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觀點/企業併購兩大趨勢
2019-03-26 01:15 經濟日報 范有偉(作者是德勤財務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民國107年(2018年)企業在高股價與利率維持低點推動下,積極對外併購擴張,全球併購金額較民國106年(2017年)同期增長了39%,創歷史新高。這波併購潮有幾項特色,首先,多起交易金額超過500億美元,包括日本武田製藥以620億美元以小併大英國製藥商Shire;其次,私募集團收購上市公司後下市,國內有KKR收購李長榮化工;第三,印度併購交易熱度提升。
然而,民國107年(2018)下半年美中貿易戰開打,加上英國脫歐等不確定性,民國107年(2018)第4季併購活動已呈現減緩。展望民國108年(2019年),全球政經環境不確定因素,預計併購活動將趨保守。傳統型態的併購將減緩,調整體質的併購案將增加。
預期民國108年(2019年)投資併購趨勢可區分為兩大類型。首先是著重未來科技相關應用的創新投資;台灣成立國家級台杉投資公司,投資於IoT物聯網及生技醫療產業,扶植國內新創團隊與國外技術接軌。展望民國108年(2019年),我國智慧醫療、物聯網、人工智慧、電動車以及綠色能源相關領域應用將成為年度投資併購交易重點。
第二種則是綠能產業受惠政策補貼促進產業投資與整合。民國107年(2018年)底公投結果,民國114年(2025)不再是非核家園的期限,風力發電等綠能發展反而多了一些彈性,預期民國108年(2019年)台灣綠能產業投資與整合將延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美中貿易戰重塑全球供應鏈,加速台商產業轉型。在貿易戰下,愈是深度整合的供應鏈,所受到的衝擊就愈顯著。對台灣而言,兩岸與美國間的三角貿易,讓台灣成為美中貿易戰的潛在受害者。
為此台商已開始尋求新的產能布局,高階產能的廠商因台灣相關供應鏈配套及自動化程度較高,選擇回台設廠;中低階產能、屬於勞力密集的產業型態,則選擇轉往墨西哥、東南亞等地。
在美中兩國於高科技的對峙下,台灣科技業將有機會重拾美國科技公司重視,長期對台灣科技業將帶來益處。台美科技業的合作及投資,預計民國108年(2019年)後將逐步升溫。
另外,美中貿易衝突加速全球供應鏈重塑,台灣可扮演美中之間緩衝,深化與歐美大廠合作模式並進行產業鏈轉型,預期民國108年(2019年)這類型合作與產業鏈重組的併購案件將持續發生。
另一個關注重點在於私募基金,台灣傳統產業面臨世代傳承及產業升級之際,民國107年(2018年)國際私募基金KKR以總金額478億元收購李長榮化工,雙方合作確保榮化維持優勢;展望民國108年(2019年)由私募基金主導與台灣優質製造業者之整合及升級的整併,將持續發酵。
最後,台日間合作及併購將持續增溫。日圓貶值,提升日企國際競爭力,轉向跨業及跨界整合及創新合作,強化競爭優勢。例如日本石化大廠JSR收購台灣上市公司中美冠科。預期民國108年(2019年)台日間各項合作將持續增溫,預估將以精密機械、光學元件、機器人及IC零件為主。
展望民國108年(2019年),許多產業除了面臨創新轉型壓力外,亦需因應國際化挑戰。台灣企業應考慮運用跨國產業整合及併購解決成長及轉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