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聯合筆記/失控的外來種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7815/web/

◆  π型人才資圖人
◆  小病人是我的老師
◆  投書:台灣還處在不人道階段 一場車禍卻見兩種野蠻
◆  李家同:為什麼台灣難與韓國競爭
◆  選一校、卡兩校 高三生變甄選夾心餅乾
◆  處理不適任教師 要快也要穩
◆  修教師法 怎能大中小不分
◆  漫畫/該練的不練
◆  聯合筆記/失控的外來種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失控的外來種


2019-03-12 23:53 聯合報  鄭朝陽
外來鳥種埃及聖鹮族群成長迅速,10餘年前疑從某私立動物園逃走6隻,如今學者估計族群已達2千多隻,對本土其他鷺科鳥類棲地環境生態造成壓力。圖/鳥友提供

最近媒體版面有關「外來種」的新聞不少,名氣最響亮、也最具政治性的莫過於貓熊,雖然來不來台灣都沒個譜,但從該取什麼名字、是否養得起等等,一時之間又成熱門話題。其實政府和國人更該關心的外來種,是那些滿山遍野、數量難以計數、正在造成台灣生態基因混亂,以及造成生態威脅的失控現象。
聯合報月前報導金門到處都是成群的野生藍孔雀,有時一棵樹上就站了六、七隻。你可能以為這是美麗的邂逅,但對金門而言,牠們的數量越來越多,已逐漸失控,而且牠們偷吃農作物、酷似嬰兒哭聲的啼叫噪音半夜擾人清夢,甚至對起降的飛機有危害飛安之虞,成為金門人的威脅。
這群觀賞用的藍孔雀原本只有十四隻,廿年前一場颱風把飼養處所的屋頂吹翻,孔雀從此流落郊野,官方估算近廿年來群族量增加約一百倍,至少達一千四百隻。
無獨有偶,嘉義縣東石鄉最近在一處墓地發現至少二千五百隻的埃及聖䴉,牠們群聚在墓地上孵卵,由空中鳥瞰鳥隻的數量密密麻麻,整群飛起來的景象相當驚人。重點還不是牠們現成的陣仗,而是每一巢約下二到三顆蛋,這些蛋如果都孵化成幼鳥,這群外來的埃及聖䴉數量立刻要一到三倍數地成長,讓保育界相當擔心對於生態的衝擊。
藍孔雀至少被鎖在外島金門,尚不及台灣本島,埃及聖䴉則已從北到南建立不少群聚基地,靠著牠們在台灣沒有天敵,加上食物廣泛,一年可產卵一到兩次,繁殖速度快,目前全台粗估有上萬隻。
不論藍孔雀或埃及聖䴉,都是強勢物種,牠們除了會排擠本土鳥類的棲位,本土幼龜、蛙類、雛鳥和鳥蛋、青蛙、蛇、蜥蜴等原生物種都是牠們的食物,族群量若大量增加,對本土物種將是生態浩劫,而如埃及聖䴉也到魚塭覓食,造成小魚驚嚇,養殖漁民也深受其害。
外來種造成本土生態失衡,最後倒楣的一定是土地上的住民。這些外來種都在台灣二、三十年了,連東部特有的烏頭翁都被外來種雜交成不三不四的灰頭翁,生態基因逐漸亂了套。但時至今日,我們才開始討論要用空氣槍還是網子清除牠們,甚至有人大鬧巢區,造成牠們再往外擴大繁殖,不禁教國人興嘆:這樣的失控亂象還要持續多久?







李家同:為什麼台灣難與韓國競爭


2019-03-13 00:06 聯合報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新竹市)
科技部長陳良基(左一)日昨參觀台北國際工具機展,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右一)親自陪同講解。圖/科技部提供


如果我們比較一下先進工業國家和一般工業國家,不難發現一個現象:一般工業國家雖能生產工業產品,但是生產的設備和原料都是外國的,先進工業國家除了生產類似的工業產品外,他們也掌握了各種設備和原料
半導體製造工業為例,製造過程中需要好多昂貴而精密的儀器、各式各樣的特用化學品以及各種感測器。如果一家公司能同時掌握相當多的設備、化學品及感測器,這家公司當然會有自己非常特別的半導體生產技術,別的公司就很難和他競爭了。這種做法就是垂直整合
值得我們提高警惕的是,韓國是重視垂直整合的國家,他們要製造晶片,但也一直重視製造晶片時所需設備的發展。要能有非常精密的半導體設備,當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到今天為止,韓國仍然沒有足以和美、日競爭的半導體設備廠商,但是韓國半導體設備廠商,卻有自家半導體製造大廠的支持。他們推出的設備當然無法立刻被世界上的半導體製造大廠使用,但是韓國的製造大廠多半很願意試用這些國產設備,試用的結果可以使韓國設備廠商改進設計製造的設備。我們要知道,韓國是一個很有耐心的國家,他們長時間研究的結果常常是相當驚人的
如果韓國的半導體設備只供給韓國的半導體製造廠商使用,屆時韓國可以有一些非常特殊而優良的半導體製造技術,如此一來,很少國家能夠和他們競爭了,這將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
韓國最近推出一種非常先進的顯示器,很少人知道韓國之所以能有這種顯示器,乃是因為他們擁有自己設計製造的生產設備。這種設備是非賣品,因此我們很難和他們競爭了
我們國家恐怕很難有垂直整合的公司,我們應該努力地使我國成為一個垂直整合型的工業國家,由政府整合所有資源,使我們有各種精密的機械零組件、高性能的晶片、高級的特用化學品和精密的感測器。我們更應該努力使我國有自己所需要的高級設備,我們不該獨尊某一種產業,而應該全面地注重所有的技術,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
以最近的工具機展而言,我們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我國的確在工具機上有進步。工具機裡面有相當多的零組件,感測器就是其中的一項,但是這次展覽中就沒有很多的國產感測器出現。這表示在垂直整合上仍然做得不夠好
我們正面臨嚴峻的挑戰,如果工業不能更上一層樓,經濟絕無改善的希望。但是我們已經有很不錯的工業水準,只要我們懂得垂直整合的重要性,而且政府肯將資源投資在全面性的技術發展上,我們一定可以成為工業先進國家。







投書:台灣還處在不人道階段 一場車禍卻見兩種野蠻


2019-03-13 00:10 聯合報  林雲閣/生態作家(台東市)
一般老百姓對於車禍的處理,常常不知所措。記者黃宣翰/翻攝

交通事故天天發生,若非我親身遭遇,不會看到這個尋常事故,台灣社會還處在相當不人道的階段。
一、賠償的野蠻性
為什麼車禍發生時,雙方當事人要先比誰大聲,拚命指責是對方的過錯?因為,背後有一個賠償的野蠻性,誰強勢粗暴,誰就可以把賠償責任推給對方
現在每輛車都有強制險,很多人還會加保第三人責任險等,照理可以大大改變這種賠償的野蠻性,保險公司抓準一般人對法律常識缺乏,或怯於聘請律師訴訟的弱勢心理,企圖以極低的賠償金把你打發掉如你不從,歡迎提告,然後用強大的律師陣容跟你玩法律攻防
保險公司願意賠償的只有車損和醫療費用,對喪失勞動力損失與精神補償費避而不提,即使你提了,他也不會給你,除非你訴訟贏了。
以我的車禍為例,保險公司只想用二至三萬元理賠車損和醫療費用;訴訟後,經律師將喪失勞力損失和精神補償金算進來,卻是卅五萬多元求償金額,這還不包括治療一年未癒後更大的失能賠償
如執政者能藉助現有的車輛事故鑑定機構,建立具公權力的處理理賠機構,讓所有車禍事故的賠償事宜,無須走上法律訴訟,便可由此機構來估算和執行,車禍理賠問題立即迎刃而解。這一惠及所有百姓的改革舉措,是不是比喊改革口號,更能贏得民心。
二、行政官僚化的野蠻性
勞保對車禍受害人的保障做得比商業保險公司還人道;畢竟勞保是政府公益性的勞工保險,不似商業性保險公司會陰險的在合約裡暗藏許多「免賠條款」。
然而,當勞保條例遇到行政官僚化行政傲慢和不作為時勞保條例的人道主義精神卻被行政機構暗暗扭曲為不人道的行政工具
以我的失能給付為例,當我車禍的肩傷經一年治療仍未癒,經律師提醒,可以去做失能鑑定申請勞保的失能給付時勞保局竟答覆「你已請領老年給付,不得再請領失能給付。」
原因是,車禍後我因肩傷久久未癒,決定先辭去工作,治好肩傷,為應付經濟困窘,我先申領勞工退休金應急不料,勞保局地方承辦人員係以老年給付來辦理,逕將我欲申領的勞工退休金以老年給付辦理。但申請老年給付之後,就喪失了勞保資格,無法再申請勞保的各項給付。若申請的是勞工退休金則無此問題如此重要的權益事項,承辦人員卻未告知
台灣的行政體系不主動告知民眾有哪些權益,等你權益被剝奪時,才告訴你他們有種種規定;什麼時候能改為主動的為民服務,事前主動告知民眾有哪些權益,主動輔導民眾去取得法律賦予的權益,不必事後辛苦四處奔走自力救濟。
勞保福利涉及上千萬上班族和勞工的權益,執政者喊再多改革口號,都不如在這個問題上對現存的行政官僚化的野蠻性做出重大改革,確實保障民眾的勞保權益,更能贏得民心。






選一校、卡兩校 高三生變甄選夾心餅乾


2019-03-13 00:04 聯合報  林柏寬/國中教師(台南市)
大學學測成績公布後,目前正是學生選填志願,以及準備甄試備審資料的時刻。圖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學測成績放榜,伴隨而來的個人申請成為學生的夢魘!每人只能選填六個志願,各校甄選面試日期互相卡位,學生又無法分身東南西北奔跑,個人申請讓高三學生變成夾心餅乾了。
筆者一位成績頂尖的學生,從小立志念醫學系或牙醫系,由於各校有既定的篩選標準,選填志願的變數又充滿高度不確定性,再加上各校甄選面試日期互卡,選一校、卡兩校,選了也不一定通過第一階段篩選;六個志願中兩兩互卡面試時段,只能力求有三個志願可通過篩選。
選填志願的煎熬「暫時」塵埃落定後,還要立即接受一周四次的牙醫術科補習,學雕刻、素描,花費大筆補習費等待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結果出爐。
誠如這位學生所言,緊繃心情從農曆年前的學測考試,一直持續到現在,要至甄選面試結果放榜後才能「短暫」放鬆。
個人申請第一階段結果出爐後,一旦有幸通過篩選,接下來就是備審資料上傳備審資料無法一夜產出,從選填志願後就要開始準備。由於每個學校科系發展的願景不同,數份備審資料的產出絕不是只改校名那麼簡單,再加上術科的補習課程,她直言,這樣的升學歷程絕不是教改專家所說的「擇己所愛」、「愛己所擇」那樣輕鬆愜意。
看到高三生這段艱辛的升學歷程,教改有讓孩子過得更好嗎?教改專家真的應該彎下腰來聆聽這些白老鼠學生及其家長的無奈苦水,而不是置身雲端編織理想美夢。






處理不適任教師 要快也要穩


2019-03-13 00:02 聯合報  陳添丁/國會聯絡人(竹縣竹北)
行政院通過修正教師法,加強處理不適任教師的機制。圖為2017年全國校長協會及多個家長團體發起連署,希望盡速修法,強化汰除不適任教師機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教育部連續數日透過部長臉書及各社群媒體,澄清教師法修法所引發之爭議,足見該法的重要性及衝擊性。實際上,依教育部規劃,教師法修法分兩階段,此階段先處理具急迫性且社會高度共識條文,不適任教師處理,惟從近日教師團體的反彈及執政黨團的表態,對教育部而言恐始料未及。
茲針對中小學不適任教師處理爭議拋磚引玉
一、爭議緣起:教評會原是由教師、學校行政及家長代表組成,其中教師多於二分之一,然此次修法理由載明,為使教師解聘更具公信力,且降低各團體意見分歧情形,爰遇到不適任教師案件處理時,教評會應增聘校外學者專家,且教師代表需少於二分之一。
二、雙方爭點:教師代表由原「多於」變成「少於」,致教師團體認為有汙名化之嫌,似乎現狀不適任教師之所以無法處理,乃因師師相護所造成;其次,比例調整恐使行政權獨大,易流於校長迫害教師的工具。
三、實證研究:以碩博士論文研究發現析論,一針對校長訪談調查發現,在處理不適任教師問題時所面對困難之一為同事抱持鄉愿態度,不願處理,且處理對象社會關係複雜,須應付來自各方的關切;另有針對教評會運作觀察,發現不適任教師處理經常流傳不實謠言,使委員難以承受人情壓力,且學校行政所提資料亦可能偏頗。
四、建議方向教評會任一代表達絕對多數,恐有過於期待或課責之風險尤其是人事問題,不適任教師動輒會有反彈或以死相逼之念頭,故適度引進外部第三方人士應為可行策略;惟為避免淪為校長御用,建議制度設計上可由主管機關以人才庫建置方式限制選用,或朝教師推薦、校長勾選方式規劃,以化解教師顧慮。
至於教師法修正連帶引起教師兼行政及寒暑假到校等論戰,既然教育部宣稱未改變現狀,為何需此刻入法明確規範,是否暗指當前未臻明確,類此爭點宜加強與第一線教師溝通,避免以訛傳訛。適逢選舉年,衷心期盼教師法修正不再鎩羽而歸,因為孩子的學習權不能等







修教師法 怎能大中小不分


2019-03-13 00:00 聯合報  陳復/宜蘭大學副教授、台北市家長協會常務理事(宜縣)
行政院日前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明訂教師有擔任行政的義務,引起反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在院會裁定通過教師法修正草案,引起全國教師譁然全國教師總工會翌日回應指出四大不當修訂,諸如:降低教評會教師比例、大專教師未限期升等資遣、強制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寒暑假到校日數由中央制訂等,並發動教師聯署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管碧玲則發新聞稿滅火,表示將只針對有共識部分修訂,對於有爭議的部分會擱置不處理家長團體則對全教總提出的四大爭議發表反對聲明
雖然筆者兩個孩子念國中與小學,但我並不確定自己能輕易對於中小學行政事務配置驟下斷語;然因筆者在大學教書,且做過多年行政工作,對大學運作有比較清晰認識,因此想對修法部分內容發言。
教育部制訂教師法規範全台各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時,有沒有考慮過兩者的差異性才是爭議根源?教育部難道不知大學教師與中小學教師,在體制、規模與環境都有巨大落差?這使得相關討論會變得焦點模糊,時而講中小學則大學不適用,講大學則中小學不適用。
首先,有關大學教師升等,現在升等最容易引發爭議的,不見得是研究升等,而是教學實務升等應用技術升等當教育部授權自審,意謂各校自訂升等條件,這些條件會讓有些人不論如何都沒有機會符合(譬如要獲得什麼獎項才能升等,然而獲獎與否,卻來自於系所或校院的老師投票),但這類升等爭議常跟教育部申訴無門,當教育部授權各校自訂辦法,就已經反映其不想再細究這些事,現在卻要將大專教師未限期升等資遣放回去,會引發大學教師或相關團體的反彈,不難想見。
再者,如果一間大學的規模八千人到兩萬人,一間小學規模兩百人到八百人,當一部教師法想規範全體教師,卻直接規範到很多細節面,兩者涉及的「行政」,其概念具有同一性嗎?原先的條文指出,教師有擔任導師義務,如果按照現行辦法,沒有意願擔任導師者,會有怎樣的罰則?如果請任何一位大學老師來兼辦校內通識教育具體行政工作(不論減授課兩鐘點或四鐘點),每學期一開始,光是學生加選多元選修課,核章就會蓋到超過兩千人次,接著還要負責規劃整學期的演講與活動,請問他究竟該如何維護自身教學與研究的品質?
更值得討論的是,為何現在教育部控管各公立大學行政人事員額,不詳查各校實際需要,提供大學有維持與其規模相應的專職人事費,藉此保持行政工作品質,很多青年無法成為公務編制內行政人員,可能終其一生都是擔任諸如「契雇助教」或「專任助理這些契約制工作成為校務基金約用工作人員現在教育部卻更要進而把該省錢策略放進教師法內,宣示全體老師都有義務兼辦行政業務,請問這對大學運作是否合理呢?大家只要知道這些事情的細節,就會瞭解到底怎麼做,更能維護大學生受教權






小病人是我的老師


2019-03-13 00:13 聯合報  莊聰吉/醫師(屏縣潮州)
醫病關係已是醫師必修的一門藝術。此為急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得開業初期,有一位約莫幼稚園的小患者眼皮長了個麥粒腫俗稱針眼),內布滿膿疱,我建議父母:「為了縮短病程,長痛不如短痛,現在就動個小手術,將裡面的膿引流出來,然後點抗生素藥膏,蓋上紗布,隔天就沒事。」
小病人一聽,馬上又哭又鬧,不管父母怎麼哄騙,他就是不從;最後只好將他架上手術台,硬是做完切開引膿術。
術後小病人越哭越大聲,我恐嚇他:「再鬧,醫生伯伯叫護士阿姨打一針!」才暫時平靜下來,沒想到走出診所,他掙脫父母,衝進診間罵三字經,大聲咆哮「把我弄得那麼痛!」隨即跑走,留下一臉錯愕的我,事後反省,在他小小心靈裡,我是個不講理的惡魔,而不是解除病痛的醫者。
最近參加為南區身心障礙小孩舉辦的義診,一般而言,這些都是醫院及診所不太歡迎的患者。還好當天義工多,再加上有三位醫師
就在義診結束前,來了位小女孩,我先誇她有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像芭比娃娃可愛,這招果然奏效,她極力配合檢查。結束後她突然開口:「醫師伯伯,我能為您畫一張圖嗎?」「當然可以。」當下她就用小手畫了一位穿白袍的醫師,右手拿一隻網,附近飛舞著兩隻漂亮的蝴蝶,她解釋:「您是第一個帶著笑容且稱讚我的醫生,一定很忙,沒認真看過野外漂亮的動物,所以您可以用網子抓到可愛的蝴蝶妹妹,欣賞完後,記得放她們回去找媽媽喔!」此時在旁的母親催促她,她才依依不捨揮手,還不忘留下電話號碼,叫我記得跟她連絡。
前輩時常強調,看病是藝術,專注聆聽病人主訴,並充分溝通,可消弭不少的醫病對立聖嚴法師曾說:「救苦救難是菩薩,受苦受難才是大菩薩。」有時,小病人才是我該學習的老師呢






π型人才資圖人


2019-03-13 09:45 聯合新聞網  文/林信成(淡江資圖系教授)

這幾年很夯的「π型人才」,指的是擁有兩項專長(腳下那兩豎),且能將跨領域知識融匯貫通(頭上那一橫),屬於博學廣聞型的複合式人才。如今,各大小企業都搶著要這樣的人呢!
那麼,哪裡有在培養 「π型人才」呢?沒錯,就是資圖系,一個跨域整合的系所
資圖系隸屬「圖書資訊學」領域,教育目標便是希望透過多元的課程設計,讓學生能同時接受「圖書館」與「資訊科學」兩大領域的專業訓練,天生就是一個「π型學科」。
以前,身處行政體系內的我,經常接獲上級單位指示的一些任務,要大家思考高教新方針。例如,規劃與設計一系列人文與科技對話或整合課程,以培養學生跨域能力。起初,我沒完全想通,因此,總不免俗的到處查找,想看看國際上是否有哪些校、院、系所,有相關經驗可資借鏡。現在,我想通了,根本不用捨近求遠,我們資圖系天生就是一個跨域整合的系,人文與科技課程早已無縫融入我們系的血液裡了,是我們系的DNA而不論國內、國外,有許多案例都是強調在工程教育中,設法融入人文課程(例如:這個天下雜誌報導的案例)。通常這種情形,都需要兩個不同學院、不同領域的教師,互相溝通與磨合一段時間,才能順利推動,有時甚至出現堆動不良的狀況。所以,國外的月亮其實沒有比較圓,應該是他們來參考我們的作法才對!
我們系從大學部到研究所,一連串的課程規劃與設計,就是在培養學生成為一位兼具人文、科技整合能力的「π型人才」。因此,許多系上畢業的學生,就業領域遍及圖書館、文物館、檔案館、文史單位、資訊公司、網路公司、出版公司、文創產業 ... 等,不一而足,出路相當廣泛所以,我經常鼓勵學生務必要再唸研究所,因為,這些用人單位非常需要具碩士學歷的「π型人才」也就是說,唯有再加上碩士班的訓練,才能讓「π」字的兩隻腳,站得更深、更穩,未來就業的出路才會更好、更廣