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9327/web/
◆ 聯合報社論/韓郭兩強相爭而不相剋,是最高原則
◆ 聯合報黑白集/「朕即國家」變奏中
◆ 經濟日報社論/資金匯回享租稅優惠?租稅特赦?
經濟日報社論/資金匯回享租稅優惠?租稅特赦?
2019-04-25 02: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政府利用世界經貿情勢詭譎多變的機會,適時對台商釋出善意,應可為大家所認同與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政府發心想做一件對的事情,卻不必然表示政府所用的方法一定會是對的,該資金專法的訂定即是一例。
依該草案規定,個人與營利事業匯回海外資金,須存放於銀行外匯存款專戶中,且其運用受到限制;其中5%限額內自由運用,25%限額內投資金融商品,其餘則用於直接或間接(創投或私募)實質投資。符合條件的資金,第一年匯回者給予8%所得稅優惠稅率,第二年匯回者則提高為10%。惟資金若於規定時間內做實質投資,則可向國稅局申請退還一半稅款,亦即稅率各自降為4%與5%。由於專戶資金最少五年不能任意提用,且不准購買不動產,故應不至於對股匯巿與房價造成異常的干擾與衝擊。
檢視台灣這幾年經濟發展困境,工商界普遍認為,缺水、缺電、缺工、缺地、再加缺人才等「五缺」問題最嚴重,從未有擔心資金的不足者。換言之,台灣經濟發展面臨的是整體投資環境不佳的問題,政府若只是給予租稅優惠,但五缺這類投資瓶頸卻絲毫未能改善,則其吸引海外資金回流投資的成效必定難以達成。反之,則即使無租稅優惠,海外資金亦將源源不斷的湧入。
其實,政府為協助台商回台投資,已於今年初推出「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整合土地、水電、人力、稅務與資金等措施,提供客製化服務,吸引台商資金回流。其中有關稅務部分,財政部僅強調協助台商釐清稅務疑義,提供法規諮詢服務,從未論及給予任何租稅減免。由此可知,台商資金專法的制定,儼然是將該行動方案稅務部分,單獨強化為一特別的「租稅優惠」。惟根據經濟部公布的資料,適用該方案回台投資金額已突破1,300億元,且後面還有50餘家台商排隊待審。既然行動方案成效如此卓著,為什麼還需要另立專法,給予回流資金「錦上添花」的租稅優惠呢?
台商海外資金分二類,一為個人,一為營利事業。雖然匯回資金只有屬於所得部分才須課稅,但由於稽徵查核不易,若納稅人刻意隱藏或安排,政府很難確實掌握其資訊,尤其是個人部分。所有採用「屬人主義」課稅的國家都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只要海外所得不匯回母國就課不到稅。
為解決此困擾,各國大都採行二種做法;一為「資金匯回租稅優惠」,給予合法滯留海外資金減稅,鼓勵資金回流,另一則是針對非法滯留海外資金,於特定期間匯回,給予特別的「租稅赦免」,減輕其原有租稅義務並免其處罰。其間,合法與非法的分際清楚,即使同樣是減稅,但其政策用意與目的截然不同。為避免賦予納稅人錯誤的納稅觀念,未曾見過有將此二者摻雜混用者。
此專法對個人全部匯回資金,予以特別稅率課稅,但對企業卻僅限於匯回其具有控制能力或重大影響力之轉投資事業獲配之投資收益,才能享受優惠。明顯可知,前者係為個人非法所得「漂白」的租稅赦免,後者則為鼓勵營利事業之境外轉投資事業儘速分配盈餘並回台投資的租稅優惠。在台灣目前資金過剩的情況下,這種做法只是徒然造成對其他合法繳稅者的租稅不公。何況,我們已正式實施受控外國企業,強制認列投資收益的CFC課稅制度,已可適度防堵企業避稅的漏洞。至於海外資金的流向與投資選擇,就讓競爭的環境做效率的決定吧!
總之,不管是基於「寬恕」還是「誘導」的理由,目前都沒有採行這種混雜包裝式專法的必要性。政府少管,即是最佳的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朕即國家」變奏中
2019-04-24 23:5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總統蔡英文昨表示,二○二○年選戰是民主價值的選戰。 記者范榮達/攝影
蔡總統近來的言行,讓人想起法王路易十四世的名言「朕即國家」。三年前剛當上總統的「謙卑妹」,一路走來逐漸「忘我」,改革不孚眾望,敗選又沒有反省,卻頻頻「撿到槍」搖身變成了「辣台妹」。
黨內初選是一種民主程序,難道就因「英皇」高高在上,連這項設計也可以拋棄?如果黨內民主機制可以因蔡英文拒絕而廢棄,那麼,國家的相關民主機制是不是也可以因為總統的好惡而東改西改?蔡政府的答案顯然是肯定的,民進黨昨天強要把獨立機構「中選會」交到「自己人」李進勇手裡,結果朝野在立法院打成一團。
因不想初選而否定民調,主張天命非她莫屬,這就是「朕即國家」。朕的意志就是國家的意志,朕的命運即是國運,老百姓必須承擔興旺皇族的義務。事實上,九合一慘敗後,蔡政府執政的正當性已嚴重損傷,這不需要柯文哲說「秦失其鹿」這類掉書袋的話來印證。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朕不懂,或裝不懂,或不甩這一套。
這兩天,蔡英文和蘇貞昌聯播影片「我們一起衝的九十九天」,共同宣揚了兩人做到的九十九件事。她忘了,賴清德跟她也有過類似甜蜜時光,現在正在對立面挑戰她。
聯合報社論/韓郭兩強相爭而不相剋,是最高原則
2019-04-24 23:5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郭台銘(左)與韓國瑜(右)被外界視為國民黨高人氣總統參選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擁有韓國瑜和郭台銘兩支強棒,雖讓國民黨明年的總統大選情勢看好,但實際上卻不無隱憂。鴻海董事長郭台銘上周宣布參加初選,黨中央也迅速認可其黨員身分,卻引發韓國瑜陣營「背後開槍」的不快。而韓國瑜宣布五點聲明,又將砲火對準黨中央的「政治權貴密室協商」,也造成黨內不少人的反感。接下來,本周六「韓粉」的大造勢可能使情勢益發複雜,將讓藍營更感棘手。
目前看來,國民黨無論採取何種方式,最後出線者,恐怕已是非韓即郭。從各方民調看來,兩人出馬都可望擊敗民進黨對手及台北市長柯文哲,變數只在綠白合作或棄保的操作。這顯示,許多民眾厭惡蔡政府領導國家的風格,對傳統國民黨的官僚性格也感到不耐,因而將希望寄託於打著青天白日旗、行動力又強於傳統藍營政客的韓國瑜及郭台銘身上。
韓、郭兩人都幹勁十足,沒有暮氣沉沉的醬缸形象,都主張務實地拚經濟顧民生,這是他們的魅力所在。但進一步觀察,兩人也各有罩門:韓國瑜言詞充滿趣味,卻因好鬥而有時瀕於多言失控;郭台銘則霸氣逼人卻對政治生疏,事業體龐大也恐成另類牽絆。
郭台銘出身基層員警家庭,兒時窮到借住媽祖廟,白手起家四十年,成為全球最大電子代工廠商,其眼光之精準、執行力之劍及履及,毋庸置疑。根據民調,年輕世代對他的支持高過韓國瑜,主要應是相信他有能力帶領台灣走出發展瓶頸。然而,鴻海集團在大陸布局既深且廣,即使他企業交棒、財產信託,仍難免被政敵套上「資本家總統」、「受制北京」的大帽子,質疑其自主領導的能力。因此,如何證明自己可以有效領導台灣、不致受制於對岸,是郭台銘必須盡速回答的問題,這是他贏得勝選的必要條件。
郭台銘本身具備的優勢與疑慮,在他宣布參選的一刻,外界幾乎都能預期。另一方面,在目前兩大黨的政治明星中,韓國瑜則具有不同於傳統的人氣魅力。綜觀而言,如果賴清德贏得總統寶座,執政將較過去三年更傾向台獨路線;蔡英文若成功蟬聯,由於權力鞏固,「綠色指數」必然升高;至於「郭政府」會更強勢、強調效率,貶低文青式的進步價值;朱立倫與王金平若當家,將不脫馬英九的溫和中庸路線。設若韓國瑜當選,他的治國理念,仍引起很多討論。韓國瑜熱愛中華民國當然無庸置疑,他受到基層庶民的支持也很真實;但從目前的只任市長數月來看,不易猜測其風格。
從翻轉高雄到發展觀光、到出國促銷,韓國瑜大大提升了高雄的能見度和光榮感,堪稱是政壇異數。但從長線觀察,要論擘劃市政的綜合發展藍圖,似乎仍面貌模糊。更重要的是,從政治邊陲重回江湖的韓國瑜,目前固然有一群基層民眾熱情簇擁,但一旦論及國家大局或政經法治,他必然需要一支更強有力的班底支撐,不可能光憑自己一人四處說唱。從這個角度看,不論是「打天下」或「治天下」,他都需要黨內那些他視為「無趣」乃至稱為「權貴」的同志們的後援。因此,韓國瑜在熱情粉絲的力挺下,要同時保持自己的冷靜與謙卑,保持自己服務人民的初衷,不被憤怒或情緒影響,是很重要的修為。韓國瑜在挫敗的年代,對此曾有過刻骨銘心的反省,這是他很重要的資產。
國民黨經歷民國105年(二○一六)的空前慘敗,原已奄奄一息,如今竟又可能重返執政,這樣的機會必須珍惜。今天,隊伍中有兩大強棒躍躍欲試,國民黨一定要促成「將相和」,維持「競而不破」的最高原則;即使不能使一加一大於二,至少也要等於二。如果彼此意氣用事,相互抵銷優勢而輸掉選舉,那就只能等著民進黨滅絕式的清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