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破除蓋路解決塞車的迷思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8351/web/

◆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的新年獻禮竟是白色恐怖法案
◆  聯合報黑白集/死豬與肥貓共舞
◆  經濟日報社論/破除蓋路解決塞車的迷思







經濟日報社論/破除蓋路解決塞車的迷思


2019-12-25 23:5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交通部長林佳龍上任後大力倡導科技交通」、「智慧運輸」,並於12月初高調舉辦首次全國交通科技產業會議」,矢言要結合產官學界,一齊借重科技技術、運用智慧化來改善交通,發展交通產業。然而,現實上政府卻是每每遇到塞車,便沉溺於開新路就可解決塞車的迷思裡,把所謂智慧運輸完全拋諸腦後。
5G時代即將來臨,5G頻寬和傳輸速度都遠大於4G,物聯網運用的技術和方式,將因5G的開通而愈來愈廣泛、愈來愈便利,只要搭配大數據,智慧化的交通引導與管理模式,當可應運而生。屆時所有交通運輸系統,包括鐵公路行車資訊、各大眾運輸工具時刻表、各地車流情況,甚至各風景區人流、車流與周邊道路行車現況,均可透過網路讓民眾即時查詢、掌握,根本不必不斷的大興土木。
事實上,台灣鐵公路興建高峰期已經結束,現在要做的,應該是優化鐵路、公路系統,並有效地整合運輸功能,而非無止境地擴建。當年興建第二高速公路,是基於台灣自用小客車成長快速,僅一條中山高速公路無法負荷龐大的車流量;而為照顧西部濱海地區民眾的交通,交通部再闢建一條不收費的西濱快速道路,形同西部走廊有三條高速及快速道路,加上從北到南有連結兩條高速公路和西濱快速道路的12條東西向快速道路,西部由此形成一個便捷、綿密的快速公路網。
公路網的形成或許有交通、經濟和城鄉發展的需求,但也因為過於便捷,從而養成了民眾隨時開車出門的習慣,不利於推廣大眾運輸。此外,各地立委只要選區內的高速公路交流道出現塞車,就強烈要求交通部要再闢建交流道來紓解車流,結果就出現交流道愈蓋愈多的奇特現象;中山高五股到楊梅高架道路通車後,大為紓解了前往桃園和機場的壅塞情況,但楊梅到新竹因沒有更寬闊的高速公路,經常塞車,於是近期交通部又想要將五股楊梅高架再延伸到新竹,還是跳脫不出開新路就可以解決塞車問題的舊思維。
再說到軌道系統,20年前政府規劃興建高鐵,除了確定西部鐵路城際運輸以高鐵為主、台鐵為輔的模式外,再規劃興建台鐵支線或是地方捷運系統,將兩條鐵道動脈串聯,於是有桃園機場捷運串連高鐵與桃園機場,新竹六家的鐵路延伸線至市區,台南沙崙延伸至台南車站,以及台中捷運和台鐵烏日站擴建等工程連結雙鐵與市中心區
至於南部的高屏鐵路,以及北部的基隆、宜蘭鐵道,政府分別斥資數百億元以鐵路電氣化、雙軌化、高架化,並新建通勤車站、購置新車來改善,結果選舉年一到,完全摒棄整合各鐵路與公路接駁系統,透過方便性的運輸模式來鼓勵民眾搭乘綠色運輸,直觀地就宣布要高鐵南延屏東、東延宜蘭。
還有,交通部想當然耳地認為,高鐵到宜蘭比台鐵快14分鐘,有助於吸引旅客搭乘,進而減少雪隧的車流量。但從未認真想過民眾為何選擇自行開車到宜蘭,一則是開車既方便、機動性又強;第二是三、四個人出行,開車的費用絕對比搭大眾運具要來得便宜。因此,即使花費近千億元來興建高鐵宜蘭延伸線,北宜高的塞車現象也未必會獲得改善。
因此,交通部要達成智慧運輸服務的願景,就該徹底打破逢堵便開路的迷思,認真思考如何真正運用科技與智慧化來解決,否則花大錢蓋再多的路,也永遠無法跟上車輛增長的速度










聯合報黑白集/死豬與肥貓共舞


2019-12-26 00:0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監委陳師孟要約詢法官,引發法官連署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監委陳師孟要約詢法官,以監察權欺壓司法權,引發高達七成、一千五百名法官連署抗議他濫權。但陳師孟老神在在,自稱「死豬不怕開水燙」,還反譏法官「不能用人數爭是非」。「死豬」這個字眼很傳神,準確點出了蔡政府睜眼說瞎話的大無畏精神:連街談巷議都不怕了,還怕一千多名法官嗎
陳師孟如此囂張,一要怪提名他的蔡英文,二要怪其綠營同志。前者放縱他暴走橫行,後者無人給他正直的規勸,反正大家都是「死豬俱樂部的共同體,誰怕開水?這個政府,你批它霸道也好,批它官僚也好,批它決策投機、失當或不理性也罷,它總是我行我素,不理就是不理。陳師孟只是直接把心裡的話說出來了,其他的人應該「人同此心」。
若只是一群死豬就算了,問題就在,這個俱樂部裡還有許多肥貓死豬志在濫權,肥貓則忙著撈錢,這樣權來錢去,國家怎麼受得了?老百姓又怎麼受得了?
死豬的類型比較簡單,如陳師孟這樣獲得皇上御賜寶劍者外,還有一干選舉落入敗部卻獲提拔升官者,不僅笑傲江湖,還可公開貶損勝部的對手。而肥貓的族類則更花樣繁多:只要看準風向、入對派系,不必是什麼頭臉人物或才德之士也能攀爬而上,舉凡中央部會、公營事業及附屬基金會都能卡上一位,坐領高薪,再把資源分給自家人
真的,死豬不怕開水燙,肥貓只愁職位少死豬與肥貓共舞,只苦了百姓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的新年獻禮竟是白色恐怖法案


2019-12-26 00:1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進黨推出「反滲透法」草案,將在年底強行闖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反滲透法》草案上月才從民進黨的肚兜裡冒出來,轉眼即將成為法令。因蔡英文一聲令下,向來橫柴入灶的民進黨將在年底強行闖關,以其席次優勢,法案過關已無懸念。在新年前夕,民進黨將一部麥卡錫法案送給台灣人民當成新年賀禮,預告了來年的血腥氣味
首先必須釐清的是:這不是一部防止外部共諜的法案,而是一部對付內部人民的冷酷法令。它的對象不是陸生共諜周泓旭,而是台灣的王炳忠們,每個國民隨時可能被扣上共諜大帽的新式白色恐怖。在這部法案底下,無辜者將哀哀無告、驚惶無措。
從另一個角度看,它儼然是一部不宣布戒嚴的準戒嚴法」。戒嚴的意涵是以國家進入攸關存亡的危難狀態為名,由政府宣布某種非常的管制措施。當一部法案假設所有人民都可能「被滲透」,打開偵騎的柵門,政府隨時可以拘捕、審訊人民或對手,這難道不是一部標準配備的戒嚴法?
試想,在解嚴前一年衝破戒嚴令枷鎖「組黨」的民進黨,如今竟欲將戒嚴的緊箍咒套回百姓頭上,這是歷史的玩笑,還是時代的倒退?
反滲透法充滿時空的錯謬感,細察草案法條,即可讀出其間濃厚的冷戰氣味法條定義所謂的境外敵對勢力」,:「與我國交戰或武力對峙之國家或團體」;亦即,兩岸多年來的互惠交流、和平發展竟可瞬間作廢,一夕回到「殺朱拔毛、枕戈待旦」時代。這是民進黨的荒謬,還是台灣的錯亂
草案所謂的滲透來源」,更是草木皆兵。從作為「敵對勢力」的中共政府機構,到它的黨與扈從的政治團體,再到由這二者所設立、監督管理或實質控制之組織及其派遣之人,可謂已將對岸可以蒐涉的對象一網打盡。一言以蔽之,中共治下的十四億人都可以說是「滲透來源」。
試問,在中國大陸,包含私營公司行號在內,哪一個組織、單位甚或人不被中共監督管理?如此一來,就連跟一般大陸私人企業、單位或平民有所往來的台灣民眾,都可能驟然被扣上「滲透」罪名。面對這樣無差別、無縫隙的課罪條件,政府愛辦誰就辦誰,人民如何申辯?
就此而論,馬英九認為台灣將淪為「特務治國」並非無的放矢,宋楚瑜疾呼「懸崖勒馬」不是杞人憂天,郭台銘說要占領立法院更不是吃飽撐著。這部法案刻意將時空推回半世紀前的反共時代,裹藏著它自己的政治目的。但民進黨的回應十分輕浮,卓榮泰說特務治國說法是「封建觀念」,李俊俋更嗆「請看看條文再來批評,多念點書吧」。但眾多台商憂心忡忡,難道是因為思想封建,或書念得太少?
民進黨辯稱,獲罪與否,仍要從具體的「行為」認定,試圖紓解社會的疑慮。殊不知,整部法案的要害不在行為本身,而在「認定」。草案規定不得接受滲透來源「指示、委託或資助」,從事捐贈政治獻金、或影響選舉罷免、或公投等行為;但何謂「指示、委託或資助」?親友間的「匯錢」可能被視為「資助」,聊到政治的對話可能被當成「指示」,一封臚列業務內容的電郵則可能被指為「委託」。究竟誰沒讀懂法條?
質言之,這部法案不是為了什麼冠冕堂皇的國家安全,而是為了壓制反對者而設它不能將中國關回鐵幕,於是轉將台灣鎖入鐵桶。蔡英文何以對付自己的人民比對付中共更為凶殘?唯一的解釋是:貪嗜權力而希冀威權,要用新的白色恐怖讓政權永繫不墜。
陳師孟司法是黨國思想的最後防線」,更像是一則預言國民黨的舊黨國早已逝去,民進黨的新黨國卻正在成形當司法成了綠色黨國的防線,《反滲透法》的威力將深入骨髓。要拒絕蔡英文的這份新年獻禮,「下架新黨國」恐是人民僅剩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