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恐較全球提早落入經濟衰退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8989/web/

◆  聯合報社論/健康與供電:政府逼迫人民作何選擇?
◆  聯合報黑白集/蔡賴惡鬥的「副產品」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恐較全球提早落入經濟衰退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恐較全球提早落入經濟衰退


2019-04-16 02:3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去年年中以來,台灣多項經濟指標明顯轉差,反映擴張動能疲弱的事實與釋放景氣將持續降溫的訊號,促使主計總處逐步下調民國108年(2019年)經濟成長預測至2.27%,為民國105年(2016年)後最差。今年1月德國研究機構ifo公布的台灣經濟測候時鐘圖的位置更已連續二季落入代表景氣衰退的第三象限,凸顯出在當前全球景氣趨緩聲中,台灣經濟很可能已早一步落入衰退,經濟脆弱性明顯大於多數國家亦由此得見
誠然,全球正值景氣循環末升段,致使全球貿易量成長減緩,自然會影響仰賴出口動能撐場的台灣經濟。但問題僅止於此嗎?當然不是。
台灣出口、消費及投資三大成長引擎飽受結構性問題所苦,已非一、二天之事。單是實質薪資成長大幅低於勞動生產力一項,加劇台灣所得分配不均與社會M型化程度,就能令民間消費動能欲振乏力;諸如法規不確定性、企業吸引與留住人才的能力低落、長期委外生產令廠商競赴國外投資等投資的結構性沉痾,亦足以使民間投資增速低落成為常態。至於出口所面臨的挑戰與威脅,更讓台灣幾乎喘不過氣來。
眾所周知,美、中兩國為台灣極重要的貿易往來對象,且因廠商多年來採取台灣接單、海外生產(主要據點在中國及香港)的經商模式,使美中台存在緊密的三角貿易關係。問題是,近年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小有成效,加以中國製造業進行垂直整合,價值鏈建置日益完整,遂減少對台灣零組件與機械設備的採購,有些甚至轉為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都讓仰賴中間財出口的台灣經濟腹背受敵。如今再加上美中貿易戰開打,使台灣被捲入兩強相爭的泥淖,難以脫身。貿易依存度較高的中國廣東、浙江、江蘇在貿易戰開打後,經濟成長即顯著下滑,便是實證
或許有人會說,政府力推的南向政策應多少可緩解美中貿易戰之害。確實,近年中國工資上漲,環保要求提高,並對台灣施加更強烈的政治壓力,以及美中兩國彼此加徵高額關稅,大為影響企業營運,都令大陸台商心生倦意,打算重新調整全球布局。而東協身為台灣第二大出口市場、擁有5%以上的經濟成長、低廉勞動力豐沛、簽訂的貿易協定數量多、地理位置臨近台灣等條件,成為台商另起爐灶的首選
可惜的是,強化南向貿易無法在短期內見效,且東協在貿易上同樣頗為依賴美國與中國,難逃貿易戰的池魚之殃。同時,東協各國經濟發展與經商條件的差距甚大,且各有急需解決的結構性問題,如青壯人口眾多的國家,多有基礎建設不足與機制建置不良的問題,高、中所得國家則有人口老化與勞動生產力有落差等挑戰,使廠商投資的風險亦不小。
更何況,即使當前美中貿易戰停火且積極進行談判,讓兩強夾擊下的台灣稍稍喘了口氣。但美國總統川普之所以完全不顧世界貿易組織(WTO)爭端解決機制,大掀貿易戰,用意不止於做到「美國優先」的承諾,更打算披著反新自由主義(anti-neoliberalism)外衣,修改其自認為利他不利己的經貿規則,直到對交易雙方「公平」為止。
經過川普重新詮釋後的公平說,勢將顛覆現有的全球經貿秩序。若再考量時序日益逼近民國109年(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川普是否會再度利用美中貿易議題,製造選民同仇敵愾的氛圍,以期贏得連任等風險,都意味著美中貿易爭端難以透過當前雙方談判協議真正地解決,使台灣經濟無法解除美中貿易戰的警報。
要言之,台灣經濟成長率自民國101年(2012年)第1季以來,始終在低檔盤旋,未如過去正常的景氣循環,動輒出現明顯高峰,顯見出口、消費與投資等多重結構性問題挫低台灣國內生產毛額(GDP)的力量之大。政府卻只忙於提振短期經濟,導致今日台灣經濟脆弱性加劇,嚴重缺乏因應當前景氣恐步入衰退與外來衝擊的能力,實是必然的結果。




聯合報黑白集/蔡賴惡鬥的「副產品」


2019-04-16 00:0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表示,「賴清德必須先證明自己可以被支持」,更提醒他「誠信是最基本的條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和賴清德的初選惡鬥,鬧得著實難看。但在老百姓看來,民進黨的黨政運作赤裸裸呈現在大眾面前,倒是意外收穫。民進黨口口聲聲「打假」,結果最假的就是它自己。
民進黨好作「團結對外」之姿,政策爭議再大,也塑造全黨力挺表象。賴清德任閣揆時推動勞基法再修法,當時媒體報導蔡賴二人對修法「不同調」,府院還同步駁斥,說是外界刻意分化府院關係。兩人初選之爭登場後,賴清德自揭修法曾向總統報告;府方則回擊說總統不知修法內容,還「兩度出手」為賴收拾殘局。當時決策紊亂,如今全怪到對方頭上。
民進黨主席補選時,參選的游盈隆曾質疑,黨中央在總統初選可能偏袒蔡英文。卓榮泰當時口口聲聲保證,絕無「現任優先」,但如今檢視,此一說法完全破功。黨中央一邊強調「公正」,一邊卻不斷為蔡英文開小門,只有權鬥,不問制度
蔡、賴雖稱要作「君子之爭」,彼此交鋒卻毫不留情。雙方支持者亦在網路上殺紅眼。賴清德要求蔡英文的網軍停止攻擊,蔡英文則反擊說:「攻擊我的,都是賴熟悉的人。」近來蔡政府屢屢指控網路攻擊來自「境外勢力」,沒想到民進黨一內戰,本土綠營網軍就現出原形了。
蔡賴之爭必有一人出線,這是初選的主產品;但初選過程的爭權惡鬥,則是副產品。諷刺的是,經過這三年亂流,民眾對副產品的興趣恐已遠高於主產品了。








聯合報社論/健康與供電:政府逼迫人民作何選擇?


2019-04-15 23:5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電台中火力發電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中市政府最近連續查出台中火力電廠四部機組排廢超標,而台電提出的改善計畫卻草草了事,市府擬處以重罰或勒令停機。對此,台電公司立刻使出慣技,聲稱停機「供電穩定影響很大」;言下之意,國內供電一旦發生缺口,市府難辭其咎。幾經思考,台中市府昨天選擇對中火開出兩千萬元的重罰,並未勒令停機,恐怕就是擔心自己承受不起破壞供電的罪名。
事實上,中市府開罰的金額雖高,卻只是讓中火開啟另一輪惡性循環,對改善台中的汙染助益無多。中火汙染問題由來已久,台電卻不曾努力解決,反而變本加厲。長期的排廢造成空汙,不僅遮蔽了台中市原有的藍天,甚至侵害了南投好山水的空氣,中部地區居民罹患肺部疾病的比率升高,就被懷疑和中火空汙有關。這次,環保局三個月內連續三次查出中火四機組排放的廢水硝酸鹽氮嚴重超標,台電卻企圖把責任推給廢水處理廠沒做好。這種一味推諉的態度,如何奢望台電自行改善?
再看,台電所謂「停機將影響供電」的說法,充滿了責任倫理的邏輯謬誤,根本在混淆視聽。這可以從三個層次來分析:第一,就政策責任而言,維持全台的供電穩定乃至不同區域間的電力調度,是中央政府的責任,而非地方政府的責任。第二,就供電的責任而言,這是台電及各相關電廠的職責,且必須在符合環保及安全規範的前提下運作。第三,就行政責任而言地方政府更重要的責任是在維護市民的健康及居住環境的安全,包括監督境內工廠依法運作。因此,台中市府為維護市民健康而勒令電廠停機,只是盡其職責;若不作為,反而是怠忽職守,其後果則將由眾多市民承擔。
這次,在擁有近八百萬票反空汙公投的民氣支持下,台中市政府仍不敢對中火祭出停機的裁處未免太過謹小慎微。事實上,目前尚未到台灣用電尖峰季節,暫停幾部機組應不致對供電造成影響,卻是測試改善台中空氣品質成效的良好時機。尤其,在中火汙染證據確鑿之下,台中市府若不作為,對殷盼空汙改善的台中市民如何交代?
進一步看,影響台灣供電穩定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蔡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脫離現實,導致不同電力供應的結構性失衡。例如,該接上來的綠能未能如預期出現,以致該退場的火力無法退場而繼續汙染;包括該興建的天然氣接收計畫遲遲無法定案,又拖住了後續的轉型計畫。在天馬行空的能源政策無法落實的情況下,影響供電穩定的因素比比皆是,蔡政府對這些變數根本不以為意,彷彿與己無關;相形之下,台中市府的謹慎倒顯得杞人憂天了。
這也許是台灣電力供電問題中最荒謬的一面了。不負責供電的地方政府,卻掛慮著自己會變成影響供電的罪人;而負責總體能源供應的中央政府,卻抱著輕率與冒險的態度,在那裡打造自己的能源幻想天堂。這兩天,立法院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納入了蔡總統的民國114年(二○二五年)綠能占比廿%的目標。簡言之,民進黨把它自己做不到的事,全都留給別人去遵守及實現了
當台灣的天空籠罩著大片霧霾,當青天變成民眾越來越難期待的奢求,當越來越多人得掛著口罩才能出門,蔡政府卻只顧著把自己做不到的大話變成法條,這樣的法律是寫給誰用的尤其,蔡總統不顧去年底通過的三項能源公投,選擇一意孤行,繼續把空汙留給人民。一個逼迫人民在「犧牲健康」與「無電可用」之間作選擇的政府,值得誰尊重?
台中市府雖對台電開出史上最大罰單,但只要空汙還在,這對市民其實並無意義。環保局必須繼續嚴格稽查,不可因此而放水,尤其不可以讓中火有取得「汙染通行證」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