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 星期五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  王文華/為什麼閉關、放空、沉澱沒長效?
◆  沈呂巡/台灣關係法40年,助選總統嗎?
◆  馬凱/「自由貿易經濟特區」是什麼?
◆  劉維公/在城市坐下來的基本權利

◆  王健壯/想想美國那些總統的故事
◆  葉銀華/為保戶得罪股民?
◆  方祖涵/運動賭博商機與危機
◆  薛承泰/台灣生育率世界最低?
◆  盛治仁/NCC罰媒體…God bless Taiwan
◆  黃介正/《臺灣關係法》四十周年
◆  陳亮恭/長照可否共享經濟?







嚴震生/盧安達種族滅絕25周年的省思


2019-04-11 23:56 聯合報  嚴震生(作者為政大國關中心研究員)
1994年,位於中非的內陸國家盧安達爆發了血腥殺戮。胡圖族對圖西族發動種族大屠殺,在短短一百日內造成80萬人死亡。圖為盧安達總統卡加米(右)去年七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會談。(新華社資料照)

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四月,盧安達發生慘絕人寰的種族滅絕八十萬名圖西族Tutsi)與溫和的胡圖族Hutu)被激進的胡圖族殺害。雖然該國早遠離當年悲劇,但究竟什麼因素導致悲劇發生?現階段政治為少數圖西族把持情況,是否會造成胡圖族再次反擊?總統卡加米以消弭族群衝突為名進行的長期威權統治,是否具正當性?這些是盧安達大屠殺廿五周年,必須思考的問題。
首先,圖西族與胡圖族間衝突其來有自,大部分探討盧安達悲劇的觀察,已有清楚及具體的呈現,基本上雙邊矛盾來自於比利時殖民統治時期的種族差別待遇政策,也就是給予圖西族較多教育機會及社會地位,以至在盧安達獨立前,胡圖族擔心會在建國後成為二等公民,而對圖西族進行屠殺。後者中許多因此逃離家園,進入鄰近的坦尚尼亞及烏干達。卅年後,圖西族叛軍由卡加米組成盧安達愛國陣線(Rwandan Patriotic Front,RPF),從烏干達入侵盧安達,與胡圖族政府發生武裝衝突。
交戰雙方於坦尚尼亞簽署停火協議後,盧安達的胡圖族總統在參與區域峰會返國時,專機遭火箭攻擊遇害,引發激進胡圖族不滿,一場對圖西族的種族滅絕行動隨即展開。究竟是誰殺了總統,眾說紛紜。研究盧安達政治史的法國教授普胡尼埃Gérard Prunier認為是激進的胡圖族所為,因為他們不滿總統簽署了和平協議。不過,後續有許多RPF成員表示這是卡加米的命令,但為現今他所領導的政府否認。這不僅讓卡加米執政的合法性遭到質疑,也會讓圖西與胡圖的和解之路充滿變數。除非卡加米下台,此案真相難以大白。
民國83年(一九九四年)四月胡圖族展開大屠殺後三個月後,RPF贏得內戰勝利,結束這場種族滅絕悲劇。一開始,卡加米還推RPF的溫和胡圖族領袖為總統,自己擔任副總統兼國防部長,但他是實際握有實力領袖。這位總統在民國89年(二○○○年)因內閣人事案與卡加米鬧翻被迫下台後,卡加米就成為盧安達總統至今。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修憲後,他又獲得兩任新任期,可以擔任領導人直到民國123年(二○三四年)。
在卡加米強勢領導下,僅占十五%人口的圖西族,卻是盧安達的統治階級。胡圖族或因曾參與種族滅絕行動,願意帶著贖罪心情,接受政治安排。當然也有可能是卡加米高壓威權統治,讓他們必須忍受二等公民命運。
還有一個以卡加米的種族政策為觀察根據的論述,認為他強迫盧安達從教育體系開始,結束胡圖族與圖西族的認同,改以盧安達族為所有族群認同及效忠對象,因此消弭了雙方矛盾。然而這樣的作為,特別是某個族群擁有較多的資源時,真能抹去族群認同嗎?
不可否認,在卡加米領導下盧安達經濟表現亮麗,不僅經濟快速成長,同時他的高壓統治也讓盧安達成為非洲名列前茅的清廉國家。他或許認為透過經濟發展,將盧安達帶離種族矛盾或衝突的懸崖峭壁;但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社會安定,是否會在經濟表現不佳時,再度離去?這是在紀念盧安達種族滅絕悲劇時,應有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