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916/web/
◆ 聯合報社論/國際機場必須變醜,照見桃園幫的低能
◆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應後悔
◆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做為中國門戶地位正在弱化
經濟日報社論/香港做為中國門戶地位正在弱化
2019-10-17 23: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反送中事件延燒多月後,9月國際信用評等機構惠譽、穆迪接連以「持續不斷的抗議破壞了香港做為貿易和金融中心的吸引力」為由,分別調降香港主權信用評等,將信評展望列為負面,代表對香港後續發展倍感憂心。
眾所周知,早在民國86年(1997年)主權移交中國之前,香港已是西方世界與亞洲貿易的重要轉運站,並帶動金融產業蓬勃發展,使其位居亞洲首屈一指的金融中心。在英國建立的完善法治與金融體系,且長期與全球經貿接軌,以及毗鄰中國的地理優勢下,香港成為西方進入中國的門戶,並使香港維持貿易與金融中心地位;民國86年(1997年)後,由於適逢中國積極尋求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之際,香港一方面被北京當局視為國內企業走向世界的現成捷徑,另一方面被當作未來圖謀統一台灣的樣板,遂承諾了香港的「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現有的資本主義生活方式50年不變」。
至於西方社會,則將香港主權移交視為西方價值體系引入中國的火苗,希望藉由資本主義的繁榮,加速中國經濟與制度上的開放步伐。於是,香港巧妙地成為中國與西方的共同希望,搭建起中國與西方貿易與金融,甚至社會價值觀的橋樑,使香港進入一段前所未有的繁榮期。
然而,隨著中國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今上海、深圳、寧波和廣州的貨運吞吐量都超過了香港,這些城市貿易蓬勃也帶來金融產業的加速發展。民國98年(2009年)中國國有企業在上海股市首次公開發行(IPO)以美元計算價值正式超過了香港。同時,在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下,北京政府不斷加強與新興市場國家的經貿連結,並削弱其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貿易與金融依賴,使香港做為西方進入中國門戶的重要性也逐漸下滑。再加上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北京獨斷專行的形象加劇,令香港獨立的金融與經營地位和中國市場巧妙平衡的互利模式,逐漸出現裂痕。
如今又有美國總統川普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導致中國貿易量(含香港中轉)下滑;反送中事件紛擾不休,引發香港資金逃命潮,均讓香港做為門戶的地位加速降級,也讓各界對香港的未來大感不安。
所幸,即便香港地位逐漸弱化,但北京當局短時間仍難找到一個全面性的替代者。根據國際金融學的「三元悖論」(impossible trinity)原則,匯率穩定、資本自由移動、貨幣政策自主性等政策目標不可能同時達成,只能三者擇其二。中國為了達成人民幣匯率穩定與維持貨幣政策自主性,就得實施資本管制;而香港想保有港幣釘住美元的匯率穩定與金融中心所強調的資本自由移動,便不得不放棄貨幣政策自主性。因此,中國為突破三元悖論的限制,就必須依賴香港來達成既可保有匯率穩定與貨幣政策自主性,並借香港之手,在資本管制下另開一扇門讓資金進出中國。
畢竟,從香港金管局資料可知,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對內和對外直接投資,以及大部分金融投資,都是透過香港進行。像是民國92年(2003年)香港和中國簽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後,便不斷開拓新資金交流管道,以加強互聯互通,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畫(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計畫(RQFII)、基金互認、滬港通、深港通及債券通等。截至民國107年(2018年)底,外資對中國A股的持股金額約為1,720億美元,其中58%即是經由滬(深)港通管道交易,而債券通運營至今總交易額亦超過2,100億美元,為中國債券市場貢獻10%的外資持倉。
也就是說,滬(深)港通、債券通與QFII、RQFII等機制共同構成當前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重要途徑。因此,只要中國仍要維持資本管制,香港就多少還保有資金進出中國的重要門戶地位。惟目前看來,這個角色逐漸弱化則是可確定的事。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應後悔
2019-10-17 23:5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柯文哲任內最大的「爛尾樓」大巨蛋,近日在北市都計審議會闖關成功。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年來如同廢墟般存在的大巨蛋,最近突然加裝了玻璃帷幕和鈦金屬屋頂,變得光鮮起來。這個柯文哲任內最大「爛尾樓」,近日更在北市都計審議會闖關成功,只需退縮若干空間,即可堂堂登場。當年柯P以「弊案」把巨蛋打到半死,曾為他贏得不少掌聲;如今要收拾殘局,柯文哲應該後悔了。
當年,柯文哲只知道「打弊賺名聲」有多麼容易,卻從不知道市長要完成一項建設有多困難。直到現在,他手上政績空空,市長連任僅驚險過關,想了四年的總統大位卻在最後一刻放水流,他才終於認清:不能讓大巨蛋廢墟再陪他過四年。
但後悔的代價並不是免費的。當年全力幫他擋大巨蛋的都發局長林洲民,現在罵聲連連,可憐、可惡、可悲的話都出來了。柯文哲自己信口劃下的逃生疏散紅線,如今如何換算取消,他也必須一一交代,把真相吐回來。柯文哲應後悔,自己踐踏別人成果時多麼痛快,現在輪到別人踐踏自己,卻只剩「痛」而毫無快感。
柯文哲該後悔的,還不止對大巨蛋的反覆。他應該還後悔,九一七總統連署登記截止日那天,為何要阻止母親幫他領表?如果那天領了表並展開連署,至少他的「民眾黨」聲勢會強一點,至少民眾黨提名的立委候選人不會沒有「母雞」相挺,至少政黨募款也會容易一些。
柯文哲應該還後悔,自己的嘴巴為何那麼快,常常連自己的智商都追不上,搞到自己變政壇孤鳥。
聯合報社論/國際機場必須變醜,照見桃園幫的低能
2019-10-17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桃園機場擬更改第三航廈天花板設計,造成工程延宕。 圖/桃園機場公司提供
歷經南方澳斷橋事件,民眾剛領教了民進黨「高雄幫」及「台南幫」人馬對台灣港務航運的低能治理。事隔半月,桃園機場地勤事故連連,加上第三航廈多次流標延期還蓋不起來,人們又見識了壟斷航空事業的「桃園幫」不及格的管理成績。台灣的國家門面,國家的海空聯通要道,在民進黨派系的爭食盤踞下,競爭力不知被置於何地。
由於桃園機場目前兩個航廈的運量已漸不敷所需,亟待增建第三航廈來紓解空中交通的壅塞。蔡政府上台後,當年七月先啟動頭期的「滑行道遷建及雙向化」工程,次年展開主體航廈工程建設時,卻接連三度流標,使得原訂民國109年(二○二○年)完工的第三航廈至今懸宕。第三航廈原本核定的施工期程為五十二個月,以此推算,即使今年底前能順利招標,至少要到民國113年(二○二四年後)才可能完工。一項國家重大工程,一拖四年,蔡政府這樣的效能如何能推動台灣的發展?
第三航廈數度流標,根據桃機公司的說法,主要是由英國團隊設計的波浪型外觀及十三萬朵花瓣造型鋁管構成的雲頂天花板興建成本及難度太高,沒有廠商願意承接。也因此,桃機公司主張改變設計,取消波浪屋頂改為平頂,取消玻璃天窗,減少玻璃帷幕厚度,並將十三萬朵鋁花削減為九萬朵。桃機公司今天將正式向交通部提出修減設計報告,交通部長林佳龍也不反對變更設計,只求早日完工。
第三航廈設計當初之所以開國際標,就是希望代表國家門面的國際機場展現不凡的風貌,以提升國內外旅客對台灣的印象。孰料,招到了一流的設計圖後,民進黨政府耗費了三年多卻只得到「做不到」的結論,要把它變回平凡的三流造型。這種「化神奇為腐朽」、「仙女變村姑」的執行能力,與蔡政府三年多來「好說大話、只做小事」的真相恰成正比。
試想,第三航廈每年載客量高達四千五百萬人次,蔡政府卻只編列七百多億元預算,以致弄到多次流標。甚且寧可削減設計,使國家門面變醜,也不願提高招標價格,這展現了什麼國際觀?相對的,高鐵南延計畫每天只多服務不到四千名旅客,就要花掉五百五十億元;而蔡政府為了買票,就要硬幹。兩相比較,蔡政府對待桃園機場之剋扣,比起擴充高鐵南延之豪奢,顯得多麼短視近利而偏頗。
三航廈的興建波折,除了預算不足,更大的問題在於主事者的能力。近兩任交通部長吳宏謀及林佳龍均非交通專業出身,桃機公司董事長王明德則是桃園市前副市長,是受桃園市長鄭文燦提拔而登上這個寶座。這種不問專業、只問關係的人事分贓,從稍早陳菊的「高雄幫」、賴清德的「台南幫」,到鄭文燦的「桃園幫」成形,都不斷把國家大計交到地方人士手裡。除了桃機公司,包括從何煖軒過渡到謝世謙的華航,民進黨桃園前立委郭榮宗擔任董事長的桃勤公司,都顯示「桃園幫」如何經由政治網絡壟斷了國家的航空事業。
這種以地方派系人士為基礎的航空治理,顯然無法因應台灣的國際化發展。桃機公司連三航廈的設計圖都無法實現,只是其中一端。且看,桃園機場近半個月來意外事故頻傳:本月六日,發生桃勤地勤人員拖行一架日航波音客機進入停機坪時,因操作不當,使飛機左翼發動機整流罩撞上空橋;兩天後,又發生因拖行不當,造成一架阿聯酋航空班機鼻輪受損。今年以來,這類地安事件已經發生八起,顯示螺絲鬆脫問題極為嚴重。
三航廈一拖四年,就算蔡英文能連任,直到她下一屆任期結束,可能都未必看得到這個新航廈完工啟用。何況,那還將是個外觀打折、且失去環保寓意的航廈。這個變醜的國家航廈,也將留存著民進黨及「桃園幫」無能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