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0425/web/
◆ 聯合報社論∕/尋找蔡英文政績中遺失的「關鍵字」
◆ 聯合報黑白集/難以告別的一言堂
◆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執政三周年經濟總體檢
經濟日報社論/蔡政府執政三周年經濟總體檢
2019-05-24 02:05 經濟日報 社論
蔡英文總統5月20日就任滿三年,她在三周年講話中,提出了十項施政重點,希望國人重視,但是仔細看這十項施政重點的內容,有商榷的空間。其中與經濟有關的內容,蔡政府的自我評估與社會大眾的普遍觀感有落差。施政好壞應該由人民來評斷,而不是政府自己打分數,因為只有把問題真實展現出來,政府才會知道問題在那裡,才有可能去修改。如果政府不願意去面對問題,那就更不必去奢望政府部門去改善了,那麼國家還有進步的可能嗎?
首先,最重要的是經濟成長率,過去三年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為2.37%,遠低於馬政府時代八年的2.83%,更不必提和李登輝總統和陳水扁總統時代相比了。今年的情況更慘,目前主計總處最新估計的經濟成長率為2.24%,但是早在2月,星展銀行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1.9%。由於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從去年11月開始已經連續六個月出口負成長,預估今年上半年出口很難轉為正值;在出口不順的情況下,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會面臨保2的壓力。唯一可以慶幸的是,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大增,對於經濟成長會有些幫助,但能否抵銷出口不利的影響,有待觀察。
其次,在國際經濟參與方面,蔡政府的表現也是乏善可陳。在馬英九總統時代,先是兩岸簽署了ECFA,然後有早收清單的降稅,使得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能夠持續下去,尤其是農產品對大陸出口的表現特別好。另外,台灣也與紐西蘭和新加坡簽署了FTA,而且也簽署了台日和台菲的漁業協議,對於台灣的出口和漁業都有所助益。反觀在蔡總統執政的三年,台灣只和巴拉圭和史瓦濟蘭簽署了FTA,但是這兩國和台灣的貿易量極小,對經濟可以說沒有任何助益。
第三,在內需市場的表現方面,在兩岸關係不佳的情況下,陸客人數大減,雖然有南向國家觀光客彌補,但是後者消費力遠遠不如前者,使得過去三年台灣的觀光外匯收入每年都是負成長。在國內消費力道不足的情況下,各城市都出現嚴重的倒店潮,依經濟部統計去年公司解散、撤消及廢止的公司家數更是衝到新高的3.3萬家,比前一年多出了30.9%,不但有許多集中在高雄,而且連台北市東區也出現不少倒店的情況,其中在東區老字號的永福樓熄燈最具有代表性。
另外,非核家園、一例一休與前瞻計畫等政策,都引起許多爭議,尤其是企業對於政府無法解決五缺問題最有意見,這些都是導致過去這幾年國內投資疲弱的主要原因。最近仍然看不到政府有那些具體而顯著的作為,來解決這些問題。
過去三年,在經濟方面表現較好的部分,是在提高最低工資和改善失業率。其中連續三年調高基本工資,月薪最低工資由2015年20,008元調高到2019年的23,100元,時薪由120元調高到150元,對弱勢工作者而言應該有感覺。另外,失業率由2015年的3.78%,小幅下降到去年的3.71%,雖然其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於派遣工的增加,但是無論如何,失業率的降低對於台灣的全體工作者來說都是正面的消息。
總評來說,台灣過去三年總體經濟動能是非常不夠的,同時,過去三年蔡政府「拚政治」動作可以說是遠遠多於「拚經濟」,造成國人對於未來經濟前景不樂觀,也導致國內消費不振。從國內各家民調的結果顯示,蔡政府「經濟表現」的評分通常都排在最後面,就是最好的證明。現在又進入總統大選旺季,各黨都把「拚政治」放到第一位,今年蔡政府會有多少心力來「拚經濟」,實在令人憂心。
聯合報黑白集/難以告別的一言堂
2019-05-24 00:51 聯合報 黑白集
民進黨22日中執會討論總統初選規則。 圖/取自民進黨臉書
不知道為什麼,政治人物對「一言堂」總念念不忘。那邊簇擁總統,這邊展示黨威紀律,你不聽話,我就修理,藍綠全都一個樣。「口徑」這東西,沒有別的用途,就是拿來「統一」用的,硬不讓你有第二種聲音。
以同婚專法「跑票」一事而論,因為涉及世代和城鄉間的價值差異,所以社會上意見才會那麼分歧。當天,綠營有十三人跑票,比藍軍嚴重得多,顯示大家各有想法及顧忌。如果綠營那邊沒問題,藍軍卻要大刀開鍘,不會讓民眾看笑話嗎?
更重要的是,如果不通過專法,依照大法官釋憲,從今天開始,同性婚姻即和一般人一樣適用《民法》的規定。這難道是國民黨中常委更想看到的結局?或者那些拿黨紀當令箭的人,根本搞不清這次的立法情境?何況,當天投票時黨團並未祭出黨紀,黨卻在事後磨刀要用顯不相稱的懲處對待,中常委大人真威風!
「一言堂」的問題是,展示了黨的威嚴,卻拉開和民意的距離,更可能使黨的腦袋僵化而不自知。國民黨不需要討好同婚,但不能不了解不同世代的想法,更不必去追殺七君子。就像民進黨中執會的「挺英」表態大賽,會叫座嗎?
聯合報社論/尋找蔡英文政績中遺失的「關鍵字」
2019-05-24 00:4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就職三周年時,在總統府主持「三年有成 台灣進步關鍵字」記者會。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就職三周年,用十個「四字聯」鋪陳她「三年有成」的施政,並稱這是重新定義台灣的「關鍵字」。令人狐疑的是,政府三年來大張旗鼓推動的許多政策,諸如維持現狀、轉型正義、一例一休、新南向、乃至剛通過的同婚立法等卻未收納其中。總統府解釋,這是因為「政績太多」,無法一一羅列。事實上,若仔細檢視總統遺漏的關鍵字,不難發現她想要遮掩什麼。
蔡總統就任時曾提出五大訴求,其中極重要的一項,是力倡兩岸關係及雙邊溝通要「維持現狀」。但三年來,兩岸間非僅沒有「溝通對話」,只見不斷的叫囂、放話、逮人報復;兩岸議題幾已成了「辣台妹」的政治提款機。此刻,兩岸關係只見緊張和倒退,「現狀」在哪裡?
外交上,揚言要加入的國際組織不僅無一成功,連原本能夠與會的世界衛生大會也不得其門而入,邦交國更掉了五個。這樣的兩岸外交成績單,當然很難自圓其說;也因此,蔡總統技巧地以「捍衛主權」四字含糊帶過。
蔡英文三年前就職演說的另一重點,是「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包括深化民主、轉型正義、原民正義和司法改革。但三年下來,這幾項訴求不是跳票,就是半途而廢或背道而馳。例如,蔡英文聲稱要和公民社會合作,讓政策符合多元的民主價值;實際上,蔡政府卻一意孤行,把執政當成攫取一人一黨利益的工具。她承諾「三年內提出轉型正義報告」,已經確定跳票;所謂的「原民正義」,也只以公文雙語並陳等表面功夫應付。
「轉型正義」四字確實貫穿蔡政府三年的施政,只不過,它已不再以「追求社會真正和解」為目標,而是以鬥爭、清算政治對手為已足。從新成立的不當黨產會、促轉會,到原有的監察院、內政部、教育部、法務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中選會、農委會等部門都遭到「東廠化」,成為鞏固政權、鬥爭政敵的打手。
去年促轉會爆發的「東廠事件」,只是冰山一角。教育部發動的卡管事件,賠上三名教育部長,讓民眾看得毛骨悚然。再如,「追討黨產」成了政治追殺,「防範假新聞、假資訊」成了打壓言論自由及挑動統獨意識形態的工具。為了「司法改革」,蔡政府開了幾十場公聽會,卻拿不出具體成果;但另一方面,卻讓「英系」監委不斷插手干預司法個案,威脅司法獨立。
日前同婚專法《七四八施行法》三讀,不少支持者視之為蔡英文的莫大「政績」;弔詭的是,蔡英文卻未將婚姻平權列入「進步關鍵字」。說穿了,這項立法是大法官釋憲撈過界指導立法的產物,稱不上是蔡英文之功。何況,民進黨十多位立委在表決時「跑票」,就是因為地方上對此專法異聲不斷。蔡英文未將它列為政績,其實是明白此法「犯眾怒」的後果嚴重,所以不敢列入「政績」。
因凜於選票壓力而畏怯改革的案例很多,諸如勞保年金改革、《宗教法人法》等,皆避免再提及。至於能兌現政治利益的施政,即使違反民主法治的運作法則,蔡政府從不猶豫。近期修改《國家機密保護法》,延長卸任總統副總統出國管制期限,就是明顯的例子。
因此,要了解蔡政府三周年的真正成績,不能光看她洋洋灑灑羅列的十項「關鍵字」,而是要檢視她通篇政績文漏列了哪些過去經常宣揚的台詞。兩相對照,才能看出她想要遮羞的是什麼。民眾應該注意到,新南向、前瞻建設、一例一休等「拚經濟」宣示,全都消失在政績表上。
蔡英文執政這三年,「台灣」確實被重新定義了:台灣變成一個只有對立、沒有對話;只認選票,漠視法治的國家;「不滿意可以拍桌」變成了「唱衰的不會得逞」。從蔡總統漏列的政績,我們看到陰暗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