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立恆/多元,才是民主自由最好的防線
◆ 王文華/想贏得選票,先吃個漢堡
◆ 陳亮恭/商圈沒落等於經濟蕭條?
◆ 王健壯/1987年6月12日那天
◆ 黃介正/總統大選的三個「天下」
◆ 薛承泰/家戶電話民調落伍了嗎
◆ 葉銀華/台灣系統性重要銀行 重要嗎?
◆ 王正方/認真守法執法,才有真正的民主
◆ 洪蘭/感恩與吃苦
◆ 劉憶如/由這一波美中貿易戰起落談匯率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給我們的啟發
◆ 馬凱/50年 從輝煌到迷航
◆ 林中斌/在野群英 華倫竄起 志剋川普
◆ 林祖嘉/G20之後的美中經貿關係
◆ 方祖涵/雙主場的家庭噩夢
◆ 劉維公/國家地理雜誌vs.冰與火之歌
◆ 趙春山/川習會 一場競合到零和的遊戲
陳立恆/多元,才是民主自由最好的防線
2019-07-16 23:29 聯合報 陳立恆(亞太文化創意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
已離開臉書(Facebook)的臉書共同創辦人Chris Hughes五月在紐約時報的意見版撰文,呼籲臉書應分拆為三家公司。 (美聯社資料照)
美國民主黨總統初選隨著六月底初選辯論結束,在美國獨立二四三周年前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民主黨參選隊伍無論在參選人數、女性參與還是種族分布上,都來到前所未有的多元巔峰,代表著美國的民主自由在保守主義的睥睨之下,依然逆風而飛的奮起姿態。
我注意到辯論後民調統計,麻州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暫居鰲頭。誠然,華倫距離成為美國第一位女總統還有一段攻苦克難的道路,可是她之前倡議阻止科技巨頭壟斷市場的前瞻與魄力一直令我印象深刻。無獨有偶,克羅布莎(Amy Klobuchar)、桑德斯(Bernie Sanders)、楊安澤(Andrew Yang)等同黨競爭者,也紛紛從不同角度劍指大型科技公司存在個人隱私、勞工權益與市場競爭等方面的明憂隱患。
事實上,從去年劍橋分析事件之後,人們對於科技巨頭們手中的數據資料被政治鬥爭與商業競爭不法濫用的恐慌疑慮,開始浮上國際舞台。現在不只政治人物,今年五月,Facebook聯合創始人休斯更在紐約時報投書呼籲拆分Facebook的時候到了。
我同樣對這些科技巨頭們戒慎恐懼,幾十年的從商經驗,我非常清楚誰掌握資訊、誰主導競爭,另一方面,相信大家對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並不陌生,一定聽過有人援引裡面的老大哥、電幕等概念形容無時無刻不在監視和操控人民的極權社會。殊不知我們此時此刻亦等同於生活在無所不在的監視、紀錄、分析以及潛在操控之中,相當程度上來說,電幕就是現代的手機與電腦,而我們所使用的社交媒體、電商網站與即時通訊工具等,正隨時將我們的心情與喜惡傳送到電幕的另一端。當然Facebook、LINE、Instagram並不是民國73年(一九八四)的友愛部(Miniluv),可是事實證明我們的一舉一動正在以不同形式被洩露給現實世界裡處心積慮想要成為老大哥們的藏鏡人。
沒有人希望自己人生敞開在別人的注視之下,可是這似乎已經避無可避,當在網頁上搜尋某個話題之後,另一個App推送給你類似廣告或引導資訊,幾乎成為一個現代人的生活常態;況且國際及台灣最近的政治活動,都讓我們領教了某些掌握資源的主事者,確實企圖利用通訊科技來挑戰民主自由的底線。
我們不能容許廿一世紀有任何老大哥挑戰民主自由的底線,美國獨立宣言主要起草人傑佛遜說過:「如果人民害怕政府,便是暴政。如果政府害怕人民,就是自由」。在這個科技幾乎無所不在、未來也許無所不能的時代,我們不能讓任何科技巨頭有機會成為令人害怕的獨裁者;相反的,社會監管與市場競爭應該成為讓科技巨頭們望而生畏的「暴政」。因此,雖然我不認為拆分企業可完全杜絕用戶隱私與數據規範的問題,至少可以適度控制這些巨頭的影響與規模,進而增加隱身於後的老大哥們蒐集訊息的成本與壁壘。
未來的科技產業必須要像今年民主黨初選隊伍一樣組成多元且競爭激烈,因為唯有數量可觀、背景各異、目標不同卻又勢均力敵的科技企業彼此龍爭虎鬥,才能確保我們民主自由的防線不會落入某個在螢幕深處蠢蠢欲動的老大哥的野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