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薛承泰/笨蛋 關鍵在於無國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笨蛋 關鍵在於無國感
◆  洪蘭/學習的方式決定了效果
◆  嚴震生/蔡總統論文讀後感...我真的對不起很多碩博士生
◆  楊志良/台灣哪有民主?只有民粹!
◆  陳亮恭/在談長照財源之前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台灣的政治選擇權

◆  嚴震生/艾比伊獲諾貝爾和平獎
◆  王文華/解決問題,你是「零售」還是「大盤」?
◆  趙春山/一篇「求穩待變」的國慶講話
◆  孫維新/系外行星—從科幻到真實
◆  葉銀華/投資人快熟悉逐筆交易制度
◆  馬凱/訛詐市場+銅臭民主=滅絕
◆  盛治仁/快樂需要努力營造

◆  王健壯/蔡英文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
◆  方祖涵/變調的社會溫情故事
◆  楊渡/管中閔效應與民調黑洞
◆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  黃介正/一黨專政七十年
◆  范疇/親民黨、時力黨 門票捐台灣社會吧









薛承泰/笨蛋 關鍵在於無國感


2019-10-18 23:45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一○八年國慶剛過,國民兩黨仍在互指是對方製造芒果乾。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個年頭把「亡國感」說成「芒果乾」,是為了趕時髦,還是在虛化議題?其實亡國感是非常嚴肅的問題,說成芒果乾叫種芒果的農人情何以堪?也讓人們買芒果、吃芒果都有點不太自在。此類詼諧虛化的話術用多了,說不定才是亡國之兆啊
且不論誰種芒果?誰吃芒果?會有「亡國感」,起碼還知道自己有個國家,擔心國家走向衰敗,如孟子的告誡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死於安樂」,這是亡國感的正面解釋;不像有些人,把中華民國視為流亡政府,怎麼會有「亡國感」?根本就是「無國感」!
中華民國剛過一○八歲生日,在台灣地區也有七十年之久,有人還在推銷台灣地位未定,這不就是「無國感」嗎?既然不認同這個國家,還想盡辦法獲取「偽」政權,並回過頭來消費這個國家。如果「芒果乾」是這樣種出來的,那才會導致民心渙散。
換言之,人民需警覺,無國感政治人物所操弄的亡國感。尤其每到大選,就像某些電視劇,為了收視率,劇情即愈趨於辛辣。雖然政治人物是大戲的主角,卻無法一個人唱獨腳戲;因此,平日需運用那些影響人們思維與判斷的媒體、司法與知識分子,即可減少突兀而達潛移默化之效。
進入新聞或傳播科系,都知道媒體強調精準報導,是監督政府作為百姓資訊的守門人,在西方國家甚至稱為「無冕王」,是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權」。台灣目前除了顏色分明,政治與金權對媒體的影響力有增無減,幾可符合附隨組織的定義傑佛遜有句名言,「如要讓我決定,有政府而無報紙,或有報紙而無政府,我會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二三二年後在台灣,這句話不過是秀場中的一句台詞。
司法獨立是民主社會的基石,也是蔡政府主打的改革口號過去有所謂的「有錢判生,沒錢判死」,如今仍見權力的滲透光從大法官與中選會的提名,即可知為政者在乎立場的程度。在自由社會中人人可有其政治立場,執行職務時要做到完全的「公正」與「超然」並不容易;鑒於此,為政者即應盡量做到平衡,以示尊重司法的獨立性。更不用說,以「轉型正義」為名行打壓異己之實,那是在玩法,開民主的倒車。月前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司法獨立調查報告,台灣和大陸同分但排名在後,這就是想要的改革嗎
最後,會讓民眾產生亡國感的,是知識分子沒有風骨,確切地說,是選擇性的風骨。例如,藍色執政時,學術界對於當時的執政者,不論著書立論或在媒體宣揚理念,難道不是以社會正義自居來批判當權者的施政?當時的名言知識界永遠站在權力的對面」,也成為了許多「偉大」社會運動的論述基礎。如今換了顏色執政,「那個」知識界不再站在權力的對面,而是站在改革者旁邊,繼續為改革者清除反改革的力量
想當年希特勒建立納粹黨,積極宣揚法西斯主義與民族主義,不就是認定自己才是真正的改革者,他曾說「動員民眾不能用愛,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由於他恣意定義政敵是反改革並教化年輕人去仇恨,終於掀開二次大戰的序幕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