洪秀柱接補朱立倫的主席任期,到吳敦義接手,兩岸路線在「一中同表」、「一中各表」來回跳躍,黨內喧囂看似民主,但缺乏社會共鳴。主席改選大談黨務改造,但黃復興黨部的結構很大程度決定了選舉提名,人民則用選票否決黃復興的選擇,這樣的結構矛盾迄今難解

這些例子說明:國民黨雖知道問題所在,卻沒有修補能力。說好聽,黨內菁英歷史包袱沉重,但說穿了,他們也是包袱的一部分,也習於得利自這部扭曲的黨機器。正如地心引力原理,沒有人能把自己提起來;國民黨上下使盡力氣,也難革自己的命

國民黨被追查黨產,幾至無立錐之地,卻仍無法貫徹改革決心。全黨都心存僥倖:以為民進黨不得人心,民意鐘擺會迅速擺回。四年前除了換柱的分裂,還有青年低薪、經濟成長分配不均、兩岸服貿政策引起政經失衡疑慮等,牽動民意板塊挪移。但黨內山頭無心深刻改造,未提出新的論述,一心坐等對手犯錯。前年地方選舉藍軍意外大勝,更加深這種心態,政治投機已為重蹈覆轍埋下伏筆

除了投機,另一積弊是抱殘守缺。國民黨長期執政,曾在經濟建設與兩岸關係創造不少政策紅利,驕惰於「從國民黨看台灣」的視野,只能坐吃老本。然而,敗選就是因為失去民心,不思興革如何重獲選民信任?這次大選,藍軍幾乎沿用馬政府的國政藍圖,連包裝都不換,難以吸引青壯選民。除了急就章心態,問題在國民黨拘限於「執政者視野」的慣性,不願下苦工做在野黨功課

首度政黨輪替,國民黨因朝小野大,有如偏安小朝廷。馬英九重獲執政後延續傳統路線,雖疏於關注勃發的新興社會力量,尚能連續執政。但那套與基層疏離的封閉決策模式,終究錯過察覺全球化浪潮造成的社會變遷與價值移轉,終誤判民心思變輸掉政權。吳敦義等大老輕忽反中因素也是欠缺在野視角」,以舊框架因應國際與社會氣候轉變,而遭民意吞沒。

政黨存在的目的是為執政,但若不能為人民利益發聲,再多論政都是空談。國民黨必須學習「從社會出發」的在野視角,要與基層建立有機連結,尤其是過去執政時未照顧到的民眾,以及現在執政者傲然漠視的角落,才能爭取中間民意。國民黨必須跨出百年老店的人脈權力藩籬,在各類議題與社會角落耐心深耕當下的價值,民間多元力量才能成為支撐國民黨重生的土壤。

做好在野角色,也有助釐清兩岸路線爭議。國民黨堅持憲法一中,主張和平共榮;但九二共識是執政時解決兩岸互動的論述工具,作為在野工具卻無法著力。政黨必須靠對話爭取民意支持基本立場,論述工具不論充實、升級或興替,都不能與恪守立場混為一談。解決當前兩岸僵局的責任在民進黨,國民黨有再好論述,也無法為民進黨解套。在野黨的兩岸論述重點在取得人民信任,接班世代若無法釐清問題本質與角色義務,最終還是會被兩岸問題綁住手腳。

一黨獨大,民主暴力粉碎制衡機制,威權幽靈蠢動,當前台灣亟須有效的制衡力量。新民意翻騰出第三勢力板塊,若讓民眾黨、時代力量主導朝野攻防,國民黨很快會失去存在價值。如果連在野黨都做不好,人民怎會相信這個疏懶的政黨可堪大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