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葉銀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 王正方/我們的離岸風電為什麼那麼貴?
◆ 周行一/地緣政治風險將決定股市短中期趨勢
◆ 洪蘭/當數學遇見美學 科技離不開人文
◆ 馬凱/哀哉!世上苦人將更多
◆ 薛承泰/當基本工資尬上貧窮線
◆ 方祖涵/大聯盟冠軍的政治氣味
◆ 趙春山/「馬習會」四周年:回首來時路
◆ 嚴震生/Mike & Mike
◆ 盛治仁/小確幸台灣,很久沒有大突破了
◆ 李清志/搬家的人生
◆ 王健壯/蘇貞昌要走的是豹變之路
◆ 楊渡/文字的災難,正在發生
◆ 陳立恆/城市藝術的中年危機與青春秘訣
葉銀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2019-11-13 23:55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9月至今,台幣升值幅度較大,壽險業匯損議題又成焦點。而從9月單月稅後純益來看,僅兆豐金獲利月成長近一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從九月至今,新台幣相對美元匯率升值幅度較大,使得壽險業匯損的議題又成為焦點。台灣壽險業在台幣升值時,匯損來自於國外投資未避險的損失與避險成本;在台幣貶值時,匯損則可能發生於避險成本。而避險成本高昂的原因乃是美國、台灣利差大,使得壽險業用來避險的匯率衍生性商品成本較高所致。因此,壽險公司提高避險比率,則要忍受高的避險成本;若降低避險比率,則直接曝露於匯率風險。
另外,壽險業可增加一籃子貨幣避險,但可能有避險效果不佳的狀況,需動態調整;主要原因是一籃子避險的結構與策略,主要是根據「過去」各貨幣匯率的相關性,然而「未來」各貨幣匯率的相關性常與過去不同或有結構性變動。雖然現在有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可以提供緩衝匯率變動對於財報損益的影響,亦即有匯差利益時提撥準備,可在匯率損失時沖抵,但此制度並非真正的避險,其效用是降低財報損益的波動程度,可說是盈餘管理的手段。
雖然壽險業想尋找降低匯率避險成本的方法,這無可厚非;但是匯率避險成本就是國外投資的必要成本,亦即要賺取國外高報酬,就要付出高的避險支出或匯損。常聽到「事後」台幣匯率貶值時,有人就認為避險成本是浪費的支出,這是不正確的觀念;匯率避險本來就是「事前」規畫,就如同民眾買保險一樣,等事後災難來襲就來不及了。
台灣壽險業資產快速累積、國外投資比重過高隱含的風險,其根本的問題是台灣投資不振、資金過於寬鬆,壽險公司又發行高利的各類儲蓄險,使巨額資金從銀行存款不斷地湧向壽險公司;而台灣債券市場無法提供足額、長期間、較高報酬之投資標的,這些資金乃轉而投資國外。壽險業國外投資占可運用資金(約廿六兆元)高達六十八%,匯率風險實不可輕忽。
保險公司當然要投入資源,強化風險管理能力,但世事多變化,有一些匯率避險措施的效果可能非如預期。如果壽險業或相關人士要建議放寬匯率風險管理機制,主管機關要謹慎、詳細評估放寬之後的各種影響。同時,不能為了單方面降低避險成本,而降低壽險公司財報的透明度,或降低避險的實際效果。
對於資金大幅流向壽險公會所產生的集中風險,主管機關宣布要整頓高利的儲蓄險亂象,預計明年提高死亡給付占保單價值比重,勢必會提高保費,降低資金流向壽險公司的速度。這也是不得不的作為,因為一個經濟體系多餘資金太多,又集中流向於同一產業與國外投資,將使壽險業成為台灣金融體系動盪的來源,因此,當然要降低此現象的嚴重性。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以台灣目前的狀況,如果不強調避險的重要性,壽險公司等同進行利差交易;但巨額表上獲利,卻隱含巨額匯率、市場風險,以及資金過於集中的風險。這也是為何主管機關要在明年四月開始,增加以淨值占資產比率為資本適足性的監理指標,因為唯有普通股增資才能抵擋未預期的波動。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