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從國際談判看川普的經貿算計
2019-03-25 00:32 經濟日報 劉德海(作者是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教授兼國際合作長)
上個月在越南舉行的川金二次峰會以破局落幕堪稱舉世震驚,迄今世人仍眾說紛紜,不知何以然,連兩位主角美國與北韓對破局的詮釋亦是南轅北轍。其實,關鍵變數是川普。雙方幕僚早已草擬好河內宣言,南韓媒體甚至都有白紙黑字,但當時川普正因其前私人律師科恩在國會作出對其極為不利的證辭怒不可遏,苦思脫困之策,又考慮到美國從北韓能獲得的政治利益有限,遂臨時起意決定拂袖而去。
川普還將峰會破局歸罪到北韓的身上,稱平壤要求要完全解除經濟制裁,他無法接受。這顯然是在撒謊,之所以媒體傳出美國最有可能的是只鬆綁金剛山旅遊計畫,而非開城工業區。主要原因這是金正恩此次談判的底線,已由南韓總統文在寅透過電話告知川普。美方幕僚也準備了互設聯絡辦事處與宣布韓戰終結的選項。結果,川普走人讓兩韓成為最大輸家,嚐到國際政治的殘酷現實。
誠如白宮國安顧問波頓所言,川普認為談判破局對他沒有損失,但卻可以轉移美國媒體對其醜聞的注意力,又可迫使金正恩在未來非核化做出更大的讓步,而更重要的是殺雞儆猴,也是川普的真正目的,即在警告未來的談判對手,他是會在不滿意的情況下隨時毫不留情地逕自退出談判,壓迫這些對手在未來與他談判時必須三思,可能會因擔心川普以同樣手法對付他們而自願做出重大經貿讓利。目前正在進行中的美中貿易談判是川普的最主要標的,因為他急於從北京獲得鉅額經貿利益後隨即宣布參加民國109年(2020年)的總統大選。
其他的對象還包括被視為下一個雙邊談判對手的日本與即將在未來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的歐盟。
日本與歐盟此時此刻有雙重的恐懼。一方面是擔心美中達成貿易協議,他們將會變成川普下一個凌虐的對象。同時也憂心G2成形,美中兩大經濟超強主導了全球經濟,使日本與歐盟淪為配角。就算日本與歐盟的自由貿易協定已生效也難抗衡美中兩強的聯手。事實上,汽車業就是最明顯的徵兆。當中國大陸決定將電動車作為未來唯一的車種後,電動車就已是美中主導的局面,由特斯拉(Tesla)與比亞迪(BYD)雙雄坐享第一與第二,而原先居於領先地位的德國福斯汽車與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則瞬間變為輸家,只能生產電池等配件,喪失在世界第一汽車市場中國大陸的優勢。而對日本與歐盟言更糟的情境是,川普為從貿易對手獲得更多的經貿讓利,不惜宣布對進口車課徵追加關稅。若果真如此,不僅是日本與歐盟將會遭到重創,連南韓都憂心難以倖免。
根據巴克萊銀行統計,美國未來五年若向中國大陸銷售1.35兆美元的產品,日本將減少280億美元的出口額,南韓將減損230億美元,台灣亦將縮減200億美元。近來日本與歐盟皆主動改善與中國大陸關係就是在因應川普因素所可能帶來的負面衝擊。安倍政府已邀請習近平訪日,日本電動車業也積極參與中國電動車電池與充電站的研發。歐盟正推動明年和中國大陸達成雙邊投資協定,義大利擬簽「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英國與德國也決定不排除華為參與5G的電信競標。我國政商宜密切注意,審慎制訂因應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