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積極因應美國貿易政策新發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2573/web/

◆  聯合報社論/禁帶職參選是假議題,降補助款才是真的
◆  聯合報黑白集/忽然想起中華民國
◆  經濟日報社論/積極因應美國貿易政策新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積極因應美國貿易政策新發展


2019-07-22 23:46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中貿易戰在6月底G20峰會雙方同意暫時休兵後,尚未啟動正式談判雙方仍不斷放話,還是劍拔弩張。反觀美國與日本的貿易協定進展快速,有可能後發先至,在美中之前先行達成協議。
美國主要目的是藉由美日貿易協定改善美日貿易逆差。在民國107年(2018年),美國對日本貿易逆差為672億美元,雖較民國106年(2017年)的688億美元小幅下降,但美國並不滿意。特別是貿易逆差主要來自於車輛及其零組件,此是日本對美最大出口項目,民國107年(2018年)出口近500億美元。
反觀日本雖是世界第三大車輛消費市場,但民國107年(2018年)僅由美國進口僅約24億美元,美方將其歸因於日本林林總總的非關稅貿易障礙,成為美日貿易談判的焦點。
美國也要求日本開放農產品市場,日本是美國的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市場,但美國農產品在日本市場節節敗退,成為美國要求的另一重點。
美國在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後,沒有預料到TPP其他11國根據TPP的版本,迅速成立了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衝擊到美國出口川普承受國內不少壓力,但礙於顏面又不願承認退出TPP的錯誤;所以利用美日貿易協定將TPP借殼上市,要求日本將原先在TPP承諾適用於美國,以降低美國退出TPP對產業的影響,顯示出美國操作貿易政策的彈性。
日本雖然受到美國壓力,但也並非一面倒向美國。目前雙方雖然對市場開放有歧見,但在數位貿易、國營事業規範、補貼,以及標準法規,雙方具有一定程度的共識,日本也期望可以建立共同規範,促使美日形成經濟同盟。
特別是日本雖然是率先響應美國制裁華為等中國企業的國家之一,但是日本也強調絕不放棄中國大陸市場,並積極與中國維持密切的經貿互動,展現日本在槓桿美中兩經濟強權細膩的一面。
川普總統上任後,改變美國過去參與國際經貿事務的界面,捨棄多邊模式,而是將美國當軸心,以美國優先的方式,分別與主要貿易對手國建構貿易協定;但是迄今並沒有達成美國製造業回流的目標,未來川普必會擴大力道,促使全球供應鏈進一步向美國移動。
川普也認為雖然美中目前仍未達成協議,但是在美國的強力關稅制裁下,許多在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已經外移,使得中國大陸在今年第2季經濟成長率只有6.2%,創下27年新低而反觀美國經濟則一直維持高檔,川普歸因於對中國大陸制裁奏效不過這些外移企業並未回到美國,許多去了越南也難怪川普總統最近指責越南是貿易戰最大受益者,越南是否成為美國下一個提高關稅的目標,值得關注
台灣在美國貿易政策下受到不小影響,但是非常可惜的是,相較於美日等大國的宏觀布局,政府因應策略仍然侷限在吸引大陸台商回台的框架中,一再宣稱台商回台帶動就業與經濟成長雖然的確有一些大陸的台商回台,但多半屬於生產製程的移轉,資金並未回流台灣而且為了衝高投資金額,政府提供幾乎是零利率的融資優惠,不但抵觸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更嚴重扭曲資源且排擠到國內企業
事實上,政府利用華而不實的台商回台投資,卻無法掩飾未有改善的五缺問題。因為在此波美中貿易戰下,在中國大陸的外資企業普遍跳過台灣而選擇東南亞,甚至也有不少台商轉進東南亞,顯示台灣的投資環境仍存在不少問題。而政府最大的盲點是藉由台商回流,試圖斬斷與中國大陸的經貿關係,但是對切入巨變下的全球供應鏈又無對策,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中









聯合報黑白集/忽然想起中華民國


2019-07-23 00:0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抵達丹佛飯店時,僑胞高喊「蔡總統加油」。(中央社)

蔡總統在美國茶敘時對媒體說,她要團結所有力量,包括台灣派和中華民國派,來保護中華民國台灣。這話,若是蔡英文剛上任時提出,可能還讓人有些期待;但她在執政三年後拚連任時說出這話,只讓人哭笑不得。
在野時,蔡英文曾說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當選後,她常用「這個國家」來代替「中華民國」一詞。兩周前,她為宜蘭市和美國馬里蘭州洛克維爾市締結姊妹市的賀文,直接署名「台灣總統」;這次出訪,她自稱「來自台灣的總統」,中華民國一路消失。她心中,何時有過中華民國
目前各政黨實際主張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大概就是獨派。亦即,「中華民國派不但是法律事實,也是民意主流,只是對兩岸交流看法各有差異罷了。但在蔡英文眼裡,只要兩岸路線和她不同,便把支持中華民國的人抹紅,說人家「親共」。因此,她此刻談「團結中華民國派」,完全是個笑話。
蔡英文忽然想起中華民國」,原因無他,只是為了選舉民進黨平日操弄統獨及族群意識,一到選舉,既想拿獨派的票,又要爭取中間選民,於是便編出個團結中華民國派的說法。但是,選民會什麼餌都吃嗎?
團結中華民國派,到選舉才嘴巴說說是沒用的蔡總統先得承認自己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選出的中華民國總統,別再在兩岸議題上動輒抹紅,磨刀霍霍。選舉時才想到中華民國的,只是江湖術士








聯合報社論/禁帶職參選是假議題,降補助款才是真的


2019-07-23 00: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時代力量針對韓國瑜要求禁止「帶職參選」,違反民主法治的普遍原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為杯葛高雄市長韓國瑜帶職參選總統,時代力量擬修改《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公職人員「除連任外」不得帶職參選;否則將視同辭職,並追繳已領取之選舉補助款。時代力量這項提案是反民主的假議題,目的在幫蔡英文連任護航因人造法不僅窒礙難行,更將妨礙民主競爭也因此,連民進黨都不敢表態支持
作為小綠」,時代力量幫民進黨追打韓國瑜,並不意外。而韓國瑜剛剛當選高雄市長即要角逐總統,確實因有違選舉承諾而引發社會議論。但時代力量針對韓國瑜的個案要求禁止「帶職參選」,著眼顯然過度狹隘,違反民主法治的普遍原則。更嚴重的是,規定帶職參選僅適用「尋求連任」者,勢將危及民主政治「越級挑戰」的精神,變成「保障現任」的魔障。
試想,如果真修法禁止「帶職參選」,那麼民國109年(二○二○)最可能的三名總統角逐者,包括蔡英文、韓國瑜、柯文哲都將在被禁止參選之列;反而是朝野初選失利的賴清德、郭台銘、朱立倫因沒有公職在身,才得以參選。可見,完全禁止帶職參選,將造成「汰強保弱」的反效果,絕不符合民主政治的目的。至於時代力量提案排除「尋求連任者」,目的也很明顯,如此一來僅剩蔡英文可帶職參選,韓國瑜及柯文哲則遭排除。這麼針對性的修法,根本是開民主倒車。
韓國瑜剛當選首任市長就要角逐總統,與柯文哲剛當選第二任市長就要追逐大位,兩人的正當性及當選機率都只能交由選民裁定。如果民眾對蔡英文治理極為反感,則極可能改投韓、柯,而不計較兩人的市長職位是否做好做滿。反之,若民眾覺得韓、柯無法勝任總統大位,或不苟同他們帶職參選,蔡英文即有機會連任。簡言之,總統的選擇權在於選民,政治人物不必編織理由去保障現任者。更何況,在沒有現任總統尋求連任的情況下,現職首長或立委難道也不容許帶職參選?
以美國為例,總統多半是由擔任過州長或聯邦議員者出任,也有像川普這樣從未出任公職的黑馬。若法律嚴格禁止公職人員帶職參選,美國極可能產生不了總統或好總統。以歐巴馬為例,他民國94年(二○○五年)首度當選伊利諾州聯邦參議員;在六年任期中,他兩年多即宣布參選總統,並在民國97年(二○○八年)獲得民主黨提名,並成為首位非裔總統。如果美國有時代力量這種小心眼,歐巴馬還可能出線嗎?
時代力量禁止帶職參選的提案,不僅是假議題,也是反改革的退步立法。選罷法中該做的改革還很多,諸如選舉補助款的金額,不在籍投票制度的建立,都是優先選項;但前者卻難獲同享其利的朝野政黨支持,後者則遭綠營以擔心中共操控而推拖阻撓。也因此,選舉補助制度不斷平添國家財政負擔,造就「選舉富人」,卻無助民主進步;而人民應該享受的自由投票權利,卻始終遭到剝奪。
目前我國的選舉補助款分成兩類,一是對於公職當選人的補助,一票補助卅元;二是對政黨的補助,每票五十元。前者,是為鼓勵廉能而財力不足的人才從政;後者,是希望給予小型政黨多元發揮的空間。然而,這些奠基於國民黨一黨獨大時代的制度,經社會及政治環境不斷變遷,其實已不符立法初衷原因是,近廿年來的選舉募款制度已逐漸成熟,貧寒之士參選的困境早已不復存在。然而選舉補助款源源不絕地發放,不僅蠶食國家財政,更堆砌勝利者「錦上添花」的效果,總統當選人瞬間變成億萬富翁,縣市首長則成為千萬富豪包括政黨補助款在內,也助長了附庸政黨或殭屍政黨的存在。這些,都應該重新檢討,以免國家資源無謂地浪費。
時代力量搞禁止帶職參選,純粹是假議題,請多做點有益民生的正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